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瑶心想高贵妃果然是好闺蜜,直接帮她给彻底圆上了,都不需要自己解释。
而且高贵妃这么想,乾隆也是这么想的。
他心下欣慰,还觉得沐瑶这是做好事也要把好名声送给自己,实在贴心极了。
如今江南的农户养着鸭子,心里都是感激。
只觉得是乾隆让苏家这么做的,看体恤他们这些受灾的百姓们,一时之间百姓之间对皇帝的称颂越发厉害了。
见苏家领了头,其他人自然纷纷跟上,不然连肉汤都要跟不上。
回头苏家被嘉奖,起码他们也能分一杯羹了。
于是苏召南就收到雪花一样的请帖,跟着来的还有大笔的银钱,都是给他们去买鸭苗和粮食用的。
苏鸣凤却是皱眉道:“他们这是看咱们做好事,于是出钱来了?”
有好事就立刻贴上来,这消息倒是相当灵通了。
苏召南摸着胡子笑道:“怎么,你这是不想收下这些银子了?”
苏鸣凤还没说话,从庄子上赶回来负责买鸭苗的苏嘉凤就应和道:“这原本是娘娘的功劳,如今却要把功劳分给别人,他们借着咱们有了好名声,实在有些不得劲,娘娘不就吃亏了?”
谁吃亏都行,他妹妹吃亏那是不行的!
苏召南没好气看了苏嘉凤一眼,越发觉得把这个长子放在庄子来当管事是对的。
就这心眼,他出去指不定要被人吃了!
然而他看向苏鸣凤,竟然也是一副赞同的样子,顿时无语道:“你们想什么呢,要这功劳都是娘娘的,娘娘才要危险了。你们想想一个深宫中的妃嫔名声比皇上还厉害,咱们这娘娘的娘家人更是名声在外,皇上听见了会怎么想?”
苏嘉凤一愣,这才恍然大悟道:“是了,如今娘娘只是抛砖引玉,就要安全得多了。”
苏召南转向苏鸣凤,他也是一副了然的样子,满心无奈。
苏鸣凤这个儿子平日那么聪明,但是遇上沐瑶的事就立刻糊涂了起来。
也罢,这两个兄长总归是太疼妹妹,才会看不见其他,生怕沐瑶受委屈了。
苏召南就道:“这些人参与进来才好,叫苏家没那么显眼了。树大招风却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这样就好。而且光凭咱们家一个,能帮到的人是有限的。不管这些人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又或者只是想随大流,总归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银钱,也能救下不少人了。”
苏鸣凤点头道:“确实,这些人相当大方了。”
出手一个比一个阔绰,估计怕给少了,要被人比下去,那面子就挂不住了。
苏召南微微一笑道:“你去写个折子递进宫里去,就把收到的银钱列个单子。谁给了钱,先给的放前面,后给的放后面,然后把给的银钱数目都写上。用上娘娘那个表格,一目了然。”
苏嘉凤双眼一亮道:“阿玛,这是鼓励其他人赶紧送钱来,不然就要排到后边去了吗?”
苏召南摸着胡子不说话,苏鸣凤就道:“阿玛这是想让皇上知晓别人给咱们送了多少,又用了多少,回头买了多少鸭苗和粮食也写上去?”
闻言,苏召南才笑了,点头道:“不错,未免有人借此做文章,我们倒不如坦坦荡荡一些,反正又不打算伸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直接都写上就是了。”
苏鸣凤点点头,亲自列了表格,反复检查过之后,这才让人递进宫里去了。
乾隆收到表格,看完后就笑道:“苏家倒是谨慎,不过谨慎点总归没错。”
李玉听得出乾隆对苏家的做法相当满意,就笑着道:“苏家办事一向妥当,更别提这次是托娘娘的名义,却是替皇上办事了。”
这话让乾隆听得心里舒服得很,回头就跟沐瑶提起苏家送的表格来。
他还特地带表格过来给沐瑶,她一看,还真是挺清晰的。
就是沐瑶发现,这给钱多的不是京城身份高的贵人们,而是富商们,一个比一个阔绰得很。
看来比起钱,他们更注重名声了。
至于京城的贵人也不是不想给钱,而是怕给多了叫乾隆知道就扎眼了,索性给的不多不少,差不多就行了。
富商们就没有这个忌讳,给了不少钱来。
这个表格要是宣扬出去,不少富商为了排在前面叫乾隆能混个眼熟,估计还会疯狂砸钱了,争当榜一大哥了。
这法子也不知道是苏召南想的,还是苏鸣凤想的,总归是一件好事了,钱多了才能救更多的人。
沐瑶就笑道:“这样一来,能救下的人就多了。皇上若是允许,还可以让苏家在江南那边立个石碑,刻下这些捐钱之人的名字。谁给的多就排在前面,谁少一点就在后边,总归人人有份。”
“不过这石碑的位置是有限的,只能是显眼一点的地方就紧着给钱多的人,没那么显眼的地方也会有石碑,排在后边的人都能刻上。”
所以给的越少,排在越后,很可能石碑就在不知道什么犄角没人看见的地方了。
乾隆听得挑眉,笑着道:“这个法子不错,就这么办了。”
石碑而已,只要不超过规制,多少块都无所谓。
甚至都不需要找什么罕见的石头,寻一块大一点的,随意找个会刻字的匠人就能做了。
哪怕立个百十块的,乾隆都不会在意,实在省钱又省事得很,却又会让人趋之若鹜,确实是个好法子了。
“李玉,你都听见了?这就派人宣下去,不过总归要有个限期,不然就不好算数了,就这个月,如何?”
沐瑶点头,乾隆这个限期还是需要的,不然有人不断往里边加钱,就不好算放在哪里了:“皇上想得更为周到了,只怕不少人为了抢前面的位置,得挤破头了。”
乾隆笑了笑,就怕他们不挤破头砸钱了。
为了名声而已,什么银钱都能抛了。
更别提有些人手里的钱可能这辈子都花不完,缺的就是身后名,哪里会舍得这么好的机会呢!
这样一来,国库不需要花多好钱,乾隆就赢得了名声,砸钱的人也得了名,面子有光,受灾的百姓又能得到救济粮和鸭苗,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傅恒得知的时候也忍不住心里感慨,这位纯贵妃真是个妙人。
如此办法,既缓解了国库的压力,又让百姓不再因为受灾而怨天尤人,当地官员救灾也能松快一点,更重要的是,乾隆的名声压根没受影响,反而更进一步。原本因为天灾太多的缘故,百姓嘴上不说,心里面估计也会嘀咕一下。
如今受灾后还有吃的,又养着鸭苗,十分有盼头,百姓们哪有空怨天尤人呢?
沐瑶却不敢放松,生怕这蝗虫没来,救灾的粮食却没能送到百姓手里,仍旧会死人。
于是她写信再三叮嘱苏家人,必须让人盯着,绝不能叫粮食落在别人手里了,尤其辜负了那些捐钱的人。
另外请附近的大夫也能过去,看看受灾的百姓们有没病痛,受伤的也能延医用药。
苏家资助的大夫,只要有空的都赶过去了。
苏鸣凤看着沐瑶后边写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想了想明白是暗语,对上后发现沐瑶要找一个姓黄的大夫,听闻手里有奇药,能够治疗瘟疫。
瘟疫!
他顿时明白沐瑶要找此人的缘故,联想到暴雨之后淹死无数的牲畜和人,如今尚未完全清理完。
这些人虽然再三被叮嘱过,水都要烧过后才能饮用。
但是很多人哪里顾得上,周围连木柴都没有,渴了总不能干等着去找木柴才能烧火煮水喝,于是就偷偷就近喝点算了。
这就让很多人肚子不适,上吐下泻的,幸好有大夫在,这样的病人却还是层出不穷。
想想这天要冷了,后边粮食没能补种上,受灾的百姓只怕饿死得要很多,那么就很可能会爆发瘟疫了。
光是想想,苏鸣凤就后背一寒,又想到沐瑶特地让百姓们养鸭苗,原来早就想得那么远了吗?
如果粮食真的无法及时补种,这些鸭子在春天之后就能直接杀掉来吃,也是一份相当大的粮食了。
哪怕后边其他地方带来的粮食不够,这些鸭子也足够养活那么一大片的灾民。
省着点吃,一两个月是勉强能够得上的。
苏鸣凤立刻跟相熟的大夫私下提及这个姓黄的大夫,医者们很是感兴趣,互相之间也是熟悉的,找起来比苏家这样无头苍蝇去寻要容易得多了。
大夫二话不说就应下,带着药童赶过去,跟同僚们私下打听,很快锁定了几个姓黄的大夫,把他们都叫过来了。
几人被叫过来还十分疑惑,问过后才得知在找一种能治疗瘟疫的药。
他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还真是开口道:“此药老夫刚研制出来,尚未用上,苏家人是怎么知道的?”
此事这人连家里人都没提过,只因为刚做好,还没用,都不知道效果如何。
瘟疫最大的特地是高烧不退,然后上吐下泻,哪怕昏迷了用上也该是很快醒过来。
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昏迷后很难清醒,喂药就很难了,药效也差了很多。
其他大夫一听这个药如此好用,那还等什么,这地方满地都是病人,就能试一试了!
只说是不要钱的药,可能没效,但是吃着不会坏人,不少病人都愿意试药了。
他们病恹恹的,肚子疼得不行,有的还高热不退,被苏家派来的人单独安置,免得传染其他人。
毕竟不清楚这是什么病,只能小心为上。
黄大夫还是仔细把脉后,这才开始喂药,好在这些人都适用,一个个喂下去后,等了半天,确实上吐下泻的已经开始好转,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就没了。
高热的等到入夜的时候就退烧了,人也精神了一些。
最方便的是,这药还是药丸,直接喂就行了,都不需要煎药,在受灾的地方来说是尤为便利,实在这里生火还凑合,药炉就真的不可能有。
哪怕大夫们每人都带着一个,也是不够分的。
药丸的话就容易得多了,黄大夫把药丸分发给其他大夫,帮着喂了药,看着病人渐渐好起来。
黄大夫还用炭笔记录下来,以后也能改良药方,其他人倒是很快就把消息递给苏家人。
苏鸣凤知道了,沐瑶也就知道了。
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这个姓黄的大夫,顿时十分惊喜。
有这人和新药在,那么灾民们就有救了。
哪怕真的有瘟疫,起码有药在,就能救下许多人,不至于死伤无数。
沐瑶自然把这个消息告诉乾隆,虽然她感觉乾隆应该也知道了。
乾隆确实知道了,还觉得沐瑶的运气果然不错,因为资助不少大夫的关系,这位姓黄的大夫也被资助,才有资金去研发新药。
要不然的话,这药估计得晚上几年才出现,那时候就太迟了。
他心里感慨果然什么事到沐瑶这里,总会迎刃而解,就笑着道:“这药已经快马加鞭送到太医院这边来,院首带人检查后,若是没什么问题,就会大规模研制,也能尽快送到江南那边去。”
光靠江南那些大夫们,用手搓药丸,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做出一批药来。
但是有乾隆加入,不说资金,就是药材的问题都能立刻解决。
大批药材就在路上了,很快就能送到京城。
一部分还送去江南那边,让附近大夫或者药童,甚至是药房的人,只要会做药的都过去。
药方是分开的,一部分人炮制一种,自然而然就不知道完整的药方了。
沐瑶忍不住看了乾隆一眼,他倒是很会物尽其用,把流水线作业用在制药上了。
不但能保全这个方子,还不耽误事,又能加快速度制药,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了。
不过这样速度确实很快,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只比几个大夫互相集结一起制药要快太多了。
不过三五天的功夫,第一批药丸已经送去受灾的地方,给不舒服的灾民们喂上了。
原本被隔开的灾民,家属们都十分担心,一知道皇上赐药救人,顿时就不闹了,转头还帮大夫送饭送水,生怕他们累着了。
他们心里还十分感激,高呼万岁,乾隆的名声更响亮了一些。
乾隆还给药丸起了个名字,叫做救天丸。
毕竟这药丸来得正是时候,救了天下人。
黄大夫也得到嘉奖,以及大笔赏赐。
最让他动容的是,乾隆的赏赐里还包括了不少珍惜药材,给黄大夫以后也能继续研制新药。
送赏赐的人私下还道,若是黄大夫缺什么药,只需要送信过来,自然有人给他送来。
哪怕他以后不能做出什么新药来,光是这药材,乾隆就愿意包一辈子!
黄大夫自然感激涕零,对一个热爱制药的大夫来说,药材比任何赏赐都要珍贵和实用了!
苏家人的名声也因为此事水涨船高,因着他们帮忙安置灾民,又特意腾出地方来,让人搭建简易的房子。
虽说不是特别结实,起码能遮风挡雨,让人有个能睡觉的地方。
这还是沐瑶想出来的简易房,如果就地建造房子,那也太慢了,哪怕很小的一排房子,十天半个月都很难建起来。
如果做泥房子,快倒是快,但是一下雨就得塌掉了。
用木头的话,只让人切割成差不多大小的木块,然后跟积木一样堆起来。
木块两头有拼接的地方,那就不会轻易移动了。
用流水线作业的话,木块做起来就很快了。
一部分人去砍树,一部分人用尺子测量后在木头上用炭笔画上痕迹,其他人切开这个木块,大小差不多。
后来沐瑶感觉这样还是太慢了,就直接让约翰做了个简单的机器。
木头塞进去后,前面有个板子挡住,后边刀子就直接切开,于是每一块木头都一样长了。
可惜时间有限,没能做成全自动的,切开还需要人手。
另外一个机器则是把切好的木块放进去,两头做个凹凸的,然后就能拼接起来了。
拼接就更快了,木块堆起来,半天就能堆好几个房子。
每个房子有一面墙是共用的,连在一起,就能更省木头了。
灾民能动的都来帮忙,一天下来就堆上几十个小房子,让人能凑合住进去。
几天后,几乎大部分的灾民都能安置妥当了。
以后若是不需要,拆掉房子之后,这些木块也能继续用。
很多地方受灾,房子都冲垮了,这种简易房子建造起来快,拆掉后每人领一部分回去,也能当天就组建一个小房子出来,就不必露宿在外头了。
灾民都安置妥当,他们养鸭苗就更为用心了。
过年的时候乾隆都没大办,还打算年后四月的时候就下江南亲自看看受灾的情况。
大臣们都是劝了又劝,毕竟之前大灾之后很可能会有瘟疫或者其他疾病,并不适合乾隆去冒险。
乾隆没把话说死,就看开春后如何了。
沐瑶也是忧心忡忡,让苏家盯着江南那边,别是蝗虫没给鸭子吃光,等开春后就疯狂回扑,叫受灾的地方雪上加霜的。
好在她提早预防,鸭子们被养得好,食欲旺盛,地里的蝗虫卵都吃个一干二净。
只有一些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因为没有鸭子在,还有零星的蝗虫出现。
却也造不成天灾,被村民当场就用火扑杀了。
他们才发现,年前让养鸭,原来是专门对付蝗虫,提前压制了蝗虫的灾害。
百姓们只以为是乾隆提前预知了,更是对他赞颂不已。
乾隆接到消息,在御书房里呆了一会,这才叫了傅恒进来:“江南的蝗虫灾害没能起来,周边却未必了。”
鸭子把田地里的蝗虫卵吃掉了,但是其他地方却没有。
傅恒皱眉一看,又是惊喜又是诧异,那位贵妃竟然连蝗虫会出现也预知上了?
“皇上,周边只怕要让人巡视才是,尤其是南边。”
南边的土壤肥沃,加上天气热,只怕比他们这边的蝗虫孵化更快一些。
乾隆点点头,果然几天之后就接到八百里加急,南边被蝗虫大军侵袭,田地都被啃食殆尽。
田地里刚播种的苗都被啃食掉了,蝗虫过境,土地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也幸好南边的粮食储存还是够的,不至于家家户户饿肚子。
若是发生在江南,受灾原本粮食就不够,好不容易熬到春天补种,要是种苗给啃食掉,那些灾民根本不可能再有第二茬的苗。
春天没有播种,几个月后没有收成,饿死的人只怕就要无数了。
傅恒心里庆幸,又开始发愁怎么对付南边这些蝗虫的。
这些虫子会飞,火攻虽然好,但是人靠近的话,恐怕也会被波及。
若是用人手去抓,根本就抓不完。
乾隆也是这么觉得的,召集议政大臣商议了许久,众人都没能想到特别好的法子,大多都是多派人手,然后刨出一个隔离带,放火后不至于周围一片山都给烧掉了,只烧中间一圈。
但是地上被蝗虫啃食得寸草不生,这火要怎么燃过去呢?
哪怕烧在那些蝗虫身上,它们也要互相挨着才能烧起来了。
蝗虫哪怕铺天盖地,却未必都连着的,遇到火肯定会避开,那就烧不完了。
商议到入夜,乾隆挥挥手让大臣退下,满脸疲倦去景仁宫。
他早就派人去知会过沐瑶,要在这边留饭,沐瑶早早就让林御厨准备好一桌菜。
只是乾隆心不在焉的样子,筷子夹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沐瑶就问道:“皇上,可是饭菜不合口?让小厨房那边换一桌上来?”
乾隆摇头道:“不必,朕没什么胃口。对了,南边的蝗虫飞过来了,那边的守军拦也拦不住,用火攻也不太奏效,很是担心蝗虫会飞进来祸害农田。”
“正是开春播种的时候,要是种苗都被啃食,今年秋天的收成只怕要遭殃了。”
沐瑶看乾隆蹙眉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皇上可是忘了那些农户养的鸭子了?鸭子最是喜欢吃蝗虫了,让它们过去南边帮忙不就好了?”
乾隆一怔,一时没回过神来:“派鸭子过去吃蝗虫?倒是个稀奇的法子。”
沐瑶就笑道:“听闻鸭子最喜欢吃蝗虫,不比守卫用手抓或者用火烧来得快?而且这蝗虫烤过后味道不错,磨成粉也是能吃的。”
所以捉了也别浪费,还能当口粮用呢!
乾隆完全被沐瑶打开了新世界,还能这样弄?
蝗虫的话人能不能吃不知道,鸭子喜欢吃那就好办多了。
正好江南的鸭子都长成了,正是膘肥力壮的时候。
乾隆先让人收鸭子,一部分就先快马加鞭送去南边的边城。
边城的守军看着一车车的鸭子,人都懵了,这就是援军?
听闻皇帝派了援军过来对付蝗虫,守军还特别高兴,然后发现送来的是一群群的鸭子,一个个表情空白,惊得都说不出话来。
送鸭子来的侍卫也不说什么,让鸭子亲自做,这些人就明白鸭子大军有多厉害了。
这些鸭子在路上被妥帖照顾,一只只精神奕奕,就是吵了一点。侍卫摸着耳朵,感觉都快聋了。
终于送到了,他也能解脱了。
鸭子一放出来,就浩浩荡荡往城外走,低头一口一个蝗虫,仰头一口一只蝗虫,吃得不亦乐乎。
几千只鸭子很快吃饱了,又浩浩荡荡回来。
守军肉眼可见这些蝗虫大军都少了一大片,都是被鸭子吃掉的,顿时面上一喜,还真有效!
乾隆得到消息后,接着把余下的鸭子送过去了。
农户们养得心,送去的鸭苗又多,足足有好几万的鸭子。
守军们也不需要怎么照顾,只要每天把鸭子赶出去,自己就会到处吃蝗虫,然后吃饱了,它们又会嘎嘎叫回来,一群群贴在一起睡觉。
除了叫声吵了一点之外,蝗虫飞快减少,守军的压力顿时骤减!
半个月之后,蝗虫大军都被吃得差不多,剩下的蝗虫都被守军用网兜抓起来去给鸭子加餐。
南边几个小国焦头烂额,一部分蝗虫往北飞,让他们压力小一点,暗搓搓以为这下大清也要头疼了。
哪知道邻国三两下就解决了,也就边城的农田损失了,再深入一点的地方什么事都没有。
他们听闻大清养了几万的鸭子,愣是把蝗虫吃光了,于是写信来求救,舔着脸要借这个鸭子大军。
如果不借,那么蝗虫在这边肆虐完,肯定还会跑过去北边的。
这跟威胁没两样,早朝的时候有大臣反对借,也有觉得不借的话,确实会让蝗虫转而又过来这边。
虽然有鸭子大军守着,但是蝗虫在南边繁殖越来越多,鸭子大军如果守不住如何是好?
但是借给对方的话又太气人,不借又要殃及他们这边,一时就僵持了起来。
时间不等人,乾隆想了想道:“借还是得借,不过他们得付出点什么才行。不然若是不借,他们那边也活不下去了。”
蝗虫不把所见东西全部啃食完,是绝不会离开那一片地方的。
之前有部分蝗虫会飞过来,也是因为边境周围已经啃食得差不多了。
南边小国活不下去,自然就不得不答应一些条件好来借鸭子大军的。
反正他们可以不急,南边那几个小国就要更急一点了。
果然乾隆这边压下几天不管,南边小国就再三发信来,最后还承诺会把他们最精美的宝石送上。
乾隆这才算是勉强点头了,还派了傅恒过去,亲自定下契约。
空口无凭,别是派了鸭子大军过去,南边小国解决后就翻脸不认了。
白纸黑字写明白了,乾隆才肯借鸭子。
而且还要对方承诺,鸭子等事成后要完完整整送回来。
这是沐瑶特意为乾隆养的鸭子,他还没尝过,自然不能便宜了别人。
傅恒亲自出马,笑眯眯谈判,却让南边小国谁都不能占一点便宜,不得已签下契约,每年出产的宝石有三成要上贡。
他们也不能说个不字,毕竟要是不愿意,傅恒就一副那他就先回去了,等半个月之后再过来。
半个月之后,黄花菜都凉了,地上所有东西都要被蝗虫吃光了,他们还有什么剩下的?
于是赶紧签好,傅恒就看着成群的鸭子被守军赶了出来。
守军还会带着鸭子大军一起过去,免得被这些南边小国私吞了。
这些小国原本不乐意让守军过来,鬼知道他们来了会不会就不走了?
傅恒又是一副“不行的话他就先回去”的样子,小国们能怎么办,只好含泪答应了。
守军走了一圈,中间还有过目不忘的人记下了地形,回来绘制地图,交到傅恒手上,很快就送到乾隆手里。
他对这些小国原本不大感兴趣,但是沐瑶提醒了自己,这些小国靠海,港口只会更多,而且很多洋商会从南边小国经过。
如果掌握了这地方的海港,洋商的税款不就能更多了吗?
国库收税,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既然要拿下这几个小国,让他们臣服,就要知己知彼才是。
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他哪里会放过了?
守军私下勘察一番,得到的消息不少,乾隆却能看得出这些小国的落后,几乎不用出动多少兵力就能拿下,唯独一点就是那边的瘴气太厉害。
如今春天还好,夏天的时候尤为严重。
哪怕是秋冬,一不留神被蚊虫叮咬后,也容易生病,甚至丢命。
若是让太医们研制适合的药丸,能让士兵随身带着就好了。
乾隆一边让太医院试着研制对付瘴气的新药,一边也让傅恒派人在小国当中宣传这些鸭子大军从何而来,它们有多厉害,又是谁愿意借过来的。
他可不想借了鸭子大军却默默无闻,这不是乾隆的作风,就该人尽皆知才行。
原本小国的国主有意隐瞒此事,后来却瞒不住了,顿时明白这是乾隆的阴谋,气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
消息传遍,小国的百姓都对鸭子大军很是感激,更是对乾隆愿意借鸭子大军对付蝗虫也是感恩戴德。
沐瑶得知浩浩荡荡的鸭子大军出征南边,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她想到后世,也是从新闻当中,得知他们借了十万鸭子大军给邻国,压制住了蝗虫,没变成极大的灾害。
如今虽然没有十万鸭子,却也是好几万的鸭子大军出征了。
高贵妃得知后不由笑道:“没想到你让人养这个鸭子,居然还能有这个用处。让受灾的百姓养鸭子,也能换一些口粮,不至于不劳而获。这鸭子精心养大后,还能反过来吃掉更多的蝗虫,让周边安宁不说,还能出征到邻国去,这鸭子着实是大功臣了!”
沐瑶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而且鸭子长得快,两个月左右就能出栏了。”
养两个月就能出征,灭掉蝗虫,这些鸭子大军确实功德无量。
而且借鸭子还让小国们送来无数的宝石,另外有乾隆最喜欢的翡翠。
一箱箱的宝石被送过来,乾隆大手一挥,给太后送去好几箱,皇后、沐瑶和高贵妃的每人都送了。
沐瑶看着平日常见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之外,还送来一盒子的月光石。
月光石是透明的,但是在光线下能折射出不同的颜色来。
黄色、橙色、蓝色或者绿色,还是半透明的,像是蒙上一层面纱的颜色,尤为漂亮。
高贵妃见沐瑶把月光石对着窗外的月亮,也拾起一块试了试,不由惊讶道:“还真是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来,这块是黄色的,那块是蓝色的,实在神奇。”
沐瑶就笑道:“听闻这月光石在南边小国说是月神送给人的礼物,月圆的时候带着月光石就可能遇到适合的心上人,也时常作为定情信物。”
这个在缅甸最多,极为珍贵,没想到会送来这么多。
另外锦盒里面还有橄榄石和石榴石,都是东南亚小国的宝石特产了。
橄榄石跟祖母绿不同,更显得青一些,更像是金青色,仿佛小草刚长起来的翠绿,透着生机勃勃。
石榴石跟红宝石有点相似,却没那么透亮,更偏向水晶了。
乾隆送过来一部分是已经做成手串、项链和戒指,余下的就让她们随意处置,做首饰也好,赏玩也行,留着赏人亦可以。
石榴石适合做小珠子,然后串起来当手链,还能绕上几圈。
其他的宝石做一套首饰就挺好的,可以换着佩戴。
高贵妃也是这么觉得的,把玩着手里的宝石说道:“我原本想着南边小国不但小,还都是瘴气,天气听闻一年到头都热得很,不是什么好地方,哪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的宝石。”
沐瑶笑笑,南边这些小国不但有宝石,哪怕天然资源也是不少的。
比如石油,比如天然气,还有各种矿产种类也挺多。
可惜如今的技术无法开采,哪怕开采后比如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也不能用,就有些浪费了。
只是他们的地里位置十分重要,要是能被乾隆拿下,以后海运就多了个地方。
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要是能拿住,光是海商的过路费就不知道能收多少了。
在国内的水路和陆路收过路费,每年都能收那么多银钱,更别提是这些海商经过的马六甲海峡了,只怕能赚个盆满钵满。
四格格已经会扶着东西慢慢站起来,偶尔还会走两步,她这会儿睡醒,看见桌子上亮晶晶的宝石都走不动了,抱住沐瑶的大腿就想上去看。
沐瑶抱着女儿,四格格伸手摸了摸宝石,一副特别喜欢的样子。
哪怕是小姑娘,哪怕还不会说话,都很难抵挡住对宝石的喜爱了。
这么漂亮的宝石,谁会不喜欢呢!
沐瑶低头对四格格笑笑道:“等你长大一点,这些锦盒里的宝石就都是你的。到时候你做首饰也行,做压箱底的嫁妆也可以。”
四格格懵懂看过来,却似乎明白“都是她”的几个字,抿唇笑了起来,还笑得特别开怀。
高贵妃轻轻点了点四格格的脸颊,忍不住笑道:“和盈这是听懂了吧?你真要把这些全给和盈了,不给自己留一点?要没全给了,回头和盈记住了,指不定以后就要跟你哭了。”
沐瑶就笑道:“自然承诺了和盈,这些就是她的。我那里还有不少宝石,这么多也用不上,倒不如留给和盈。她长大点自己戴着玩也行,做嫁妆压箱底也可以,以后赏人也正合适。”
高贵妃想了想她柜子里的宝石,确实数量太多,她就一个人根本戴不起来,就笑道:“反正以后我那些都是和静的,倒是不用那么快定下来。”
以后女儿看上什么首饰,高贵妃直接给她戴着走就是了。
而且高贵妃这么想,乾隆也是这么想的。
他心下欣慰,还觉得沐瑶这是做好事也要把好名声送给自己,实在贴心极了。
如今江南的农户养着鸭子,心里都是感激。
只觉得是乾隆让苏家这么做的,看体恤他们这些受灾的百姓们,一时之间百姓之间对皇帝的称颂越发厉害了。
见苏家领了头,其他人自然纷纷跟上,不然连肉汤都要跟不上。
回头苏家被嘉奖,起码他们也能分一杯羹了。
于是苏召南就收到雪花一样的请帖,跟着来的还有大笔的银钱,都是给他们去买鸭苗和粮食用的。
苏鸣凤却是皱眉道:“他们这是看咱们做好事,于是出钱来了?”
有好事就立刻贴上来,这消息倒是相当灵通了。
苏召南摸着胡子笑道:“怎么,你这是不想收下这些银子了?”
苏鸣凤还没说话,从庄子上赶回来负责买鸭苗的苏嘉凤就应和道:“这原本是娘娘的功劳,如今却要把功劳分给别人,他们借着咱们有了好名声,实在有些不得劲,娘娘不就吃亏了?”
谁吃亏都行,他妹妹吃亏那是不行的!
苏召南没好气看了苏嘉凤一眼,越发觉得把这个长子放在庄子来当管事是对的。
就这心眼,他出去指不定要被人吃了!
然而他看向苏鸣凤,竟然也是一副赞同的样子,顿时无语道:“你们想什么呢,要这功劳都是娘娘的,娘娘才要危险了。你们想想一个深宫中的妃嫔名声比皇上还厉害,咱们这娘娘的娘家人更是名声在外,皇上听见了会怎么想?”
苏嘉凤一愣,这才恍然大悟道:“是了,如今娘娘只是抛砖引玉,就要安全得多了。”
苏召南转向苏鸣凤,他也是一副了然的样子,满心无奈。
苏鸣凤这个儿子平日那么聪明,但是遇上沐瑶的事就立刻糊涂了起来。
也罢,这两个兄长总归是太疼妹妹,才会看不见其他,生怕沐瑶受委屈了。
苏召南就道:“这些人参与进来才好,叫苏家没那么显眼了。树大招风却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这样就好。而且光凭咱们家一个,能帮到的人是有限的。不管这些人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又或者只是想随大流,总归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银钱,也能救下不少人了。”
苏鸣凤点头道:“确实,这些人相当大方了。”
出手一个比一个阔绰,估计怕给少了,要被人比下去,那面子就挂不住了。
苏召南微微一笑道:“你去写个折子递进宫里去,就把收到的银钱列个单子。谁给了钱,先给的放前面,后给的放后面,然后把给的银钱数目都写上。用上娘娘那个表格,一目了然。”
苏嘉凤双眼一亮道:“阿玛,这是鼓励其他人赶紧送钱来,不然就要排到后边去了吗?”
苏召南摸着胡子不说话,苏鸣凤就道:“阿玛这是想让皇上知晓别人给咱们送了多少,又用了多少,回头买了多少鸭苗和粮食也写上去?”
闻言,苏召南才笑了,点头道:“不错,未免有人借此做文章,我们倒不如坦坦荡荡一些,反正又不打算伸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直接都写上就是了。”
苏鸣凤点点头,亲自列了表格,反复检查过之后,这才让人递进宫里去了。
乾隆收到表格,看完后就笑道:“苏家倒是谨慎,不过谨慎点总归没错。”
李玉听得出乾隆对苏家的做法相当满意,就笑着道:“苏家办事一向妥当,更别提这次是托娘娘的名义,却是替皇上办事了。”
这话让乾隆听得心里舒服得很,回头就跟沐瑶提起苏家送的表格来。
他还特地带表格过来给沐瑶,她一看,还真是挺清晰的。
就是沐瑶发现,这给钱多的不是京城身份高的贵人们,而是富商们,一个比一个阔绰得很。
看来比起钱,他们更注重名声了。
至于京城的贵人也不是不想给钱,而是怕给多了叫乾隆知道就扎眼了,索性给的不多不少,差不多就行了。
富商们就没有这个忌讳,给了不少钱来。
这个表格要是宣扬出去,不少富商为了排在前面叫乾隆能混个眼熟,估计还会疯狂砸钱了,争当榜一大哥了。
这法子也不知道是苏召南想的,还是苏鸣凤想的,总归是一件好事了,钱多了才能救更多的人。
沐瑶就笑道:“这样一来,能救下的人就多了。皇上若是允许,还可以让苏家在江南那边立个石碑,刻下这些捐钱之人的名字。谁给的多就排在前面,谁少一点就在后边,总归人人有份。”
“不过这石碑的位置是有限的,只能是显眼一点的地方就紧着给钱多的人,没那么显眼的地方也会有石碑,排在后边的人都能刻上。”
所以给的越少,排在越后,很可能石碑就在不知道什么犄角没人看见的地方了。
乾隆听得挑眉,笑着道:“这个法子不错,就这么办了。”
石碑而已,只要不超过规制,多少块都无所谓。
甚至都不需要找什么罕见的石头,寻一块大一点的,随意找个会刻字的匠人就能做了。
哪怕立个百十块的,乾隆都不会在意,实在省钱又省事得很,却又会让人趋之若鹜,确实是个好法子了。
“李玉,你都听见了?这就派人宣下去,不过总归要有个限期,不然就不好算数了,就这个月,如何?”
沐瑶点头,乾隆这个限期还是需要的,不然有人不断往里边加钱,就不好算放在哪里了:“皇上想得更为周到了,只怕不少人为了抢前面的位置,得挤破头了。”
乾隆笑了笑,就怕他们不挤破头砸钱了。
为了名声而已,什么银钱都能抛了。
更别提有些人手里的钱可能这辈子都花不完,缺的就是身后名,哪里会舍得这么好的机会呢!
这样一来,国库不需要花多好钱,乾隆就赢得了名声,砸钱的人也得了名,面子有光,受灾的百姓又能得到救济粮和鸭苗,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傅恒得知的时候也忍不住心里感慨,这位纯贵妃真是个妙人。
如此办法,既缓解了国库的压力,又让百姓不再因为受灾而怨天尤人,当地官员救灾也能松快一点,更重要的是,乾隆的名声压根没受影响,反而更进一步。原本因为天灾太多的缘故,百姓嘴上不说,心里面估计也会嘀咕一下。
如今受灾后还有吃的,又养着鸭苗,十分有盼头,百姓们哪有空怨天尤人呢?
沐瑶却不敢放松,生怕这蝗虫没来,救灾的粮食却没能送到百姓手里,仍旧会死人。
于是她写信再三叮嘱苏家人,必须让人盯着,绝不能叫粮食落在别人手里了,尤其辜负了那些捐钱的人。
另外请附近的大夫也能过去,看看受灾的百姓们有没病痛,受伤的也能延医用药。
苏家资助的大夫,只要有空的都赶过去了。
苏鸣凤看着沐瑶后边写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想了想明白是暗语,对上后发现沐瑶要找一个姓黄的大夫,听闻手里有奇药,能够治疗瘟疫。
瘟疫!
他顿时明白沐瑶要找此人的缘故,联想到暴雨之后淹死无数的牲畜和人,如今尚未完全清理完。
这些人虽然再三被叮嘱过,水都要烧过后才能饮用。
但是很多人哪里顾得上,周围连木柴都没有,渴了总不能干等着去找木柴才能烧火煮水喝,于是就偷偷就近喝点算了。
这就让很多人肚子不适,上吐下泻的,幸好有大夫在,这样的病人却还是层出不穷。
想想这天要冷了,后边粮食没能补种上,受灾的百姓只怕饿死得要很多,那么就很可能会爆发瘟疫了。
光是想想,苏鸣凤就后背一寒,又想到沐瑶特地让百姓们养鸭苗,原来早就想得那么远了吗?
如果粮食真的无法及时补种,这些鸭子在春天之后就能直接杀掉来吃,也是一份相当大的粮食了。
哪怕后边其他地方带来的粮食不够,这些鸭子也足够养活那么一大片的灾民。
省着点吃,一两个月是勉强能够得上的。
苏鸣凤立刻跟相熟的大夫私下提及这个姓黄的大夫,医者们很是感兴趣,互相之间也是熟悉的,找起来比苏家这样无头苍蝇去寻要容易得多了。
大夫二话不说就应下,带着药童赶过去,跟同僚们私下打听,很快锁定了几个姓黄的大夫,把他们都叫过来了。
几人被叫过来还十分疑惑,问过后才得知在找一种能治疗瘟疫的药。
他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还真是开口道:“此药老夫刚研制出来,尚未用上,苏家人是怎么知道的?”
此事这人连家里人都没提过,只因为刚做好,还没用,都不知道效果如何。
瘟疫最大的特地是高烧不退,然后上吐下泻,哪怕昏迷了用上也该是很快醒过来。
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昏迷后很难清醒,喂药就很难了,药效也差了很多。
其他大夫一听这个药如此好用,那还等什么,这地方满地都是病人,就能试一试了!
只说是不要钱的药,可能没效,但是吃着不会坏人,不少病人都愿意试药了。
他们病恹恹的,肚子疼得不行,有的还高热不退,被苏家派来的人单独安置,免得传染其他人。
毕竟不清楚这是什么病,只能小心为上。
黄大夫还是仔细把脉后,这才开始喂药,好在这些人都适用,一个个喂下去后,等了半天,确实上吐下泻的已经开始好转,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就没了。
高热的等到入夜的时候就退烧了,人也精神了一些。
最方便的是,这药还是药丸,直接喂就行了,都不需要煎药,在受灾的地方来说是尤为便利,实在这里生火还凑合,药炉就真的不可能有。
哪怕大夫们每人都带着一个,也是不够分的。
药丸的话就容易得多了,黄大夫把药丸分发给其他大夫,帮着喂了药,看着病人渐渐好起来。
黄大夫还用炭笔记录下来,以后也能改良药方,其他人倒是很快就把消息递给苏家人。
苏鸣凤知道了,沐瑶也就知道了。
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这个姓黄的大夫,顿时十分惊喜。
有这人和新药在,那么灾民们就有救了。
哪怕真的有瘟疫,起码有药在,就能救下许多人,不至于死伤无数。
沐瑶自然把这个消息告诉乾隆,虽然她感觉乾隆应该也知道了。
乾隆确实知道了,还觉得沐瑶的运气果然不错,因为资助不少大夫的关系,这位姓黄的大夫也被资助,才有资金去研发新药。
要不然的话,这药估计得晚上几年才出现,那时候就太迟了。
他心里感慨果然什么事到沐瑶这里,总会迎刃而解,就笑着道:“这药已经快马加鞭送到太医院这边来,院首带人检查后,若是没什么问题,就会大规模研制,也能尽快送到江南那边去。”
光靠江南那些大夫们,用手搓药丸,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做出一批药来。
但是有乾隆加入,不说资金,就是药材的问题都能立刻解决。
大批药材就在路上了,很快就能送到京城。
一部分还送去江南那边,让附近大夫或者药童,甚至是药房的人,只要会做药的都过去。
药方是分开的,一部分人炮制一种,自然而然就不知道完整的药方了。
沐瑶忍不住看了乾隆一眼,他倒是很会物尽其用,把流水线作业用在制药上了。
不但能保全这个方子,还不耽误事,又能加快速度制药,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了。
不过这样速度确实很快,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只比几个大夫互相集结一起制药要快太多了。
不过三五天的功夫,第一批药丸已经送去受灾的地方,给不舒服的灾民们喂上了。
原本被隔开的灾民,家属们都十分担心,一知道皇上赐药救人,顿时就不闹了,转头还帮大夫送饭送水,生怕他们累着了。
他们心里还十分感激,高呼万岁,乾隆的名声更响亮了一些。
乾隆还给药丸起了个名字,叫做救天丸。
毕竟这药丸来得正是时候,救了天下人。
黄大夫也得到嘉奖,以及大笔赏赐。
最让他动容的是,乾隆的赏赐里还包括了不少珍惜药材,给黄大夫以后也能继续研制新药。
送赏赐的人私下还道,若是黄大夫缺什么药,只需要送信过来,自然有人给他送来。
哪怕他以后不能做出什么新药来,光是这药材,乾隆就愿意包一辈子!
黄大夫自然感激涕零,对一个热爱制药的大夫来说,药材比任何赏赐都要珍贵和实用了!
苏家人的名声也因为此事水涨船高,因着他们帮忙安置灾民,又特意腾出地方来,让人搭建简易的房子。
虽说不是特别结实,起码能遮风挡雨,让人有个能睡觉的地方。
这还是沐瑶想出来的简易房,如果就地建造房子,那也太慢了,哪怕很小的一排房子,十天半个月都很难建起来。
如果做泥房子,快倒是快,但是一下雨就得塌掉了。
用木头的话,只让人切割成差不多大小的木块,然后跟积木一样堆起来。
木块两头有拼接的地方,那就不会轻易移动了。
用流水线作业的话,木块做起来就很快了。
一部分人去砍树,一部分人用尺子测量后在木头上用炭笔画上痕迹,其他人切开这个木块,大小差不多。
后来沐瑶感觉这样还是太慢了,就直接让约翰做了个简单的机器。
木头塞进去后,前面有个板子挡住,后边刀子就直接切开,于是每一块木头都一样长了。
可惜时间有限,没能做成全自动的,切开还需要人手。
另外一个机器则是把切好的木块放进去,两头做个凹凸的,然后就能拼接起来了。
拼接就更快了,木块堆起来,半天就能堆好几个房子。
每个房子有一面墙是共用的,连在一起,就能更省木头了。
灾民能动的都来帮忙,一天下来就堆上几十个小房子,让人能凑合住进去。
几天后,几乎大部分的灾民都能安置妥当了。
以后若是不需要,拆掉房子之后,这些木块也能继续用。
很多地方受灾,房子都冲垮了,这种简易房子建造起来快,拆掉后每人领一部分回去,也能当天就组建一个小房子出来,就不必露宿在外头了。
灾民都安置妥当,他们养鸭苗就更为用心了。
过年的时候乾隆都没大办,还打算年后四月的时候就下江南亲自看看受灾的情况。
大臣们都是劝了又劝,毕竟之前大灾之后很可能会有瘟疫或者其他疾病,并不适合乾隆去冒险。
乾隆没把话说死,就看开春后如何了。
沐瑶也是忧心忡忡,让苏家盯着江南那边,别是蝗虫没给鸭子吃光,等开春后就疯狂回扑,叫受灾的地方雪上加霜的。
好在她提早预防,鸭子们被养得好,食欲旺盛,地里的蝗虫卵都吃个一干二净。
只有一些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因为没有鸭子在,还有零星的蝗虫出现。
却也造不成天灾,被村民当场就用火扑杀了。
他们才发现,年前让养鸭,原来是专门对付蝗虫,提前压制了蝗虫的灾害。
百姓们只以为是乾隆提前预知了,更是对他赞颂不已。
乾隆接到消息,在御书房里呆了一会,这才叫了傅恒进来:“江南的蝗虫灾害没能起来,周边却未必了。”
鸭子把田地里的蝗虫卵吃掉了,但是其他地方却没有。
傅恒皱眉一看,又是惊喜又是诧异,那位贵妃竟然连蝗虫会出现也预知上了?
“皇上,周边只怕要让人巡视才是,尤其是南边。”
南边的土壤肥沃,加上天气热,只怕比他们这边的蝗虫孵化更快一些。
乾隆点点头,果然几天之后就接到八百里加急,南边被蝗虫大军侵袭,田地都被啃食殆尽。
田地里刚播种的苗都被啃食掉了,蝗虫过境,土地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也幸好南边的粮食储存还是够的,不至于家家户户饿肚子。
若是发生在江南,受灾原本粮食就不够,好不容易熬到春天补种,要是种苗给啃食掉,那些灾民根本不可能再有第二茬的苗。
春天没有播种,几个月后没有收成,饿死的人只怕就要无数了。
傅恒心里庆幸,又开始发愁怎么对付南边这些蝗虫的。
这些虫子会飞,火攻虽然好,但是人靠近的话,恐怕也会被波及。
若是用人手去抓,根本就抓不完。
乾隆也是这么觉得的,召集议政大臣商议了许久,众人都没能想到特别好的法子,大多都是多派人手,然后刨出一个隔离带,放火后不至于周围一片山都给烧掉了,只烧中间一圈。
但是地上被蝗虫啃食得寸草不生,这火要怎么燃过去呢?
哪怕烧在那些蝗虫身上,它们也要互相挨着才能烧起来了。
蝗虫哪怕铺天盖地,却未必都连着的,遇到火肯定会避开,那就烧不完了。
商议到入夜,乾隆挥挥手让大臣退下,满脸疲倦去景仁宫。
他早就派人去知会过沐瑶,要在这边留饭,沐瑶早早就让林御厨准备好一桌菜。
只是乾隆心不在焉的样子,筷子夹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沐瑶就问道:“皇上,可是饭菜不合口?让小厨房那边换一桌上来?”
乾隆摇头道:“不必,朕没什么胃口。对了,南边的蝗虫飞过来了,那边的守军拦也拦不住,用火攻也不太奏效,很是担心蝗虫会飞进来祸害农田。”
“正是开春播种的时候,要是种苗都被啃食,今年秋天的收成只怕要遭殃了。”
沐瑶看乾隆蹙眉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皇上可是忘了那些农户养的鸭子了?鸭子最是喜欢吃蝗虫了,让它们过去南边帮忙不就好了?”
乾隆一怔,一时没回过神来:“派鸭子过去吃蝗虫?倒是个稀奇的法子。”
沐瑶就笑道:“听闻鸭子最喜欢吃蝗虫,不比守卫用手抓或者用火烧来得快?而且这蝗虫烤过后味道不错,磨成粉也是能吃的。”
所以捉了也别浪费,还能当口粮用呢!
乾隆完全被沐瑶打开了新世界,还能这样弄?
蝗虫的话人能不能吃不知道,鸭子喜欢吃那就好办多了。
正好江南的鸭子都长成了,正是膘肥力壮的时候。
乾隆先让人收鸭子,一部分就先快马加鞭送去南边的边城。
边城的守军看着一车车的鸭子,人都懵了,这就是援军?
听闻皇帝派了援军过来对付蝗虫,守军还特别高兴,然后发现送来的是一群群的鸭子,一个个表情空白,惊得都说不出话来。
送鸭子来的侍卫也不说什么,让鸭子亲自做,这些人就明白鸭子大军有多厉害了。
这些鸭子在路上被妥帖照顾,一只只精神奕奕,就是吵了一点。侍卫摸着耳朵,感觉都快聋了。
终于送到了,他也能解脱了。
鸭子一放出来,就浩浩荡荡往城外走,低头一口一个蝗虫,仰头一口一只蝗虫,吃得不亦乐乎。
几千只鸭子很快吃饱了,又浩浩荡荡回来。
守军肉眼可见这些蝗虫大军都少了一大片,都是被鸭子吃掉的,顿时面上一喜,还真有效!
乾隆得到消息后,接着把余下的鸭子送过去了。
农户们养得心,送去的鸭苗又多,足足有好几万的鸭子。
守军们也不需要怎么照顾,只要每天把鸭子赶出去,自己就会到处吃蝗虫,然后吃饱了,它们又会嘎嘎叫回来,一群群贴在一起睡觉。
除了叫声吵了一点之外,蝗虫飞快减少,守军的压力顿时骤减!
半个月之后,蝗虫大军都被吃得差不多,剩下的蝗虫都被守军用网兜抓起来去给鸭子加餐。
南边几个小国焦头烂额,一部分蝗虫往北飞,让他们压力小一点,暗搓搓以为这下大清也要头疼了。
哪知道邻国三两下就解决了,也就边城的农田损失了,再深入一点的地方什么事都没有。
他们听闻大清养了几万的鸭子,愣是把蝗虫吃光了,于是写信来求救,舔着脸要借这个鸭子大军。
如果不借,那么蝗虫在这边肆虐完,肯定还会跑过去北边的。
这跟威胁没两样,早朝的时候有大臣反对借,也有觉得不借的话,确实会让蝗虫转而又过来这边。
虽然有鸭子大军守着,但是蝗虫在南边繁殖越来越多,鸭子大军如果守不住如何是好?
但是借给对方的话又太气人,不借又要殃及他们这边,一时就僵持了起来。
时间不等人,乾隆想了想道:“借还是得借,不过他们得付出点什么才行。不然若是不借,他们那边也活不下去了。”
蝗虫不把所见东西全部啃食完,是绝不会离开那一片地方的。
之前有部分蝗虫会飞过来,也是因为边境周围已经啃食得差不多了。
南边小国活不下去,自然就不得不答应一些条件好来借鸭子大军的。
反正他们可以不急,南边那几个小国就要更急一点了。
果然乾隆这边压下几天不管,南边小国就再三发信来,最后还承诺会把他们最精美的宝石送上。
乾隆这才算是勉强点头了,还派了傅恒过去,亲自定下契约。
空口无凭,别是派了鸭子大军过去,南边小国解决后就翻脸不认了。
白纸黑字写明白了,乾隆才肯借鸭子。
而且还要对方承诺,鸭子等事成后要完完整整送回来。
这是沐瑶特意为乾隆养的鸭子,他还没尝过,自然不能便宜了别人。
傅恒亲自出马,笑眯眯谈判,却让南边小国谁都不能占一点便宜,不得已签下契约,每年出产的宝石有三成要上贡。
他们也不能说个不字,毕竟要是不愿意,傅恒就一副那他就先回去了,等半个月之后再过来。
半个月之后,黄花菜都凉了,地上所有东西都要被蝗虫吃光了,他们还有什么剩下的?
于是赶紧签好,傅恒就看着成群的鸭子被守军赶了出来。
守军还会带着鸭子大军一起过去,免得被这些南边小国私吞了。
这些小国原本不乐意让守军过来,鬼知道他们来了会不会就不走了?
傅恒又是一副“不行的话他就先回去”的样子,小国们能怎么办,只好含泪答应了。
守军走了一圈,中间还有过目不忘的人记下了地形,回来绘制地图,交到傅恒手上,很快就送到乾隆手里。
他对这些小国原本不大感兴趣,但是沐瑶提醒了自己,这些小国靠海,港口只会更多,而且很多洋商会从南边小国经过。
如果掌握了这地方的海港,洋商的税款不就能更多了吗?
国库收税,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既然要拿下这几个小国,让他们臣服,就要知己知彼才是。
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他哪里会放过了?
守军私下勘察一番,得到的消息不少,乾隆却能看得出这些小国的落后,几乎不用出动多少兵力就能拿下,唯独一点就是那边的瘴气太厉害。
如今春天还好,夏天的时候尤为严重。
哪怕是秋冬,一不留神被蚊虫叮咬后,也容易生病,甚至丢命。
若是让太医们研制适合的药丸,能让士兵随身带着就好了。
乾隆一边让太医院试着研制对付瘴气的新药,一边也让傅恒派人在小国当中宣传这些鸭子大军从何而来,它们有多厉害,又是谁愿意借过来的。
他可不想借了鸭子大军却默默无闻,这不是乾隆的作风,就该人尽皆知才行。
原本小国的国主有意隐瞒此事,后来却瞒不住了,顿时明白这是乾隆的阴谋,气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
消息传遍,小国的百姓都对鸭子大军很是感激,更是对乾隆愿意借鸭子大军对付蝗虫也是感恩戴德。
沐瑶得知浩浩荡荡的鸭子大军出征南边,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她想到后世,也是从新闻当中,得知他们借了十万鸭子大军给邻国,压制住了蝗虫,没变成极大的灾害。
如今虽然没有十万鸭子,却也是好几万的鸭子大军出征了。
高贵妃得知后不由笑道:“没想到你让人养这个鸭子,居然还能有这个用处。让受灾的百姓养鸭子,也能换一些口粮,不至于不劳而获。这鸭子精心养大后,还能反过来吃掉更多的蝗虫,让周边安宁不说,还能出征到邻国去,这鸭子着实是大功臣了!”
沐瑶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而且鸭子长得快,两个月左右就能出栏了。”
养两个月就能出征,灭掉蝗虫,这些鸭子大军确实功德无量。
而且借鸭子还让小国们送来无数的宝石,另外有乾隆最喜欢的翡翠。
一箱箱的宝石被送过来,乾隆大手一挥,给太后送去好几箱,皇后、沐瑶和高贵妃的每人都送了。
沐瑶看着平日常见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之外,还送来一盒子的月光石。
月光石是透明的,但是在光线下能折射出不同的颜色来。
黄色、橙色、蓝色或者绿色,还是半透明的,像是蒙上一层面纱的颜色,尤为漂亮。
高贵妃见沐瑶把月光石对着窗外的月亮,也拾起一块试了试,不由惊讶道:“还真是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来,这块是黄色的,那块是蓝色的,实在神奇。”
沐瑶就笑道:“听闻这月光石在南边小国说是月神送给人的礼物,月圆的时候带着月光石就可能遇到适合的心上人,也时常作为定情信物。”
这个在缅甸最多,极为珍贵,没想到会送来这么多。
另外锦盒里面还有橄榄石和石榴石,都是东南亚小国的宝石特产了。
橄榄石跟祖母绿不同,更显得青一些,更像是金青色,仿佛小草刚长起来的翠绿,透着生机勃勃。
石榴石跟红宝石有点相似,却没那么透亮,更偏向水晶了。
乾隆送过来一部分是已经做成手串、项链和戒指,余下的就让她们随意处置,做首饰也好,赏玩也行,留着赏人亦可以。
石榴石适合做小珠子,然后串起来当手链,还能绕上几圈。
其他的宝石做一套首饰就挺好的,可以换着佩戴。
高贵妃也是这么觉得的,把玩着手里的宝石说道:“我原本想着南边小国不但小,还都是瘴气,天气听闻一年到头都热得很,不是什么好地方,哪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的宝石。”
沐瑶笑笑,南边这些小国不但有宝石,哪怕天然资源也是不少的。
比如石油,比如天然气,还有各种矿产种类也挺多。
可惜如今的技术无法开采,哪怕开采后比如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也不能用,就有些浪费了。
只是他们的地里位置十分重要,要是能被乾隆拿下,以后海运就多了个地方。
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要是能拿住,光是海商的过路费就不知道能收多少了。
在国内的水路和陆路收过路费,每年都能收那么多银钱,更别提是这些海商经过的马六甲海峡了,只怕能赚个盆满钵满。
四格格已经会扶着东西慢慢站起来,偶尔还会走两步,她这会儿睡醒,看见桌子上亮晶晶的宝石都走不动了,抱住沐瑶的大腿就想上去看。
沐瑶抱着女儿,四格格伸手摸了摸宝石,一副特别喜欢的样子。
哪怕是小姑娘,哪怕还不会说话,都很难抵挡住对宝石的喜爱了。
这么漂亮的宝石,谁会不喜欢呢!
沐瑶低头对四格格笑笑道:“等你长大一点,这些锦盒里的宝石就都是你的。到时候你做首饰也行,做压箱底的嫁妆也可以。”
四格格懵懂看过来,却似乎明白“都是她”的几个字,抿唇笑了起来,还笑得特别开怀。
高贵妃轻轻点了点四格格的脸颊,忍不住笑道:“和盈这是听懂了吧?你真要把这些全给和盈了,不给自己留一点?要没全给了,回头和盈记住了,指不定以后就要跟你哭了。”
沐瑶就笑道:“自然承诺了和盈,这些就是她的。我那里还有不少宝石,这么多也用不上,倒不如留给和盈。她长大点自己戴着玩也行,做嫁妆压箱底也可以,以后赏人也正合适。”
高贵妃想了想她柜子里的宝石,确实数量太多,她就一个人根本戴不起来,就笑道:“反正以后我那些都是和静的,倒是不用那么快定下来。”
以后女儿看上什么首饰,高贵妃直接给她戴着走就是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纯皇贵妃,清穿之纯皇贵妃最新章节,清穿之纯皇贵妃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纯皇贵妃,清穿之纯皇贵妃最新章节,清穿之纯皇贵妃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