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信任的人!?”李世民问道,“李华,有必要如此谨慎?”
“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李华回答道,“除非你不介意敌人用火药对付大唐。”
“既如此,朕就遣常福亲自把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送去谨身殿。”李世民道。
“还有,您最好命常福一个人经手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李华道。
“就依你所言。”李世民道。
“陛下,东宫的北面是禁苑吧?”李华问道。
“东宫北面是内苑。”李世民回答道。
“考虑到火药的威力,我认为在内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最为合适。”李华道。
“可以。”李世民道。
“东宫负责膳食的地方应该有不少活鸡活鸭吧?”李华问道。
“你想干什么?”李世民问道。
“人的身体并不比鸡鸭的身体更坚硬。”李华回答道。
“你想用活鸡活鸭测试火药的杀伤力?”李世民问道。
“我有此想法。”李华回答道。
“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内苑会出现活鸡活鸭。”李世民道。
“活鸡活鸭的数量最好过百。”李华道。
“可以。”李世民道。
“对了。”李华道,“陛下,常福往谨身殿送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时,还要送一些木箱。”
“木箱关系你明天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朕会命常福携带木箱去谨身殿。”李世民道。
“还有,您前往内苑观看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前,最好先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管内苑出现什么样的响动,都不要惊慌。”李华道。
“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出现很大的响动?”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李华,守卫宫廷的军队没有你想得那么脆弱。”李世民道。
“若是火药的数量足够多,其响动会胜过天上的雷霆。”李华道。
“夸张。”李世民道。
“夸张!?”李华道,“陛下,火药可是我用以换取您允许我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的交易筹码。”
“火药又不是抛车,其响动怎么可能胜过天上的雷霆。”李世民道。
“抛车是什么东西?”李华一脸疑惑的问道。
“你连抛车都不知道?”李世民面带惊讶的问道。
“我不知道抛车是什么东西。”李华回答道。
“李华,抛车是发射石弹的机械。”李世民道。
“发射石弹的机械!?”李华道,“这不就是投石机么。”
“原来你把抛车叫投石机。”李世民道。
“陛下,您前往内苑观看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前,还是先知会一下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李华道。
“朕去内苑看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李世民道。
“我说的是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是守卫哪一座城门的军队。”李华道。
“朕认为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足矣。”李世民道。
“陛下,如果您执意认为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足矣,那我先在此声明一点。”李华道。
“你想声明什么?”李世民问道。
“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出现很大的响动——倘若宫廷因火药爆炸的响动而出现混乱,您别怪我。”李华回答道。
“陛下,我认为您应该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一直关注李华神情的长孙皇后对李世民道。
“皇后,你为何认为朕应该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李世民朝长孙皇后问道。
“宫廷混乱意味危险。”长孙皇后回答道。
“这一点,朕清楚。”李世民道。
“鉴于避免宫廷混乱就是避免危险,事先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是应做之事。”长孙皇后道。
“还有,对您而言,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过是一道命令的事。”李华对李世民道。
“李华,有些事,年纪太小的你可能还不懂。”李世民对李华道。
“我不懂什么?”李华问道。
“朕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有可能导致宫廷中人人心浮动。”李世民回答道。
(因玄武门之变才过去不久,李世民忧虑自己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要在意内苑可能出现的响动的行为有可能引发李渊的误会——才登基没多久的李世民担心李渊因误会而拼死一搏。)
(李渊做了九年天子——凭借玄武门之变获得权力、登基不足一月的李世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对军队的彻底掌控。)
一瞬间,长孙皇后想明白了李世民说的话的意思。
“李华,你有没有办法清除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我没办法清除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李华回答道。
“一点办法都没有?”长孙皇后问道。
“半点办法都没有。”李华回答道。
“如此,事情麻烦了。”长孙皇后道。
“麻烦了!?”李华问道,“皇后殿下,你也担心宫廷中人人心浮动?”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陛下,宫廷中人人心浮动不是什么大事。”李华对李世民道。
(李华不知李世民在担忧什么。)
“宫廷中的人心安定问题不是小问题。”李世民对李华道。
“宫廷中人人心浮动好过宫廷混乱。”李华道。
听见李华的话,李世民眉头一皱。
(不了解火药的李世民不认为火药爆炸会出现很大响动。)
(问题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世民又担心火药爆炸会如李华说的那般出现很大响动。)
数秒钟后。
“李华,是否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朕自有判断。”李世民道。
“既如此,我就不操心了。”李华道。
……
——————————
武德9年9月3日。
午时。
东宫。
玄德门城楼。
李世民先看了一眼正在往回跑的兵卒,然后朝李华问道:“李华,火药的使用方法就这么简单?”
(往回跑的兵卒已成功点燃黑火药的引线——为保证肩负引爆火药的兵卒的安全,李华特意延长引线长度。)
“是的。”李华回答道。
十数秒钟后。
“轰隆——”
一声巨响自内苑传至玄德门城楼。
……
——————————
东宫。
丽正殿。
寝殿。
听到北面传来的巨大轰隆声,正在书写的长孙皇后停笔。
“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居然这么大。”长孙皇后一边转头望向北方,一边喃喃自语道。
……
——————————
内苑。
火药爆炸处。
常福走到李世民身旁,朝李世民汇报道:“陛下,被固定在四周的鸡鸭全死了。”
“朕知道了。”把一地狼藉尽收眼底的李世民对常福道。
李华看了看常福,朝李世民问道:“陛下,火药的威力没有让您失望吧?”
“火药的威力出乎朕的预料。”李世民回答道。
“这就好。”李华道。
李世民一边往玄德门方向走,一边开口道:“李华,敌人不是傻子。”
“什么叫做‘敌人不是傻子’?”跟随李世民往回走的李华问道。
“火药只能让敌人吃一次亏。”李世民回答道,“下一次,敌人可以绕过堆放火药的地方。”
“我刚刚只是为您展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和威力。”李华道。
“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我还没说如何把火药运用于战争中。”李华回答道。
“李华,如何把火药运用于战争中。”李世民问道。
“攻城时,大唐将士可以在敌方城门前堆放火药。”李华回答道。
“利用火药炸开敌方城门?”李世民问道。
“如果火药的份量足够,大唐将士还可以利用火药炸塌敌方城墙。”李华回答道。
“城门是城门,城墙是城墙。”李世民道。
李世民言语中的意思,李华明白。
“火药能炸塌城墙。”李华道。
“看来,火药是攻城利器。”李世民道。
“陛下,火药不仅是攻城利器,还是守城利器与野战利器。”李华道。
“何谓野战?”李世民问道。
“野战是指双方在城外作战。”李华回答道。
“把火药运用于守城和野战,是不是太冒险了?”李世民问道。
“一点都不冒险。”李华回答道。
“被固定在火药四周的鸡鸭全死了。”李世民道。
“我们刚刚引爆的火药足足六十斤。”李华道。
“你把话说清楚。”李世民道。
“陛下,我们可以把炸药箱小型化。”李华道。
“小型化!?”李世民问道,“你的意思是把火药装在一个小木盒中?”
“是的。”李华回答道。
“炸药箱小型化后,还能杀敌?”李世民问道。
“当然能。”李华回答道。
“把炸药箱小型化后,如何杀敌?”李世民问道。
“先点燃小炸药盒的引线,再把小炸药盒扔向对面的敌人。”李华回答道。
李世民顺着李华的话一想,双眼顿时放光。
“好!好!好!”李世民一脸兴奋的开口道。
“陛下,我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李华道。
“李华,小炸药盒应该有一个霸气一点的名字。”李世民道。
“小炸药盒的名字平凡点,更有利于杀敌。”李华道。
李华的话一出口,李世民当即转头看向李华。
一两秒钟后。
“你说得对。”收回目光的李世民道,“此刻,朕也觉得小炸药盒的名字应该平凡点。”
“也就是说,您同意我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了?”李华问道。
“朕不反对你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李世民回答道。
……
——————————
东宫。
丽正殿。
正殿。
“陛下,之前内苑传出的轰隆声是什么声音?”房乔朝李世民问道。
“玄龄,之前内苑传出的轰隆声是火药爆炸发出的声音。”李世民回答道。
“火药爆炸!?”长孙无忌一脸疑惑的朝李世民问道,“陛下,什么是‘火药爆炸’?”
“辅机,火药是……”李世民回答道,“……火药堪称国之利器。”
“陛下,火药真有您说的那般神奇?”杜如晦朝李世民问道。
“朕刚才说的话没有夸张成分。”李世民回答道。
“陛下,李华的底细,您了解了吗?”房乔朝李世民问道。
(房乔、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对李华有一定的了解——房乔、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唐国高官不可能不关注东宫内的信息。)
“朕已派人去查李华的底细。”李世民回答道,“可惜,暂时一无所获。”
“陛下,您准备如何封赏进献火药的李华?”长孙无忌朝李世民问道。
“说心里话,朕不知道如何封赏进献火药的李华。”李世民回答道。
“是不是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不知进退?”熟悉李世民的长孙无忌问道。
“与其说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不知进退,还不如说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李世民回答道。
“陛下,李华想要什么?”杜如晦朝李世民问道。
“现在,朕还不能明言李华想要什么。”李世民回答道。
这一刻,杜如晦、房乔和长孙无忌都意识到李华想要的东西非同寻常。
“不管李华想要什么,臣认为我们都应当尽可能满足他。”稍作思索的杜如晦开口道。
“克明,你为什么这么想?”李世民问道。
“大唐需要火药对付突厥人。”杜如晦回答道。
“你说得对。”李世民道,“大唐是需要火药对付突厥人。”
“所以,为拿到火药配方,我们应当尽可能满足李华。”杜如晦道。
把杜如晦的话听在耳中的长孙无忌对李世民道:“陛下,李华只是一个稚童。”
“辅机,你想说什么?”李世民朝长孙无忌问道。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特殊手段从李华手里得到火药配方。”长孙无忌回答道。
“你嘴里提及的特殊手段是指什么手段?”李世民问道。
“诱导。”长孙无忌回答道。
“李华可不是一般的稚童。”李世民道。
“李华再不是一般的稚童,也只有六岁。”长孙无忌道。
“你认为诱导有用,朕不奇怪。”李世民道,“毕竟你没见过李华。”
“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李华回答道,“除非你不介意敌人用火药对付大唐。”
“既如此,朕就遣常福亲自把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送去谨身殿。”李世民道。
“还有,您最好命常福一个人经手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李华道。
“就依你所言。”李世民道。
“陛下,东宫的北面是禁苑吧?”李华问道。
“东宫北面是内苑。”李世民回答道。
“考虑到火药的威力,我认为在内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最为合适。”李华道。
“可以。”李世民道。
“东宫负责膳食的地方应该有不少活鸡活鸭吧?”李华问道。
“你想干什么?”李世民问道。
“人的身体并不比鸡鸭的身体更坚硬。”李华回答道。
“你想用活鸡活鸭测试火药的杀伤力?”李世民问道。
“我有此想法。”李华回答道。
“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内苑会出现活鸡活鸭。”李世民道。
“活鸡活鸭的数量最好过百。”李华道。
“可以。”李世民道。
“对了。”李华道,“陛下,常福往谨身殿送木炭粉末、硫磺粉末和硝石粉末时,还要送一些木箱。”
“木箱关系你明天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朕会命常福携带木箱去谨身殿。”李世民道。
“还有,您前往内苑观看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前,最好先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管内苑出现什么样的响动,都不要惊慌。”李华道。
“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出现很大的响动?”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李华,守卫宫廷的军队没有你想得那么脆弱。”李世民道。
“若是火药的数量足够多,其响动会胜过天上的雷霆。”李华道。
“夸张。”李世民道。
“夸张!?”李华道,“陛下,火药可是我用以换取您允许我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的交易筹码。”
“火药又不是抛车,其响动怎么可能胜过天上的雷霆。”李世民道。
“抛车是什么东西?”李华一脸疑惑的问道。
“你连抛车都不知道?”李世民面带惊讶的问道。
“我不知道抛车是什么东西。”李华回答道。
“李华,抛车是发射石弹的机械。”李世民道。
“发射石弹的机械!?”李华道,“这不就是投石机么。”
“原来你把抛车叫投石机。”李世民道。
“陛下,您前往内苑观看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前,还是先知会一下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李华道。
“朕去内苑看你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李世民道。
“我说的是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是守卫哪一座城门的军队。”李华道。
“朕认为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足矣。”李世民道。
“陛下,如果您执意认为知会守卫玄德门的军队足矣,那我先在此声明一点。”李华道。
“你想声明什么?”李世民问道。
“我演示火药的使用方法时,会出现很大的响动——倘若宫廷因火药爆炸的响动而出现混乱,您别怪我。”李华回答道。
“陛下,我认为您应该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一直关注李华神情的长孙皇后对李世民道。
“皇后,你为何认为朕应该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李世民朝长孙皇后问道。
“宫廷混乱意味危险。”长孙皇后回答道。
“这一点,朕清楚。”李世民道。
“鉴于避免宫廷混乱就是避免危险,事先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是应做之事。”长孙皇后道。
“还有,对您而言,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过是一道命令的事。”李华对李世民道。
“李华,有些事,年纪太小的你可能还不懂。”李世民对李华道。
“我不懂什么?”李华问道。
“朕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有可能导致宫廷中人人心浮动。”李世民回答道。
(因玄武门之变才过去不久,李世民忧虑自己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不要在意内苑可能出现的响动的行为有可能引发李渊的误会——才登基没多久的李世民担心李渊因误会而拼死一搏。)
(李渊做了九年天子——凭借玄武门之变获得权力、登基不足一月的李世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对军队的彻底掌控。)
一瞬间,长孙皇后想明白了李世民说的话的意思。
“李华,你有没有办法清除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我没办法清除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李华回答道。
“一点办法都没有?”长孙皇后问道。
“半点办法都没有。”李华回答道。
“如此,事情麻烦了。”长孙皇后道。
“麻烦了!?”李华问道,“皇后殿下,你也担心宫廷中人人心浮动?”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陛下,宫廷中人人心浮动不是什么大事。”李华对李世民道。
(李华不知李世民在担忧什么。)
“宫廷中的人心安定问题不是小问题。”李世民对李华道。
“宫廷中人人心浮动好过宫廷混乱。”李华道。
听见李华的话,李世民眉头一皱。
(不了解火药的李世民不认为火药爆炸会出现很大响动。)
(问题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世民又担心火药爆炸会如李华说的那般出现很大响动。)
数秒钟后。
“李华,是否知会守卫宫廷的所有军队,朕自有判断。”李世民道。
“既如此,我就不操心了。”李华道。
……
——————————
武德9年9月3日。
午时。
东宫。
玄德门城楼。
李世民先看了一眼正在往回跑的兵卒,然后朝李华问道:“李华,火药的使用方法就这么简单?”
(往回跑的兵卒已成功点燃黑火药的引线——为保证肩负引爆火药的兵卒的安全,李华特意延长引线长度。)
“是的。”李华回答道。
十数秒钟后。
“轰隆——”
一声巨响自内苑传至玄德门城楼。
……
——————————
东宫。
丽正殿。
寝殿。
听到北面传来的巨大轰隆声,正在书写的长孙皇后停笔。
“火药爆炸造成的响动居然这么大。”长孙皇后一边转头望向北方,一边喃喃自语道。
……
——————————
内苑。
火药爆炸处。
常福走到李世民身旁,朝李世民汇报道:“陛下,被固定在四周的鸡鸭全死了。”
“朕知道了。”把一地狼藉尽收眼底的李世民对常福道。
李华看了看常福,朝李世民问道:“陛下,火药的威力没有让您失望吧?”
“火药的威力出乎朕的预料。”李世民回答道。
“这就好。”李华道。
李世民一边往玄德门方向走,一边开口道:“李华,敌人不是傻子。”
“什么叫做‘敌人不是傻子’?”跟随李世民往回走的李华问道。
“火药只能让敌人吃一次亏。”李世民回答道,“下一次,敌人可以绕过堆放火药的地方。”
“我刚刚只是为您展示火药的使用方法和威力。”李华道。
“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我还没说如何把火药运用于战争中。”李华回答道。
“李华,如何把火药运用于战争中。”李世民问道。
“攻城时,大唐将士可以在敌方城门前堆放火药。”李华回答道。
“利用火药炸开敌方城门?”李世民问道。
“如果火药的份量足够,大唐将士还可以利用火药炸塌敌方城墙。”李华回答道。
“城门是城门,城墙是城墙。”李世民道。
李世民言语中的意思,李华明白。
“火药能炸塌城墙。”李华道。
“看来,火药是攻城利器。”李世民道。
“陛下,火药不仅是攻城利器,还是守城利器与野战利器。”李华道。
“何谓野战?”李世民问道。
“野战是指双方在城外作战。”李华回答道。
“把火药运用于守城和野战,是不是太冒险了?”李世民问道。
“一点都不冒险。”李华回答道。
“被固定在火药四周的鸡鸭全死了。”李世民道。
“我们刚刚引爆的火药足足六十斤。”李华道。
“你把话说清楚。”李世民道。
“陛下,我们可以把炸药箱小型化。”李华道。
“小型化!?”李世民问道,“你的意思是把火药装在一个小木盒中?”
“是的。”李华回答道。
“炸药箱小型化后,还能杀敌?”李世民问道。
“当然能。”李华回答道。
“把炸药箱小型化后,如何杀敌?”李世民问道。
“先点燃小炸药盒的引线,再把小炸药盒扔向对面的敌人。”李华回答道。
李世民顺着李华的话一想,双眼顿时放光。
“好!好!好!”李世民一脸兴奋的开口道。
“陛下,我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李华道。
“李华,小炸药盒应该有一个霸气一点的名字。”李世民道。
“小炸药盒的名字平凡点,更有利于杀敌。”李华道。
李华的话一出口,李世民当即转头看向李华。
一两秒钟后。
“你说得对。”收回目光的李世民道,“此刻,朕也觉得小炸药盒的名字应该平凡点。”
“也就是说,您同意我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了?”李华问道。
“朕不反对你把小炸药盒称之为手榴弹。”李世民回答道。
……
——————————
东宫。
丽正殿。
正殿。
“陛下,之前内苑传出的轰隆声是什么声音?”房乔朝李世民问道。
“玄龄,之前内苑传出的轰隆声是火药爆炸发出的声音。”李世民回答道。
“火药爆炸!?”长孙无忌一脸疑惑的朝李世民问道,“陛下,什么是‘火药爆炸’?”
“辅机,火药是……”李世民回答道,“……火药堪称国之利器。”
“陛下,火药真有您说的那般神奇?”杜如晦朝李世民问道。
“朕刚才说的话没有夸张成分。”李世民回答道。
“陛下,李华的底细,您了解了吗?”房乔朝李世民问道。
(房乔、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对李华有一定的了解——房乔、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唐国高官不可能不关注东宫内的信息。)
“朕已派人去查李华的底细。”李世民回答道,“可惜,暂时一无所获。”
“陛下,您准备如何封赏进献火药的李华?”长孙无忌朝李世民问道。
“说心里话,朕不知道如何封赏进献火药的李华。”李世民回答道。
“是不是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不知进退?”熟悉李世民的长孙无忌问道。
“与其说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不知进退,还不如说李华在封赏的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李世民回答道。
“陛下,李华想要什么?”杜如晦朝李世民问道。
“现在,朕还不能明言李华想要什么。”李世民回答道。
这一刻,杜如晦、房乔和长孙无忌都意识到李华想要的东西非同寻常。
“不管李华想要什么,臣认为我们都应当尽可能满足他。”稍作思索的杜如晦开口道。
“克明,你为什么这么想?”李世民问道。
“大唐需要火药对付突厥人。”杜如晦回答道。
“你说得对。”李世民道,“大唐是需要火药对付突厥人。”
“所以,为拿到火药配方,我们应当尽可能满足李华。”杜如晦道。
把杜如晦的话听在耳中的长孙无忌对李世民道:“陛下,李华只是一个稚童。”
“辅机,你想说什么?”李世民朝长孙无忌问道。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特殊手段从李华手里得到火药配方。”长孙无忌回答道。
“你嘴里提及的特殊手段是指什么手段?”李世民问道。
“诱导。”长孙无忌回答道。
“李华可不是一般的稚童。”李世民道。
“李华再不是一般的稚童,也只有六岁。”长孙无忌道。
“你认为诱导有用,朕不奇怪。”李世民道,“毕竟你没见过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