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登城

小说:唐奇谭 作者:猫疲 更新时间:2025-04-05 05:46:0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略过意外闯入异化马尾藻的海床,损失了一艘千料快船,以及数十人受伤的插曲之后;接下来的海路行程又变得顺利起来。随着出现在视野当中的大地轮廓/海岸线,往来如织的行船,也意味着回到了安全航线上。

  只是江畋还是略有些遗憾,没能在此多停留一些时间,让潜入海中的甲人,找出那片异化藻团海床的核心所在;尝试进行收割一二。毕竟,这片异化藻团所在的海域,至少有十数里到数十里,被烧退的只是小部分。

  然后,这一路又击杀了好几只异化的海生鱼类;比如长着双角的巨大鲀鱼,大而多节的斑海鳗;也捞起过宛如多头蛇形的海鞘、长着锯齿口器还能喷射前进的砗磲……但都没之前的那条“海龙”;更令人震撼和吃惊了。

  随之而来的是晴好的日子里,遥遥可见的海边芦苇荡和盐田、滩涂,人烟袅袅的渔港、村庄、市镇、城邑;散落在峡湾的大小渔船和疍民的连家船、捕捞船;还有矗立在绵延起伏的高山上,立柱、巨台一般的灯塔。

  而当一座完全用红砖和灰浆堆砌而成,覆盖着青绿色的琉璃瓦顶,宛如螺旋状上升的高塔,冷不防出现在一处岬角的转折处时;也意味着广州府的地界,悄然而至了。这就是当年梁公经略广州留下的诸多遗产之一。

  传说中,号称可以平浪镇波的二十八宿塔之一,也是最东北端的箕宿塔;又被称为水豹塔。因此在高塔橙红色的外壁上,用色彩斑斓的大块瓷砖,包贴出东方神主青龙和塔神水豹的双像,虽经岁月风雨而栩栩如生。

  而按照本地方志的记载,在十一层高的塔内每层,都供奉着不同的神龛/乡土神祗;因此不分日夜,整座大塔都是灯火通明、香火不断。而在夜里,更会点燃带着巨大水银镜面和精炼火油的灯轮,以普照海面导航。

  而在进入广州府的海域不久,就有来自近岸的巡检快船,或是巡逻的海上走舸;接二连三的追赶、靠上来询问和盘查。但在见到了东海公室的旗号之后,又很快转变成异常恭顺的态度,主动加入护航和从行的序列。

  直到下一波前来探寻的巡检/巡逻船只靠近,这才接力一般的退还回自己的辖区。因此,在前后轮替了八、九波的护航巡船之后;冷不防广州府城外港区域的一角,就突然出现在了苍森绿郁、峰峦迭张的海岸线上。

  那是散步在大喇叭状的珠江出海口,连横起伏与海面波澜中的大小岛屿,以及绵延在这些海口岛屿周边,那些密密麻麻的渔村、港市和退潮后露出的礁岩、滩涂。在这些岛屿与渔村、港市之间,是纵横交错的航道。

  而在一些岛屿的山顶或是高岩之上,还有昼夜值守的望台和戍垒;甚至是隐藏着火器的炮台,居高临下俯瞰着岬角、峡湾中的主要航道,与港市的停泊水域。在东海船队靠近之前,就能远望到外海穿梭如织的船舶。

  有两头翘的波斯船、有多层夹板的昆仑舶;有形似半月的天竺船,有带着大量竹木构件的南海番船;乃至是少量帆桨并用的泰西船,也不知道是如何扛过一路风浪,抵达这里的;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形态各异的唐船。

  其中既有宛如移动的小城,或是山丘一般的万石巨舶,也被称为木兰舟或是远洋船城;号称一次可以转载自持数月所需,运载千人远赴大洋外域。也有与之相比,如雀儿一般渺小的海鹘船,灵巧的穿梭往来船隙间。

  这种船头低尾高,船身前宽后窄,左右各置浮板四到八具,形如海鹘展翅而得名;是历史上最早的水翼船。因此,在牺牲了载重和体量之外,换取来的是极致的速度和复杂海况下的适航性;通常充当沿海传驿之需。

  在这些海鹘船上所悬挂的焰色旗和清波旗面前,大部分往来的船只海舶,都要优先为之让出航道。但也有少许特殊的存在,并不在意这些海鹘船的身份;而依旧慢悠悠的行驶在海面上,却是一艘艘装潢华丽的游艇。

  这些游艇有大有小,形制各异;却毫无例外的在船上,营造出了类似亭台楼阁、飞檐朱栏的建筑风格。同时还悬挂着,代表各自身份地位、官名职事的旗牌,或是所在家门专属的幡子和旗标;因此其中官私船兼具。

  但是,在最新一波接引和护送,东海船队的巡检船面前;这些横亘于海面的官私游艇们,也只能仓促或是慌张的退避三舍。如果闪避的不够快,就会被横冲直撞的巡检飞梭船,毫不客气的擦边而过或抵近溅一身水。

  而在沿途的航道上,那些依次入港的外来船只,或是正在起锚出航的泊船;也在飞梭船头吹响的沉浑螺号声中,忙不迭的退避、躲闪开来;甚至不惜为此挤撞在一起,或是慌乱的横搁在码头、栈桥,震掉下人货来。

  这就是身份地位和权势带来的巨大差别;作为南海公室同出一脉的分家,东海公室拥有凌驾绝大多数,诸侯外藩、官属将吏的崇高地位与优先权。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动静中,新的巡检船队前来接引。

  相比外海那些轮替的巡检船,这只来自港内的巡检船队;显然船只装备更加精良,水夫船卒也更加健硕和精锐;不但人人统一具甲持械,还在船上拥有一定数量的小炮炮位,不断点燃发出轰鸣声以驱赶前方的阻碍。

  而这里也只是广府府城所属的五城十二区中,最外围的一个城区——浪沙区而已;大致的范围囊括了后世的港岛,以及深圳部分。但是从陆地上的墙围开始,距离府城最近一处的永泰门,却还有二三十里的直线距离。

  而在喇叭形的大珠江口另一侧,西面的海岸线上,则是广府五城十二区的另一个外城区,包括了后世珠海、澳门和中山一部分的东湾区。然后,在港区巡检船的引水下继续前行,穿过了南海各族藩坊扎堆的龙华区;

  路过遍布着官私造船厂与十几处大小内陆河口,隐约可以看见大片战船驻泊的伶仃区;境内池泊遍布、河流纵横,充满热带风情的种植园与水力工坊的狮洋区;沿岸零星丘陵突起,多见寺院、宫观和祠庙的大岭区。

  才在突然收紧的海面与航线中,进入相对狭窄的小江水域;但所谓狭窄也是相对之前的海域而言,至少供半数的东海船队平铺并行,是毫无问题的。而在这段十多里的小江两岸,又分别是十二区的南海区和浮护区。

  西岸以两岭作为发达的五金冶炼和铸造业,还有多处的大型钱炉而著称于世。东暗则是历代围海造地、排水圩田的产物,长期专供水产副食,到处是层迭梯次的石堤、沙堤和土堤,构成的圩围、河池、海塘和滩涂。

  在这里,除了传统台地上的民家村落和市镇外,还有大片矗立在滩涂和红树林间,别具一番风味的高脚屋群落。与西岸几乎被砍成荒山,又栽着稀疏树苗和野草的丘陵间,日夜炉炼尘烟直上的南海区形成鲜明对照。

  最终,东海船队停在了,沿岸尽是密密麻麻的码头与栈桥,五颜六色的帆幅如云、桅杆林立的花尾区。在这里,越过人声鼎沸的港市、大片街坊与民居;已经可以看见最近一处城郭,广府五城之一下城的隐约外墙。

  东海船队的泊位,则是一处专门被清空出来,距离主城区最近、沙滩洁白的小湾之内;早已得到消息的广州府官吏,在此专门加固和扩宽了数条,如巨臂延伸入海中的大型栈道;足供船上搭载的车马径直对接通行。

  又有早已聚集在此,上千镶甲执矛、擎旗举幡的广府团结兵,提供戒严和维持周边秩序;上百名来自南海公室,身着绣袍银甲、端持枪戟刀斧的仪卫;站在铺满沙滩的红毯和布幛围成的引道上,排成列队欢迎阵容。

  带着全套乐班鼓吹的一小群广府官员,则是站在仪卫最前,用松柏香木和丝绸搭成的三间两重彩楼下;做出翘首以盼的恭迎姿态。其中既有青蓝服色的港城官属,也有绯红袍的广府要员,更有黑衣大冠的公室内臣。

  就在东海公室世子的座船“凌波号”,靠山海中的栈桥末端那一刻;岸上就顿时演奏起了,迎接宗王/公室对应身份的《龙池乐》。而当世子车马仪仗都相继下船,阵列在平整过的沙滩步道上时,又奏起《仙洲曲》。

  因此,江畋连直接露面都不用,就在一阵阵的恭贺和礼拜声中;简单的传声致谢后,就直接乘车踏上了前往城区的道途。而在派来的公室仪卫和内臣,清道和前驱之下;通海世子的车马随扈直接绕过就近的下城区。

  又沿着被团结兵清空的城下坊和沿途街市,穿过左城区的外墙过道;最终来到了位于上城区西墙,定波门外的上华区内;这里遍布着南海公室所属的宫苑、别业;同时林立着诸侯外藩,本地公卿权贵的馆院、园林。

  初代通海公外封前的本宅园林,也是东海公室名下的别馆/游宫,占地一顷半多的清游苑;就位于其中。现在也是通海世子的暂时停居之所。只是让江畋略有些不满意的是,此处依山抱水、风景如画,却不利据守。

  与此同时,东海船队在海途中的意外遭遇,也随着分批下船修整的军士、水夫和船工,还有那条数丈海龙/皇带鱼的骨骼,穿街过市运进了清游苑内;开始飞快流传在广府的街市之间,又传入府衙和公室的居城之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奇谭,唐奇谭最新章节,唐奇谭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