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御座前。
小万历坐直身子,朝着一旁的冯保说道:“请元辅召对!”
很快。
张居正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小万历看了一眼申时行与王锡爵的联名奏疏,说道:“元辅,朕以为申学士与王祭酒为朕定制的考成式课业甚是有心,当重赏。”
“朕课业虽重,然也没有三位阁老处理朝务辛苦。不过,朕觉得,朕当下的薄弱之处是朝政实务,而非纸上文章,故而也觉得此法暂不可行!”
“陛下圣明!”张居正拱手道。
张居正将两份奏疏放在一起,其实就想看一看小万历的决策能力。
若小万历以“课业甚是辛劳”为由,驳此奏疏,就无法妥善处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张居正便会训斥小万历一番,然后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当皇帝,不能叫苦,不能叫累,不然群臣都将习之。
今日称课业苦累。
来日亲政如何能撑得起更加庞大繁杂的朝务。
张居正对小万历“实务重于课业”的回答相当满意,接下来便想听一听他如何处理王国光请辞之事。
寻个好理由将王国光留下来,甚是困难。
……
随即。
小万历又翻开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元辅,朕欲准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小万历开口道。
张居稍微有些惊讶。
他轻捋垂到腹部的黑色长须,看向小万历,想听一听理由。
当下的张居正。
非常喜欢小万历对他的票拟提出质疑。
因为这说明小万历在思考。
虽其质疑大多无效,但张居正却能听出小万历存在的问题,然后为其解惑。
此法,尤为有利于训练小万历处理朝政实务的能力。
小万历望了一眼沈念,接着道:“刚才,朕问了一下沈检讨。”
“王尚书自隆庆五年担任户部尚书以来,曾于隆庆六年七月请辞,万历三年二月、三月、十二月分别请辞,本月初九请辞,外加今日,共计六次,请辞理由主要有两种,一是归家终养年老亲人,二为年老致仕。”
负责起居注的史官,除记注外,还要负责翻阅编撰群臣章奏,将与小万历有关的内容,纳入其中。
故而许多大臣上奏之事,起居注官最为清楚。
沈念能准确说出这些信息,实属正常。
小万历缓了缓。
“其实朕知道,是王尚书太累了,受的窝囊气太多了,他该歇歇,也有资格歇一歇,毕竟已过花甲之年,但朕并不想令他彻底致仕,而是待他休息一年半载后,若身体可行,再重新启用。”
“另外,朕知王尚书主编的《万历会计录》已经完成,此功甚大,应该褒奖。元辅以为如何?”
张居正眉头微皱,面带迟疑。
户部作为大明的钱袋子,看似有钱有粮有矿。
其实户部尚书憋屈得很。
谁都想朝着这个钱袋子里抓钱,分多分少都会被埋怨偏私不公,到年底一看亏空了,更遭埋怨!
王国光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五年,实乃是因他做事干练,甚是称职。
尤其是考成法施行以来,一笔笔账,算得清晰明确,使得内阁压力骤减。
当然。
张居正也知晓王国光与其他部堂主官,因为钱粮调拨,经常论辩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甚疲甚累。
然因用着顺手,张居正非常想留下王国光。
张居正也有备选计划。
只是他心中的备用人选,名声较差,又是他的同年同乡,他不宜举荐。
除非王国光去意已决,无法挽留,他才会荐举备用人选。
张居正想了想,道:“陛下,臣也觉得王尚书确实该歇一歇,然当下并无其他合适人选,考成法初有成效,臣恐怕离了王尚书,户部会出大问题。”
小万历扬起脑袋,脆声道:“元辅,您觉得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如何?”
张居正一愣。
小万历所提,与他心中备选,乃是一人。
殷正茂,现任南京户部尚书,与张居正同乡同年,交情甚厚。
殷正茂虽是文官,但军事才能卓越,不过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贪。
出了名的贪。
当下的大明,若真以老朱开国时期的标准查贪官。
待常朝时,闭着眼睛在皇极殿内抓五个人,大概率五个都是贪官。
当下的官员,收一些常例,搞一些灰色收入,是被默许的。
毕竟,俸禄太低,待遇太差。
但殷正茂不一样。
他当地方官,被言官弹劾贪墨百姓赋税,到军队,被言官弹劾贪污士兵军饷。
到哪哪贪,名声极差。
但此人在军事上天赋甚高,总能以功抵罪。
隆庆四年,两广叛乱,时任首辅的高拱派了数人去镇压,都是无功而返。
最后,张居正向高拱举荐了殷正茂。
当时,许多官员反对,认为此人太贪,若为军帅,必贪军饷,若用他的话,必须派一名户部主事跟随。
高拱已无人可用,说了一段令殷正茂贪名大扬的话语。
大意是: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就算他贪污一半,也足以平定叛乱;若派一个清廉官去,或许一两不贪,但却办不成事,朝廷可能再花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此话出处为《明朝那些事儿》)
然后,殷正茂用了仅仅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班师凯旋。
之后,张居正任首辅后,因殷正茂依屡次被弹劾,便调派他去南京半养老,做了南京户部尚书。
但出乎意料的是,殷正茂做的还不错。
“敢问陛下,为何会选殷养实(殷正茂,字养实)?他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
张居正无奈一笑。
小万历回答道:“元辅曾道:立足长远,用人以长。朕以为殷正茂在南京户部做的不错,且他的脾气更易捂住朝廷的钱袋子,可以一试。”
“当然,在朕的眼皮下,在元辅的麾下,他若还敢贪墨,那就不是罢职那么简单了!”小万历的语气严厉起来。
小万历受冯保潜移默化的影响,觉得贪墨之官最好处置。
用完之后,一旦查实有贪墨之举,直接抄家就是。
钱还是他老朱家的。
“臣无异议!”张居正面色带喜。
他若举荐,必然会有官员反对,然小万历亲自任命,就名正言顺了。
当下的户部,确实需要殷正茂这条鲶鱼搅动一番,而他在皇帝面前,在无数言官的监视下,若敢再大肆贪墨,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这一刻,张居正甚是欣慰。
小万历与他想的一模一样,显然私下做过功课,调查过殷正茂以及其他有资格擢升为户部尚书的官员。
这份用功的心思,值得肯定。
即使冯保与沈念提点过小万历几句,张居正也是高兴的。
因为小万历正在朝着他期待的方向走,越走越直。
这时。
小万历又道:“元辅,新政之事虽重,但您也要注意休息,莫伤了身体!”
“谢陛下关心,臣一定爱惜身体!”
听到此话的张居正,如同酷暑六月突然站在了冒着凉气的冰鉴前,寒冬腊月突然披上了一件貂绒大氅。
他甚是高兴,心中喃喃道:陛下长大了,陛下长大了,老夫教得好呀!
随后,张居正便退下了。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常阅百官奏疏,果然有用。
他完全猜中了张居正的想法。
沈念教导小皇帝不要诉苦,学习要重朝政实务,另选合适的尚书人选,全在张居正的期待中。
至于后面小万历的嘴甜话语,那就是他自由发挥了。
沈念如此帮助小万历,绝非私心。
他看出张居正教导小万历的惯性方式是:先让小万历犯错,然后指正,全是批评训斥之言,还每时每刻都将“尧舜之君”的天大期望压在小万历身上。
这哪是一个少年能承受的!
长此以往,小万历每次召对,必然战战兢兢,根本不敢乱动脑子,还会厌恶政事。
沈念此举,意在培养小万历对朝政的好感,让其多一些自信,以便亲政之后靠谱一些。
……
午后,户部衙门内。
当户部尚书王国光看到请辞奏疏上那个大红色的“准”字后,眼眶泛红,高兴得直掉泪。
他朝着禁中方向行了一个五拜三叩头的大礼,高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呀!”
他这种级别的官员,想要致仕,非常困难。
他累了。
他感觉再干下去可能就要卒于任上了。
如今,总算要解脱了。
当即,他便命人整理《万历会计录》,预计月底前便能完成,然后他便能返乡。
……
这日黄昏。
沈念在起居注上写道:二月十五日,首辅张居正于文华殿召对……议户部尚书王国光请辞之事,上曰:准之,用人以长,可令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代之……”
……
二月底,天气渐暖,万物逐渐复苏。
北京城因商人们又开始大量流动,变得更加繁华喧嚣。
来自大明两京十三省各个地方的奏疏,不断地被驿兵送到京师,几乎每天都有须汇禀内阁或内阁处理的事情。
大大小小,千头万绪。
比如:蓟辽发生了地震,栾河水断流,南京礼部尚书潘晟转为南京吏部尚书,巡按陕西御史耿鸣世以病乞归,黄梅县举人瞿九思和生员周谷揍了本地县令张维翰……
将如此繁杂的政务分配处理得井然有序,当下也只有张居正了。
……
三月初一,午后。
翰林院内,草树陆续绽青。
检讨厅。
沈念坐在桌前正在翻阅近日章奏。
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许朗大步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名手捧托盘、上盖红布的文吏。
文选清吏司,主要负责官员任免调动,奖惩处置。
后面的文吏手捧红布托盘,里面放的定然是任命文书和官员印信。
这意味着检讨厅有人要擢升了。
唰!
王祖嫡、赵用贤、刘楚先、刘克正不约而同地看向沈念。
依照沈念在日讲课的表现,早就该依特例擢升了。
许朗大步走到沈念面前,笑着说道:“沈检讨,经马尚书、申学士联袂举荐,吏部审核,内阁准许,你考绩优秀,日讲甚佳,自即日起特擢升为翰林编修。”
“这是任命文书与官凭印信,新的官服、冠带可去礼部衙门领取,望沈编修继续为国尽力,为皇上分忧!”
“沈念多谢朝廷隆恩,一定尽职尽责,绝不懈怠!”沈念接过任命文书与官凭印信。
这一刻,他由从七品变成了正七品。
他这类品级的官员,得到擢升通知后,一般都是前往吏部领取相关文书。
正六品的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许朗亲自为其送来,可见对他的重视。
“许主事,辛苦了!”沈念笑着说道。
“份内之事,份内之事!”
……
许郎与沈念寒暄两句后,便离开了检讨厅。
王祖嫡、赵用贤、刘楚先、刘克正四人全都站起,围在沈念的桌前。
他们很羡慕,但知这是沈念应得的。
依照沈念的表现。
即使一下子越级擢升为从六品的修撰,他们都不感到意外。
未来,沈念可能会坐在学士厅,甚至内阁值房内。
毕竟,他才二十六岁。
“子珩贤弟,恭喜恭喜,愚兄与你同厅共事,甚是骄傲,莫忘初心啊!”王祖嫡笑着说道。
赵用贤朝着沈念的肩头轻轻捶了一下,道:“好好向上走,我知你能为国做更大的事情!”
“子珩,以后我再向外人夸赞你,就不能用咱们检讨厅沈子珩,而要用咱们翰林院沈子珩了!”刘楚先说道。
刘克正一脸不舍。
“子珩老弟,真是舍不得你离开啊!”
说罢,刘克正的眼圈还红了,他最是感激沈念,若无沈念帮衬,他可能已被外放。
“四位贤兄,这是作甚?好像我要出远门似的!”
“我就是出门右拐二十米,搬到了隔壁屋,以后咱还能一起吃饭,一起喝茶,一起喝酒,两步路就到了,定然还是天天见,算不上离别!”
“哈哈哈哈……”
听到此话,四人忍不住都笑出声来。
但笑声中又带着一丝丝悲凉。
看似距离不到二十米,但换了厅,他们就再也沾不到沈念的光了。
小万历坐直身子,朝着一旁的冯保说道:“请元辅召对!”
很快。
张居正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小万历看了一眼申时行与王锡爵的联名奏疏,说道:“元辅,朕以为申学士与王祭酒为朕定制的考成式课业甚是有心,当重赏。”
“朕课业虽重,然也没有三位阁老处理朝务辛苦。不过,朕觉得,朕当下的薄弱之处是朝政实务,而非纸上文章,故而也觉得此法暂不可行!”
“陛下圣明!”张居正拱手道。
张居正将两份奏疏放在一起,其实就想看一看小万历的决策能力。
若小万历以“课业甚是辛劳”为由,驳此奏疏,就无法妥善处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张居正便会训斥小万历一番,然后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当皇帝,不能叫苦,不能叫累,不然群臣都将习之。
今日称课业苦累。
来日亲政如何能撑得起更加庞大繁杂的朝务。
张居正对小万历“实务重于课业”的回答相当满意,接下来便想听一听他如何处理王国光请辞之事。
寻个好理由将王国光留下来,甚是困难。
……
随即。
小万历又翻开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元辅,朕欲准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小万历开口道。
张居稍微有些惊讶。
他轻捋垂到腹部的黑色长须,看向小万历,想听一听理由。
当下的张居正。
非常喜欢小万历对他的票拟提出质疑。
因为这说明小万历在思考。
虽其质疑大多无效,但张居正却能听出小万历存在的问题,然后为其解惑。
此法,尤为有利于训练小万历处理朝政实务的能力。
小万历望了一眼沈念,接着道:“刚才,朕问了一下沈检讨。”
“王尚书自隆庆五年担任户部尚书以来,曾于隆庆六年七月请辞,万历三年二月、三月、十二月分别请辞,本月初九请辞,外加今日,共计六次,请辞理由主要有两种,一是归家终养年老亲人,二为年老致仕。”
负责起居注的史官,除记注外,还要负责翻阅编撰群臣章奏,将与小万历有关的内容,纳入其中。
故而许多大臣上奏之事,起居注官最为清楚。
沈念能准确说出这些信息,实属正常。
小万历缓了缓。
“其实朕知道,是王尚书太累了,受的窝囊气太多了,他该歇歇,也有资格歇一歇,毕竟已过花甲之年,但朕并不想令他彻底致仕,而是待他休息一年半载后,若身体可行,再重新启用。”
“另外,朕知王尚书主编的《万历会计录》已经完成,此功甚大,应该褒奖。元辅以为如何?”
张居正眉头微皱,面带迟疑。
户部作为大明的钱袋子,看似有钱有粮有矿。
其实户部尚书憋屈得很。
谁都想朝着这个钱袋子里抓钱,分多分少都会被埋怨偏私不公,到年底一看亏空了,更遭埋怨!
王国光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五年,实乃是因他做事干练,甚是称职。
尤其是考成法施行以来,一笔笔账,算得清晰明确,使得内阁压力骤减。
当然。
张居正也知晓王国光与其他部堂主官,因为钱粮调拨,经常论辩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甚疲甚累。
然因用着顺手,张居正非常想留下王国光。
张居正也有备选计划。
只是他心中的备用人选,名声较差,又是他的同年同乡,他不宜举荐。
除非王国光去意已决,无法挽留,他才会荐举备用人选。
张居正想了想,道:“陛下,臣也觉得王尚书确实该歇一歇,然当下并无其他合适人选,考成法初有成效,臣恐怕离了王尚书,户部会出大问题。”
小万历扬起脑袋,脆声道:“元辅,您觉得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如何?”
张居正一愣。
小万历所提,与他心中备选,乃是一人。
殷正茂,现任南京户部尚书,与张居正同乡同年,交情甚厚。
殷正茂虽是文官,但军事才能卓越,不过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贪。
出了名的贪。
当下的大明,若真以老朱开国时期的标准查贪官。
待常朝时,闭着眼睛在皇极殿内抓五个人,大概率五个都是贪官。
当下的官员,收一些常例,搞一些灰色收入,是被默许的。
毕竟,俸禄太低,待遇太差。
但殷正茂不一样。
他当地方官,被言官弹劾贪墨百姓赋税,到军队,被言官弹劾贪污士兵军饷。
到哪哪贪,名声极差。
但此人在军事上天赋甚高,总能以功抵罪。
隆庆四年,两广叛乱,时任首辅的高拱派了数人去镇压,都是无功而返。
最后,张居正向高拱举荐了殷正茂。
当时,许多官员反对,认为此人太贪,若为军帅,必贪军饷,若用他的话,必须派一名户部主事跟随。
高拱已无人可用,说了一段令殷正茂贪名大扬的话语。
大意是: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就算他贪污一半,也足以平定叛乱;若派一个清廉官去,或许一两不贪,但却办不成事,朝廷可能再花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此话出处为《明朝那些事儿》)
然后,殷正茂用了仅仅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班师凯旋。
之后,张居正任首辅后,因殷正茂依屡次被弹劾,便调派他去南京半养老,做了南京户部尚书。
但出乎意料的是,殷正茂做的还不错。
“敢问陛下,为何会选殷养实(殷正茂,字养实)?他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
张居正无奈一笑。
小万历回答道:“元辅曾道:立足长远,用人以长。朕以为殷正茂在南京户部做的不错,且他的脾气更易捂住朝廷的钱袋子,可以一试。”
“当然,在朕的眼皮下,在元辅的麾下,他若还敢贪墨,那就不是罢职那么简单了!”小万历的语气严厉起来。
小万历受冯保潜移默化的影响,觉得贪墨之官最好处置。
用完之后,一旦查实有贪墨之举,直接抄家就是。
钱还是他老朱家的。
“臣无异议!”张居正面色带喜。
他若举荐,必然会有官员反对,然小万历亲自任命,就名正言顺了。
当下的户部,确实需要殷正茂这条鲶鱼搅动一番,而他在皇帝面前,在无数言官的监视下,若敢再大肆贪墨,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这一刻,张居正甚是欣慰。
小万历与他想的一模一样,显然私下做过功课,调查过殷正茂以及其他有资格擢升为户部尚书的官员。
这份用功的心思,值得肯定。
即使冯保与沈念提点过小万历几句,张居正也是高兴的。
因为小万历正在朝着他期待的方向走,越走越直。
这时。
小万历又道:“元辅,新政之事虽重,但您也要注意休息,莫伤了身体!”
“谢陛下关心,臣一定爱惜身体!”
听到此话的张居正,如同酷暑六月突然站在了冒着凉气的冰鉴前,寒冬腊月突然披上了一件貂绒大氅。
他甚是高兴,心中喃喃道:陛下长大了,陛下长大了,老夫教得好呀!
随后,张居正便退下了。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常阅百官奏疏,果然有用。
他完全猜中了张居正的想法。
沈念教导小皇帝不要诉苦,学习要重朝政实务,另选合适的尚书人选,全在张居正的期待中。
至于后面小万历的嘴甜话语,那就是他自由发挥了。
沈念如此帮助小万历,绝非私心。
他看出张居正教导小万历的惯性方式是:先让小万历犯错,然后指正,全是批评训斥之言,还每时每刻都将“尧舜之君”的天大期望压在小万历身上。
这哪是一个少年能承受的!
长此以往,小万历每次召对,必然战战兢兢,根本不敢乱动脑子,还会厌恶政事。
沈念此举,意在培养小万历对朝政的好感,让其多一些自信,以便亲政之后靠谱一些。
……
午后,户部衙门内。
当户部尚书王国光看到请辞奏疏上那个大红色的“准”字后,眼眶泛红,高兴得直掉泪。
他朝着禁中方向行了一个五拜三叩头的大礼,高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呀!”
他这种级别的官员,想要致仕,非常困难。
他累了。
他感觉再干下去可能就要卒于任上了。
如今,总算要解脱了。
当即,他便命人整理《万历会计录》,预计月底前便能完成,然后他便能返乡。
……
这日黄昏。
沈念在起居注上写道:二月十五日,首辅张居正于文华殿召对……议户部尚书王国光请辞之事,上曰:准之,用人以长,可令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代之……”
……
二月底,天气渐暖,万物逐渐复苏。
北京城因商人们又开始大量流动,变得更加繁华喧嚣。
来自大明两京十三省各个地方的奏疏,不断地被驿兵送到京师,几乎每天都有须汇禀内阁或内阁处理的事情。
大大小小,千头万绪。
比如:蓟辽发生了地震,栾河水断流,南京礼部尚书潘晟转为南京吏部尚书,巡按陕西御史耿鸣世以病乞归,黄梅县举人瞿九思和生员周谷揍了本地县令张维翰……
将如此繁杂的政务分配处理得井然有序,当下也只有张居正了。
……
三月初一,午后。
翰林院内,草树陆续绽青。
检讨厅。
沈念坐在桌前正在翻阅近日章奏。
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许朗大步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名手捧托盘、上盖红布的文吏。
文选清吏司,主要负责官员任免调动,奖惩处置。
后面的文吏手捧红布托盘,里面放的定然是任命文书和官员印信。
这意味着检讨厅有人要擢升了。
唰!
王祖嫡、赵用贤、刘楚先、刘克正不约而同地看向沈念。
依照沈念在日讲课的表现,早就该依特例擢升了。
许朗大步走到沈念面前,笑着说道:“沈检讨,经马尚书、申学士联袂举荐,吏部审核,内阁准许,你考绩优秀,日讲甚佳,自即日起特擢升为翰林编修。”
“这是任命文书与官凭印信,新的官服、冠带可去礼部衙门领取,望沈编修继续为国尽力,为皇上分忧!”
“沈念多谢朝廷隆恩,一定尽职尽责,绝不懈怠!”沈念接过任命文书与官凭印信。
这一刻,他由从七品变成了正七品。
他这类品级的官员,得到擢升通知后,一般都是前往吏部领取相关文书。
正六品的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许朗亲自为其送来,可见对他的重视。
“许主事,辛苦了!”沈念笑着说道。
“份内之事,份内之事!”
……
许郎与沈念寒暄两句后,便离开了检讨厅。
王祖嫡、赵用贤、刘楚先、刘克正四人全都站起,围在沈念的桌前。
他们很羡慕,但知这是沈念应得的。
依照沈念的表现。
即使一下子越级擢升为从六品的修撰,他们都不感到意外。
未来,沈念可能会坐在学士厅,甚至内阁值房内。
毕竟,他才二十六岁。
“子珩贤弟,恭喜恭喜,愚兄与你同厅共事,甚是骄傲,莫忘初心啊!”王祖嫡笑着说道。
赵用贤朝着沈念的肩头轻轻捶了一下,道:“好好向上走,我知你能为国做更大的事情!”
“子珩,以后我再向外人夸赞你,就不能用咱们检讨厅沈子珩,而要用咱们翰林院沈子珩了!”刘楚先说道。
刘克正一脸不舍。
“子珩老弟,真是舍不得你离开啊!”
说罢,刘克正的眼圈还红了,他最是感激沈念,若无沈念帮衬,他可能已被外放。
“四位贤兄,这是作甚?好像我要出远门似的!”
“我就是出门右拐二十米,搬到了隔壁屋,以后咱还能一起吃饭,一起喝茶,一起喝酒,两步路就到了,定然还是天天见,算不上离别!”
“哈哈哈哈……”
听到此话,四人忍不住都笑出声来。
但笑声中又带着一丝丝悲凉。
看似距离不到二十米,但换了厅,他们就再也沾不到沈念的光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