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的确是有这个打算的,不过并不着急。

  因为贾琮能够料到,这件事情,反对者必然众多,必须要有一个引子才能开这个头。

  而这个引子,相信很快就会到来了……

  铁路方面,出了京南往南,铁路继续铺设。

  并且速度逐渐加快。

  毕竟刚开始,大家都没什么经验,速度自然提不上来。

  而如今,经过前面的磨合,他们有了充分的经验,速度自然就提上来了。

  而除了铁路的铺设之外,贾琮还在关注着交趾的建设。

  如今,大夏月报自然而然的,也在交趾开始出售。

  不过,交趾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也在使用汉字来书写。

  实际上,中原王朝周遭的小国,大多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书写。

  但是,交趾的识字率极低,甚至比华夏比较贫穷的偏远地区还要低上一些。

  因此,大夏月报的销量,在这里卖的并不好。

  不过,只要有人买,消息自然而然就会传递出去。

  因为一份大夏月报,让交趾百姓——如今是安南百姓——的眼界变宽了。

  从报纸上,他们知道了华夏的许多事情。

  华夏的富庶,让他们羡慕不已。

  若是我们也能去到这么富庶的地方,那该多好啊!

  尤其是当他们听到,在中原地区,哪怕是修建铁路,一天都有二十文钱的工钱,并且还管一日三餐。

  这样的好事,让他们羡慕到质壁分离的地步。

  他们也很想去,只是苦无门路。

  交趾百姓,自然十分不甘心,于是在别人教导之下,他们想出一个法子来。

  那就是去寻交趾的世家,让他们去向安南都护府寻都护大人请愿,希望能够让安南百姓前往中原修建铁路。

  这样,也能够让安南百姓,赚取一些钱财补贴家用。

  而安南的世家大族,之所以心甘情愿为那些泥腿子请命,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的。

  因为他们自己,其实也是想搬迁到中原去的。

  因为他们在安南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

  浅水养不了蛟龙,安南这个小地方,实在是太小了,已经限制了他们家族的发展。

  因此,他们也想向中原发展。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甚至想在中原开设分支,将家业搬迁一部分过去。

  因为他们虽然在交趾为王,唯我独尊,但是交趾毕竟不太平。

  动不动就会发生战乱,而每一次战乱,对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来说,都是一次劫难。

  因此,这一次算是各取所需了。

  而安南节度使府的督护大人,听到世家的请愿,不由为难起来。

  不过最终,督护大人还是给了他们的面子,同意写奏折向皇上请命。

  十日之后,督护大人便做成了此事,因为他的恳切请求,皇上终于勉强答应下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安南的那些世家大族还有百姓,都是十分欢喜。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十天功夫,便是消息一来一回都不够用。

  毕竟,就算用八百里加急,单趟也至少要七日功夫。

  更何况寻常的请愿消息,哪里用得着八百里加急?

  这消息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一月功夫,如果在宫中耽搁了,甚至一月功夫都不够用。

  十天功夫,是完全不够用的。

  这自然是贾琮的图谋,甚至就连百姓生出想要去修建铁路,请世家大族请命等手段,都是在贾琮的引导之下完成的。

  都护大人,自然也是按照贾琮的吩咐去做的。

  接下来的事情,都护大人干脆直接出面,自发组织安南百姓外出务工。

  闻讯,整个安南的百姓,都开始沸腾了。

  他们衷心地夸赞都护都护大人乃是青天大老爷。

  安南百姓外出务工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很快便是统计上来,报名的人数,竟是高达三十万之巨。

  这个数字,将都护都吓了一跳好的。

  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他隐隐觉得,若是这三十万人处置好了,后面想要出去的,只会更多。

  用这种方式,大约就能让安南流失大量的原住民。

  不过,一次组织三十万百姓出去修建铁路,他这个都护根本就做不到。

  人力财力都远远不够。

  因此,到了最后,都护不得不将人数降低到了三千人。

  从三十万到三千人,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组织三千人去,花费就已经十分庞大了。

  不过都护承诺,等第一批人出去,若他们表现的好了,将来会陆续会让更多人出去的。

  不要怕没有活干,光是这一条铁路,都不知要修多长时间。

  并且,将来华夏的铁路只会越修越多,遍布全国各地,怎么可能只修建这一条铁路呢?

  听到这个消息,才让心焦不已,唯恐选不到自己的交趾百姓,稍稍放心下来。

  不多时,安南都护便按照地域,挑选出三千百姓来。

  然后组织这些人,前往中原,修建铁路。

  这三千人,不仅仅是带着自己家人的祝福走的,他们同样也是安南百姓的希望。

  因为只要他们表现好了,后续安南百姓,就能有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

  这三千人,可谓是他们安南百姓的先头兵。

  且说贾琮布局安南,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安南。

  他事先早就做过许多部署的。

  很快,铁路部——这也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并且单独独立于六部之外。

  三省六部,是华夏官僚体系的基础构建。

  不过因为新学和新生事物的诞生,贾琮在三省六部之外,独立出来几个部门。

  而这些部门,单独向他自己负责。

  这样一来,实际等于贾琮的皇权,越来越大。

  不过在华夏发展的思路上,也惟有贾琮这个皇帝乾纲独断,才能带领华夏更好的发展。

  毕竟,底下的大臣们,可没有贾琮的深远眼光。

  因此,贾琮自然也是吩咐过铁路部的。

  对安南百姓,一路绿灯,多有优待。

  当然了,基本待遇是一样的。

  不过在安置方面,更用心了一些罢了。

  并且可以吸收一部分安南人,在铁路干线上工作。

  比方说巡线员等等职务。

  他们安了家之后,自然会离开安南,在中原定居。

  并且,铁路部还引导安南百姓,他们出来了,未必都要打工的。

  比方说,他们有没有谁有一技之长的?

  有没有做饭特别好吃的?

  完全可以在合适的地段,开一个小吃摊位嘛!

  因为修建铁路,人口众多,只要口味好,能够得到大家认可,赚的只会比打工更多。

  并且,也不仅仅局限于开小吃摊位嘛!

  衣服还有其他的一些,都是可以的。

  在铁路部的引导之下,这三千安南百姓,很快便是被安顿下来。

  倒是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安南人,选择了开设摊位。

  要知道,他们能够从三十万安南百姓中脱颖而出,本身就证明他们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么自身能力强,交际广,要么背后有关系。

  而自身能力强的,占了绝大多数。

  毕竟这只是一个外出务工的机会罢了,若果真关系很强大的,也不屑于出面争夺这个机会也就是了。

  这些人,都在铁路部的帮助之下,开设了各种摊位。

  并且有铁路部暗中关照,他们的摊位生意,竟然越做越是红火。

  另外,还有十分之一的人,被选出来,当做铁路部门的职工在培养。

  这倒不完全是特意照顾。

  实际上,安南百姓,在某些地方,的确是有自身长处的。

  他们可不止是长相难看而已。

  另外,剩下的安南百姓,也都十分勤奋。

  他们之中,有一少部分人是识字的。

  并且在铁路部的引导之下,他们也知道了新学的重要性。

  这些人,开始自学起新学来。

  而铁路部的人决定,等这些人全部学出来之后,便提拔他们当个小头目。

  而这,其实便是贾琮的谋划。

  他可不仅仅是要这三千人都安顿好而已,并且还要这三千人,都发展的很好。

  若只是外出打工,赚点小钱回去,吸引力未必就有多强的。

  贾琮要他们只要走出家门,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将来等这三千人回家之后,然后让安南百姓发现,这里面,竟然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都出息了。

  这些人,要么发了财,要么升了官,要么干脆直接成为铁路部门的铁饭碗。

  是的,随着新事物的诞生,如今也出现了许多新名词。

  铁饭碗这个词,也已经诞生出来了。

  这些人,都出息了啊。

  如他们依旧留在家里的话,八辈子都出息不了。

  但是他们这一出去,却是他们在家里八辈子也达不到的成就啊。

  他们只是出去了一趟,就直接逆天改命了。

  如此一来,怎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

  这自然会让交趾百姓觉得,中原之地,遍地是机会,遍地是黄金。

  只要走出去,要么能发财,要么能当官,要么能端起铁饭碗。

  如此一来,怎么能不形成一股庞大的外出潮?

  只要这股潮流一旦形成,那么交趾的人口将会大面积流逝。

  而贾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了,贾琮的目的,自然不会是搬空交趾。

  比方说,在贾琮的命令之下,汤若望已经从西方购买了一批香蕉树苗回来。

  然后在交趾选择了一片气候等因素最为合适的地方,建立了一大片的橡胶园。

  而因为开发橡胶园,汤若望便迁徙来大量的中原人前来。

  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中原人,还有雇佣的当地的安南百姓。

  而迁徙前往交趾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已。

  安南有大量的耕地,当初攻克安南的时候,贾琮便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

  然后,拿出一部分来,分给百姓。

  而还剩下了好多。

  这些土地,贾琮准备迁徙一部分中原人来前来耕种。

  这件事情,贾琮交给了冯紫英来做。

  而冯紫英的想法,便是让麾下士兵的家属前来耕种。

  贾琮欣然答允。

  这样一来能够安战士的心,二来也能够迁徙大量的中原人前来这里扎根。

  另外,还有就是商家,作为神通广大的商家,他们自然是知道一些内幕的。

  比方说,薛家。

  好吧,其实这是贾琮有意让薛家泄露出去的。

  为的就是繁荣安南。

  于是,许多商家,都闻讯而至。

  商家来了,自然也会带许多人前往的。

  而这些,其实还都只是前期的开胃菜罢了。

  光凭这些,是无法让交趾快速发展起来的。

  毕竟交趾的位置,实在是太偏了。

  不过,自然是还有后续的。

  以后等航海开启之后,这里将会建设几个码头。

  等有了码头之后,这里,自然将会十分繁华起来。

  其繁华程度,只怕不亚于中原其他任何地方。

  不过,这个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贾琮却也并不着急。

  ……

  很快,便是来到春日,御花园中,百花竞开,万紫千红,郁郁葱葱,好一派春光。

  而太子贾苍,带着几个弟弟妹妹,正在辛苦劳作。

  这一次,几个小家伙,可不是帮太子的忙了。

  而是他们也到了年龄,需要和太子一般下地干活。

  另外,这几年,贾琮自然也有新的子嗣诞生。

  这些更小的家伙,要么吃力的帮忙,要么在旁边嘻嘻哈哈的看热闹。

  这也算是一个传承吧。

  贾琮也十分喜欢贾苍这个小家伙,他相貌上随母亲林黛玉更多一些,长的有些秀气。

  在聪明上,不论是随父亲还是母亲,都差不了的,因此,自小就十分聪慧。

  读书不说过目不忘,但是记忆也差不到哪儿去。

  学新学,也是一学就通。

  不过在性子上,却是不随母林黛玉了。

  而是更像贾琮多一些,性子十分跳脱。

  好吧,贾琮自认为自己性子也没这般跳脱的,也不知道到底随谁。

  不过总体来说,对他的教育,贾琮还是十分满意的。

  就像是眼前一般,贾苍不但自己干活,还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干活。

  每一个人的任务量,都是贾琮这个长兄加太子来分配。

  而经过磨练之后,贾琮总能按照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进行分配合适的人任务。

  而这,也是贾琮对贾苍的培养之一。

  要让他自小学会用人,懂得知人善用的道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红楼肝属性,我在红楼肝属性最新章节,我在红楼肝属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