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贾琮,则正是从这些卷宗中,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最明显的痕迹,就是有几个卷宗,罪官家里抄没的家产,实在是太少了些。

  最少的一家,竟然只抄出区区几十两银子。

  若说这些罪官竟然不贪财,那他徇私枉法,作奸犯科,图的是啥?

  还有几综,是其他细节对不上的,都被贾琮火眼金睛看了出来。

  接下来,贾琮就将这几个卷宗,交给锦衣卫,重点排查这几桩案件。

  而这种有目标的探查,速度就会快上许多。

  没几日功夫,就探查出来,这几桩案子,果然有猫腻。

  都是巡查院那边炮制出来的冤假错案。

  而那些被他们炮制的官员,都是和他们有仇怨的。

  因为巡查院是独立的部门,并且职权极高,那些被炮制的官员,真是想喊冤都找不到地方。

  看到这里,贾琮心里不由一沉。

  果然,失去监管的权力,必然会走向失控的地步。

  必须要给这权力,拴上缰绳才妥。

  如今,倒是要先让他们知道厉害才是。

  于是,贾琮便将这些案子,全部交给了锦衣卫。

  锦衣卫和巡查院,本就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而锦衣卫那边,本就调查的清清楚楚。

  他们一出动,自然便拿出确凿的证据,很快就为那些被炮制的官员翻案。

  而其中七个犯事的巡查院官员,全部被斩首处死,其家人,也都被流放宁古塔。

  并且,贾琮还命人将将他们的首级用石灰腌制好,然后传遍巡查院所有分部,最终会被送往总部。

  希望巡查院所有官员,都能够引以为戒。

  也让他们知道,他们权力,是有人在监管的。

  若要胆敢滥用权力,必定会引来最严厉的制裁和惩罚。

  而这些首级,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杀鸡骇猴的功效。

  所到之处,巡查院官员,无不心惊胆寒,敬畏不已。

  经过这一遭之后,各地的巡查院官员,行事作风,顿时收敛了许多。

  再不复原先之嚣张气焰。

  而接下来,贾琮正式给巡查院下达了第一个任务,那便是巡查土地丈量情况。

  锦衣卫这边,已经查出许多地方官员在丈量土地的时候,隐瞒瞒报的情况。

  不过,贾琮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将这些消息给巡查院官员。

  贾琮还要检验一下他们的能力。

  如果能力出众的话,便可以加以重用,可以直接提拔上来。

  随着任务下达,巡查院开始忙碌起来。

  这可是皇上第一次对他们下达任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验证,由不得他们不郑重对待。

  同时对巡查院来说,这也是一次证明他们能力的绝佳时机。

  只要这件事情做的好了,必然能够脱颖而出,被皇上看到,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接下来,在全国范围内,巡查院便是全面盘查起土地丈量的情况来。

  这一次动静闹得极大,也让各地官员,都惶惶不可终日。

  不过,有些事情,光有干劲是不成的。

  就拿巡查院这一次的任务来说,空有一腔热血是做不成事的。

  要么你要懂得如何丈量土地,还要有足够的人手,能够从全局,或者是某一地入手。

  估算出大概的土地亩数,然后根据地方官员的盘查结果,进行对照。

  而若完全不懂如何丈量土地,这种事情,便无从查起。

  又或者,你懂得查人也是可以的。

  只要能够查出他们暗中勾连世家、弄虚作假的真相,也能够定他们的罪。

  而若两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案件也就无从查起。

  贾琮并没理论这许多,而是在静观其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巡查院的调查结果,很快也汇报上来。

  贾琮看过他们的调查结果,不由大失所望。

  因为绝大部分的巡查院分部,都没能调查出什么结果来。

  他们的汇报,只有并无弄虚作假等结果。

  而这些结果中,还有被锦衣卫查出有明显弄虚作假情况的所在。

  贾琮并不怀疑他们的忠心,当然,这里面也或许有和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的人存在。

  但是贾琮相信,大部分官员只是平庸,而并非不够忠心。

  然则,贾琮要的,并非是平庸的官员。

  你没有查案的能力,什么都查不出来,那我还要你做什么?

  不过,所幸里面还是有一少部分官员,是有能力的,查出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的实证。

  有一些,甚至是连锦衣卫都不曾查出来的。

  这些人之中,有一些是通过计算得出来的。

  还有一些是通过查人查出来的。

  而其中有一个名字叫宋慈的官员,受到贾琮的关注。

  因为这个官员,竟是从两方面入手的。

  并且其思维之缜密,手法之老道,便是贾琮看了,也不由拍案叫绝不已。

  宋朝有个提刑官叫做宋慈,是一个判案高手。

  没想到,在华夏却也出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同样是个好苗子。

  接下来,贾琮毫不犹豫地直接将宋慈提拔入京,命其担任巡查院侍郎一职。

  并命其在巡查院中,单独成立一个巡检司。

  巡检司专门负责在华夏全国巡视,并且负责巡查院官员的内部审核。

  巡查院的职权实在是太重了,单单一个锦衣卫监督,贾琮还不放心,索性便再次成立了一个内部的自查的衙门。

  而巡检司同样只向皇上负责。

  宋慈从一个底层的小官,一跃成为巡查院侍郎,并且单独领导一司,直接对皇上负责。

  这件事情,也大大刺激到巡查院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官员。

  这才是上达帝听,一步登天啊!

  这升官速度,简直如同飞升一般。

  而这种升官速度,大约也只有开国时期才能见到。

  但凡皇朝稳固下来之后,都不可能这般快捷。

  而这种幸进之路,也让其他人,嫉妒到发狂。

  他们也想得到皇上关注,也想幸进。

  因此,这倒是再次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而接下来,贾琮又将锦衣卫调查出的情报,移交给巡查院。

  接下来,华夏上下,许多地方官,都因为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弄虚作假,而被罢官免职。

  情况极其恶劣者,甚至还被捉拿入狱。

  而这一来,也让华夏上下的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还有那些世家大族,无不紧张起来。

  只是一个小小的丈量土地,皇上就大动干戈。

  等秋后征税,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动静来呢!

  这位中元帝,是个杀伐果断的主。

  这才登基不到一年功夫,已经杀了江南八大盐商,又杀了这许多贪官污吏。

  到秋天,只怕还要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呢!

  除非,那些士绅,都能乖乖的按照田亩纳粮。

  只是,这种可能,着实不大。

  他们不纳粮惯了的,乍一让他们纳粮,简直如同在他们身上割肉一般,他们又怎么舍得?

  至少也要经过一番试探,不可能一开始就老老实实纳粮的。

  ……

  这一日,贾琮找到皇后林黛玉,然后对她说道:“林妹妹,我准备在御花园中,开辟出几亩田地来。”

  “在地里种植农作物,还有瓜果蔬菜等作物……”

  贾琮还不曾说完,林黛玉便是笑道:“好啊,我虽然不曾种过地,却也十分向往这种田园生活呢。”

  “这倒是有趣的紧,自己种出来的菜蔬,吃着也香甜。”

  贾琮笑道:“林妹妹,我还没说完呢,这地,可不是让你们种的。”

  “而是让平安等这些小家伙耕种的,到时候,我会寻人教他种地。”

  “不但是种地,以后还要他学抽丝、织布等技能,要让他知道,一丝一卷,来之不易。”

  “这样,将来等他登基之后,才能够体验民间疾苦,不至于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等话来。”

  “并且,我准备留下家训,将来皇室子弟,自幼都要学习耕种。”

  贾琮自然是十分重视教育的,他原本还想将皇子都送去民间,让他们亲自体验下民间疾苦。

  不过如今年岁毕竟还小,再者说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因此贾琮便想着,先让他们在皇宫里面学习耕织好了。

  林黛玉听了,也大加赞赏,欣然答允下来。

  到了第二日,贾琮便命人在御花园中,开垦出二亩地来。

  又请来积年老农,来教贾琮种地。

  贾苍年纪尚幼,自然是不用他刨地的。

  而贾琮准备在御花园中,拿出一亩半地来,种植地瓜、玉米、花生和土豆。

  剩下半亩地种瓜果蔬菜。

  一开始种的是花生,只需要他向刨好的坑里,丢两颗花生即可。

  一开始小家伙还觉得新奇,兴致勃勃,玩的十分开心。

  不过很快,天气便热了起来。

  而小家伙很快就累了,因此便停下来,一屁股坐到地上,不愿意动弹。

  贾琮便板起脸来,命他继续起身干活,不种完三分地的花生,不准他歇息。

  贾苍不由大哭起来,然而贾琮不为所动。

  贾苍又眼泪汪汪地看向林黛玉,林黛玉也转过身去。

  无奈之下,小家伙也只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继续干活。

  等种完三分地的花生之后,小家伙直接累的瘫倒在地上。

  林黛玉心疼地眼泪直流。

  而此后数日,每一日,贾琮都要贾苍来种地。

  每一天,都将小家伙累的不轻。

  中间,小家伙还偷偷跑去向太后告状。

  太后果然将贾琮叫去,狠狠训斥了一番。

  说到便是皇上你小时候,也不曾做过此等活计,如今太子才多大点人?没得让他做这些做什么?

  贾琮耐心劝说太后,甚至连林黛玉都帮着劝说。

  太后也不知不知理的人,也只好由着贾琮去了。

  这一日,在种完三分地玉米之后,平安又热又累,不由委屈的抹起眼泪来。

  贾琮将贾苍还有其他几个小家伙,都叫到一起来。

  贾琮问道:“平安,这几日你种地,觉得累不累?苦不苦?”

  贾苍连忙说道:“父皇,累,也苦,以后能不能不让我种地啊?”

  贾琮认真说道:“平安,还有你们几个,都听好了。”

  “你知道你平时吃的饭菜,都是百姓在地里种出来的吗?”

  “如今你只种了这点子地,就喊苦喊累,而不知道,百姓要种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地,他们难道就不苦不累吗?”

  “而他们种出来的粮食,还要拿出一部分来,缴纳农税。”

  “而你们所吃的粮食,全部都是百姓种出来的。”

  “父皇为什么会让太子种地呢?并且不止是太子,等你们长大了,每一个,都要亲自耕种的。”

  “父皇就是想让你们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让你们懂得民间疾苦,等以后……”

  贾琮耐心教导着几个小家伙。

  几个小家伙,似懂非懂。

  不过,隐约间,却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半月功夫过去,两亩地,全部都种上了农作物和瓜果蔬菜。

  而种地,可不仅仅只是种下去就完事的了。

  种子发芽之后,还要去地里看苗。

  有没有发芽的坏种,就要及时补种。

  发芽之后,隔三差五的,还要去地里除草。

  地里干了的话,还要提水浇水。

  总之,太子贾苍,几乎每日都要去田里劳作半日。

  而其他几个小家伙,也都跟在太子身后,帮太子干活。

  种地是极为辛苦的。

  种地之后,太子半日的读书,倒是比之先前,用功了许多。

  毕竟,在经历过种地的辛苦之后,才会明白。

  读书实在比种地轻省许多,因此,读书的时候,倒像是在休息一般。

  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里的庄稼,逐渐长高。

  贾琮命人盯着这里,防止太子偷懒。

  他自己,却是没这许多功夫时刻盯着这里的。

  这一日,贾琮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

  却听到贾苍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贾琮十分宠溺子女,几个小家伙来御书房,都是不用通报的。

  贾琮内功深厚,小家伙即便再轻手轻脚,也瞒不过他去。

  贾琮倒是好奇,小家伙怎么这会子来了。

  他不由回头看去,发现小家伙手里,提着一个小小的篮子。

  看到贾琮回过头来看着他,小家伙忙是说道:“父皇,这是儿臣亲手种出来的黄瓜,特意采摘了来孝敬父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红楼肝属性,我在红楼肝属性最新章节,我在红楼肝属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