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卿摇摇头,“不会,晋王是为了立威,刺杀韦约还不如当面杀他更有震撼力,既然韦约已经老老实实滚蛋了,再刺杀他既没有意义,也有损信用,晋王不会做这种蠢事。”
陆鹤鸣冷笑道:“那不一定,如果韦约把刺史印拿走了,晋王肯定会杀他。”
“顾兄拿到了刺史印吗?”朱烈问道。
顾长卿摇摇头,“刺史印被晋王拿走了,我只是代理刺史,晋王给了我一纸任命状。”
朱烈笑道:“其实我们关心的是顾兄能不能拿到刺史一职?”
顾长卿沉吟一下道:“我也不知道,这个应该由不得他,是朝廷决定,朝廷的规矩一直是北方官为主官,南方官为次官,我觉得这个规矩朝廷不会打破。”
“那不一定!”
张兆光笑道:“就看晋王肯不肯保你,我倒觉得晋王如果想彻底控制江南道,和南方世家合作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如果他保护南方世家的利益,那么南方世家也会支持他。”
朱烈赞同道:“这话说得对,关键还是利益,如果我们能给晋王利益,而关陇贵族给不了,他就知道自己的选择了。”
陆鹤鸣冷哼一声:“你知道他的利益是什么?”
萧夏返回江都郡的第二天,江南道招募文吏的考试开始了,来自江南各郡约三百名士子角逐六十个名额。
这毕竟不是科举考试,只是招募文吏,所以优秀的士子看不上这种招募,而那些一心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士子也不会来,仅这两条,招募考试就被九成的士子摒弃了。
真正来考试的士子大部分都是各大世家的二流子弟,基本上是庶房子弟,嫡子和一流子弟是要留给朝廷的。
江南道总管府的文吏就像鸡肋,这些世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自然就让不那么重要的子弟前来参加考试。
尽管萧夏很急,但高颎并没有采用萧夏提前考试的建议,而是采用了萧夏的另一个建议,请州学学生来帮忙,这些学生很卖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拓宽山阳渎的各项准备都完成了,十五万民夫也基本上到位,就等良辰吉日工程正式开始。
上午时分,萧夏在刘文静的陪同下来到了考试点,江都县学,县学特地放假一天,把校舍空出来。
高颎正全力以赴准备运河开工,实在太忙,所以主考官便由刘文静担任。
“这次我们也仁至义尽了,来回路费,在江都的食宿都是我们负担的,考不上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可以捞个不错的纪念品。”
“什么纪念品?”萧夏笑问道。
刘文静笑道:“我和高公商量,这些子弟基本上都是江南各世家派来的,为感觉江南世家的支持,决定给每一个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一张羊皮。”
萧夏欣然道:“可以!”
他们有几十万张上等羊皮,拿出三百张做人情,小意思。
三人走进县学,考试已经开始了,士子们都沙沙写字,考试内容也很简单,就考《孟子》和《论语》,指定一段进行默写,一共五道题。
考《孟子》和《论语》只是入门,先把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淘汰,然后就是看书法,这是择优。
看书法是大家的共识,一个士子只要肯刻苦练习书法,那么别的方面也一定不错。
萧夏在窗前见考试的士子都十分年轻,基本都是二十岁出头,而且个个相貌端正,各个世家也要面子,不会把歪瓜裂枣的子弟派来考试。
萧夏连连点头,又问刘文静道:“都是各世家的庶子?”
刘文静点点头,“基本上都是,只有五个江都县的寒门子弟,其他都是庶子,他们报名时都交了个人履历。“
萧夏有点奇怪,“我们开的俸禄不低,为什么寒门子弟都不愿意来考试?”
刘文静微微笑道:“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基本上得出了答案!”
“说来听听,什么缘故?”
“有三个缘故,第一,读书太贵,贫寒人家子弟读不起,最多认识几个字,首先在数量上,寒门子弟读书的就很少;第二,寒门子弟能够读书不错,基本上都很优秀,他们看不上我们的文吏,一心想参加科举做官,寒门子弟的功名利禄心更重。”
“看来这些考生都不是很优秀!”
“确实如此,真正的优秀士子不会来参加文吏考试。”
“那第三个原因呢?”萧夏又问道。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对寒门子弟理解有误,我们认为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才叫寒门子弟,其实不是这样,大部分世家的庶子家境都比较贫寒,只是他们得到家族的资助才能读书。”
萧夏有点听懂了,指指考场笑道:“他们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
刘文静笑着点点头,“看他们的衣服就知道了,穿绸缎的考生不到一成。”
萧夏又看片刻,对刘文静道:“天下没有平庸的人,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罢了,也不必局限于六十人,差不多都可以录取,我明年还会扩军扩官署,多招一些储备文吏。”
“卑职记住了!”
萧夏想想又道:“给他们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发现他们去嫖娼赌博,一律取消录用。”
“殿下放心,早就交代过了。”
考试结束了,士子们三三两两走出县学,后天就会出结果,他们可以在江都舒舒服服呆两天。
这次考试是官府包食宿,总管府包下三座大客栈,把三百名士子集中住在一起,每间屋子住三人,基本上同宿舍的人都成了好友。
考试结束了,大家都要去喝一杯,因为考得都不错,每个人都兴致盎然。
其中一个江都萧家的士子,叫做萧宁,当然是一个庶子,萧府庶子有二十几个,大部分都习武,也有读书的,这个萧宁习武两年,发现没有练武资质,便转去读书了,将来和老六一样做管事。
像他这样的萧家庶子也有好几个,比如当初跟萧夏和萧祝融一起破案的萧规、萧矩,他们也是习武不行转为读书,但他们二人都不如萧宁,所以副家主萧瑰就让萧宁来参加考试。
和萧宁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叫谢钧,来自宣城郡,另一个叫陆邈,来自吴郡,都是世家庶子,但家境都不行,只能穿布衣。
不过他们这次来参加考试,家族都给了盘缠,每人十几贯钱,但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用,现在完全可以去喝酒庆祝,吃顿好的,之前只是宣布不准派嫖娼赌博,但下酒馆问题应该不大。
三人来到一家不大的酒楼,中午吃饭的人不多,他们在二楼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点了一壶酒和几个好菜。
谢钧笑道:“听说今天晋王来视察考场了,萧兄应该见过他吧!”
萧宁点点头,“当年他来江都萧府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是洛阳萧家的子弟,直到后来他回京城后,我们才知道他竟然是皇孙,我倒是见过他,只是没怎么打交道,他是练武的,我是学文的。”
实际上,萧夏也在萧家学堂读过两年书,只是萧家子弟都瞧不起他,不睬他,萧夏从来都是独来独往。
萧宁不敢说这件事,怕被两位朋友耻笑,明明有将来飞黄腾达的机会,却没有抓住。
(本章完)
陆鹤鸣冷笑道:“那不一定,如果韦约把刺史印拿走了,晋王肯定会杀他。”
“顾兄拿到了刺史印吗?”朱烈问道。
顾长卿摇摇头,“刺史印被晋王拿走了,我只是代理刺史,晋王给了我一纸任命状。”
朱烈笑道:“其实我们关心的是顾兄能不能拿到刺史一职?”
顾长卿沉吟一下道:“我也不知道,这个应该由不得他,是朝廷决定,朝廷的规矩一直是北方官为主官,南方官为次官,我觉得这个规矩朝廷不会打破。”
“那不一定!”
张兆光笑道:“就看晋王肯不肯保你,我倒觉得晋王如果想彻底控制江南道,和南方世家合作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如果他保护南方世家的利益,那么南方世家也会支持他。”
朱烈赞同道:“这话说得对,关键还是利益,如果我们能给晋王利益,而关陇贵族给不了,他就知道自己的选择了。”
陆鹤鸣冷哼一声:“你知道他的利益是什么?”
萧夏返回江都郡的第二天,江南道招募文吏的考试开始了,来自江南各郡约三百名士子角逐六十个名额。
这毕竟不是科举考试,只是招募文吏,所以优秀的士子看不上这种招募,而那些一心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士子也不会来,仅这两条,招募考试就被九成的士子摒弃了。
真正来考试的士子大部分都是各大世家的二流子弟,基本上是庶房子弟,嫡子和一流子弟是要留给朝廷的。
江南道总管府的文吏就像鸡肋,这些世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自然就让不那么重要的子弟前来参加考试。
尽管萧夏很急,但高颎并没有采用萧夏提前考试的建议,而是采用了萧夏的另一个建议,请州学学生来帮忙,这些学生很卖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拓宽山阳渎的各项准备都完成了,十五万民夫也基本上到位,就等良辰吉日工程正式开始。
上午时分,萧夏在刘文静的陪同下来到了考试点,江都县学,县学特地放假一天,把校舍空出来。
高颎正全力以赴准备运河开工,实在太忙,所以主考官便由刘文静担任。
“这次我们也仁至义尽了,来回路费,在江都的食宿都是我们负担的,考不上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可以捞个不错的纪念品。”
“什么纪念品?”萧夏笑问道。
刘文静笑道:“我和高公商量,这些子弟基本上都是江南各世家派来的,为感觉江南世家的支持,决定给每一个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一张羊皮。”
萧夏欣然道:“可以!”
他们有几十万张上等羊皮,拿出三百张做人情,小意思。
三人走进县学,考试已经开始了,士子们都沙沙写字,考试内容也很简单,就考《孟子》和《论语》,指定一段进行默写,一共五道题。
考《孟子》和《论语》只是入门,先把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淘汰,然后就是看书法,这是择优。
看书法是大家的共识,一个士子只要肯刻苦练习书法,那么别的方面也一定不错。
萧夏在窗前见考试的士子都十分年轻,基本都是二十岁出头,而且个个相貌端正,各个世家也要面子,不会把歪瓜裂枣的子弟派来考试。
萧夏连连点头,又问刘文静道:“都是各世家的庶子?”
刘文静点点头,“基本上都是,只有五个江都县的寒门子弟,其他都是庶子,他们报名时都交了个人履历。“
萧夏有点奇怪,“我们开的俸禄不低,为什么寒门子弟都不愿意来考试?”
刘文静微微笑道:“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基本上得出了答案!”
“说来听听,什么缘故?”
“有三个缘故,第一,读书太贵,贫寒人家子弟读不起,最多认识几个字,首先在数量上,寒门子弟读书的就很少;第二,寒门子弟能够读书不错,基本上都很优秀,他们看不上我们的文吏,一心想参加科举做官,寒门子弟的功名利禄心更重。”
“看来这些考生都不是很优秀!”
“确实如此,真正的优秀士子不会来参加文吏考试。”
“那第三个原因呢?”萧夏又问道。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对寒门子弟理解有误,我们认为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才叫寒门子弟,其实不是这样,大部分世家的庶子家境都比较贫寒,只是他们得到家族的资助才能读书。”
萧夏有点听懂了,指指考场笑道:“他们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
刘文静笑着点点头,“看他们的衣服就知道了,穿绸缎的考生不到一成。”
萧夏又看片刻,对刘文静道:“天下没有平庸的人,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罢了,也不必局限于六十人,差不多都可以录取,我明年还会扩军扩官署,多招一些储备文吏。”
“卑职记住了!”
萧夏想想又道:“给他们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发现他们去嫖娼赌博,一律取消录用。”
“殿下放心,早就交代过了。”
考试结束了,士子们三三两两走出县学,后天就会出结果,他们可以在江都舒舒服服呆两天。
这次考试是官府包食宿,总管府包下三座大客栈,把三百名士子集中住在一起,每间屋子住三人,基本上同宿舍的人都成了好友。
考试结束了,大家都要去喝一杯,因为考得都不错,每个人都兴致盎然。
其中一个江都萧家的士子,叫做萧宁,当然是一个庶子,萧府庶子有二十几个,大部分都习武,也有读书的,这个萧宁习武两年,发现没有练武资质,便转去读书了,将来和老六一样做管事。
像他这样的萧家庶子也有好几个,比如当初跟萧夏和萧祝融一起破案的萧规、萧矩,他们也是习武不行转为读书,但他们二人都不如萧宁,所以副家主萧瑰就让萧宁来参加考试。
和萧宁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叫谢钧,来自宣城郡,另一个叫陆邈,来自吴郡,都是世家庶子,但家境都不行,只能穿布衣。
不过他们这次来参加考试,家族都给了盘缠,每人十几贯钱,但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用,现在完全可以去喝酒庆祝,吃顿好的,之前只是宣布不准派嫖娼赌博,但下酒馆问题应该不大。
三人来到一家不大的酒楼,中午吃饭的人不多,他们在二楼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点了一壶酒和几个好菜。
谢钧笑道:“听说今天晋王来视察考场了,萧兄应该见过他吧!”
萧宁点点头,“当年他来江都萧府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是洛阳萧家的子弟,直到后来他回京城后,我们才知道他竟然是皇孙,我倒是见过他,只是没怎么打交道,他是练武的,我是学文的。”
实际上,萧夏也在萧家学堂读过两年书,只是萧家子弟都瞧不起他,不睬他,萧夏从来都是独来独往。
萧宁不敢说这件事,怕被两位朋友耻笑,明明有将来飞黄腾达的机会,却没有抓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