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每个人都在过日子,匆忙的日常琐碎淹没了思考,更别提审视了。

  油盐柴米酱醋茶,每一样都在消耗我们的心力。

  还有购买,闲聊,逛街,运动,打游戏,赌博拉扯着我们的精力。

  还需要做家务,睡瞌睡,做爱与做饭,带孩子,你还有多少时间去审视人生?

  于远明也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奔向小康,希望日子过舒服点。那些文学梦想,那些爱情梦,大富大贵梦,都在一天又一天的消磨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随风而逝了。

  在孟凡的中坚公司,于远明已经工作了几个月。越来越觉得不适应,各种不适应。

  孟凡公司的各种项目他也算大致了解了。

  一个是SP短信,那可是真牛逼!

  十万条短信定向发送,一天你接到的电话可以是几百个。

  这短信的成本并不是按照一毛钱一条计算的,几乎可以不计。可以想象那些通讯公司多挣钱。

  一个几个国有企业的外包业务。

  国有企业本身的业务多得很,拿一部分出来,给外面的公司做。孟凡的公司就是此类。为什么要拿出来?很简单,领导能够拿出来给你做,他也是有利益的。你能够拿到这个业务,也必须懂得起。不然怎么混?

  孟凡呢,身边围绕着的也是一群曾经的小弟。

  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现在一起工作。

  孟凡够意思,几个核心人员他直接每人支持一套房子的首付,剩余的自己负责。

  这是对多年来追随的奖励。

  耿直豪爽的江湖风格,绝不亏待兄弟!

  但是毕竟是江湖人士,公司的规范性方面就差了很多。比如于远明正式上班后就开始穿衬衫打领带了,一水儿的职业范儿。孟凡和戴溪见状,第二天也穿起了衬衫,系上了领带。其他人却继续那种各色T恤,各种休闲衣服。

  核心的财务,也是一个兄弟伙在掌控。

  对于于远明部门的费用使用,总是设置各种障碍,觉得是他们辛苦打下的基业却被外来的人摘了桃子。

  更麻烦的是采编那边,邓玲玲经常出状况。

  一会儿是感冒了,到了中午才来。一会儿是家里出事,她直接就不来了。一会儿又是拔牙,请一天假。

  总之,于远明感觉她就没有好好干活儿。

  记者出身的人,也许是懒散惯了。于远明也管不到,人家和你是平级,各管一摊。

  但问题是杂志的内容上不来,负责推广的市场部就没有底气。

  孟凡呢?一会儿在江南省,一会儿去北京,一会儿在浙江。还有一次从外地回来,包里掏出来基本香港的杂志,广东的杂志。

  看着很新鲜,但是不对味啊!

  人家的那些内容,题材,你能写吗?

  写不出来,写好了也发不出来。再说了,哪有那些优秀的文字记者和图片记者啊?

  好的是,每个月固定有工资可领。

  这可比保险公司好多了。

  秦莎莎那边的银保工作也渐入佳境,不但有了业绩,还经常和小伙伴们把酒言欢。

  银保的工作看来还是适应她。

  一个家庭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两人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

  到了周末,带着孩子去逛逛公园,去商场买东西,去游乐场所玩耍,看电影。

  晚上回到出租屋,虽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也觉得生活挺好!

  过日子嘛!

  大家都这样过,你还想怎么样呢?

  孟凡说的这辈子不整个五千万一个亿的就不会停止折腾。

  对于远明来说,没必要。

  一个月有几千块花销,一家人在一起不吵架,也挺好的。

  现在夫妻生活也比以前频繁多了,质量显著提升。

  但于远明知道,如果孟凡公司那边的问题不解决,这种情况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总不可能一辈子租房子住吧?

  孩子也不可能在一个出租屋长大。

  现在看,房价一个劲儿地上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哦!

  想一下老婆,当初认识自己的时候有房,没想到不过几年就随自己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个男人,没有钱给老婆,还能说什么爱情?

  没有固定的房子,哪有稳定的感情?

  上次去买菜的时候与一个卖菜大姐聊天,人家也是区县来恭州的,已经买房了。大姐感慨万千:我奋斗了十几年,终于算是在恭州扎下根来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容易,人家卖菜的也从乡下到大城市过渡成功了。

  自己呢?

  每天人模狗样的,穿衬衫系领带,给人感觉是个白领。

  其实不如人家一个卖菜的。

  人家是不读书,不看报,也没什么文化。但是人家踏实,能吃苦,不矫情。

  卖菜看起简单,辛苦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早上起来去菜贩子手里批发的时候往往是凌晨四点钟,那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在睡梦中。

  一开卖就要卖到晚上七点后。那些下班的人顺手买把菜回去,你不能错过高峰。

  风里雨里,每天都守着这摊。哪里都去不了,没有周末,没有什么公园玩耍。

  还要和旁边的人竞争,还要应付城管,工商,税务。

  还要和每一个顾客讨价还价,原来说女人会砍价。现在说男人砍价都精得很!

  分分钱,角角钱汇聚成几十几百,再每天滚动,终于能够在支付了日常开支后买下城里的一套房。

  在菜市场里,于远明看到这些普通的商贩,第一次发出来感慨:在大城市里讨生活,太不容易了!

  在龙城准备来恭州之前,自己把工作想得太简单。

  很多所谓的名单,最终都没有用。

  很多所谓的方法,最终都没有效果。

  大城市与小县城,桃花镇的竞争完全不一样。

  人,普遍比小地方的精明。

  各项成本普遍比小地方的昂贵。

  竞争更激烈,渴望成功的人更多,你的每一条路上都有熙熙攘攘的竞争者。

  于远明想起父亲的那句话:牛皮三寸厚,各人找眼眼钻。

  审视自我的这十年,于远明还是有得有失。时间进行到这个阶段,应该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该如何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最新章节,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