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啪!”
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被阎老西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这位在山西经营了数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的“土皇帝”,此刻的脸上,却写满了凝重和一丝不易察的疲惫。
“都看看吧。”
他将电报推向桌子中央,对着他最信任的几位心腹。
参谋长楚溪春、副总司令杨爱源、以及碰巧在司令部汇报工作的梁化之。
楚溪春拿起电报,只看了一眼,眉头便紧紧地锁了起来。
电报的内容,是山城方面发布的最新人事任命:
擢升楚云飞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总顾问。
“军训部总顾问。”
楚溪春喃喃自语:“明升暗降,这是杯酒释兵权?”
杨爱源也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就品出了其中的味道:“好一招釜底抽薪!委员长这是要将云飞和他的远征军彻底切割开来。
军训部,听着名头响亮,实际上手里面没兵的时候,谁会听?
只不过,想要借此就让楚云飞和部队之间没有联系也不太可能。”
梁化之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阎老西,等待着这位主心骨的判断。
阎老西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他在复盘。
复盘他这一系列看似冒险的举动。
从默许赵承绶率两个骑兵军南下,到向山城方面隐晦地施压,他走的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他的目的,很简单。
第一,为楚云飞“抬价”,让他获得一个匹配其赫赫战功的实权位置,从而让的力量,在中央拥有更重的话语权。
第二,试探常瑞元的底线,看看他对自己这个“地方诸侯”,还能容忍到什么地步。
而现在,结果出来了。
常瑞元的回应,比他想象中还要高明,也还要绝情。
对于他派兵南下的举动,常瑞元以“协同剿匪”为名,轻轻揭过,不予追究。
这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
让他无话可说。
而对于楚云飞的擢升,则更是滴水不漏。
一个“军训部总顾问”的头衔,听起来就是位高权重。
足以堵住所有为楚云飞鸣不平的嘴。
但实际上,却是将楚云飞从军事实权的最前线,调离到了一个务虚的、无足轻重的岗位上。
这既是对楚云飞功高震主的“敲打”。
更是对他阎老西这次政治博弈的直接回击。
常瑞元用这一招“一石二鸟”,清晰地向他传递了一个信号:
你阎老西的这小算盘,我常瑞元全看穿了。
楚云飞,我会继续用。
他绝不会成为和你一样的“土皇帝”。
而你,阎百川,也该到此为止了。
阎老西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口气,呷了一口。
茶是好茶,普洱。
还是楚云飞派人从云南捎来的。
但此刻,他却品出了一丝苦涩的味道。
阎老西很快再度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双总是闪烁着精明和算计的眼睛里。
此刻,流露出的是一种英雄迟暮般的萧索。
他反应了过来.
常瑞元已经容不下他了。
随着抗战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
这位最高领袖,必然会开始着手解决国内的“山头”问题。
而他阎老西,就是这众多山头之中,最大、也最扎眼的一个。
他这次的“冒进”。
虽然达到了为楚云飞争取地位的部份目的,但也彻底触碰了常瑞元的逆鳞。
再继续赖在这个位置上。
恐怕,等待他的,就不是“杯酒释兵权”。
而是真正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
阎老西自然知道楚云飞一定会保自己。
但作为一个长辈,他却不愿意让楚云飞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晴波。”阎老西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拟电吧”
楚溪春心中一紧:“司令长官,您这是?”
阎老西摆了摆手,“知进,也要知退。
这场戏,唱到这里,也该落幕了。”
“我阎百川,争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
“现在,老了,也该歇歇了。”
最重要的是。
他知道,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他成功地将楚云飞推上了舞台中央。
让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战功赫赫的统率。
而是一个真正能影响郭策的大人物。
这等于是在中央,为整个山西,打下了一根最坚实的楔子。
阎老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时候若是还不知退的话,等待他的,只有粉身碎骨。
阎老西拿起毛笔,在一张素白的电报纸上,一笔一划,写下了几行字。
那不再是运筹帷幄的军令,也不是老谋深算的政令。
而是一封请辞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钧鉴:
职,阎百川,执掌山西政数十年。
幸赖委座信任,得以为国效力于华北。
然经年苦战,心力交瘁,旧疾复发。
为免贻误国之大事,恳请钧座,准予职下野,回五台山静养。
二战区司令长官一职,职意,由参谋长楚溪春将军暂行代理。
晴波忠诚可靠,才堪大任,必能不负钧座所托。
临电涕泣,不知所云。
职,阎百川,叩禀。”
写完,他将毛笔轻轻放下,仿佛也放下了身上所有的重担。
楚溪春和杨爱源看着这封电报,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请辞电。
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个属于阎老西,属于晋绥系,在华北割据一方、独掌大权的时代的结束。
“阎长官”楚溪春的声音有些哽咽。
梁化之此时也是出声劝道:“是否还有回转余地呢?”
“不必多言。”阎老西撇了一眼梁化之,随后挥了挥手:“发出去吧。”
“这也是在保护云飞。”
“我退了,委员长对他的猜忌,一定会少一些。”
阎老西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熙熙攘攘的太原城。
此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晴波,过段时间转告云飞。”
“路,我已经替他铺到这里了,我这个做长辈的,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接下来的,就看他自己怎么走了。”
……
次日下午。
山城,统帅部。
常瑞元收到了阎老西的请辞电。
他看着电报,久久没有说话。
一旁的陈辞修忍不住说道:“委座,阎老西这条老狐狸是想要以退为进?”
常瑞元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笑容:“不,阎百川这次,大概率是真的退了。”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他知道,再不退,等待他的,就是万劫不复。”
常瑞元拿起笔,亲自草拟了一封回电。
陈辞修若有所思。
以常瑞元对阎老西的忌惮和重视程度。
在国民政府内部,阎老西和李宗仁对于常瑞元而言,威胁几乎是相同的。
在常瑞元的视角上来看。
阎老西和日军存在媾和的可能性,桂系同样也和日军有媾和的可能性。
这里说句题外话。
这俩个地方系还真都干过。
话说回来。
常瑞元草拟的电文之中,充满了对阎老西身体的“关心”和对其功绩的“肯定”。
“百川兄:惊闻兄身体抱恙,弟心甚忧。
兄为国操劳,功在社稷,理应静养。
所请,弟已照准。
二战区事务,暂由楚溪春参谋长代理。
望吾兄安心静摄,早日康复。
弟,中正。”
电文发出,一场可能引爆中原的政治风波,就在这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中,消弭于无形。
常瑞元放下了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拔掉了阎老西这颗在华北地区最让他头疼的钉子。
常瑞元的心情,无比舒畅。
不管阎老西在不在楚云飞身后撑腰。
三晋大地的百姓,三晋大地上的一切军工厂和产能,甚至是其他武装。
支持的是楚云飞还是他常瑞元,常瑞元的心里面很清楚。
但。
常瑞元更愿意相信楚云飞没有这方面的意图和野心。
否则,国内的战局绝不会如此的平稳。
他这个委员长也不会当的如此的省心。
至于阎老西。
还是乖乖的回五台吃斋念佛去吧!
——
仰光的雨季。
似乎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提前结束。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盟军指挥部的柚木地板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
楚云飞此时正坐在办公桌前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
文件的大部分。
是关于远征军各部整编、补充,以及对占领区进行军管的繁杂事务。
军训部总顾问的任命虽然已经下来。
但楚云飞自己也很清楚。
只要他一天不离开远征军,他就依然是这里实际上的决策人。
哪怕离开了,挂着职务的他依旧也可以通过史迪威、杜聿明去指挥一线的作战部队。
正在楚云飞苦恼如何调整第六军的防区之时。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
抬头看去。
正是风尘仆仆的赵鹏程。
“钧座,赵副官到了。”
“让他进来吧。”楚云飞放下了手中的钢笔,缓缓起身。
赵鹏程很快走进了办公室。
楚云飞扫了一眼其左臂上的绷带。
绷带下面,自然是此前遇袭时候的伤口。
很显然,赵鹏程此时实际上尚未好利索。
“云公。”
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神情严肃。
“鹏程,坐。”楚云飞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伤应该没有大碍了吧?”
“劳您挂心,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了”
赵鹏程迈步上前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放到楚云飞面前。
“这是孙铭长官在五战区那边,对我与警卫部队遇袭一案的初步调查结果。”
楚云飞没有立刻翻看,只是平静地看着赵鹏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鹏程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分析和盘托出。
“云公,根据孙铭长官从各个渠道汇总来的线索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
“袭击我们的那伙土匪,虽然已经被剿灭,但从他们遗留下的武器装备和资金来源看,背后有日本人支持的痕迹,非常明显。”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我们还查到了一条非常隐晦的线索。”
“这伙土匪,似乎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某些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楚云飞的眉毛微微一挑,但没有说话。
赵鹏程继续说道:“我大胆猜测,这件事很可能是阎长官在背后授意的。”
“他老人家的目的是借着这次遇袭,制造一个‘口实’。”
“一个,能让二战区的部队名正言顺地走出山西,将势力触手伸向中原的合理理由!”
赵鹏程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云公您想,赵承绶麾下的两个骑兵军.”
“我甚至怀疑。”
赵鹏程指着地图上的川陕大道,“阎长官之所以对川陕大道建设时期如此伤心,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战后抢地盘做准备!”
“川陕大道上,那些不起眼的兵站,实际上控制着入川的咽喉。”
“一旦国家有变,谁控制了那里,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阎长官很有可能是在未雨绸缪,是在为未来的内战布局”
赵鹏程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将阎锡山这位老牌军阀的深沉心机和政治手腕,剖析得淋漓尽致。
说完。
赵鹏程看着楚云飞,等待着他的判断和指示。
然而,楚云飞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惊讶。
只是静静地听完赵鹏程的汇报。
然后,沉默了片刻。
良久,楚云飞才缓缓地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报,递给了赵鹏程。
电报很短,是刚刚从山城转发过来的。
赵鹏程疑惑地接过,低头看去。
“二战区司令长官阎百川,因身体抱恙,恳请辞去本兼各职,回五台山静养。”
“委员长已照准。二战区事务,暂由参谋长楚溪春代理。”
赵鹏程拿着电报,当场愣住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阎长官下野了?
就在他费尽心机,成功地将势力伸出山西之后,他竟然自己放弃了?
这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如果真是阎老西做的话,那么他又怎么会下野呢?
难不成是山城方面?
可山城方面并非最大的得利方啊。
赵鹏程百思不得其解。
他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楚云飞,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解释。
楚云飞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
他看着赵鹏程,看出了他的迷茫。
于是楚云飞缓缓地出声鼓励:“鹏程,首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但有时候,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关于你遇袭的这件事,我说的直白一些,不管最终的调查结果究竟如何。”
楚云飞指了指赵鹏程手中的那份调查卷宗:“你和警卫部队遇袭的这件事情,只能是日本人做的。也必须是日本人做的。”
楚云飞说的颇为直白。
不管这件事情是谁做的。
阎老西亦或者是山城,乃至五战区甚至是其他各方势力。
但因为阎老西后续的这一手操作。
楚云飞成功的担任军训部总顾问。
就结果和利益而言。
说的难听一些。
警卫连和赵鹏程的重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微不足道。
阎老西是能够干出来的,为了让阎老西彻底退休,常瑞元也干得出来。
为了搅浑华北局势,胡宗难干的出来,为了地方派能够继续得以在夹缝之中生存,五战区的各方也有动机。
赵鹏程瞬间就明白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局。
一个由楚云飞和阎老西,甚至还有委员长等其他共同参与且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阎锡山出兵,是“敲山”。
敲的是委员长。
提醒他,该给楚云飞一个交代了。
他的遇袭,是“引子”。
给了阎锡山出兵的理由。
而委员长擢升楚云飞,又默许阎锡山下野,则是“震虎”。
他告诉所有人,楚云飞,我重用了。
阎锡山,你这头老虎,我也给你体面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
至于那两个已经开进河南的华北机动兵团?
那不过是这场政治博弈之后,阎老西为自己,也为山西,争取到的一点小小的“红利”罢了,而且机动兵团出晋,不能不办事。
若是真的能够一鼓作气解决掉中原地区的匪患问题。
反倒是帮助山城方面节省掉了很多的军费和相应的赈济费用。
毕竟,赵承绶麾下的骑兵部队不管是军需物资还是吃食,军饷。
都需要二战区自行筹措,而不是山城方面提供。
想通了这一切。
赵鹏程只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政治嗅觉和分析能力,在这些真正的大人物面前,是何等的稚嫩和可笑。
作为楚云飞的副官。
他自始至终都清楚,或许有一天,他赵鹏程也会成为大人物博弈的棋子。
而现如今,残忍的现实在告诉他。
哪怕是楚云飞本人,在面对大势和多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也会陷入到被动局面。
就比如现如今。
楚云飞的这个位置正好站在了新桂系的对立面上。
更不用说他这个贴身副官。
本就是扎眼的位置,极为容易遭到针对。
赵鹏程想到这里,有些惭愧地低下头:“云公..我”
“鹏程。”
楚云飞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能看到这一层,说明你已经成长了。”
“你现在应当也已经明白了。”
“很多时候,军人,打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仗。”
“更是人心和政治的仗。”
“这件事,戴雨农的军统奉了委员长的命令还在调查,我们的调查后续转入暗中。”
“至于现如今我们掌握的所有的卷宗和资料,就地封存销毁。”
赵鹏程眉头一挑,随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是!”
楚云飞迈步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你放心,我会给牺牲的兄弟们一个交代,给你一个交代.”
“啪!”
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被阎老西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这位在山西经营了数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的“土皇帝”,此刻的脸上,却写满了凝重和一丝不易察的疲惫。
“都看看吧。”
他将电报推向桌子中央,对着他最信任的几位心腹。
参谋长楚溪春、副总司令杨爱源、以及碰巧在司令部汇报工作的梁化之。
楚溪春拿起电报,只看了一眼,眉头便紧紧地锁了起来。
电报的内容,是山城方面发布的最新人事任命:
擢升楚云飞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总顾问。
“军训部总顾问。”
楚溪春喃喃自语:“明升暗降,这是杯酒释兵权?”
杨爱源也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就品出了其中的味道:“好一招釜底抽薪!委员长这是要将云飞和他的远征军彻底切割开来。
军训部,听着名头响亮,实际上手里面没兵的时候,谁会听?
只不过,想要借此就让楚云飞和部队之间没有联系也不太可能。”
梁化之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阎老西,等待着这位主心骨的判断。
阎老西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他在复盘。
复盘他这一系列看似冒险的举动。
从默许赵承绶率两个骑兵军南下,到向山城方面隐晦地施压,他走的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他的目的,很简单。
第一,为楚云飞“抬价”,让他获得一个匹配其赫赫战功的实权位置,从而让的力量,在中央拥有更重的话语权。
第二,试探常瑞元的底线,看看他对自己这个“地方诸侯”,还能容忍到什么地步。
而现在,结果出来了。
常瑞元的回应,比他想象中还要高明,也还要绝情。
对于他派兵南下的举动,常瑞元以“协同剿匪”为名,轻轻揭过,不予追究。
这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
让他无话可说。
而对于楚云飞的擢升,则更是滴水不漏。
一个“军训部总顾问”的头衔,听起来就是位高权重。
足以堵住所有为楚云飞鸣不平的嘴。
但实际上,却是将楚云飞从军事实权的最前线,调离到了一个务虚的、无足轻重的岗位上。
这既是对楚云飞功高震主的“敲打”。
更是对他阎老西这次政治博弈的直接回击。
常瑞元用这一招“一石二鸟”,清晰地向他传递了一个信号:
你阎老西的这小算盘,我常瑞元全看穿了。
楚云飞,我会继续用。
他绝不会成为和你一样的“土皇帝”。
而你,阎百川,也该到此为止了。
阎老西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口气,呷了一口。
茶是好茶,普洱。
还是楚云飞派人从云南捎来的。
但此刻,他却品出了一丝苦涩的味道。
阎老西很快再度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双总是闪烁着精明和算计的眼睛里。
此刻,流露出的是一种英雄迟暮般的萧索。
他反应了过来.
常瑞元已经容不下他了。
随着抗战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
这位最高领袖,必然会开始着手解决国内的“山头”问题。
而他阎老西,就是这众多山头之中,最大、也最扎眼的一个。
他这次的“冒进”。
虽然达到了为楚云飞争取地位的部份目的,但也彻底触碰了常瑞元的逆鳞。
再继续赖在这个位置上。
恐怕,等待他的,就不是“杯酒释兵权”。
而是真正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
阎老西自然知道楚云飞一定会保自己。
但作为一个长辈,他却不愿意让楚云飞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晴波。”阎老西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拟电吧”
楚溪春心中一紧:“司令长官,您这是?”
阎老西摆了摆手,“知进,也要知退。
这场戏,唱到这里,也该落幕了。”
“我阎百川,争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
“现在,老了,也该歇歇了。”
最重要的是。
他知道,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他成功地将楚云飞推上了舞台中央。
让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战功赫赫的统率。
而是一个真正能影响郭策的大人物。
这等于是在中央,为整个山西,打下了一根最坚实的楔子。
阎老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时候若是还不知退的话,等待他的,只有粉身碎骨。
阎老西拿起毛笔,在一张素白的电报纸上,一笔一划,写下了几行字。
那不再是运筹帷幄的军令,也不是老谋深算的政令。
而是一封请辞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钧鉴:
职,阎百川,执掌山西政数十年。
幸赖委座信任,得以为国效力于华北。
然经年苦战,心力交瘁,旧疾复发。
为免贻误国之大事,恳请钧座,准予职下野,回五台山静养。
二战区司令长官一职,职意,由参谋长楚溪春将军暂行代理。
晴波忠诚可靠,才堪大任,必能不负钧座所托。
临电涕泣,不知所云。
职,阎百川,叩禀。”
写完,他将毛笔轻轻放下,仿佛也放下了身上所有的重担。
楚溪春和杨爱源看着这封电报,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请辞电。
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个属于阎老西,属于晋绥系,在华北割据一方、独掌大权的时代的结束。
“阎长官”楚溪春的声音有些哽咽。
梁化之此时也是出声劝道:“是否还有回转余地呢?”
“不必多言。”阎老西撇了一眼梁化之,随后挥了挥手:“发出去吧。”
“这也是在保护云飞。”
“我退了,委员长对他的猜忌,一定会少一些。”
阎老西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熙熙攘攘的太原城。
此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晴波,过段时间转告云飞。”
“路,我已经替他铺到这里了,我这个做长辈的,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接下来的,就看他自己怎么走了。”
……
次日下午。
山城,统帅部。
常瑞元收到了阎老西的请辞电。
他看着电报,久久没有说话。
一旁的陈辞修忍不住说道:“委座,阎老西这条老狐狸是想要以退为进?”
常瑞元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笑容:“不,阎百川这次,大概率是真的退了。”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他知道,再不退,等待他的,就是万劫不复。”
常瑞元拿起笔,亲自草拟了一封回电。
陈辞修若有所思。
以常瑞元对阎老西的忌惮和重视程度。
在国民政府内部,阎老西和李宗仁对于常瑞元而言,威胁几乎是相同的。
在常瑞元的视角上来看。
阎老西和日军存在媾和的可能性,桂系同样也和日军有媾和的可能性。
这里说句题外话。
这俩个地方系还真都干过。
话说回来。
常瑞元草拟的电文之中,充满了对阎老西身体的“关心”和对其功绩的“肯定”。
“百川兄:惊闻兄身体抱恙,弟心甚忧。
兄为国操劳,功在社稷,理应静养。
所请,弟已照准。
二战区事务,暂由楚溪春参谋长代理。
望吾兄安心静摄,早日康复。
弟,中正。”
电文发出,一场可能引爆中原的政治风波,就在这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中,消弭于无形。
常瑞元放下了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拔掉了阎老西这颗在华北地区最让他头疼的钉子。
常瑞元的心情,无比舒畅。
不管阎老西在不在楚云飞身后撑腰。
三晋大地的百姓,三晋大地上的一切军工厂和产能,甚至是其他武装。
支持的是楚云飞还是他常瑞元,常瑞元的心里面很清楚。
但。
常瑞元更愿意相信楚云飞没有这方面的意图和野心。
否则,国内的战局绝不会如此的平稳。
他这个委员长也不会当的如此的省心。
至于阎老西。
还是乖乖的回五台吃斋念佛去吧!
——
仰光的雨季。
似乎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提前结束。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盟军指挥部的柚木地板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
楚云飞此时正坐在办公桌前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
文件的大部分。
是关于远征军各部整编、补充,以及对占领区进行军管的繁杂事务。
军训部总顾问的任命虽然已经下来。
但楚云飞自己也很清楚。
只要他一天不离开远征军,他就依然是这里实际上的决策人。
哪怕离开了,挂着职务的他依旧也可以通过史迪威、杜聿明去指挥一线的作战部队。
正在楚云飞苦恼如何调整第六军的防区之时。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
抬头看去。
正是风尘仆仆的赵鹏程。
“钧座,赵副官到了。”
“让他进来吧。”楚云飞放下了手中的钢笔,缓缓起身。
赵鹏程很快走进了办公室。
楚云飞扫了一眼其左臂上的绷带。
绷带下面,自然是此前遇袭时候的伤口。
很显然,赵鹏程此时实际上尚未好利索。
“云公。”
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神情严肃。
“鹏程,坐。”楚云飞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伤应该没有大碍了吧?”
“劳您挂心,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了”
赵鹏程迈步上前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放到楚云飞面前。
“这是孙铭长官在五战区那边,对我与警卫部队遇袭一案的初步调查结果。”
楚云飞没有立刻翻看,只是平静地看着赵鹏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鹏程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分析和盘托出。
“云公,根据孙铭长官从各个渠道汇总来的线索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
“袭击我们的那伙土匪,虽然已经被剿灭,但从他们遗留下的武器装备和资金来源看,背后有日本人支持的痕迹,非常明显。”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我们还查到了一条非常隐晦的线索。”
“这伙土匪,似乎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某些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楚云飞的眉毛微微一挑,但没有说话。
赵鹏程继续说道:“我大胆猜测,这件事很可能是阎长官在背后授意的。”
“他老人家的目的是借着这次遇袭,制造一个‘口实’。”
“一个,能让二战区的部队名正言顺地走出山西,将势力触手伸向中原的合理理由!”
赵鹏程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云公您想,赵承绶麾下的两个骑兵军.”
“我甚至怀疑。”
赵鹏程指着地图上的川陕大道,“阎长官之所以对川陕大道建设时期如此伤心,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战后抢地盘做准备!”
“川陕大道上,那些不起眼的兵站,实际上控制着入川的咽喉。”
“一旦国家有变,谁控制了那里,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阎长官很有可能是在未雨绸缪,是在为未来的内战布局”
赵鹏程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将阎锡山这位老牌军阀的深沉心机和政治手腕,剖析得淋漓尽致。
说完。
赵鹏程看着楚云飞,等待着他的判断和指示。
然而,楚云飞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惊讶。
只是静静地听完赵鹏程的汇报。
然后,沉默了片刻。
良久,楚云飞才缓缓地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报,递给了赵鹏程。
电报很短,是刚刚从山城转发过来的。
赵鹏程疑惑地接过,低头看去。
“二战区司令长官阎百川,因身体抱恙,恳请辞去本兼各职,回五台山静养。”
“委员长已照准。二战区事务,暂由参谋长楚溪春代理。”
赵鹏程拿着电报,当场愣住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阎长官下野了?
就在他费尽心机,成功地将势力伸出山西之后,他竟然自己放弃了?
这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如果真是阎老西做的话,那么他又怎么会下野呢?
难不成是山城方面?
可山城方面并非最大的得利方啊。
赵鹏程百思不得其解。
他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楚云飞,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解释。
楚云飞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
他看着赵鹏程,看出了他的迷茫。
于是楚云飞缓缓地出声鼓励:“鹏程,首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但有时候,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关于你遇袭的这件事,我说的直白一些,不管最终的调查结果究竟如何。”
楚云飞指了指赵鹏程手中的那份调查卷宗:“你和警卫部队遇袭的这件事情,只能是日本人做的。也必须是日本人做的。”
楚云飞说的颇为直白。
不管这件事情是谁做的。
阎老西亦或者是山城,乃至五战区甚至是其他各方势力。
但因为阎老西后续的这一手操作。
楚云飞成功的担任军训部总顾问。
就结果和利益而言。
说的难听一些。
警卫连和赵鹏程的重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微不足道。
阎老西是能够干出来的,为了让阎老西彻底退休,常瑞元也干得出来。
为了搅浑华北局势,胡宗难干的出来,为了地方派能够继续得以在夹缝之中生存,五战区的各方也有动机。
赵鹏程瞬间就明白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局。
一个由楚云飞和阎老西,甚至还有委员长等其他共同参与且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阎锡山出兵,是“敲山”。
敲的是委员长。
提醒他,该给楚云飞一个交代了。
他的遇袭,是“引子”。
给了阎锡山出兵的理由。
而委员长擢升楚云飞,又默许阎锡山下野,则是“震虎”。
他告诉所有人,楚云飞,我重用了。
阎锡山,你这头老虎,我也给你体面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
至于那两个已经开进河南的华北机动兵团?
那不过是这场政治博弈之后,阎老西为自己,也为山西,争取到的一点小小的“红利”罢了,而且机动兵团出晋,不能不办事。
若是真的能够一鼓作气解决掉中原地区的匪患问题。
反倒是帮助山城方面节省掉了很多的军费和相应的赈济费用。
毕竟,赵承绶麾下的骑兵部队不管是军需物资还是吃食,军饷。
都需要二战区自行筹措,而不是山城方面提供。
想通了这一切。
赵鹏程只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政治嗅觉和分析能力,在这些真正的大人物面前,是何等的稚嫩和可笑。
作为楚云飞的副官。
他自始至终都清楚,或许有一天,他赵鹏程也会成为大人物博弈的棋子。
而现如今,残忍的现实在告诉他。
哪怕是楚云飞本人,在面对大势和多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也会陷入到被动局面。
就比如现如今。
楚云飞的这个位置正好站在了新桂系的对立面上。
更不用说他这个贴身副官。
本就是扎眼的位置,极为容易遭到针对。
赵鹏程想到这里,有些惭愧地低下头:“云公..我”
“鹏程。”
楚云飞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能看到这一层,说明你已经成长了。”
“你现在应当也已经明白了。”
“很多时候,军人,打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仗。”
“更是人心和政治的仗。”
“这件事,戴雨农的军统奉了委员长的命令还在调查,我们的调查后续转入暗中。”
“至于现如今我们掌握的所有的卷宗和资料,就地封存销毁。”
赵鹏程眉头一挑,随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是!”
楚云飞迈步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你放心,我会给牺牲的兄弟们一个交代,给你一个交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