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读完刘琦的信心情有些沉重,把信纸交给诸葛亮:“军师,你看看吧。”
诸葛亮接过书信读了起来。
“想不到景升已经去了。备受景升之恩,荆州之地不忍图之。不想今日竟落入蔡氏之手。正应了军师当日‘今若不取,后悔何及’之言。刘备惭愧。”
“主公高义,何来惭愧之说。只是如今大争之世,主公今后须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之理。”
“备受教了。只是如今情况为之奈何?”
“大公子既有心抗击曹操,正与我等不谋而合。就依信中所言,携襄樊之民去江陵。”
“为何要携军民共往?曹操以往虽然有屠城的恶行,但是屯田以来,与小民生息,应该不会为难百姓啊。”
诸葛亮苦笑道:“就是因为曹操不再屠城,反而改成与民生息,屯田养兵,所以才要带走百姓啊。如果这些百姓留给曹操,发下去兵器就又是一支大军啊。”
“既如此,军师替我票拟一道檄文,告新野百姓随我前往江陵,有不走者就用城主府土地换取他们手中的钱粮。”刘备下了决心。
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一旦做了决定,思虑颇为周详。连用空头支票换现金的经济手段都用上了。
出了门诸葛亮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无问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暂避,不可自误。”又让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运送百姓;让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
……
第二日拂晓,天色尚暗。路上景色并看不真切。
曹仁、曹洪引军五万人为前队,前面已有许褚引三千虎豹骑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许褚催军向前。
刘封、糜芳分为四队,青、红旗各归左右。
天色灰暗,许褚看去,只见坡上鬼影幢幢,连忙勒马,教且休进:“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处住下。”
许褚一骑马飞报前队曹仁。曹仁不以为然:“此是疑兵,必无埋伏。可速进兵。我当催军继至。”
许褚过去以后发现确实没有埋伏:“果然是疑兵,难道是我多疑了?”
许褚的先遣队来到新野,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进了城,发现城中街道空空,只有一些遗弃的破家具:“贩履小儿着实可恨,留给我一座空城。不进城主府了,大家随我继续追击。”
……
许褚走后,曹仁大军进驻新野。因为先前许褚已经占领了此地,所以现在曹仁戒心全无。骑着高头大马向城主府行去。
路过一处开着门的民宅的时候,曹洪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子孝【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道?”
曹仁下马仔细嗅了一嗅,不一会儿大惊道:“不好!是硫磺!让人大开四门,我等从速撤离!”
这时一股南风大起,曹仁更觉不妙:“你们随我军旗来,要快。其他众人就近从各自城门出城。切记保持军容严正,违令者,立斩!”
“诺!”几个传令官,领命而去。
……
新野城外的刘封:“子方【2】,军师说的时间是不是到了?”
“大公子,正是此时。”
“好!传令北、东、西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一支箭都不要省。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南门放他出走。”
“诺!”几个传令官,领命而去。
……
曹仁、曹洪刚刚行至北门,一排一排的红色的“雨点”从天而降。
“不好!是火箭。举盾!”曹洪大吼。
他身后的曹军纷纷举起手里的大盾,没有配盾的士兵,躲在盾兵的身后。曹仁、曹洪下马接过手下递上来的圆盾保护自己。
只是这轮火箭虽然伤了几个曹军,但实际的目标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身后的房屋和面前的城门。已经被涂了硫磺和硝石的木质建筑,被火箭叮上了以后就迅速窜起了火苗。这时,城外传来阵阵喊杀之声,曹仁的手下军士军心动摇之下略有骚乱。只是曹仁素来治军有方,手下亲兵斩杀了几个逃兵以后骚乱就被镇压了下去。曹仁高呼:“听我号令,都能活命!如若不然,立斩不赦!”
火苗带着黑烟和热浪,让城中的曹军顿时大乱。曹仁刚才所下的让其他诸门的部队有序撤退的命令一时成了一句空话。城中人仰马翻登时大乱。曹仁权衡了一下,当下之计唯有先突围自保再做打算:“子廉【3】我在此收拢部队,你去各门看看哪里能突围。”
“诺!”
……
曹洪骑着快马回到曹仁那里:“子孝,北、东、西三门皆有伏兵喊杀。唯有南门可以突围。我们快从南门走!”
曹仁闻此,正要下令。但就在开口之际,转念一想不对:“刚才火起,之前我明明感到有一股南风起来。等我们走到南门正好赶上风助火势,南门火着到最大。届时如果南门突破失败,还哪有我们的活路。”
“那从哪儿走?”曹洪有些着急了。
“既然,刘备只能用火势来围困我等,说明他们兵力不足以消灭我们。所以北、东、西三门看似有伏兵喊杀。反而是安全的。”
“子孝言之有理,那走三门哪一门呢?”
“我的判断也只是猜测,不能确信。这样吧,我率一半人马走东门,你率一半人马走西门。谁要是能走脱,就回去向丞相请罪。”
“好!洪先走一步,子孝,如果还有命,丞相处再会!”曹洪拨马便走,“弟兄们跟我来!”
看着曹洪的背影,曹仁道:“兄弟保重!有命再见!剩下的随我来!”
……
山坡上。
“大公子,曹仁、曹洪好像逃出去了。”糜芳说。
“这有何奇?曹仁、曹洪百战宿将,岂是这么容易坑杀的。”刘封不以为然道,只是心中也免不了有些遗憾,“只怪,我们情报缺乏,准备不足。要是伏兵更多些必能击杀二人!”
糜芳在一边撇撇嘴:“都是靠军师的计谋,还真以为自己能打败曹操的大将呢?要不是军师先反用‘疑兵之计’,消除了曹军的疑心,你以为他们会中这小小的埋伏?小子可笑。”不过糜芳把声音控制得很小,料刘封也听不见。
但糜芳不知道的是,刘封那对在鬓发下的耳朵动了动把糜芳的话一字不漏的听了进去,只是眼睛一眯,并未发作。
诸葛亮接过书信读了起来。
“想不到景升已经去了。备受景升之恩,荆州之地不忍图之。不想今日竟落入蔡氏之手。正应了军师当日‘今若不取,后悔何及’之言。刘备惭愧。”
“主公高义,何来惭愧之说。只是如今大争之世,主公今后须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之理。”
“备受教了。只是如今情况为之奈何?”
“大公子既有心抗击曹操,正与我等不谋而合。就依信中所言,携襄樊之民去江陵。”
“为何要携军民共往?曹操以往虽然有屠城的恶行,但是屯田以来,与小民生息,应该不会为难百姓啊。”
诸葛亮苦笑道:“就是因为曹操不再屠城,反而改成与民生息,屯田养兵,所以才要带走百姓啊。如果这些百姓留给曹操,发下去兵器就又是一支大军啊。”
“既如此,军师替我票拟一道檄文,告新野百姓随我前往江陵,有不走者就用城主府土地换取他们手中的钱粮。”刘备下了决心。
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一旦做了决定,思虑颇为周详。连用空头支票换现金的经济手段都用上了。
出了门诸葛亮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无问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暂避,不可自误。”又让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运送百姓;让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
……
第二日拂晓,天色尚暗。路上景色并看不真切。
曹仁、曹洪引军五万人为前队,前面已有许褚引三千虎豹骑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许褚催军向前。
刘封、糜芳分为四队,青、红旗各归左右。
天色灰暗,许褚看去,只见坡上鬼影幢幢,连忙勒马,教且休进:“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处住下。”
许褚一骑马飞报前队曹仁。曹仁不以为然:“此是疑兵,必无埋伏。可速进兵。我当催军继至。”
许褚过去以后发现确实没有埋伏:“果然是疑兵,难道是我多疑了?”
许褚的先遣队来到新野,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进了城,发现城中街道空空,只有一些遗弃的破家具:“贩履小儿着实可恨,留给我一座空城。不进城主府了,大家随我继续追击。”
……
许褚走后,曹仁大军进驻新野。因为先前许褚已经占领了此地,所以现在曹仁戒心全无。骑着高头大马向城主府行去。
路过一处开着门的民宅的时候,曹洪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子孝【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道?”
曹仁下马仔细嗅了一嗅,不一会儿大惊道:“不好!是硫磺!让人大开四门,我等从速撤离!”
这时一股南风大起,曹仁更觉不妙:“你们随我军旗来,要快。其他众人就近从各自城门出城。切记保持军容严正,违令者,立斩!”
“诺!”几个传令官,领命而去。
……
新野城外的刘封:“子方【2】,军师说的时间是不是到了?”
“大公子,正是此时。”
“好!传令北、东、西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一支箭都不要省。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南门放他出走。”
“诺!”几个传令官,领命而去。
……
曹仁、曹洪刚刚行至北门,一排一排的红色的“雨点”从天而降。
“不好!是火箭。举盾!”曹洪大吼。
他身后的曹军纷纷举起手里的大盾,没有配盾的士兵,躲在盾兵的身后。曹仁、曹洪下马接过手下递上来的圆盾保护自己。
只是这轮火箭虽然伤了几个曹军,但实际的目标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身后的房屋和面前的城门。已经被涂了硫磺和硝石的木质建筑,被火箭叮上了以后就迅速窜起了火苗。这时,城外传来阵阵喊杀之声,曹仁的手下军士军心动摇之下略有骚乱。只是曹仁素来治军有方,手下亲兵斩杀了几个逃兵以后骚乱就被镇压了下去。曹仁高呼:“听我号令,都能活命!如若不然,立斩不赦!”
火苗带着黑烟和热浪,让城中的曹军顿时大乱。曹仁刚才所下的让其他诸门的部队有序撤退的命令一时成了一句空话。城中人仰马翻登时大乱。曹仁权衡了一下,当下之计唯有先突围自保再做打算:“子廉【3】我在此收拢部队,你去各门看看哪里能突围。”
“诺!”
……
曹洪骑着快马回到曹仁那里:“子孝,北、东、西三门皆有伏兵喊杀。唯有南门可以突围。我们快从南门走!”
曹仁闻此,正要下令。但就在开口之际,转念一想不对:“刚才火起,之前我明明感到有一股南风起来。等我们走到南门正好赶上风助火势,南门火着到最大。届时如果南门突破失败,还哪有我们的活路。”
“那从哪儿走?”曹洪有些着急了。
“既然,刘备只能用火势来围困我等,说明他们兵力不足以消灭我们。所以北、东、西三门看似有伏兵喊杀。反而是安全的。”
“子孝言之有理,那走三门哪一门呢?”
“我的判断也只是猜测,不能确信。这样吧,我率一半人马走东门,你率一半人马走西门。谁要是能走脱,就回去向丞相请罪。”
“好!洪先走一步,子孝,如果还有命,丞相处再会!”曹洪拨马便走,“弟兄们跟我来!”
看着曹洪的背影,曹仁道:“兄弟保重!有命再见!剩下的随我来!”
……
山坡上。
“大公子,曹仁、曹洪好像逃出去了。”糜芳说。
“这有何奇?曹仁、曹洪百战宿将,岂是这么容易坑杀的。”刘封不以为然道,只是心中也免不了有些遗憾,“只怪,我们情报缺乏,准备不足。要是伏兵更多些必能击杀二人!”
糜芳在一边撇撇嘴:“都是靠军师的计谋,还真以为自己能打败曹操的大将呢?要不是军师先反用‘疑兵之计’,消除了曹军的疑心,你以为他们会中这小小的埋伏?小子可笑。”不过糜芳把声音控制得很小,料刘封也听不见。
但糜芳不知道的是,刘封那对在鬓发下的耳朵动了动把糜芳的话一字不漏的听了进去,只是眼睛一眯,并未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