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四百二十七章 意外发现

小说:隋朝的棋局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5-02-17 12:14:0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刘文静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我们的文吏分为三级,各位是作为三级文吏招入,首先大家没有假期回去探亲,我们事情很多,明天大家就要上岗,作为补偿,每人有二十贯的安家钱,留给自己也好,寄给家人也好,随你们自己决定。

  然后是基本俸禄,每月五贯钱,其次是各种补贴,有一千五百文钱,另外还有一个全勤奖,我们的各种休假都按照朝廷的制度,在制度休假以外,如果大家不另外请假,那么每月有五百文钱奖励,这就是全勤奖,如果请假就没有了,一共是七贯钱,每年都会涨俸禄,涨多少根据个人表现。

  另外夏天有冰,冬天有碳,过年每人有十石米和两只羊,最后还有个年终考评奖,这个不知道有多少,但肯定不低,你们今年就能拿到一部分。

  最后再说说食宿,中午官府管一顿饭,有宿舍,单身每人一间,如果成婚有孩子了,可以有一座小院,每天早晚都有马车接送,如果因为处理公务没有赶上马车,会补贴三十文车钱.”

  接下来便是众人分配给各个署衙,由尚书行台下面的官吏署统一安排,这个不需要大家参与,每人领一块铜牌和领二十两银子,最后拿到一份报道函,众人便上马车前往宿舍了。

  宿舍是郡武士院,布局和当年萧夏的武士院完全一样。

  陆邈三人依旧住在一个小院内,每人一间屋,如果已成婚没有孩子,需要把妻子接来同住,那么给两间屋的一座小院,如果已成婚有了孩子,需要把妻儿接来同住,就给三间屋的一座小院,

  “贤弟分到哪里?”萧宁笑问道。

  陆邈不好意思挠挠头,“分到秘书署,萧兄呢?”

  “不错!不错!我分到观察使司,老谢呢?”

  旁边谢钧闷闷不乐道:“我分到储备院,据说就是打杂院,没有固定岗位,哪边需要人就把我们叫过去,说不定还要去刷马桶!”

  萧宁摇摇头笑道:“刷马桶倒不至于,只是暂时没有固定岗位,搞不到会分到税赋署,那可是肥差啊!”

  谢钧叹了口气,“肥差会轮到我吗?明天储备院所有人都去运河署报道,我们的第一个临时岗位就是开凿运河。”

  这时,管理宿舍的官员给他们送日用品来了,每人领一套,官员叮嘱三人道:“今晚早点睡,明天是你们第一天报道,卯时三刻就要出发!”

  总管府早晨的上朝时间是辰时正,也就是上午八点,和各地官府都一样,中午休息半个时辰,下午是申时正下朝,也就是下午四点,每天工作七个小时。

  今天一早,高颎就要带一百名储备院的文吏奔赴二十个运河大营,目前每个运河大营就只有两名文官,平均每人要应对几千名民夫,根本就忙不过来,

  萧夏也要一同出发,他是要巡视运河开凿情况。

  山阳渎全长四百里,只需征用十五万民夫,不像通济渠需要征调两百万民夫,为什么人数少,因为工程量少,山阳渎已经疏浚过了,只是因为当初疏浚的标准比较低,现在要和通济渠统一,所以还需要拓宽三丈,工程量比较小,十五万民夫干半年就能结束。

  干完这半年,以后五年就可以免劳役,其他没有被抽中的人家则需要分摊这名民夫的口粮,但也能免今年的劳役。

  很快,萧夏便抵达了第一个大营,西岸都是忙碌的民夫,首先是先开挖两丈五尺的河道,然后用泥沙袋砌一个水坝,把水隔开,再把最后五尺的泥土挖掉,拿掉泥沙袋后,就算完工了。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几乎不影响现在运河的航行。

  民夫们已经开始三天了,挖土运土络绎不绝不绝,官府还投投入了二十万头牲畜,虽然隋朝没有挖掘机,但他们也有办法,充分利用畜力,先用三头牛拉三刀头的曲辕铁犁,把泥土充分翻松,剩下的事情就是把土装进麻袋,由骡驴运走,最后装满泥土的麻袋还要用来砌水坝,所以虽然装袋麻烦一点,但省去了以后再装袋。

  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几万人用锄头挖运河,那也太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之所以搭建二十座大营,这样就是每隔二十里有一座大营,完成一天劳作后,民夫们可以骑骡驴返回大营,大大减少了路上通勤时间。

  萧夏来的一座大营内,正好看见百余名妇女正在做饭,当然餐食条件不会太好,每个民夫一大碗饭,一块咸菜,一勺酱,一碗肉汤,然后中午不回营,由健妇送饭,每人两个大馒头夹一块酱菜。

  做饭的女人也是征用来的,有的人家实在出不起民夫口粮,那就让女人来营地做饭,或者年纪稍大,就来营地夜间喂牲畜。

  另外,每个大营还有五百士兵负责维持秩序,同时在工地上监督干活,偷懒占便宜是人的本性,必须要有士兵监督,士兵叱骂抽打偷懒的民夫也不可避免。

  另外还有民夫头,每五十人选一个民夫头,民夫头负责安排每个人工程,当然,民夫头本人也要干活,民夫头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免一年的税赋。

  所有的人员物资调度,工程进度安排,以及紧急事情的处理,矛盾调解,甚至替民夫写信之类,都是由官员完成。

  将一百名储备官员放入二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增加五人,大大减轻了官员们的工作量。

  萧夏并不是每座大营都要视察,他只巡视了三座大营,约六十里的河段,便结束了巡视,总的来说,他很满意高颎的各种方案。

  尤其高颎设计的三刀头曲辕犁更是让萧夏赞不绝口,这显然是之前挖掘通济渠的经验,牲畜多,可以三牛并行,但需要三个人扶犁,如果把三个犁并为一个犁,就只要一个人扶犁,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三头牛拉拽,可以制作大犁,泥土翻得更深。

  两个犁地,后面的人就能将泥土装袋,放在牲畜背上运走。

  如果这种高效率一直保持的话,那不需要五个月,三个月就能完工。

  萧夏的官船沿着运河而行,距离江都县还有三十里,这里有一座小镇,叫做陵北镇,小镇约有两三百户人家,这里是江都有名的铁匠镇,很多人家都是打铁为生。

  小镇也在运河边修建了一座码头,一支船队正在卸货,岸上堆满黑漆漆的东西。

  萧夏看了半晌,忽然大喊道:“停船!”

  船只降低了船速,萧夏命令道:“靠上码头!”

  官船调头向码头靠去,刚靠稳,萧夏便指着岸上黑漆漆的东西高声问道:“这些煤炭是谁的?”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隋朝的棋局,隋朝的棋局最新章节,隋朝的棋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