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和桓不凡东聊一句,西扯一句。
秦淮觉得桓不凡这人还是不错的,这些年自己每次上岸去街市买书籍纸笔的时候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富贵人家子弟。
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这么亲和,很多人是眼高于顶,傲气非凡。
不过桓家是安州的百年世家,颇有底蕴,在上一朝洪武旧朝的时候就发家了。
说起前朝旧事,洪武末代洪哀帝无力掌国,北方元戎各部南下连破鹿州、朔州二州之地,当时的镇北大都督在北方最大的岚州阻击元戎,元戎以战养战,甲士一路摧枯拉朽,士气高昂。
镇北大都督整肃哀兵十万,双方在岚州一地鏖战百日,百日里血流成河,伏尸千里,又是凛冬时节,大雪纷飞。
岚州战场之上,鲜血猩红如泼墨,大地素白如宣纸!
原本元戎各部劫掠二州之地,获得粮食、金银数不计数,又押送北方二州之地青壮人口数万,就已经有了退意,加上岚州这里久战不下,元戎准备大雪之后撤兵。
但是此时岚州军情告急,粮草已尽。可笑的是,洪武哀帝长年大兴土木各州行宫无数,却是国库早已亏空,哪有钱粮!
哀帝急忙下令北方大世家和富商捐款捐粮,钱粮到手本以为岚州无忧,可曾想!沿途押送官员不但多有贪墨,而且皇都贵胄们也要从中攫取几分。
等到粮草运到岚州前线,仅仅是上奏所需之数的一半。
元戎也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在凶猛的大雪天里并未撤军,反而是让被俘的万余北方青壮就地搭建军寨,整日练兵,准备大雪之后再战。
十万火急!
哀帝下天子诏要求南方世家贵族捐粮救国,可南北漕运在凛冬时节本就难以通航,又加上南北相距遥远,万万是赶不在大雪之后将粮草运达。岚州多山,又有北方第一险关—拒马三关,若是岚州失守,加上北方无兵可调,元戎各部可长驱直下,先破洛州,接着直入中州皇都城下。
而拒马关有三道关隘,当时外关已经告破,五六万哀兵、伤兵困守中关,大雪之后怕是就要死守内关了,到时候就是国破家亡的危局了!
哀帝沉迷酒色,大战未起之前和群臣三日一宴,但此时接受朝中老臣们的谏言,已经准备迁都南下。
但是这一走整个北方四州之地从此便是元戎的国土了。
大雪之后的半月之内,拒马中关和内关相继告破,年关之前岚州沦陷。
接下来是年关时节洛州遇袭,镇西大都督在洛州州城死守不退,等到元戎破城时,仅剩鲜血浸透雄狮甲的大都督和城中不愿离去的老弱伤兵数百人。
元戎敬重镇北大都督这样的勇士,将这数百人押送回北方大营。
此时的哀帝早已经在南方泉州行宫,听闻四州俱陷,每日状若癫狂,除夕之夜更是昏倒在群臣庆年宴上,一时间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而在这喜庆的正月里,元戎大军已经驻扎在中州皇都郊外,昔日琉璃瓦,金龙柱的皇都早已经是一座空城,百姓们举家逃难。
此时城中一片肃杀之气,有甲士十五万人!
其中的十万铁骑来自镇西大都督麾下,镇西大都督一月时间,率十万骑兵回守中州皇都,又有镇东大都督的五万甲士为侧应。
这一年的元宵节,有消息传到泉州行宫:镇西大都督皇都死战!力克元戎大军!
不但元戎损失惨重,回守岚州,而且接下来半年时光,镇西大都督先后收复洛州,岚州和朔州,只是鹿州靠近元戎北方大营,当初皇都死战的十五万将士已经十不存一,沿途边战边歇,收编残军,此时已经是无力再战,只好陈兵岚州整顿军备,救治伤员。
至此,北方四州变为三州,鹿州一州之地落入元戎手中。
那年初秋,听闻消息的哀帝病情好转,精气神比半年前好了很多,甚至有了迁回中州皇都的念头。
只是此时的北方,不再是哀帝的北方三州了。
在北方三州洪武哀帝已经民心尽失,百万流民无家可归。
镇西大都督亲自发动自己都督府所在的凉州富商、世家为北方三州流民捐物捐粮,镇东大都督亦是响应,发动自己都督府邸所在的安州三郡捐物捐粮。
一时间,西方三州,北方三州,未被战火波及的东方三州以及名存实亡的中州皇都之地,对于这个镇西大都督的观感倍佳,至此十州之地,大半疆土民心所向。
南方四州有沃土千里的巴州,海港第一的泉州和与矿藏丰富的廉州以及海盐最大产区梧州。粮食、海贸和盐铁,南方四州每年的税收几乎等同于其他十一州之和,也就说南方四州就是半壁江山。
洪武哀帝想要迁回到祖宗们建都三百年的中州皇都,但是众多朝中老臣对于仍在北方领兵的镇西大都督却观感不一。有些老臣劝哀帝就此建都泉州,更有些老臣谏言陛下让镇南大都督领兵陪驾迁回中州皇都,只有少部分老臣谏言应当加封镇西、镇东两位大都督为西、东护国公,加赐镇西大都督六珠亲王玉冠。
“陛下南迁避乱,一无天子帅印,二无天子诏书,东西二位大都督却直接调用兵马十五万北上,镇西大都督大胜元戎,尽得十一州大半国土的民心,老臣以为不可不防!”这是一位朝中老臣的原话。
最终陛下还是没有迁回皇都,留在了南方四州,生性怯懦的他虽然沉溺酒色,但是比起回皇都可能被两位大都督架空成为一个空壳傀儡,他更愿意在南方四州的这些大家族,老朝臣里面做一个体面的“朕”。
十年时光,随着镇东老都督年迈亡故,老都督的几个儿子却起了裂土封王的心思,一时间东方四州战火纷飞,内乱不断。哀帝此刻看到了迁回皇都故土的希望。
这一次他带着镇南大都督的二十万兵马直奔东方四州,平定四州,顺势接管了东方四州之地。接着又直接新任一位镇北大都督,总领北方三州军务。对于那几位老都督的子嗣,皆是直接斩首,按叛国大不逆罪处置。
接着迁回中州,修缮皇宫,东、南、北三方抽调四十万大军,用时两月屯兵中州西境,而再往西百里便是有塞上江南之称,属于西方三州之一的陇州。
哀帝下诏,要求护国公、镇西大都督往皇都述职,并且要求所带护卫不能过五百人。
这是君要臣反!
大战一触即发!
又是一年冬天,又是白骨皑皑儿郎战死,白雪凄凄人间沧桑。
哀帝没想到自己的四十万大军敌不过凉州十万铁骑。先是镇北军,一支当年死伤无数,临时拉起来的军队,有些营伍连甲胄都没配齐,接着是镇东军,镇东军的海师名满天下,但是马步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又加上当年的北进三州,收复失地的情义,镇东军出人不出力,往往是遇到西北骑兵就一触即溃,四下奔逃,这时候西北铁骑也不去围追。
所以真正的战力就是镇南都督的兵马。
镇南大都督身在梧州,梧州南面是海,西南角和廉州南面一起连接着南疆数万里的巫祖山脉。一来山脉艰险骑兵不便通行,二来蛮荒山脉多沼泽湿地,长年瘴气缭绕,所以南方治军以步兵为重。
天乾王朝的正南步兵,西北铁骑,东海水师三家俱是一等一的甲士。
而陇州是塞外平原,水草丰茂,完全不似西北其余二州的广袤沙漠或是高山大川。
也正因此,重甲骑兵一旦在陇州草原上列成穿凿冲锋之阵,步兵往往难以抵挡,被一冲就散,或是被战马踏成肉泥。
消息传到远在南疆的镇南大都督耳朵里,镇南大都督连夜派人前往陇州。他平日里爱兵如子,如何由得他们白白死在陇州。自己又如何向他们的爹娘交代!
若是抵御外辱,战死沙场是一份荣耀。可当下镇南军和镇西军拼的你死我活却是实在是让这位镇南大都督痛心疾首。加上哀帝怕他是第二个狭天子令诸侯的“护国功臣”,此行不但他不能随行,连他营中的诸多老将军也都没有随行的旨意,仅有一位随行老将,还是暂居副职。
那些没有经历战事,空有一腔热血的年轻将领,此刻怕是被西北铁骑杀破了胆。
没有出镇西大都督的预料,西北铁骑连续半月发起的数十番冲锋下来,镇南大都督营中随行的唯一老将眼看大好儿郎白白死在陇州草原,于是不顾皇命,强行撤回了镇南军,即使是这样也已经损失了数千余年轻将士的性命,伤者更是过万。
此刻的哀帝也知道自己这个“朕”已经尽失人心。
哀帝手下的宦官、旧将汇集五万残兵孤守皇都,做困兽之斗。
年关时节,镇西大都督驻军中州皇都城郊。
接着这一年新年,十三州州牧,郡守,各军将领百余人联名上书哀帝,请求哀帝退位让贤。
第二年初,皇都被围已经两月有余,城中粮草消耗一空,守城军士开城请降,西北大军于清晨开拔进城。
当日午时,镇西大都督也就是天乾第一代皇帝—宋义,接受哀帝退位,登上帝位。改“洪武”为“天乾”,当年初春时节正式登基。
天乾第一代皇帝宋义,在位二十年,谥号:武帝。第二代皇帝宋历,在位四十年,谥号:文帝。现在的皇帝名叫:宋怀仁,在位三十九年。明年便是天乾建国百年之际。
天乾以武立国,武帝在位二十年以兵家和法家学说治国,为了防止边疆镇军都督手握大权,特设四方都护府,边疆镇军执掌军务,都护府则是主掌政务,二者相互钳制。同时二者在朝中也是同为正一品大员,并无高下之分。
后至文帝宋历,文帝登基时主张万民修养生息,用的是道教的治国方略,这四十年也确实是让天乾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储备。
文帝眼看当年随父亲征战的老臣将领都一一离世,又出台一条新政:王公子嗣除正位继承人外,次位子嗣不再另行加封,而是削弱一品,非继承王位的子嗣封为郡侯,郡侯的子嗣非正位继承者,是为乡侯,同样乡侯之下便是县伯了。
这样不但增加了各大王公贵胄的家族内斗,而且这样水磨的工夫,一代一代人的大家族会逐渐变为小家族,即使你仍旧是食一州之地的王公,也确实是贵不可言,但是实际上已经是“独木难支”了。
现在的天乾皇帝宋怀仁,可以说是达到了百年来的第一个权力巅峰!
但是时至今日,南方四州对天乾帝国都是若即若离。
原因无他,撇去当年两军战事不说。江南四州儒家学说盛行数百年,各地书院学府在天下太平,百姓安生后如雨后春笋般在南方四州飞速生长。
飞临江以北的各地学子也心神往之。
若是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江南四州的豪阀世家、文人骚客们,不喜天乾王朝这样以武立国的“暴发户”。
秦淮觉得桓不凡这人还是不错的,这些年自己每次上岸去街市买书籍纸笔的时候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富贵人家子弟。
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这么亲和,很多人是眼高于顶,傲气非凡。
不过桓家是安州的百年世家,颇有底蕴,在上一朝洪武旧朝的时候就发家了。
说起前朝旧事,洪武末代洪哀帝无力掌国,北方元戎各部南下连破鹿州、朔州二州之地,当时的镇北大都督在北方最大的岚州阻击元戎,元戎以战养战,甲士一路摧枯拉朽,士气高昂。
镇北大都督整肃哀兵十万,双方在岚州一地鏖战百日,百日里血流成河,伏尸千里,又是凛冬时节,大雪纷飞。
岚州战场之上,鲜血猩红如泼墨,大地素白如宣纸!
原本元戎各部劫掠二州之地,获得粮食、金银数不计数,又押送北方二州之地青壮人口数万,就已经有了退意,加上岚州这里久战不下,元戎准备大雪之后撤兵。
但是此时岚州军情告急,粮草已尽。可笑的是,洪武哀帝长年大兴土木各州行宫无数,却是国库早已亏空,哪有钱粮!
哀帝急忙下令北方大世家和富商捐款捐粮,钱粮到手本以为岚州无忧,可曾想!沿途押送官员不但多有贪墨,而且皇都贵胄们也要从中攫取几分。
等到粮草运到岚州前线,仅仅是上奏所需之数的一半。
元戎也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在凶猛的大雪天里并未撤军,反而是让被俘的万余北方青壮就地搭建军寨,整日练兵,准备大雪之后再战。
十万火急!
哀帝下天子诏要求南方世家贵族捐粮救国,可南北漕运在凛冬时节本就难以通航,又加上南北相距遥远,万万是赶不在大雪之后将粮草运达。岚州多山,又有北方第一险关—拒马三关,若是岚州失守,加上北方无兵可调,元戎各部可长驱直下,先破洛州,接着直入中州皇都城下。
而拒马关有三道关隘,当时外关已经告破,五六万哀兵、伤兵困守中关,大雪之后怕是就要死守内关了,到时候就是国破家亡的危局了!
哀帝沉迷酒色,大战未起之前和群臣三日一宴,但此时接受朝中老臣们的谏言,已经准备迁都南下。
但是这一走整个北方四州之地从此便是元戎的国土了。
大雪之后的半月之内,拒马中关和内关相继告破,年关之前岚州沦陷。
接下来是年关时节洛州遇袭,镇西大都督在洛州州城死守不退,等到元戎破城时,仅剩鲜血浸透雄狮甲的大都督和城中不愿离去的老弱伤兵数百人。
元戎敬重镇北大都督这样的勇士,将这数百人押送回北方大营。
此时的哀帝早已经在南方泉州行宫,听闻四州俱陷,每日状若癫狂,除夕之夜更是昏倒在群臣庆年宴上,一时间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而在这喜庆的正月里,元戎大军已经驻扎在中州皇都郊外,昔日琉璃瓦,金龙柱的皇都早已经是一座空城,百姓们举家逃难。
此时城中一片肃杀之气,有甲士十五万人!
其中的十万铁骑来自镇西大都督麾下,镇西大都督一月时间,率十万骑兵回守中州皇都,又有镇东大都督的五万甲士为侧应。
这一年的元宵节,有消息传到泉州行宫:镇西大都督皇都死战!力克元戎大军!
不但元戎损失惨重,回守岚州,而且接下来半年时光,镇西大都督先后收复洛州,岚州和朔州,只是鹿州靠近元戎北方大营,当初皇都死战的十五万将士已经十不存一,沿途边战边歇,收编残军,此时已经是无力再战,只好陈兵岚州整顿军备,救治伤员。
至此,北方四州变为三州,鹿州一州之地落入元戎手中。
那年初秋,听闻消息的哀帝病情好转,精气神比半年前好了很多,甚至有了迁回中州皇都的念头。
只是此时的北方,不再是哀帝的北方三州了。
在北方三州洪武哀帝已经民心尽失,百万流民无家可归。
镇西大都督亲自发动自己都督府所在的凉州富商、世家为北方三州流民捐物捐粮,镇东大都督亦是响应,发动自己都督府邸所在的安州三郡捐物捐粮。
一时间,西方三州,北方三州,未被战火波及的东方三州以及名存实亡的中州皇都之地,对于这个镇西大都督的观感倍佳,至此十州之地,大半疆土民心所向。
南方四州有沃土千里的巴州,海港第一的泉州和与矿藏丰富的廉州以及海盐最大产区梧州。粮食、海贸和盐铁,南方四州每年的税收几乎等同于其他十一州之和,也就说南方四州就是半壁江山。
洪武哀帝想要迁回到祖宗们建都三百年的中州皇都,但是众多朝中老臣对于仍在北方领兵的镇西大都督却观感不一。有些老臣劝哀帝就此建都泉州,更有些老臣谏言陛下让镇南大都督领兵陪驾迁回中州皇都,只有少部分老臣谏言应当加封镇西、镇东两位大都督为西、东护国公,加赐镇西大都督六珠亲王玉冠。
“陛下南迁避乱,一无天子帅印,二无天子诏书,东西二位大都督却直接调用兵马十五万北上,镇西大都督大胜元戎,尽得十一州大半国土的民心,老臣以为不可不防!”这是一位朝中老臣的原话。
最终陛下还是没有迁回皇都,留在了南方四州,生性怯懦的他虽然沉溺酒色,但是比起回皇都可能被两位大都督架空成为一个空壳傀儡,他更愿意在南方四州的这些大家族,老朝臣里面做一个体面的“朕”。
十年时光,随着镇东老都督年迈亡故,老都督的几个儿子却起了裂土封王的心思,一时间东方四州战火纷飞,内乱不断。哀帝此刻看到了迁回皇都故土的希望。
这一次他带着镇南大都督的二十万兵马直奔东方四州,平定四州,顺势接管了东方四州之地。接着又直接新任一位镇北大都督,总领北方三州军务。对于那几位老都督的子嗣,皆是直接斩首,按叛国大不逆罪处置。
接着迁回中州,修缮皇宫,东、南、北三方抽调四十万大军,用时两月屯兵中州西境,而再往西百里便是有塞上江南之称,属于西方三州之一的陇州。
哀帝下诏,要求护国公、镇西大都督往皇都述职,并且要求所带护卫不能过五百人。
这是君要臣反!
大战一触即发!
又是一年冬天,又是白骨皑皑儿郎战死,白雪凄凄人间沧桑。
哀帝没想到自己的四十万大军敌不过凉州十万铁骑。先是镇北军,一支当年死伤无数,临时拉起来的军队,有些营伍连甲胄都没配齐,接着是镇东军,镇东军的海师名满天下,但是马步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又加上当年的北进三州,收复失地的情义,镇东军出人不出力,往往是遇到西北骑兵就一触即溃,四下奔逃,这时候西北铁骑也不去围追。
所以真正的战力就是镇南都督的兵马。
镇南大都督身在梧州,梧州南面是海,西南角和廉州南面一起连接着南疆数万里的巫祖山脉。一来山脉艰险骑兵不便通行,二来蛮荒山脉多沼泽湿地,长年瘴气缭绕,所以南方治军以步兵为重。
天乾王朝的正南步兵,西北铁骑,东海水师三家俱是一等一的甲士。
而陇州是塞外平原,水草丰茂,完全不似西北其余二州的广袤沙漠或是高山大川。
也正因此,重甲骑兵一旦在陇州草原上列成穿凿冲锋之阵,步兵往往难以抵挡,被一冲就散,或是被战马踏成肉泥。
消息传到远在南疆的镇南大都督耳朵里,镇南大都督连夜派人前往陇州。他平日里爱兵如子,如何由得他们白白死在陇州。自己又如何向他们的爹娘交代!
若是抵御外辱,战死沙场是一份荣耀。可当下镇南军和镇西军拼的你死我活却是实在是让这位镇南大都督痛心疾首。加上哀帝怕他是第二个狭天子令诸侯的“护国功臣”,此行不但他不能随行,连他营中的诸多老将军也都没有随行的旨意,仅有一位随行老将,还是暂居副职。
那些没有经历战事,空有一腔热血的年轻将领,此刻怕是被西北铁骑杀破了胆。
没有出镇西大都督的预料,西北铁骑连续半月发起的数十番冲锋下来,镇南大都督营中随行的唯一老将眼看大好儿郎白白死在陇州草原,于是不顾皇命,强行撤回了镇南军,即使是这样也已经损失了数千余年轻将士的性命,伤者更是过万。
此刻的哀帝也知道自己这个“朕”已经尽失人心。
哀帝手下的宦官、旧将汇集五万残兵孤守皇都,做困兽之斗。
年关时节,镇西大都督驻军中州皇都城郊。
接着这一年新年,十三州州牧,郡守,各军将领百余人联名上书哀帝,请求哀帝退位让贤。
第二年初,皇都被围已经两月有余,城中粮草消耗一空,守城军士开城请降,西北大军于清晨开拔进城。
当日午时,镇西大都督也就是天乾第一代皇帝—宋义,接受哀帝退位,登上帝位。改“洪武”为“天乾”,当年初春时节正式登基。
天乾第一代皇帝宋义,在位二十年,谥号:武帝。第二代皇帝宋历,在位四十年,谥号:文帝。现在的皇帝名叫:宋怀仁,在位三十九年。明年便是天乾建国百年之际。
天乾以武立国,武帝在位二十年以兵家和法家学说治国,为了防止边疆镇军都督手握大权,特设四方都护府,边疆镇军执掌军务,都护府则是主掌政务,二者相互钳制。同时二者在朝中也是同为正一品大员,并无高下之分。
后至文帝宋历,文帝登基时主张万民修养生息,用的是道教的治国方略,这四十年也确实是让天乾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储备。
文帝眼看当年随父亲征战的老臣将领都一一离世,又出台一条新政:王公子嗣除正位继承人外,次位子嗣不再另行加封,而是削弱一品,非继承王位的子嗣封为郡侯,郡侯的子嗣非正位继承者,是为乡侯,同样乡侯之下便是县伯了。
这样不但增加了各大王公贵胄的家族内斗,而且这样水磨的工夫,一代一代人的大家族会逐渐变为小家族,即使你仍旧是食一州之地的王公,也确实是贵不可言,但是实际上已经是“独木难支”了。
现在的天乾皇帝宋怀仁,可以说是达到了百年来的第一个权力巅峰!
但是时至今日,南方四州对天乾帝国都是若即若离。
原因无他,撇去当年两军战事不说。江南四州儒家学说盛行数百年,各地书院学府在天下太平,百姓安生后如雨后春笋般在南方四州飞速生长。
飞临江以北的各地学子也心神往之。
若是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江南四州的豪阀世家、文人骚客们,不喜天乾王朝这样以武立国的“暴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