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九,打了三个多月的大凌河之战终于结束。

  大金国二代目黄台吉亲自领兵,他制定的“围城打援”战术取得辉煌的胜利。

  大明四万余援军被打的溃不成军不说,大凌城内的三万兵马和民夫,出降时仅剩万余人,其余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吃。

  惨烈无比,骇人听闻!

  不管怎么说,大明大败、后金大胜。

  鞑子如芒在背,孙阁老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今年新修的大凌河城,被拆成瓦砾一堆。

  冬月底,白甲巴牙喇兵吉勒通,领着两个披甲兵三个包衣,带着牛录额真犒赏的银子凯旋而归。

  这次出兵死了两个包衣和一匹马,说起来还是亏了。

  远远观望自家村寨寂静无声,很是诡异,让三个原本在马上说说笑笑的鞑子,感到一股不祥的气氛。

  抛下两个惊慌失措的包衣,三骑急驰入寨。

  时间不长,空无一人,只有横陈尸体的“鬼寨”内,绝望的哀嚎哭叫声冲天而起。

  “是谁!谁干的!爷要活剐了你,呜呜呜呜……”

  惨痛吼声、犹如狼嚎!

  ……

  此时远在山东的“登州火器营”,孔有德领着携带中西大小铳炮千余门的四千余兵马,正在风雪里艰难行军。

  登莱巡抚孙元化下的军令,是让其自陆路北上援辽,全营在邹平磨蹭许久,终于被再次催促动身,这才刚离开山东踏上河北之地。

  没人知道,他们要援救的大凌河城,月初就已经降了。

  但凡这时候,有人告诉孔有德一声,不用再去辽西跟鞑子拼命,也许后来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而罪魁祸首,被孙元化派遣到西北买马的参将李九成,嗜赌如命的他,已经输光了银子,正在硬着头皮往回赶。

  一路上琢磨怎么扯犊子,说被偷了?还是被抢了更像真的?

  ……

  外界的纷纷扰扰,丝毫没有影响到金顶山孤零零的望海堡。

  润冬月初,随着和尚跑去黑山墩,再次运来近百二十石粮,秦逸头疼的粮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如今望海堡已经面目全非,碎石堆被重新码成围墙,这时节冰雪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别指望挖土夯墙,土地冻得铁板一样,铁锹铲上去就留个印而已。

  一人高的围墙勉强遮挡住凛厉的寒风,三十多间大小差不离的低矮的雪屋,呈四排也算整齐。

  四角是四个牲口棚,马骡也有避风之处,再简陋也比帐篷保暖。

  各家雪屋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再盖上刨平的厚木板,一家人围着壁炉篝火裹着皮毛和棉被。

  在这极寒的天气里,总算有了个不会被冻死的小窝。

  秦逸的雪屋要比别家稍大一点,用的碎砖石料也更多,甚至连屋顶都用木料加松枝遮掩。

  一个石砌的壁炉,加上盘好的火炕,算是望海堡最奢侈的住宅。

  他和孙仲勇、徐海峰三人住在一起,方便给左膀右臂“开小灶”。

  夜色深沉,

  “……军粮二十五人,一天三顿每天耗四十斤,三天一石粮;

  民粮八十五人,一天两顿,三天两石,每月共计要消耗三十石粮……”

  秦逸盘膝坐在被褥里,用羽毛笔沾着墨,在纸上写写画画。

  从前期一个个饿死鬼一样,恨不得有多少吃多少,到如今已经情绪稳定,耗粮有数,真不容易。

  按照他的吩咐,他和两队“少年兵”共计二十五人,分成两个队。

  每顿每人粮半斤,一天三顿就是斤半,而其他的百姓每人每天一斤粮,整体粮食消耗量相当的惊人。

  没法子,缺少辅食,只能靠更多的碳水补足。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还真不是笑话,堆尖一大碗饭,就着咸菜疙瘩呼呼几下就刨个干净。

  之前的冻肉大都补贴给少年兵,秦逸竭力地把这些小子养壮实些。

  普通百姓原本就饥寒碌碌,在加上被鞑子虏去为奴,一个个瘦的跟芦柴棒一样。

  刚开始别说跑五公里了,走五里路都能暴毙,你信不?

  秦逸在鞑寨的缴获,加上两次从黑山墩搞来的盐粮,够整个团队吃到明年开春没问题。

  等开春后就好了,野菜、海鱼等,都能增加食物来源。

  当然,秦逸可没打算当个二十多户的小村长,虽然只有区区两队“少年兵”,但兵练出来就是用的。

  下一个目标,秦逸打算放在正蓝旗的岫岩城方向,具体目标还要等实地侦查过再确定下来。

  这次可不是自己单枪匹马,和尚打个辅助了,有了能服从命令的两个小队,秦逸的野心更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秦逸搁下笔,从身侧墙边拿起一架用明式小稍弓改的硬弩,细细端详。

  试射的效果相当不错,正合适力气小的少年们使用。

  拉开小稍弓不难,难的是精准射击,而使用腰力上弦,能稳定瞄准的弩,就是他眼下唯一的选择。

  刀盾长矛拒敌,弓弩射杀。

  战法简单粗暴,管用能杀人就行。

  “哥!你还没睡啊!”

  拉弦的响动,惊醒了孙仲勇,他揉着眼睛咕噜了一句。

  “睡了睡了!”

  秦逸轻轻把松了弦的弩放好,笔墨和纸都塞到钉在墙上的木格子里。

  把厚棉被一裹,很快陷入梦乡。

  ……

  “喔喔喔!”

  鸡鸣天亮,晨曦中望海堡烟雾蒸腾。

  一口大铁锅正在熬煮浓粥,旁边的笼屉里冒着浓密的蒸汽。

  “擦擦擦!”

  案板上一堆泡过的咸萝卜干,飞快地被切成丁。

  四个轮值的大嫂,小声地说笑着。

  “咔咔咔咔!”

  绕着堡外雪地上两队“少年兵”,骄傲地挺着胸膛、整齐小跑。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这些半大小子已经从走变成能跑了。

  秦逸跑在最前面,身后是徐海峰,队尾是孙仲勇。

  每日的训练从早到晚,换了后世这么辛苦,早就怨声一片。

  但这是什么时候?受过罪、挨过揍、当过奴仆的少年们,丝毫不觉得辛苦,反而拼命地训练。

  因为“长官”说过,练兵就是为了杀鞑子,去拯救更多无辜受难的同胞。

  跑了三圈,估计三里路,秦逸听到身后愈发粗喘的动静,心头一叹,还是太弱啊!

  脚步一转,领着队伍进堡吃饭。

  ……

  “吃长官的饭,豁出命去干!”

  整齐的吼声震得草棚子上积雪都簌簌地掉落,秦逸老脸都不红,挥手下令。

  “开动!”

  二十五人的早餐都是一样的,一大碗熬出米油的浓粥,一个热气腾腾的粗面麦饼,一小碗萝卜干。

  就这伙食,依旧算是相当奢侈。

  “哥!给!”

  孙仲勇剥好一个鸡蛋,轻轻地放在老大碗里。

  秦逸用筷子一夹两半,一个夹到和尚碗里,一个夹到疯子碗里。

  “谢谢哥!”“老大你吃!”

  “不用!你们正在长身体,多吃点!”

  秦逸贴着碗壁吹了吹,吸溜了一口香气四溢的米粥。

  “饭后还是披甲练阵型,两队对抗!”

  “是!长官!”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最新章节,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