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十来斤黍米往家里走,李烨连心情也变得开阔起来。
月余来,他心中不止一次的嫌弃过这个落后愚昧的年代。而如今沉甸甸的米袋背在身上后,之前的嫌弃与抵触瞬间一扫而空。
不可否认!大唐是个很有魅力的朝代。令人心生向往,甚至会有种莫名的归属感。
如今的他同样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唐人,有着自己的身份,尽管身份不高,但依旧是这个盛世王朝中的一员。
所以管家可以毫无代价的赠与他口粮,母亲可以毫无保留的对他呵护备至,包括哪些乡亲邻居也同样认可着他的存在。
冬日凛冽的寒风刮着脸上生疼,天空的太阳却不知何时散发出刺眼的光芒。李烨的步伐渐渐加快,不一会儿便回了家。
此刻母亲还未回来,不知是有了新的活计,还是正在挨家挨户的弯着腰借粮。
李烨长呼了口气,把米缸里里外外擦拭干净后,将米袋里的黍米小心翼翼的倒了进去。从来没有过的谨慎与郑重。
只有真正体会过穷的人,才能明白他此刻的心情。想想前世那些浪费粮食的时光,李烨立时感到深深地自责。
从昨晚到现在没进一粒米,李烨早就饿得快没力气了,于是赶紧做饭。
舀了半碗米,加上两碗水,李烨扣上锅盖开始猛往灶下加柴。不过他显然没有把握自己能够做出一顿美味的饭食,只求果腹便可。
关中人喜欢吃面,各种面,面条也好,面饼也好,馍馍也好,无面不欢。不过以如今的境况看,吃面遂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关中人不仅喜好面食更喜好野菜,例如莼菜,芥菜,之类的绿叶菜更是抢手的紧。一个是因为这年头农业落后,到了冬天几乎没有什么绿菜可寻。
另一原因便是作……
没错,的确是作!
自高祖李渊登基后,为了给朝中大臣们树立一个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大唐上下纷纷提倡绿色环保。这样百姓们有的吃了,大臣们也有得美名。更重要的是他这个皇帝也因此在百姓的位置有所提高。
这就和那些后世的有钱人,住在海边别墅里啃忆苦窝头是一个道理,纯作……
……
不过李烨不喜欢吃野菜,哪怕李家如今早已加入了穷人的行列,并且名列前茅,他也绝不愿意多尝一口。
不知过了多久,李烨的脸上终于明媚起来,熄火、端饭。一盆热气腾腾的黍米干饭摆在面前,早已胜过了一切美味。
什么麦当鸡,肯德劳,都比不上面前这盆冒着热气的干饭。
……
李家升起袅袅炊烟刚刚散去,李柔终于回来了,回来时脸色有点苍白,嘴唇泛着青紫色,头发也很凌乱。
尽管他与这个新娘认识不过一月,但李烨还是心中紧张,快步迎了上去。
“娘,咋了这是?”
李柔张开崩裂的嘴,似是想笑,却又拉疼了嘴上的口子。舔了下嘴唇从怀里掏出五六个带着体温的铜板递给他:“今日挣了五文钱,你拿着去找隔壁王婶儿换两碗米回来,娘去生火,咱们做饭嘞!”
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李柔说的云淡风轻。好似那五文钱并不值一提。
看着母亲狼狈的模样,和那阴湿的衣摆,李烨一阵心疼:“您这是干啥去咧?”
“牛家昨日刚刚摆了酒席家里一团乱,收拾的丫鬟婆子不够用,娘去帮忙咧,快去换米吧。”
李烨鼻子一酸,眼泪有些忍不住快要流出来。
现在是冬天,隆冬时节,关中最冷的时候,这么冷的天里给人家收拾打扫庭院……
李烨忍者眼泪,转身默默回屋,将刚刚炖好的的热水倒进盆里端出来:“娘,饭已经做好,您先洗洗。”
“做好了?你哪里来的米?”感受着儿子送来的温暖,李母有些疑惑。
“今天去牛家,管家给我的,约莫能吃个七八天了。”
“你去牛家借米了?”李母同样红了眼眶,一把拉起儿子的手,严肃道:“大朗,今后不要再去牛家借米了!”
“为啥?”
“你一个大男人整日里‘借人财物’传出去不好听咧!大不了娘以后多做点零工,总能养活了咱娘俩的。”
李烨想哭,止不住的那种。作为一个母亲,李柔瘦弱的身形上满是母性的光辉。作为儿子,李烨忽然觉得自己好没用,母亲的那句‘大男人’,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责任!
…………
今后的日子里,李家再也不用因为粮食而忧心了,至少这几天不用。
然而这几天里,李家庄上却忽然传起了许多话题,甚至那些庄户乡邻们每每看到李烨后,都会报以一抹微笑。
起初李烨并未在意,还倒是大家平日关系好,所以才对他和蔼有加。可后来他渐渐发觉有些不对劲了。
直到有一天,比邻而居的王家婶子来串门,说了李烨一大通好话后,李烨才发现原来村子里的话题都是与自己有关。
“你是说俺家大朗做了个……爬犁?”母亲李柔有些发蒙。自家儿子什么样,她最清楚,除了人性不错外,没发现他有什么其他的天资才能。
王家婶子急忙道:“嘿!那可是个好物件儿咧!说是以前半月的耕地,现在五六天就能耕完哩!牛员外找城里的工匠做了好几个,等来年开春儿了就能用上……”
对于庄户来说,李烨发明的三铧犁可谓是直接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劳力减轻大半,收成也会相应多上一些。那这就意味着,以后他们应该很少会挨饿了。
母亲李柔放下了饭碗,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家儿子,自豪和疑虑双双袭来。
而李烨却没有在意到这些,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野菜,满脸都是嫌弃。
在李烨看来,爬犁的事情早就过去了。毕竟他也因此换来了十斤口粮,若是按照以物换物来说,这爬犁的所有权如今已经归牛家所有,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
又或者说,饥饿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李柔仍旧处于懵懂中:“那个厉害物件儿……俺是说爬犁,真的是俺家大朗做的?”
王家婶子一脸讶异:“你还不知道?这东西当然你家大朗做的呀!刘管家这两天逢人就夸你家大朗,说这是为民解忧的大功德咧!”
李柔吃惊地看了李烨一眼,仍旧将信将疑:“大朗,这个真是你做的?”
大朗……又是大朗!听着王家婶子和自家老娘每叫一个‘大朗’,李烨就有种头顶长草的感觉。
不等李烨张口,王家婶子连连点头,仿若在看偶像一般,语气很崇拜:“学问,大学问咧!你儿子是个有本事的,大本事咧……”
月余来,他心中不止一次的嫌弃过这个落后愚昧的年代。而如今沉甸甸的米袋背在身上后,之前的嫌弃与抵触瞬间一扫而空。
不可否认!大唐是个很有魅力的朝代。令人心生向往,甚至会有种莫名的归属感。
如今的他同样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唐人,有着自己的身份,尽管身份不高,但依旧是这个盛世王朝中的一员。
所以管家可以毫无代价的赠与他口粮,母亲可以毫无保留的对他呵护备至,包括哪些乡亲邻居也同样认可着他的存在。
冬日凛冽的寒风刮着脸上生疼,天空的太阳却不知何时散发出刺眼的光芒。李烨的步伐渐渐加快,不一会儿便回了家。
此刻母亲还未回来,不知是有了新的活计,还是正在挨家挨户的弯着腰借粮。
李烨长呼了口气,把米缸里里外外擦拭干净后,将米袋里的黍米小心翼翼的倒了进去。从来没有过的谨慎与郑重。
只有真正体会过穷的人,才能明白他此刻的心情。想想前世那些浪费粮食的时光,李烨立时感到深深地自责。
从昨晚到现在没进一粒米,李烨早就饿得快没力气了,于是赶紧做饭。
舀了半碗米,加上两碗水,李烨扣上锅盖开始猛往灶下加柴。不过他显然没有把握自己能够做出一顿美味的饭食,只求果腹便可。
关中人喜欢吃面,各种面,面条也好,面饼也好,馍馍也好,无面不欢。不过以如今的境况看,吃面遂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关中人不仅喜好面食更喜好野菜,例如莼菜,芥菜,之类的绿叶菜更是抢手的紧。一个是因为这年头农业落后,到了冬天几乎没有什么绿菜可寻。
另一原因便是作……
没错,的确是作!
自高祖李渊登基后,为了给朝中大臣们树立一个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大唐上下纷纷提倡绿色环保。这样百姓们有的吃了,大臣们也有得美名。更重要的是他这个皇帝也因此在百姓的位置有所提高。
这就和那些后世的有钱人,住在海边别墅里啃忆苦窝头是一个道理,纯作……
……
不过李烨不喜欢吃野菜,哪怕李家如今早已加入了穷人的行列,并且名列前茅,他也绝不愿意多尝一口。
不知过了多久,李烨的脸上终于明媚起来,熄火、端饭。一盆热气腾腾的黍米干饭摆在面前,早已胜过了一切美味。
什么麦当鸡,肯德劳,都比不上面前这盆冒着热气的干饭。
……
李家升起袅袅炊烟刚刚散去,李柔终于回来了,回来时脸色有点苍白,嘴唇泛着青紫色,头发也很凌乱。
尽管他与这个新娘认识不过一月,但李烨还是心中紧张,快步迎了上去。
“娘,咋了这是?”
李柔张开崩裂的嘴,似是想笑,却又拉疼了嘴上的口子。舔了下嘴唇从怀里掏出五六个带着体温的铜板递给他:“今日挣了五文钱,你拿着去找隔壁王婶儿换两碗米回来,娘去生火,咱们做饭嘞!”
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李柔说的云淡风轻。好似那五文钱并不值一提。
看着母亲狼狈的模样,和那阴湿的衣摆,李烨一阵心疼:“您这是干啥去咧?”
“牛家昨日刚刚摆了酒席家里一团乱,收拾的丫鬟婆子不够用,娘去帮忙咧,快去换米吧。”
李烨鼻子一酸,眼泪有些忍不住快要流出来。
现在是冬天,隆冬时节,关中最冷的时候,这么冷的天里给人家收拾打扫庭院……
李烨忍者眼泪,转身默默回屋,将刚刚炖好的的热水倒进盆里端出来:“娘,饭已经做好,您先洗洗。”
“做好了?你哪里来的米?”感受着儿子送来的温暖,李母有些疑惑。
“今天去牛家,管家给我的,约莫能吃个七八天了。”
“你去牛家借米了?”李母同样红了眼眶,一把拉起儿子的手,严肃道:“大朗,今后不要再去牛家借米了!”
“为啥?”
“你一个大男人整日里‘借人财物’传出去不好听咧!大不了娘以后多做点零工,总能养活了咱娘俩的。”
李烨想哭,止不住的那种。作为一个母亲,李柔瘦弱的身形上满是母性的光辉。作为儿子,李烨忽然觉得自己好没用,母亲的那句‘大男人’,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责任!
…………
今后的日子里,李家再也不用因为粮食而忧心了,至少这几天不用。
然而这几天里,李家庄上却忽然传起了许多话题,甚至那些庄户乡邻们每每看到李烨后,都会报以一抹微笑。
起初李烨并未在意,还倒是大家平日关系好,所以才对他和蔼有加。可后来他渐渐发觉有些不对劲了。
直到有一天,比邻而居的王家婶子来串门,说了李烨一大通好话后,李烨才发现原来村子里的话题都是与自己有关。
“你是说俺家大朗做了个……爬犁?”母亲李柔有些发蒙。自家儿子什么样,她最清楚,除了人性不错外,没发现他有什么其他的天资才能。
王家婶子急忙道:“嘿!那可是个好物件儿咧!说是以前半月的耕地,现在五六天就能耕完哩!牛员外找城里的工匠做了好几个,等来年开春儿了就能用上……”
对于庄户来说,李烨发明的三铧犁可谓是直接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劳力减轻大半,收成也会相应多上一些。那这就意味着,以后他们应该很少会挨饿了。
母亲李柔放下了饭碗,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家儿子,自豪和疑虑双双袭来。
而李烨却没有在意到这些,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野菜,满脸都是嫌弃。
在李烨看来,爬犁的事情早就过去了。毕竟他也因此换来了十斤口粮,若是按照以物换物来说,这爬犁的所有权如今已经归牛家所有,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
又或者说,饥饿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李柔仍旧处于懵懂中:“那个厉害物件儿……俺是说爬犁,真的是俺家大朗做的?”
王家婶子一脸讶异:“你还不知道?这东西当然你家大朗做的呀!刘管家这两天逢人就夸你家大朗,说这是为民解忧的大功德咧!”
李柔吃惊地看了李烨一眼,仍旧将信将疑:“大朗,这个真是你做的?”
大朗……又是大朗!听着王家婶子和自家老娘每叫一个‘大朗’,李烨就有种头顶长草的感觉。
不等李烨张口,王家婶子连连点头,仿若在看偶像一般,语气很崇拜:“学问,大学问咧!你儿子是个有本事的,大本事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