原本打算无视任何情况的逃跑,因为后面的队伍追击速度没有迅速提高,让黄金号和少尉一号获得了少许选择空间,无需冒险进入m转道,稍调整航向直接回了赛格伊斯。

  有惊无险也算不上,毕竟只有潘文一个人觉得惊,船员们只觉得老板脑抽了,竟然为了快速逃跑,在星云区超过临界速度导致黄金号和少尉一号外部反雷达涂层严重磨损。

  “老板,这次的撤退代价可不呢。”

  回到死亡之海,进入引导环节时,潘文和多丽丝又在舰长室里聊天。

  “是啊,黄金号和少尉一号的涂装修补,大概要在赛格伊斯停几天了。你也很久没回港了,趁这个机会你好好休息一阵。”

  “唔,我以为你会让我去考试呢。”

  潘文摇头:“我对你的期望很高,但是有些事情不能强求,你觉得准备好了就去吧。”

  潘文希望多丽丝能成为潘玥儿一样的boss阶舰长,可是npc提升阶级和简单的升级是不同的,那意味着“世界”要为其动用更多的资源,而“世界”在较短的时间段中资源总量几乎是固定的,所以不是每个专家级npc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多丽丝能拿到boss阶执照潘文当然会大赚一笔,拿不到那也没办法,起码她受雇以来的经历,已经让她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舰长,不再是当初那个护卫舰都没指挥过的麦色妞。

  多丽丝隔着屏幕凝视了潘文一会儿,把话题转到她在m的经历上:“想起来海默星周边很奇怪呢。”

  “哦?”

  “我总觉得有什么力量在促使虫子们产生新的进化,先是d1,然后是e7,在我眼里,如果虫子一直都有这么高的进化效率,它们应该已经统治宇宙了吧。”

  潘文听着,眉头微锁,问:“很高吗?”

  “当然高啊,卡瑞达她们有专门针对虫子的统计方法,把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出生范围一百公里的生物去掉,排除掉真菌进化圈和‘食物’,几个月的时间里,记录到的大活动范围虫子从10种增加到了1种,新增的1种中有十种在整个星球上都没有天敌。”

  “也许是突变高发期吧,搞不好虫子在转向外层空间准备旅行前就是这样呢。”

  人类进入银河殖民期后与虫子互相折磨了一段时间,但是到结束也没人弄清楚异虫到底有多少个种类。有科学家认为每个经过旅行达到适居地的虫群,在经历本地化适应后再次产生的旅行载体再发育时,与前者的表现很可能在人类眼里变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族群,该观也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至于生活在大气层中异虫虫群,在进入下个旅行阶段前会发生什么样的进化,没人知道,因为相比太空旅行生物,人类进入太空的时间还太短了,还不曾有机会亲眼见证一个虫群向外太空大量抛洒孢子的情况。

  多丽丝摆出疑惑的表情一边头一边出她的疑惑:“他们都这么,我也有相信了。这段时间跟着老板你,我也不用想管理和战斗的事情,想起来总觉得有些疑。”

  “看。”潘文无视了多丽丝吐槽的部分。

  “d1早前出现了一种带有膜状肉翅的大型飞行生物,到我归队前那东西还是老样子。可是调查e7的时候,也发现了造型非常相似的飞行生物,而且进化程度更高,已经能进入黑障区了。我想,我们刚到海默星的时候是做过全面排查的,那时没有发现这东西,所以两种鸟都是在最近几个月进化的。”多丽丝越越慢,眉头也皱的越紧,似乎在组织语言,“d1和e7的虫子都是同样的祖先,鸟如果是它们族群特有的虫子,是不是不应该出现明显的进化差异?如果不是,那为什么两个大气层没有交流的星球上会进化出一样的外形?d1和e7的风力环境完全不同啊!”

  黑障区一般距离地面**十公里至两百多公里间,根据各岩质星球地磁、质量的不同也会有很大差别,但是不管差多少,该区域不是大气内生物应该飞到的高度。黑障区飞行缺氧失温都算了,主要是完全脱离了食物和生活圈,视野再好也会被哪怕很稀薄的云层遮蔽,绝对不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不是自然进化,两个星球又有相同的种,一般都是虫群自有的某个分支,可是多丽丝的怀疑很对,虫群自有分支的信息是记录在旅行载体上的,到任何地应该都会发育成一样的造型,最多颜色有所区别,不可能在短短时间里就体现出如此大的进化差距。

  “不定你再去的时候,d1的鸟也进化成一样的了。”讲起来是有怪,不过两人只是闲扯谈,潘文也没太把事情放在心上,虫子的进化效率肯定是高过正常的原生种的,没有能让人信服的事实就都属于臆测。

  “嗯,可能是我想多了。老板,你什么时候再去海默星?”

  “等你休完假就去一趟吧,到时候差不多也一个月了,41那边的佣兵可能正在找黄金号,晾他们下也好。”

  潘文很简单的就决定了线路,舰队船少就是这好,不用太纠结超空间跳跃的燃料成本,何况黄金号的能源体系在跳跃中几乎没有成本。当然这次的决定玩家们也立了功,潘文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回m前被那群玩家远远吊着追了一路,没有什么奇怪的打算他可不信。

  回到赛格伊斯,宣布放假五天,让很久没在港口停留超过三天的船员们乐呵乐呵。

  疤龙去了m,修复反雷达涂装的事情就交给财务代表们去联系其他工程队。潘文自己则再次钻进位于服务中心地下的黑屋里搞鬼。

  两件事,一是为舰队补充一艘由卡姆-vi改装的少尉级护卫舰。这件事早前就能办,当时潘文想存钱做件大事就忍住了,然而在d1开发案中意外的弄了个增资让家产少了两万多星币,这次去m还花了不少精力打钱,资金方面对比前次离港时还有所减少,干脆把第二艘少尉级拿下,改变舰队结构后黄金号超能炮当普通主炮用都有不低的火力,有利于装“弱”鸡。

  第二件事,则是把超限机甲的下个型号正式弄出来。

  早前潘文一度想把超限机甲这些玩意给抛弃掉,最近在m跟玩家捣乱反而让他改变了心意。

  玩家可能是因为有“包裹”这种神器的存在,对战利品存放空间的需求似乎不怎么高,相对的,他们所配备的战机数量是高过正常标准的,最近潘文还发现他们越来越多的用起了导弹战机!

  顾名思义,导弹战机就是以支援武器导弹/鱼雷为主武器的型飞行器,受限于战机本身的侦察能力,其配备的导弹尺寸要比战舰用的很多,射程自然也稍短,大概叫做密集导弹比较合适。战争史中有一段时期导弹战机很流行,因为密集导弹就算射程再短,那也比战机配备的“匕首”强的多,而且它仍然保持了实体武器的优势,无视护盾和更具贯穿性。

  导弹战机最终没有大量留在战场中,源于几个缺陷。

  其一是命中率,前面有介绍,现代导弹为屏蔽电磁武器的攻击和可能出现的骇客手段,一律是发射前完成所有的数据输入。而密集导弹体型太,根本达不到电磁屏蔽需要的外壁复杂度,所以长期是发射出去就不见了。

  如果前一个还能用成本低增加数量来弥补,下面的缺陷就是致命的了,那就是末端突防效率。别看密集导弹,实际上它的突发速度还达不到现代常规导弹的程度,现代导弹末端突防是按万公里/秒计算的,接近脱离速度的情况下,哪怕一个的游离氢分子撞上,都是具有爆炸力的。密集导弹高速时过的体型和质量导致其稳定性缺失,最终速度和精度无法平衡。拦截技术的逐渐提高,密集导弹却无法攻克先天缺陷,致使它们在战场上攻击末端的表现越来越差,订单自然也就一落千丈。

  玩家重拾这种被战场淘汰的战机,潘文可不敢他们是二货。

  超限机甲组在一次敌舰解体的过程中,近距离拍摄到了一架没放出去的导弹战机。从拍摄到的画面分析,新的导弹战机舍弃了常规战机的截面修长外形,采用了翼型支架结构挂载导弹,使用的导弹似乎就是常规舰载导弹。既然没有为了发射更多数量使用密集导弹,那么导弹本身的缺陷就不存在了,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战机本身无法直接作战而已,转变为真正的支援型战机。

  也正是这张近距离图片,让潘文改变了心意。

  现代战斗中战舰在三十万公里外很难拍摄到对手的细节画面,在物理成像启动前战斗是建立在数字定位的基础下的,画面多数是得到足够信息后,由主机系统根据数据库存储的各舰船资料还原出来的,并不能等同于对方的实时状况。而出动战机也不会有多好的效果,除了敌方会用战机阻拦外,战机在战场上的生存率全依赖速度,而速度却会导致质量较轻的他们稍有失衡,它们的射程就是因此才无法提高而不是武器技术不能做到,同理,静态画面一样需要非常稳定,才有可能在数万公里外,拍摄出一些很的细节。

  这样就能凸显出超限机甲的作用——拥有护盾的它们能非常靠近敌舰,在非主武器瞄准范围时甚至直接进入副炮拦截区,即使稳定性不够,距离够近就能让它们拍到很好的战场实景。这种能力在今后越来越复杂的战斗中会显得很有用,比如能直接拍到某些家伙不顾星际公约乱丢空雷这种雷达侦察不到的东西。

  有了目标,二代机就不再是单纯的设备升级,潘文希望能把它们定位为高级侦察兵,要求是能在战场中经常性进入相对静止姿态,以超高清级图形侦察作为战舰数字侦察系统的有效补充,偶尔能抓到玩家不为人知的阴谋更好。当然,几枪打穿巡逻舰引擎系统的功能也无需放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星空统治者,星空统治者最新章节,星空统治者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