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考场之前,第一步是核对考生身份文碟,考试证明。
接着是验明正身,而后是搜检。
考生,只能剩下一条短裤,其他衣服要全部脱掉,一件一件检查。
衙役确定没有夹带纸片,或者没在衣服上写字后,才能重新穿上。
通过检查之后,余天策进入贡院,排队等待主考官进场。
没过多久,县令老爷到了。
他简略地说了一下考试规则,叮嘱考生不要作弊,还讲了一下惩罚机制。
县试有联保制度,规定五人一组,一人作弊,其余人都会被撵出考场。
和余天策结队的人,都是燕云画馆孙老爷认识的人,互相知根知底,也不太可能抄袭。
接下来,就是“唱保”。
老话讲的好,一无所有,便没有忌惮。
在场的学子都是“白身”,没有功名可降,这次被踢出去了,下次再来考,所以县考的纪律,对比府试、院试稍微乱一些。
而针对这方面,就有个担保制度。
就是请一位本县的廪生做保人,由他再次确认考生的身份,防止有人替考。
廪生,必须是秀才才能担任。
八姐夫就是秀才,七姐夫还是举人,但他们肯定不会给余天策做保。
余天策便没有开口,而是拜托燕云画馆孙掌柜帮忙找的廪生,名叫乔云。
如今,市场保价是一贯钱,有孙掌柜的面子在,五百钱也就请来了。
“新丰县秀才乔云保,余天策,胡杨,王璇……五人!”衙役拿着花名册,高声喊道。
乔云向前走一步,高声回答道:“吾保余天策,胡杨……”
余天策五人再次上前,验明正身。
之前,是衙役对照身份文碟查验。
如果二次验明正身,发现替考的,不仅会被叉出去,一顿水火无情棍之外,做保人还要受罚。
贡院的考棚是一排排的,每个位置都是一个小格子,进去之后,木板桌放下来,上厕所要举手,里边也看不见左右的人。
余天策深吸了两口气,平复好心情,准备好笔墨,便迎接他来到古代的第一场考试。
县试,第一场是正试。
题目,相对于后面的考试还是比较简单的,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多以填空为主,或者是残句,补充全即可,这一科叫做——经贴。
原主是个老实人,记忆非常扎实,几乎看见一句话,就能想起空缺之处是什么。
余天策更加想不通了。
学习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考不过童生呢?
四周静悄悄的,只能听见衙役的巡考的脚步声,还有徐徐掠过的秋风。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
余天策答完了所有的空缺之处。
早上带了几个馒头,还有咸萝卜丝,考场提供清水,午餐就简简单单吃了一顿。
不过吧……
那几个馒头,被衙役摔得稀碎,咸菜都用手捏了捏。
关键,衙役也没洗手,不能想。
下午,也是一大堆的经贴,并没有文章,但较比上午来说,题目要难上很多。
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前面是“子曰”二字,中间两个字,结尾四个字,其中还有个“乎”字。
如果对《论语》不是滚瓜烂熟,或者不是专门背过这一句,那想蒙上来真挺难的。
几经辗转,余天策达到了最后一张卷。
最后一道题,是一首诗。
标题就是几个字,“秋来,雁南飞。”
题材不限。
读了题,就是解题。
秋,百花凋零也。
雁南飞,大地荒凉也。
余天策联想到,南迁二字,不仅仅可以用在鸟类身上,如果用在百姓身上,也可映射王朝的落寞。
既然这样,那就写元朝贪官横行,民不聊生,从而歌颂虞朝呢?
在草稿上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一个时辰后,终于以金朝末年现状,做成了一首诗。
《雁归》
盛世乱党争,乱世造能臣;
赋税连年长,饥荒饿死民。
蒙古大一统,美人入帝心;
宣宗迷酒色,满朝奸佞存。
漠北狼南下,铁蹄破城门;
漫天魂飞荡,遍地白骨林。
屠城有标尺,高低不一论;
车轮下为奴,车轮上为魂。
繁花片片落,中原陷沉沦;
大雁数飞尽,老幼阴阳人。
华夏好儿郎,仇怨心中忍;
天降虞太祖,漠北满血痕!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金朝末年的荒凉之感,也写出了元朝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拍了三百年前,开国皇帝李龙武的马屁!
实在不要太完美!
最后一个字落下,余天策将诗一笔一画,誊抄在了卷子上。
考试落幕,想想还挺骄傲的。
已经到了黄昏,有的人开始交卷了。
余天策审核了一遍卷子,见没有什么错漏的,也跟着交了。
考生一个个走出贡院。
有的人神色轻松,有的人一出来就晕倒了,有的人捶胸顿足,仰天长啸。
就比如,那个姜楠。
几个仆人赶忙上前,接过了姜楠手里拎着的书箱和伞。
那姜楠瞪着余天策,愤怒地咆哮道:“都是因为你,看见你这张哔脸,我才想不起那些句子的!”
“你可真是拉不出屎,赖粪坑板硬啊!我懒得搭理你!”
余天策转头,便离开了贡院门前。
沈静快步跑上前来,一脸期待地说:“郎君,这回考得怎么样?”
“我自认为发挥很好!过不过,就看县令老爷心情了,希望别出什么意外。”
沈静笑着说:“郎君最棒了,这次一定能过,刚才管家来了,说爹明天晚上要请吃饭,让咱们也回去。”
又请吃饭?
余天策不由地提起万分警惕。
这个岳父,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干嘛这个表情,又不是去刑场!”沈静白了眼余天策,顺势挽住了他的胳膊:“其实,我爹没那么坏,他这人很好相处的。”
没那么坏?
想到沈康对原主做的那些事,余天策脑子里就一个字。
——草!
如果不是封建王朝,回归原始社会的话,原主怕是死了十几回了。
“我也就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否则,这丈人我理都不会理!”
“嘿嘿,看在我的面子就对了!”沈静高高地昂着头,一脸幸福的样子。
然而,就是这时。
前方出现几个人影,手提木棍,挡住了路。
接着是验明正身,而后是搜检。
考生,只能剩下一条短裤,其他衣服要全部脱掉,一件一件检查。
衙役确定没有夹带纸片,或者没在衣服上写字后,才能重新穿上。
通过检查之后,余天策进入贡院,排队等待主考官进场。
没过多久,县令老爷到了。
他简略地说了一下考试规则,叮嘱考生不要作弊,还讲了一下惩罚机制。
县试有联保制度,规定五人一组,一人作弊,其余人都会被撵出考场。
和余天策结队的人,都是燕云画馆孙老爷认识的人,互相知根知底,也不太可能抄袭。
接下来,就是“唱保”。
老话讲的好,一无所有,便没有忌惮。
在场的学子都是“白身”,没有功名可降,这次被踢出去了,下次再来考,所以县考的纪律,对比府试、院试稍微乱一些。
而针对这方面,就有个担保制度。
就是请一位本县的廪生做保人,由他再次确认考生的身份,防止有人替考。
廪生,必须是秀才才能担任。
八姐夫就是秀才,七姐夫还是举人,但他们肯定不会给余天策做保。
余天策便没有开口,而是拜托燕云画馆孙掌柜帮忙找的廪生,名叫乔云。
如今,市场保价是一贯钱,有孙掌柜的面子在,五百钱也就请来了。
“新丰县秀才乔云保,余天策,胡杨,王璇……五人!”衙役拿着花名册,高声喊道。
乔云向前走一步,高声回答道:“吾保余天策,胡杨……”
余天策五人再次上前,验明正身。
之前,是衙役对照身份文碟查验。
如果二次验明正身,发现替考的,不仅会被叉出去,一顿水火无情棍之外,做保人还要受罚。
贡院的考棚是一排排的,每个位置都是一个小格子,进去之后,木板桌放下来,上厕所要举手,里边也看不见左右的人。
余天策深吸了两口气,平复好心情,准备好笔墨,便迎接他来到古代的第一场考试。
县试,第一场是正试。
题目,相对于后面的考试还是比较简单的,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多以填空为主,或者是残句,补充全即可,这一科叫做——经贴。
原主是个老实人,记忆非常扎实,几乎看见一句话,就能想起空缺之处是什么。
余天策更加想不通了。
学习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考不过童生呢?
四周静悄悄的,只能听见衙役的巡考的脚步声,还有徐徐掠过的秋风。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
余天策答完了所有的空缺之处。
早上带了几个馒头,还有咸萝卜丝,考场提供清水,午餐就简简单单吃了一顿。
不过吧……
那几个馒头,被衙役摔得稀碎,咸菜都用手捏了捏。
关键,衙役也没洗手,不能想。
下午,也是一大堆的经贴,并没有文章,但较比上午来说,题目要难上很多。
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前面是“子曰”二字,中间两个字,结尾四个字,其中还有个“乎”字。
如果对《论语》不是滚瓜烂熟,或者不是专门背过这一句,那想蒙上来真挺难的。
几经辗转,余天策达到了最后一张卷。
最后一道题,是一首诗。
标题就是几个字,“秋来,雁南飞。”
题材不限。
读了题,就是解题。
秋,百花凋零也。
雁南飞,大地荒凉也。
余天策联想到,南迁二字,不仅仅可以用在鸟类身上,如果用在百姓身上,也可映射王朝的落寞。
既然这样,那就写元朝贪官横行,民不聊生,从而歌颂虞朝呢?
在草稿上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一个时辰后,终于以金朝末年现状,做成了一首诗。
《雁归》
盛世乱党争,乱世造能臣;
赋税连年长,饥荒饿死民。
蒙古大一统,美人入帝心;
宣宗迷酒色,满朝奸佞存。
漠北狼南下,铁蹄破城门;
漫天魂飞荡,遍地白骨林。
屠城有标尺,高低不一论;
车轮下为奴,车轮上为魂。
繁花片片落,中原陷沉沦;
大雁数飞尽,老幼阴阳人。
华夏好儿郎,仇怨心中忍;
天降虞太祖,漠北满血痕!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金朝末年的荒凉之感,也写出了元朝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拍了三百年前,开国皇帝李龙武的马屁!
实在不要太完美!
最后一个字落下,余天策将诗一笔一画,誊抄在了卷子上。
考试落幕,想想还挺骄傲的。
已经到了黄昏,有的人开始交卷了。
余天策审核了一遍卷子,见没有什么错漏的,也跟着交了。
考生一个个走出贡院。
有的人神色轻松,有的人一出来就晕倒了,有的人捶胸顿足,仰天长啸。
就比如,那个姜楠。
几个仆人赶忙上前,接过了姜楠手里拎着的书箱和伞。
那姜楠瞪着余天策,愤怒地咆哮道:“都是因为你,看见你这张哔脸,我才想不起那些句子的!”
“你可真是拉不出屎,赖粪坑板硬啊!我懒得搭理你!”
余天策转头,便离开了贡院门前。
沈静快步跑上前来,一脸期待地说:“郎君,这回考得怎么样?”
“我自认为发挥很好!过不过,就看县令老爷心情了,希望别出什么意外。”
沈静笑着说:“郎君最棒了,这次一定能过,刚才管家来了,说爹明天晚上要请吃饭,让咱们也回去。”
又请吃饭?
余天策不由地提起万分警惕。
这个岳父,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干嘛这个表情,又不是去刑场!”沈静白了眼余天策,顺势挽住了他的胳膊:“其实,我爹没那么坏,他这人很好相处的。”
没那么坏?
想到沈康对原主做的那些事,余天策脑子里就一个字。
——草!
如果不是封建王朝,回归原始社会的话,原主怕是死了十几回了。
“我也就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否则,这丈人我理都不会理!”
“嘿嘿,看在我的面子就对了!”沈静高高地昂着头,一脸幸福的样子。
然而,就是这时。
前方出现几个人影,手提木棍,挡住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