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龙城县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开发桃花镇,实现老城新区同发展,扩容强县新突破。这个传闻因为桃花镇的地理位置也传了很久,到底什么时候开发,开发会给大家带来什么,绝大部分人也没有什么意识与概念。
说一点没有也不是的,农民有农民的办法。知道这地方要开发了,很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把户口迁到陈集村,期望整体拆迁的时候得到补偿。有些人就千方百计找桃花镇上的未婚男女,结婚更是一个稳当的跳板。桃花镇这地方对城里人而言就是乡下,对偏远乡镇的人而言却是香饽饽。嫁到城里难度大,嫁到桃花镇才是现实的。还有一些人把自家的房屋扩了,顶楼又修了一层,或者地里栽了一些树木。目的只有一个,到时候政府多赔一点钱。
所以在1995-1999年之间,桃花镇陈集村的青年男女们很是抢手,就连一些歪瓜裂枣也有机会找到漂亮的妹子。街上的几个普通女子,居然都找了俊朗的丈夫。看来资源永远都在自我寻求最佳配置,在婚姻市场上也毫不违和。
也有很多人给于家两个儿子介绍女朋友。老二于志明倒是很好安排,没过多久就谈妥了一个女朋友。来得远,家在龙城与隔壁县交界的地方,人倒是水灵灵的。于远明还沉浸在琼瑶的梦中,不愿意这些庸俗的生活把自己套住。所以,对于于远明的个人问题,父母一直很担心。
于远明自己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脱离现在的困境,做一个干净清爽的工作。对于女朋友,他还是有自信。虽然这个自信有些盲目。
所以,王承宽和陈斌的出现是外因,真正的内因还是他渴望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一点都不轻松,却带给于远明很多的感受。
第一个月死活开了一个单,算下来佣金只有两百多。但是这个突破让于远明看到了希望,也树立了继续努力的决心。
第二个月,桃花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远明的保险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就是传言很久的农转非终于实现,每家每户根据户头赔偿一个人14900元。为什么是这个数字?不知道!而且规定,16岁以下的一律没有。55岁以上的只能领取一半,剩余的一半强制性存入建设银行,每月领取少许。理由是害怕大家花完了又去找政府闹。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很明显是建行与政府的一个关系业务,甚至很可能是建行某个业务负责人与政府某个工作人员的勾兑。但是农民们咕哝了几句还是照办了。为什么?缺少自我维权意识是一方面,反正是白得的钱心想也没什么好争的,而且你拿来也是存银行,而各家银行利息也差不多。
一时之间,各家银行在村里摆开阵势,宣传自己的品牌,服务。更有甚者,桃花镇合作基金会的奖励是存一万立即返50元。利息还比银行的高一点。眼前利益加长期收益立马吸引了大批农民,其他银行虽然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利息自己说了不算,立返现金自己也没有这个权力,反复提醒农民自己的安全,也不起作用。农民一句话就顶回来了:人家还不是政府开的?那些工作人员都是政府的家属,关系。可能比你们还要稳当些哦!
除此以外,人们手里有钱了。当然就会释放压抑的欲望。
女人们约起去龙城县里最繁华的街道选衣服,黄金首饰,穿在身上,戴在手上,一个个喜气洋洋的。
男人们好像突然大方了,喝酒打牌也上了档次。赌资提高,下酒菜也多肉少蔬菜了。
还是有些家庭没有任何变化,好像没有一分钱进账。继续勤爬苦做,一分掰成两分花。
有的家庭为了这笔钱的分配闹了不少的纠纷。老的要做主,以为自己还是老天牌。子女已成人,心里有自己的想法。
于家倒还好,各领各的钱,既不吵也不闹。
于远明的客户们,开始纷纷签单。
原因有二,从接触保险到认同到做出购买的决定到签单,本身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上一个月已经有了。第二,包包里还需要有钱。现在每个人发了一万多,拿几百元,一千左右买保险,还是可以承受。而且本身保险最终又要返还。
这个月,可以说让于远明实实在在地高兴了一把。
过两天又在播报他的业绩,过几天又在喊他分享。
抽奖也经常有他,就是去台上参与节目,得奖的也经常是他。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不是那么愉快。
有一次把意外医疗那一栏填错了,重新来过又错了,再填才对了。
看来大意不得。
填错了保单按照正常的做法是重新填,但是客户的签名又不可能再去重新签。所以只能折中处理:要么就是用美工刀轻轻刨去墨迹,修改成正确的;或者是把新投保书蒙在旧的上面,描摹客户的签名。
还有一次,组上一个肥猫摇摇摆摆地过来看他在桌子上填单,酸酸地说:哎呀,凡是新人都很凶,一般都是前几个月签单得行。于远明抬头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那是一个叫何继宇的家伙,有些娘娘腔。经常是兰花指翘起,说话也是嗲声嗲气的。于远明有些讨厌他,不想和他说话。
来了万家这两个月,于远明像发现了新大陆。
第一是搞清楚了公司的结构。原来只知道保险公司。并不清楚保险公司的内部结构,人员构成。
现在知道保险公司首先是分成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人寿保险里面又分成团体保险和个人寿险。自己做的就是个人寿险营销工作。然后,整体来讲,公司又分为外勤与内勤。外勤就是跑业务的营销员。辛苦,自由,收入高。内勤就是那些在办公室里办理各种事情的正式员工,听说她们都是拿固定工资,一千多块一月。侯玉珠原来并不是财务部的,她属于营业区前台内勤。财务部有两个人,一个会计,挺漂亮的叫高慧云,看样子三十来岁。一个出纳叫刘华,是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姐。
柜台里是核保核赔,有几个人,录单的,搞理赔的。每天都是安安静静地在里面工作,也不知道在电脑上做什么。
旁边的团险部只有几个人,于远明觉得他们比较匪气。经理姓张,是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表情总是很喜剧化,像一个河南耍猴的。另外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姓什么不知道,说是张经理的师父。但于远明发现他俩似乎没有师徒之谊,互相讲话都是日妈倒娘的。一会儿楞眉鼓眼的,一会儿又哈哈大笑。
还有续收部,就是第一次来那个陈蓉,庞福喜的小姨子。另外还有一个男的叫孙博,小个子,吊裆裤,走路也是一偏一倒的不带正行。
哦,还有王玉清也是内勤,和侯玉珠关系很好。经常在她面前晃悠,而且两人状态亲密。
至于那个最大的经理庞福喜,倒是很少看到。
至于孟凡这个直辖组,也是人才多多。
几个大妈很活跃,来路也是五花八门,有百货公司的,有玻璃厂的,大部分都是内退或者下岗分流。她们被大家起哄结拜了姊妹,虽然没有什么仪式,但也根据年纪大小排了顺序。大姐林小英,二姐张正碧,三姐黄玉兰,四姐比较特殊,就是那个出纳刘华,一边做出纳一边做业务;五姐钟华芳。
这五个姊妹又分别收了干儿干女一大群。
过了很久,于远明才搞清楚,谁是谁的干儿,谁是谁的干妈。
一开始看到他们在喊妈,亲热得就像自家人,以为都是家人,后来才知道保险公司这些人嘴巴甜是基本技能。
也有一个不太合群的大姐,个子小小的,嘴巴长期抿得紧。一头短发,着装也是朴素,少于看到鲜艳色。她叫熊德平,和周海主管一个单位,也是下岗职工。而且是夫妻双双下岗,孩子正在读高中。
也是来了才知道,周海原来不叫周海,他的真名字叫周海燕,因为嫌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于是改为周海。成年人改名比较麻烦,身份证上还是周海燕,但是签保单都是签周海。平常也是以周海新名字行世,包括自我介绍,名片,都用的周海。
要说这样做不太妥,但是这个唯一的特例,公司居然也接受了。这样一来,周海燕的本名倒是没几个人知道了。
说一点没有也不是的,农民有农民的办法。知道这地方要开发了,很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把户口迁到陈集村,期望整体拆迁的时候得到补偿。有些人就千方百计找桃花镇上的未婚男女,结婚更是一个稳当的跳板。桃花镇这地方对城里人而言就是乡下,对偏远乡镇的人而言却是香饽饽。嫁到城里难度大,嫁到桃花镇才是现实的。还有一些人把自家的房屋扩了,顶楼又修了一层,或者地里栽了一些树木。目的只有一个,到时候政府多赔一点钱。
所以在1995-1999年之间,桃花镇陈集村的青年男女们很是抢手,就连一些歪瓜裂枣也有机会找到漂亮的妹子。街上的几个普通女子,居然都找了俊朗的丈夫。看来资源永远都在自我寻求最佳配置,在婚姻市场上也毫不违和。
也有很多人给于家两个儿子介绍女朋友。老二于志明倒是很好安排,没过多久就谈妥了一个女朋友。来得远,家在龙城与隔壁县交界的地方,人倒是水灵灵的。于远明还沉浸在琼瑶的梦中,不愿意这些庸俗的生活把自己套住。所以,对于于远明的个人问题,父母一直很担心。
于远明自己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脱离现在的困境,做一个干净清爽的工作。对于女朋友,他还是有自信。虽然这个自信有些盲目。
所以,王承宽和陈斌的出现是外因,真正的内因还是他渴望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一点都不轻松,却带给于远明很多的感受。
第一个月死活开了一个单,算下来佣金只有两百多。但是这个突破让于远明看到了希望,也树立了继续努力的决心。
第二个月,桃花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远明的保险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就是传言很久的农转非终于实现,每家每户根据户头赔偿一个人14900元。为什么是这个数字?不知道!而且规定,16岁以下的一律没有。55岁以上的只能领取一半,剩余的一半强制性存入建设银行,每月领取少许。理由是害怕大家花完了又去找政府闹。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很明显是建行与政府的一个关系业务,甚至很可能是建行某个业务负责人与政府某个工作人员的勾兑。但是农民们咕哝了几句还是照办了。为什么?缺少自我维权意识是一方面,反正是白得的钱心想也没什么好争的,而且你拿来也是存银行,而各家银行利息也差不多。
一时之间,各家银行在村里摆开阵势,宣传自己的品牌,服务。更有甚者,桃花镇合作基金会的奖励是存一万立即返50元。利息还比银行的高一点。眼前利益加长期收益立马吸引了大批农民,其他银行虽然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利息自己说了不算,立返现金自己也没有这个权力,反复提醒农民自己的安全,也不起作用。农民一句话就顶回来了:人家还不是政府开的?那些工作人员都是政府的家属,关系。可能比你们还要稳当些哦!
除此以外,人们手里有钱了。当然就会释放压抑的欲望。
女人们约起去龙城县里最繁华的街道选衣服,黄金首饰,穿在身上,戴在手上,一个个喜气洋洋的。
男人们好像突然大方了,喝酒打牌也上了档次。赌资提高,下酒菜也多肉少蔬菜了。
还是有些家庭没有任何变化,好像没有一分钱进账。继续勤爬苦做,一分掰成两分花。
有的家庭为了这笔钱的分配闹了不少的纠纷。老的要做主,以为自己还是老天牌。子女已成人,心里有自己的想法。
于家倒还好,各领各的钱,既不吵也不闹。
于远明的客户们,开始纷纷签单。
原因有二,从接触保险到认同到做出购买的决定到签单,本身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上一个月已经有了。第二,包包里还需要有钱。现在每个人发了一万多,拿几百元,一千左右买保险,还是可以承受。而且本身保险最终又要返还。
这个月,可以说让于远明实实在在地高兴了一把。
过两天又在播报他的业绩,过几天又在喊他分享。
抽奖也经常有他,就是去台上参与节目,得奖的也经常是他。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不是那么愉快。
有一次把意外医疗那一栏填错了,重新来过又错了,再填才对了。
看来大意不得。
填错了保单按照正常的做法是重新填,但是客户的签名又不可能再去重新签。所以只能折中处理:要么就是用美工刀轻轻刨去墨迹,修改成正确的;或者是把新投保书蒙在旧的上面,描摹客户的签名。
还有一次,组上一个肥猫摇摇摆摆地过来看他在桌子上填单,酸酸地说:哎呀,凡是新人都很凶,一般都是前几个月签单得行。于远明抬头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那是一个叫何继宇的家伙,有些娘娘腔。经常是兰花指翘起,说话也是嗲声嗲气的。于远明有些讨厌他,不想和他说话。
来了万家这两个月,于远明像发现了新大陆。
第一是搞清楚了公司的结构。原来只知道保险公司。并不清楚保险公司的内部结构,人员构成。
现在知道保险公司首先是分成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人寿保险里面又分成团体保险和个人寿险。自己做的就是个人寿险营销工作。然后,整体来讲,公司又分为外勤与内勤。外勤就是跑业务的营销员。辛苦,自由,收入高。内勤就是那些在办公室里办理各种事情的正式员工,听说她们都是拿固定工资,一千多块一月。侯玉珠原来并不是财务部的,她属于营业区前台内勤。财务部有两个人,一个会计,挺漂亮的叫高慧云,看样子三十来岁。一个出纳叫刘华,是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姐。
柜台里是核保核赔,有几个人,录单的,搞理赔的。每天都是安安静静地在里面工作,也不知道在电脑上做什么。
旁边的团险部只有几个人,于远明觉得他们比较匪气。经理姓张,是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表情总是很喜剧化,像一个河南耍猴的。另外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姓什么不知道,说是张经理的师父。但于远明发现他俩似乎没有师徒之谊,互相讲话都是日妈倒娘的。一会儿楞眉鼓眼的,一会儿又哈哈大笑。
还有续收部,就是第一次来那个陈蓉,庞福喜的小姨子。另外还有一个男的叫孙博,小个子,吊裆裤,走路也是一偏一倒的不带正行。
哦,还有王玉清也是内勤,和侯玉珠关系很好。经常在她面前晃悠,而且两人状态亲密。
至于那个最大的经理庞福喜,倒是很少看到。
至于孟凡这个直辖组,也是人才多多。
几个大妈很活跃,来路也是五花八门,有百货公司的,有玻璃厂的,大部分都是内退或者下岗分流。她们被大家起哄结拜了姊妹,虽然没有什么仪式,但也根据年纪大小排了顺序。大姐林小英,二姐张正碧,三姐黄玉兰,四姐比较特殊,就是那个出纳刘华,一边做出纳一边做业务;五姐钟华芳。
这五个姊妹又分别收了干儿干女一大群。
过了很久,于远明才搞清楚,谁是谁的干儿,谁是谁的干妈。
一开始看到他们在喊妈,亲热得就像自家人,以为都是家人,后来才知道保险公司这些人嘴巴甜是基本技能。
也有一个不太合群的大姐,个子小小的,嘴巴长期抿得紧。一头短发,着装也是朴素,少于看到鲜艳色。她叫熊德平,和周海主管一个单位,也是下岗职工。而且是夫妻双双下岗,孩子正在读高中。
也是来了才知道,周海原来不叫周海,他的真名字叫周海燕,因为嫌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于是改为周海。成年人改名比较麻烦,身份证上还是周海燕,但是签保单都是签周海。平常也是以周海新名字行世,包括自我介绍,名片,都用的周海。
要说这样做不太妥,但是这个唯一的特例,公司居然也接受了。这样一来,周海燕的本名倒是没几个人知道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最新章节,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最新章节,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