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各位相仿,我的写作也是从阅读开始。想当初,还是实体书,看得很杂,整日里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可惜本人看书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喜欢在页眉页脚、卷前卷后,涂些即时感想或自家评论――大概是中了脂砚斋的毒。所以,一本书翻来覆去嚼了好几遍,最后都变作一间花花绿绿的杂货铺。
大概是觉得在别人书里涂得不过瘾,渐渐就动了自己写的念头。一开始只是随性作些短文,例如另一本《卡卡的梦境》,后来,不知不觉写长了,就形成本书的雏形,后经几轮大修大改,方才定形。为了便于各位看官大人阅读,这里简要将第一卷的创作思路,裸奔一下:
原本在书头写了一段《自序》和一大篇《楔子》,洋洋洒洒一万来字,尽是疯言痴语。因为文字太过晦涩,比较烧脑,所以全都删掉。虽然很肉痛,现在想来,也许那些昏话看似另类高冷,但的确不适合公开讲。因为,即便讲了,未必有人听;就算听了,也未必有人懂。
闲言少叙,直奔主题。
全书第一卷,从嘉禾古城起笔,讲一位20多岁的吊丝男,大学美专毕业,因不满供职公司的百般欺辱,只做了不到半个月就愤而辞职,又因命中注定的缘由,踏上一座孤岛,开启了灵异古怪的魔幻心旅。围绕这一男猪脚,不断延伸出各式人物。其中,既有隐迹于凡尘俗世的绝顶高人,寄身于三教九流的普罗大众,也有腰缠万贯、非富即贵的集团老总,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江湖老大,更有笑看风云的神仙道长、身怀绝技的驱魔术士,鱼龙混杂,五味铺陈,倒也相当热闹。而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目标,就是岛上秘藏万年的惊天秘密。至于这个秘密是什么?有请展卷一览,逐章品读。
常言道:文如看山不喜平。为了增加探险猎奇的趣味性,小诚尽量避免平铺直叙流水账,而是采用了多头并进、跳转倒叙等手法,一蹦一跳,挖了不少坑。也许,诸位眼神一带而过,就会跨越千年,也可能漏掉几条重要线索。当然,这种写法,简直是种自虐,不仅要考虑前后情节的呼应承接,而且在时空逻辑上也要反复推敲,务求分而不散、错而不乱、跳而不疯……唉,纯粹自己找罪受。
再说凡例。由于本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每章标题严格统一,只用四个汉字,概述大意,篇幅也稳定在五六千字左右。而在章节内部,大多按剧本创作的方式,切分为三四幕,每一幕也挑拣两个汉字作为小标题。之所以这么近乎偏执的苦心布局,主要想略微表达一下“人生如戏、浮生似梦”的感喟!
最后,说说每章开头用横线框出来的那几句话。例如第一卷第一章《终于来了》,一上来先冒出三句:
真正的恐怖/不因那血淋淋的现实/只因这雾茫茫的未知
此种写法,一方面继承创新了古典小说开篇“诗曰”以及传统说书艺人“定场诗”的套路,用三四句诗偈和说唱,铺垫一下整章的内容或隐藏的涵义。另一方面,主要是想抬高一些所谓的腔势与逼格,仿佛京剧“闷帘导板”那样,主角尚未出场,先来一段浑厚悠扬的唱词,让台下一班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罢了。
先写到这里吧,最后,用几句偈镇楼:
故事内容全系虚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危险动作情节需要
请自甄别请勿模仿
大概是觉得在别人书里涂得不过瘾,渐渐就动了自己写的念头。一开始只是随性作些短文,例如另一本《卡卡的梦境》,后来,不知不觉写长了,就形成本书的雏形,后经几轮大修大改,方才定形。为了便于各位看官大人阅读,这里简要将第一卷的创作思路,裸奔一下:
原本在书头写了一段《自序》和一大篇《楔子》,洋洋洒洒一万来字,尽是疯言痴语。因为文字太过晦涩,比较烧脑,所以全都删掉。虽然很肉痛,现在想来,也许那些昏话看似另类高冷,但的确不适合公开讲。因为,即便讲了,未必有人听;就算听了,也未必有人懂。
闲言少叙,直奔主题。
全书第一卷,从嘉禾古城起笔,讲一位20多岁的吊丝男,大学美专毕业,因不满供职公司的百般欺辱,只做了不到半个月就愤而辞职,又因命中注定的缘由,踏上一座孤岛,开启了灵异古怪的魔幻心旅。围绕这一男猪脚,不断延伸出各式人物。其中,既有隐迹于凡尘俗世的绝顶高人,寄身于三教九流的普罗大众,也有腰缠万贯、非富即贵的集团老总,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江湖老大,更有笑看风云的神仙道长、身怀绝技的驱魔术士,鱼龙混杂,五味铺陈,倒也相当热闹。而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目标,就是岛上秘藏万年的惊天秘密。至于这个秘密是什么?有请展卷一览,逐章品读。
常言道:文如看山不喜平。为了增加探险猎奇的趣味性,小诚尽量避免平铺直叙流水账,而是采用了多头并进、跳转倒叙等手法,一蹦一跳,挖了不少坑。也许,诸位眼神一带而过,就会跨越千年,也可能漏掉几条重要线索。当然,这种写法,简直是种自虐,不仅要考虑前后情节的呼应承接,而且在时空逻辑上也要反复推敲,务求分而不散、错而不乱、跳而不疯……唉,纯粹自己找罪受。
再说凡例。由于本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每章标题严格统一,只用四个汉字,概述大意,篇幅也稳定在五六千字左右。而在章节内部,大多按剧本创作的方式,切分为三四幕,每一幕也挑拣两个汉字作为小标题。之所以这么近乎偏执的苦心布局,主要想略微表达一下“人生如戏、浮生似梦”的感喟!
最后,说说每章开头用横线框出来的那几句话。例如第一卷第一章《终于来了》,一上来先冒出三句:
真正的恐怖/不因那血淋淋的现实/只因这雾茫茫的未知
此种写法,一方面继承创新了古典小说开篇“诗曰”以及传统说书艺人“定场诗”的套路,用三四句诗偈和说唱,铺垫一下整章的内容或隐藏的涵义。另一方面,主要是想抬高一些所谓的腔势与逼格,仿佛京剧“闷帘导板”那样,主角尚未出场,先来一段浑厚悠扬的唱词,让台下一班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罢了。
先写到这里吧,最后,用几句偈镇楼:
故事内容全系虚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危险动作情节需要
请自甄别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