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三哥,你们知道哪里有梨树苗吗?

  过些日子种到西山上,明年春日岂不是就能赏梨花了。”

  “这丫头就是异想天开,树苗都是清明时候才栽种。

  哪有秋末种树的,冬日肯定要冻死。”

  方老汉甩着哆嗦的胳膊,酸疼的龇牙咧嘴。

  山参能卖银子,但挖起来也真是累。

  “哎呀,爹,咱家炕头马上就孵出小鸡了,秋天栽梨树也没什么奇怪的啊!

  您放心,只要挖树苗回去,我有办法保证成活。”

  方圆儿给老爹捏着胳膊,讨好的模样,让方老汉想拒绝也说不出口了。

  倒是方玉应道,“这事交给我吧。

  县学后厨有个打杂的短工同我熟识,听说他姑姑家里就是养苗圃的。

  估计会有梨树苗,我回去之后问问,人家卖不卖?”

  “太好了,哥,早知道你有办法,我就不听爹训了。”

  方圆儿赶紧改换阵营,麻利的为哥哥服务了,惹得方老汉好气又好笑。

  “走了,回家,你娘肯定惦记着呢。”

  方老汉是想好了,闺女有能耐,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退一万步说,就是买了梨树苗,冬日冻死也不怕,春日再买就是了。

  今日挖的山参,随便卖一棵都够家里活个四五年了,这就是底气!

  果然,赵金莲在院子门口差点儿站成了望夫石。

  她越是惦记,还不敢露出异样,被村里人知道。

  幸好,小雨淅淅沥沥,村里人都躲在屋里,也没谁出来走动。

  方圆儿回来时候,故意摔了一身泥。

  赵金莲就是明知道闺女撺掇老汉和儿子上山,也是下不去手收拾她了。

  小雨又淋漓了四五日,方玉的秋假休完,回去县学的时候。

  方圆儿屁颠颠的给哥哥带了十几个红苹果,算是谢他鼎力相助,又陪她上了两次山。

  玉佩空间里,这会儿,不但水潭边,就是菜地都拔了一半,种上了各色药材和山参。

  方圆儿好似揣了一个聚宝盆,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方玉一再嘱咐妹妹,听的她赌咒发誓不再上山,这才放心上了牛车。

  方老大和方老二赶着老黄牛,送了弟弟回去读书,顺道还要采买一些东西回来。

  耽误了这么久,天晴之后,家里的新院子也该再次开工了。

  几十口子人,吃喝拉撒,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何况家里还有个大胃王妹子呢!

  不得不说,家里的日子好了,伙食也是直线提升。

  几乎每日都有荤菜,而且管饱儿。

  这也算全家都沾了妹子的光儿了,就是金子都变成了小胖墩儿…

  都说四月天,小孩脸儿,这八月的天也同样调皮捣蛋啊。

  昨日还是小雨淋漓,第二日睁开眼睛,就是晴空万里,蔚蓝如海了。

  各村各户比之先前冒雨抢收,越发陷入了纠结之中。

  田里的水被放了出去,有人主张多晒几日。

  兴许水泡过的麦子和谷子还有救,不会发霉。

  有人则主张赶紧割回去,摊在晒谷场晾晒。

  当然,梨花坳这里却没有这样的头疼事。

  几乎所有人家都把粮食归了仓库,只等府衙的差役下来收粮税了。

  于是,方家建新院子的工地上,帮忙的人手显见就多了很多。

  村人们也不要工钱,都是想着搭把手。

  还一还方家的人情,也是混个脸熟。

  农人们没读过什么书,却不耽搁他们在成年累月为温饱挣扎中,累积一些“经验”和“眼光”。

  方家原本就是过日子的好人家,自从挖了老参之后,气运就越发好了。

  同一个村子住了,这是好事儿。

  只要方家愿意,大伙儿沾点儿好处还是不难。

  比如先前上山采药,比如这次抢收…

  村人不要工钱,方家也没坚持。

  大活计都是方老二的师兄弟们在负责,村人不过是做些搬搬扛扛的力气活儿。

  中午那顿饭,准备的丰盛一些。

  村人管饱儿吃,也就都乐呵呵,称赞方家一声仗义了。

  这么忙碌中,中秋节就到了。

  方玉匆匆从县学回来一趟,看了看新院子的进度。

  还有自家屋子里叽叽喳喳叫着的三十几只小鸡雏,就要回城去了。

  赵金莲舍不得儿子,就道。

  “儿子啊,家里住一晚,没早儿让你二哥把你送回去,不成吗?”

  “娘,先生晚上时候要给我们几个同窗,额外讲讲破题。

  我不好耽搁,也误了先生的好意。”

  方玉耐心同老娘解释,果然赵金莲立刻一迭声的嚷着。

  “那赶紧回去,先生看重你,咱们可不好不识抬举。”

  方圆儿在一边忙碌,家里给方玉嘴里这位先生准备了节礼。

  因为卖参的关系,今年的节礼比往年厚了两成。

  不但有一刀好肉,两刀好纸,两块好墨,一坛子好酒。

  方圆还让老爹用新麦秸,编了两只金黄色的小篓子。

  一只里装了八个苹果,一只则装了一小罐子的秋梨膏。

  这秋梨膏,是方圆儿用山上采的野梨,倒了空间泉水,添加罗汉果,野蜂蜜,大枣等一起熬制的。

  原本家里人都以为方圆儿胡乱捅咕,谁也没拦着,但也没觉得这东西多管用。

  赵金莲这个当年的,不愿闺女伤心,不得不捧场。

  这些日子,早晚都要冲一碗喝下去,真是一声都没咳嗽,惹得全家都欢喜。

  这般凑了六样,又体面又丰厚。

  最主要不涉及任何铜臭,只见用心。

  方玉听妹妹仔细说完,笑着摸摸妹妹的辫子,然后就坐了牛车回去县里了。

  说来也巧,看重偏爱方玉的这位先生,家里老妻正好因为秋雨寒凉,犯了咳疾。

  特意亲自上门请了孙大夫到家里。

  方玉过去送节礼的时候,见此就等了一会儿。

  孙老大夫没想到碰到方玉,就笑着招呼了一句。

  这先生姓童,突然想起县学里传闻方玉家里卖参发了财。

  于是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仲良家里的参被您老收去了?”

  孙老先生点头,笑道

  “是啊,那一对儿参可是好东西。”

  他还想再说几句,突然嗅得什么味道,就改了口。

  “方公子,这是带了什么好东西,我嗅着好似秋梨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门团宠小娇娘,农门团宠小娇娘最新章节,农门团宠小娇娘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