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萧夏做火药的首席工匠叫做邵发,他试验了十几次都失败,但也渐渐悟出了一点名堂。
“启禀殿下,卑职反复试验,发现原因还是燃烧不完全,燃烧的速度太慢,大量气体外泄,归根到底是硝石的纯度不够。
卑职后来又尝了士兵采集的硝石,发现里面有两种东西,一种味咸,火烧能燃,一种味苦,火烧不燃,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我们也分不清楚,估计就是这个缘故导致硝粉不纯。”
萧夏点点头,咸的应该是火硝,苦的是芒硝,一个是硝酸钾,一个是硫酸钠,两者外形太像,士兵和工匠也分不清楚。
看来他只能等硝石过来。
邵发又道:“卑职考虑,虽然纯度不够,但如果能添加燃烧力更强的物质,或许也有成功的希望。”
萧夏点点头,“你继续试验吧!如果有突破再告诉我。”
“卑职遵令!“
邵发退了下去,萧夏一阵头大,原本以为能一鼓作气将火药造出来,现在遭遇了失败,他的兴致便迅速消退,让工匠们去折腾,他暂时不参与了。
次日上午,建安郡刺史王安邦乘船来到了江都,他们是乘坐海船过来,萧夏颇有兴致,亲自去长江边的一号码头,查看从建安郡过来的海船。
海船有十几艘,基本上都是五千石到一万石的福船,用铁力木建造,榫接结合、铁钉钉联,非常坚固结实。
“启禀殿下,一般建安郡造的船都用杉木或者松木,造假低,也能走海路,风险稍大一点,而岭南郡那边造的海船却是铁力木,非常坚固结实,但就是造假太高,一艘顶我们两艘,但考虑到坚固,我们的官船和水师战船都是用铁力木建造,可以抵御深海中的狂风大浪,这次卑职过来,特地送给殿下一艘铁力木建造万石海船。”
萧夏欣然笑道:“感谢使君的美意,明年我一定乘坐这艘海船去巡视建安郡。”
“卑职和全体官员热烈欢迎殿下前来视察!”
萧夏点点头,又笑问道:“为何带了十几艘大船过来。”
“回禀殿下,我们每年都要向朝廷进献大量贡品,基本上都是当地特产,像热带水果、茶饼、香料以及绵,去年水果在路上坏了,今年就没带,就是茶、香料和绵三大类、”
绵就是今天的木绵,隋唐时代,朝廷每年冬天都要给官员们发绵作为福利,但都是论两发放。
萧夏笑道:“全部都是贡品。”
王安邦不好意思道:“只有一船是贡品,其余是我们运来贩卖的,准备回去买些生铁、布匹、绸缎和瓷器,其中绸缎和瓷器是做海外贸易,生铁和布匹是我们自用。”
萧夏笑道:“你们是打算运到洛阳去卖,还是就在江都卖。”
王安邦叹口气道:“今年沿岸遭遇很强烈的暴风,卑职要尽快赶回去赈灾,不准备去洛阳,只能恳请殿下帮忙。”
萧夏欣然道:“那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仓库也有你需要的生铁、布匹、瓷器和绸缎,今天和明天完成交换,后天你就可以回去了。”
王安邦大喜,“那贡品也烦请殿下一并送往朝廷。”
“没有问题,我安排船只给你们送过去。”
萧夏随即让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和对方协商交换事宜。
第二天上午,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快步来的萧夏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蒋幸运原本是陈留县县令,因为他为官清廉、正直,被萧夏提拔起来替代司马刘焕,但随着梁州总管府被裁撤,他也失业了,领一份微薄的俸禄在家里苦熬,等待朝廷授官,这次他也被萧夏要到了江南道,出任都转运使司司马,同时兼任仓储署署令。
萧夏笑道:“建安郡的船只都回去了?”
“回禀殿下,都回去了,他们开出的价格很便宜,我们也让了价格给他们,双方都很满意。”
“都入库了吗?”
“其他都入库了,绵要入粮库,卑职争取今天腾出来,今天就可以入库了。”
“为什么绵要入粮库?”萧夏不解问道。
“回禀殿下,绵太易燃,不能放在一般仓库,必须放在严格控火的粮库,他们前年一艘满载绵的货船失火,一瞬间就烧没有了,速度太快,二十名船员全部烧死,一个都来不及跳海。”
萧夏愣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脑海里瞬间闪过一道亮光。
他想到了火药棉,这不是很好的助燃剂吗?
沉思良久,萧夏问道:“木绵你看过吗?是剥好的绵,还是绵果?”
“或许都有吧!因为价格不一样,但实物是装在大袋子里,卑职没有细看。”
萧夏站起身道:“去一号码头,我要看看木绵。”
他当即乘坐马车赶往沿江码头。
萧夏要的是绵绒,就是绵籽上最底端的细细绒毛,将它放入硫酸和硝酸混合阴干后,就得到了硝化火棉。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硝酸和硫酸,但将硝石溶于水就得到了饱和硝酸钾,和绵绒混合阴干,不仅燃烧速度惊人,还能产生大量膨胀气体,是提高火药威力的有效助燃剂。
可以用它替代一部分木炭加入火药中,使火药燃烧速度更快,气体膨胀更猛烈,爆炸效果也就更好。
仓库里,士兵们打开几只大麻袋,里面装了满满的绵桃,萧夏拾起一只绵桃,剥得只剩下里面的绵籽,绵籽上长满了细细的绒绵。
就是这玩意,用它替代木炭试试看。
大帐内,萧夏用火凑近一团棉绒,刚点燃,轰的一声,棉绒便燃烧殆尽,速度快得让旁边的邵发目瞪口呆。
萧夏笑道:“明白了吧!回去用它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邵发点点头道:“卑职这两天带工匠去各地茅厕收集硝霜,只要咸味的硝霜,苦味的不要,也收集了几十斤,卑职再多试几次,把绵绒也加入进去。”
萧夏又叮嘱道:“把绵绒泡浓硝水中,把它晒干,燃烧还会更猛烈。”
“卑职记住了!”
邵发带着一大袋绵桃走了。
就在这时,一名女侍卫疾奔而来,紧张道:“二夫人请殿下速速回去,王妃王妃要生了!”
“啊!”萧夏腾地站起身,向后宅奔去。
(本章完)
“启禀殿下,卑职反复试验,发现原因还是燃烧不完全,燃烧的速度太慢,大量气体外泄,归根到底是硝石的纯度不够。
卑职后来又尝了士兵采集的硝石,发现里面有两种东西,一种味咸,火烧能燃,一种味苦,火烧不燃,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我们也分不清楚,估计就是这个缘故导致硝粉不纯。”
萧夏点点头,咸的应该是火硝,苦的是芒硝,一个是硝酸钾,一个是硫酸钠,两者外形太像,士兵和工匠也分不清楚。
看来他只能等硝石过来。
邵发又道:“卑职考虑,虽然纯度不够,但如果能添加燃烧力更强的物质,或许也有成功的希望。”
萧夏点点头,“你继续试验吧!如果有突破再告诉我。”
“卑职遵令!“
邵发退了下去,萧夏一阵头大,原本以为能一鼓作气将火药造出来,现在遭遇了失败,他的兴致便迅速消退,让工匠们去折腾,他暂时不参与了。
次日上午,建安郡刺史王安邦乘船来到了江都,他们是乘坐海船过来,萧夏颇有兴致,亲自去长江边的一号码头,查看从建安郡过来的海船。
海船有十几艘,基本上都是五千石到一万石的福船,用铁力木建造,榫接结合、铁钉钉联,非常坚固结实。
“启禀殿下,一般建安郡造的船都用杉木或者松木,造假低,也能走海路,风险稍大一点,而岭南郡那边造的海船却是铁力木,非常坚固结实,但就是造假太高,一艘顶我们两艘,但考虑到坚固,我们的官船和水师战船都是用铁力木建造,可以抵御深海中的狂风大浪,这次卑职过来,特地送给殿下一艘铁力木建造万石海船。”
萧夏欣然笑道:“感谢使君的美意,明年我一定乘坐这艘海船去巡视建安郡。”
“卑职和全体官员热烈欢迎殿下前来视察!”
萧夏点点头,又笑问道:“为何带了十几艘大船过来。”
“回禀殿下,我们每年都要向朝廷进献大量贡品,基本上都是当地特产,像热带水果、茶饼、香料以及绵,去年水果在路上坏了,今年就没带,就是茶、香料和绵三大类、”
绵就是今天的木绵,隋唐时代,朝廷每年冬天都要给官员们发绵作为福利,但都是论两发放。
萧夏笑道:“全部都是贡品。”
王安邦不好意思道:“只有一船是贡品,其余是我们运来贩卖的,准备回去买些生铁、布匹、绸缎和瓷器,其中绸缎和瓷器是做海外贸易,生铁和布匹是我们自用。”
萧夏笑道:“你们是打算运到洛阳去卖,还是就在江都卖。”
王安邦叹口气道:“今年沿岸遭遇很强烈的暴风,卑职要尽快赶回去赈灾,不准备去洛阳,只能恳请殿下帮忙。”
萧夏欣然道:“那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仓库也有你需要的生铁、布匹、瓷器和绸缎,今天和明天完成交换,后天你就可以回去了。”
王安邦大喜,“那贡品也烦请殿下一并送往朝廷。”
“没有问题,我安排船只给你们送过去。”
萧夏随即让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和对方协商交换事宜。
第二天上午,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快步来的萧夏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蒋幸运原本是陈留县县令,因为他为官清廉、正直,被萧夏提拔起来替代司马刘焕,但随着梁州总管府被裁撤,他也失业了,领一份微薄的俸禄在家里苦熬,等待朝廷授官,这次他也被萧夏要到了江南道,出任都转运使司司马,同时兼任仓储署署令。
萧夏笑道:“建安郡的船只都回去了?”
“回禀殿下,都回去了,他们开出的价格很便宜,我们也让了价格给他们,双方都很满意。”
“都入库了吗?”
“其他都入库了,绵要入粮库,卑职争取今天腾出来,今天就可以入库了。”
“为什么绵要入粮库?”萧夏不解问道。
“回禀殿下,绵太易燃,不能放在一般仓库,必须放在严格控火的粮库,他们前年一艘满载绵的货船失火,一瞬间就烧没有了,速度太快,二十名船员全部烧死,一个都来不及跳海。”
萧夏愣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脑海里瞬间闪过一道亮光。
他想到了火药棉,这不是很好的助燃剂吗?
沉思良久,萧夏问道:“木绵你看过吗?是剥好的绵,还是绵果?”
“或许都有吧!因为价格不一样,但实物是装在大袋子里,卑职没有细看。”
萧夏站起身道:“去一号码头,我要看看木绵。”
他当即乘坐马车赶往沿江码头。
萧夏要的是绵绒,就是绵籽上最底端的细细绒毛,将它放入硫酸和硝酸混合阴干后,就得到了硝化火棉。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硝酸和硫酸,但将硝石溶于水就得到了饱和硝酸钾,和绵绒混合阴干,不仅燃烧速度惊人,还能产生大量膨胀气体,是提高火药威力的有效助燃剂。
可以用它替代一部分木炭加入火药中,使火药燃烧速度更快,气体膨胀更猛烈,爆炸效果也就更好。
仓库里,士兵们打开几只大麻袋,里面装了满满的绵桃,萧夏拾起一只绵桃,剥得只剩下里面的绵籽,绵籽上长满了细细的绒绵。
就是这玩意,用它替代木炭试试看。
大帐内,萧夏用火凑近一团棉绒,刚点燃,轰的一声,棉绒便燃烧殆尽,速度快得让旁边的邵发目瞪口呆。
萧夏笑道:“明白了吧!回去用它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邵发点点头道:“卑职这两天带工匠去各地茅厕收集硝霜,只要咸味的硝霜,苦味的不要,也收集了几十斤,卑职再多试几次,把绵绒也加入进去。”
萧夏又叮嘱道:“把绵绒泡浓硝水中,把它晒干,燃烧还会更猛烈。”
“卑职记住了!”
邵发带着一大袋绵桃走了。
就在这时,一名女侍卫疾奔而来,紧张道:“二夫人请殿下速速回去,王妃王妃要生了!”
“啊!”萧夏腾地站起身,向后宅奔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