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全传 第十九回 传武艺老道授业

小说:隋唐全传 作者:江文学 更新时间:2024-08-19 11:51:57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书接上回。【92KS. 】话说尚司朗在饭馆吃饭,听堂倌讲起张家女出走之事,不由大吃一惊!

  佩服张素萍姑娘是个节烈女,暗恨张茂是个势力小人!

  两个人正说话间,忽见外边闯进几个人来,尚司朗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是三个当差的。

  堂倌赶紧过去招待,从他们的言谈中,得知是马玉手下的差人,被打发出来找张家的姑娘,走累了,也来这里吃饭。

  单说尚司朗付了饭钱,离开饭,心想:看来,张家姑娘离家逃婚是真的了,我得去找她,于是他离开全椒城匆匆赶路。

  一连找了好几天也没下落,心中非常着急。

  单说这一天,天色将晚,尚司朗走进一个小村子,到一家门前叫门。

  不一会走出一个老头,上下打量尚司朗。

  尚司朗说:“老人家,我是外乡人出外办事,天色将晚,没有找到店家,请问能不能借住一宿,明日早行,望老伯行个方便。”

  老头看看尚司朗说:“请进来吧!”

  说着把尚司朗领进上房。

  尚司朗仔细观看,这屋里虽然没有什么摆设,却也干净整洁。

  看老伯慈眉善目,六十上下的年纪。

  尚司朗刚刚坐下,老头就叫老伴给准备饭菜,尚司朗说:“这太给你老添麻烦了!”

  老太太说:“谁还不出门哪,这有什么!”

  吃过晚饭,老头和尚司朗唠了起来,尚司朗说明了自己的家乡、住处,还没等说出姓啥叫啥,老头就说:“啊!你是尚少爷!”

  尚司朗觉得奇怪,问道:“老伯,你怎么知道我姓尚?”

  老头说:“哎!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老太太没说什么,站起身来到西屋领进一个女子,说:“孩子,成大局不在小节,这是天助你们哪!”

  尚司朗一听,更糊涂了!

  书中交待,这女子正是张素萍。

  那她为什么在这呢?

  原来,张素萍逃出家门之后,趴到母亲坟上痛哭了一场。

  越哭天越黑,心里一阵惊慌,心想:我一个独身女子,到哪去,投谁呀?

  唉!

  不如一死!

  想到这,她也不怕了,心想:临死之前就在这跟妈妈再睡上一夜吧,她趴在坟上就睡着了。

  醒来时天刚放亮,张素萍看看坟头,用手抓上几把土,就直奔小河。

  来到河边正想投河,忽听有人喊了一声:“慢着!”

  张素萍回头一看,是一位老者,手里牵着一头毛驴。

  姑娘站住,老头走到跟前说“:姑娘啊,你有什么难心事要寻短见?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可万万使不得呀!”

  张素萍听罢,泪珠滚滚,一言不发。

  老头又问:“姑娘,你是哪里人?为何要寻短见?”

  张素萍就把尚司朗投亲,爹爹嫌贫爱富,马玉如何要娶亲之事说了一遍,老头叹了口气,说:“唉!天下竟有这样的爹爹!走,先到我家去吧!”

  张素萍说:“怎好这样,岂不给你老添麻烦!”

  老头说:“姑娘,别这么说,咱爷俩这也是有缘哪!走,上驴吧!”

  说着把张素萍扶上驴,回到了家中,就住在他家了。

  这老头是谁呀?

  他姓王叫王老好,老夫妻俩一辈子无儿无女,心地善良。

  老头说:“明天我送你回家。”

  张素萍说:“我死也不回去!”

  老头说:“那也好,等我出外给你找找尚少爷!”

  张素萍见夫妻俩诚恳热情,为人忠厚,就认他俩为干爹干妈,两位老人更高兴了。

  无巧不成书,偏偏尚司朗也到这里来借宿,这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

  老太太来到西屋,说:“孩子,告诉你个大喜事!”

  张素萍说:“干妈,我有什么喜事?”

  老太太说:“你找谁呀?告诉你吧,尚司朗来了!”

  姑娘被领到屋里,悲喜交加,二人见面,各叙前情,喜之不尽。

  两位老人也替他们高兴,商量一番,愿意成全这份亲事,就在他家结为伉俪。

  尚司朗无家可归,从此两个人就住在老人家中,张素萍把家务担当起来。

  时间长了,尚司朗和张素萍说:“家中仅有二亩来地,我不能老在这住着。我自幼好武,想出外学点武艺,有了武艺也好混个差事。常言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虽不求高官厚禄,也算有个出头之日。”

  张素萍也有这个想法,久住人家何日是头哪!

  听他这么一说,问道:“你想到哪去啊?”

  尚司朗说:“听说黄山那里经常有高人出没,我有意去那里访明师学武艺。”

  张素萍很赞成。

  两个人又同二位老人商量,老人怕耽误他的前程,也都非常同意。

  尚司朗离这之后,到处访问明师高人。

  这一天来到黄山脚下,抬头往山上一看,真有那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青之树(四时是春、夏、秋、冬;八节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人到这里,好似进入画中。

  天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尚司朗被这景色迷住了,不由地说了声:“多好的所在呀!”

  往山中走了走,忽然听到有砍柴之声。

  因为尚司朗曾经砍过柴,所以听起来格外亲切,便自然朝砍柴声走去。

  樵夫从山上往下看,尚司朗拱手说:“大哥请了。”

  樵夫听有人说话,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了看尚司朗,问声:“喂,从哪来,到哪去呀?”

  “借问一声,这山是黄山吗?”

  “是啊,你找谁?”

  “我从远道而来,想拜师学艺,到这来找能人!”

  樵夫一听,觉得可笑,心说:什么能人?

  摇了摇头说:“没见过什么能人,你想学什么?”

  “大哥,实不相瞒,我为拜师学艺而来,听人说,这里有会武的能人隐居在山林之中。”

  “我在这砍柴,时常只见老道出入,没见过有什么练武的!噢,对了,听人说,这山里有个老道,常练拳脚。可是,这个老道从来不和外人说话,很古怪!”

  “这位道长在哪?”

  樵夫用手指了指说:“你往前走,再过一道山梁,顺山涧再上一道山坡,那里有座破庙,他就在庙里。”

  尚司朗说:“多谢了!”

  他顺着樵夫手指的方向走去,过了一道山,隐隐约约见那里有座庙宇。

  走到庙前一看,庙不大,年久失修,围墙倒塌,山门紧闭。

  尚司朗一见,心里就难了,心想:我决心学艺来到这里,如果找不到能人,岂不白跑一趟。

  再者说,我到这里人生地不熟,跟人家一说,人家就能收我当徒弟吗?

  ”

  尚司朗正想着,忽听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道童,手里提着篮子走来。

  尚司朗连忙上前施礼,说:“道童,你好哇!

  ”

  小道童看他一眼,问道:“你有事吗?

  ”

  “请问,你是此宝刹的吗?

  ”

  “是啊,你找谁?

  ”

  “啊,我是外地来的,迷了山路,天气将晚,打算借宿一宵,请行个方便吧!

  ”

  “我不敢做主,待我回去禀报师父。

  ”

  “有劳大驾,多谢!

  ”

  道童说着进庙,时间不大就出来了,说:“你进来吧!

  ”

  尚司朗一听非常高兴,连忙说:“多谢,多谢!

  打扰了!

  ”

  “不必客气!

  ”

  道童领着尚司朗走进庙里,只见庙中是正房三间,有东西跨院。

  小道童把他领到东跨院配房,坐下,又去给他准备饭。

  不一会,饭端上来了,是小米稀粥,两盘咸菜。

  吃完,收拾下去,小道童说:“你就在这里睡吧。

  ”

  说完,道童就出去了。

  尚司朗哪里睡得着哇,暗想:怎么办呢?

  我得想办法往练武上引哪!

  想着想着,哎,有办法了!

  把衣服收拾收拾,来到正殿院里,亮胳膊抬腿,打起拳来。

  这个小道童,每晚都到正殿烧香,得烧完香才能睡觉。

  他刚到院里,就见尚司朗在那练拳。

  他进正殿把香插好,出来到跨院见了师父说:“那个借宿之人,正在院里练拳。

  ”

  老道听了一愣:“啊!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

  “我看他来得突然,不象是迷了山路……”

  “哼,他不是借宿的,是另有企图!

  ”

  老道说着出屋,站在月亮门往那院偷看,只见尚司朗虽然拳脚利落,但是艺业不精,他想,方才我想错了,他不是来找我较量的,那么他想干什么呢?

  想着想着,老道走了过来。

  尚司朗见有人来,收住拳脚,整整衣服,借着月色一看,见老道念了声:“无量佛,善哉,善域!

  施主前来,贫道没有接待,请原谅!

  ”

  尚司朗赶紧过来,跪倒叩头。

  老道说:“起来,起来!

  何必如此!

  ”

  尚司朗说:“道长有所不知……”

  老道说:“请,有话屋里说。

  ”

  尚司朗并不推辞,跟老道来到东跨院内,进屋一看,屋里除了一张床,还有桌子,两把椅子。

  尚司朗说:“师父,弟子不敢就座。

  ”

  老道说:“哎,不必客气!

  ”

  尚司朗说:“师父,弟子有下情告禀。

  ”

  老道说:“请讲!

  ”

  尚司朗把事情的经过全部说了一遍,最后把要来学艺之事也全说了,然后双膝跪倒,老道双手相搀,说:“哎呀,施主,我是个贫道,根本不懂武术,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

  尚司朗说:“山下人都知道,我来拜师学艺是为了报效国家,并不是为非作歹,请师父放心!

  ”

  说着又跪倒地下苦苦哀求。

  老道见他所作所为一片诚心,又有报国之志,说:“起来吧,起来!

  我实在教不了你什么!

  ”

  尚司朗又趴地下磕了一顿头才起来。

  从此,尚司朗就住在庙里,管老道叫师父,百般恭敬,小心侍奉,可老道并不教他武艺。

  一晃过了一个多月,这一天,老道把尚司朗找到屋里,给他讲兵书战策,并教他武艺。

  尚司朗苦心钻研,刻苦用功。

  从此,他学会各种兵刃和马上步下的功夫。

  一晃,尚司朗三年没有离山。

  这一天,老道见尚司朗与往常不一样,问道:“你怎么了?

  为何不高兴?

  ”

  尚司朗说:“蒙恩师教诲,弟子学会了一些武艺,对恩师的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徒儿还有一件心事,就是那王家二老,一晃三年了,不知二老身体如何?

  徒儿实在放心不下,他们虽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可是二老的大恩大德我也永世不忘!

  ”

  “好孩子,你可以下山去看望他们,这些年来,为师把身上的武艺全教给你了,临走,没别的相送……”

  老道说着拿出一个包袱,顺手打开,原来包的是一套闪光夺目的盔甲。

  老道说:“这个盔你戴上,看看合适不?

  ”

  尚司朗双手接盔戴上,很合适。

  又试一下铠,长短正好。

  老道说:“你知道吗?

  这是我穿过的一身盔甲。

  这盔叫八宝夜明盔,盔头有一颗明珠,晚上能照见对方。

  这铠叫避锋锦竹铠,能避枪刀,是一件宝铠。

  这两件东西,虽不是价值连城,也算得上是稀世之宝!

  ”

  说着,回身又取过一条枪,说道:“这是我得的一条宝枪,叫金攥提芦枪,也是稀世之珍,这三样东西,今天为师都赠送给你,表达一点为师的心意,也是你一片赤心把我所感动,希望你今后多为国家出力,要照我平常对你说的做,为师我也就放心了!

  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做到。

  好了,记住我的话,你可以走了。

  ”

  尚司朗磕头谢师,说:“等孩儿安排完,回来再见恩师!

  徒儿要走了,今日斗胆敢问师父,您老贵姓高名?

  ”

  老道说:“下山去吧,我会告诉你的。

  ”

  书中交待:尚司朗在山上三年,也曾问过小道童师父的姓名,小道童也说不知道,只说师父很少跟别人说话,更不跟他讲。

  到庙上来上香火的很少,就是来一两个香客,老道也从不出面接待。

  今天,尚司朗问师父时,老道命小道童去打茶。

  这个时候,老道从屋里拿出一个牌子。

  尚司朗不看便罢,一看大吃一惊,方知老道不是寻常之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隋唐全传,隋唐全传最新章节,隋唐全传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