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政府展开隔离。硅谷开始疏散。
郭锐回到家,闲得难受,每天看电视新闻,各种惨相不断,很快就看麻木了。
他发现自己一时间做不了什么,左右看看,觉得他的新房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又开始鼓捣。
他在湾区找房子结果买到了利佛摩尔,现在看来不太明智。大房子离旧金山中心区太远了,建筑材料和工人都不好办。上次改建,他请了无数朋友帮忙,这次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他打了一圈电话给建筑公司,大部分都停工疏散了,没有人愿意戴着安全头盔在大太阳下作业。他跑到城区去找了一些少数族裔过来,有打零工的,有的甚至是流浪汉。
来自墨西哥的老人瓦肯带着他去建材市场转悠。他常年在这里打零工,帮人装卸材料,修这修那。老人语调缓慢,双手有力。
路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厂房时,瓦肯停下了。这个厂房有一面是玻璃幕墙,上面有不少涂鸦。
“怎么了?”郭锐问他。
“我在这里吃过十年的饭。平时领的慈善餐券,在这里换。”瓦肯用脚擦擦地面,“饭很好吃。呵呵呵。”他笑了。
郭锐想催他,但没开口。他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了大厂房里面的景象。
“好像现在是临时隔离点?”
“嗯。以前是湾区最好吃的,相信我,我吃过很多次。现在是临时隔离点。”
“那很遗憾。”郭瑞顺口说了一句。
“很遗憾,”瓦肯点头,“他们为我们做了十年的饭。”
“……你是说,当初照顾你的那些人,都在里面?”郭瑞转过头来。
“是的。”
郭锐往前走,爬上侧面的楼梯,使劲往里看。瓦肯跟在后面。厂房很大,穹顶极高,有点像飞机总装车间。厂房门口有几个白大褂和警察。
“她叫莫莉,”老人指着下面一个身穿羽绒服的姑娘的身影,“她喜欢把自己爱吃的分给我。曲奇饼啊,冰激凌啊,蛋挞啊,你知道的,小女孩爱吃的东西。她把自己搞得很胖,后来我劝她,要有男孩喜欢才好。她就瘦下来了。但是她还是贪吃,每次只吃一口,剩下的归我了。呵呵呵。”
郭锐看到那女孩混到一群人里去了。里面有很多小隔间,有点拥挤,人们全都穿着厚厚的衣服。七月的旧金山,在这里变成凛冽的严冬。
“里面是零下4度,”瓦肯继续说,“据说是深海隔层的温度,我不太懂。他们前天就关在这里了,我以为会马上送走,送到医院之类的地方去。但是到现在还没有送,而且人越来越多了。”老人摇摇头。
“可能医院也装不下吧。”郭锐说,“现在热泉病很厉害,每天都诊断出新的健康携带者。”
“我不懂这个。健康携带者?我就是啊。我应该是很多很多病的健康携带者,”老人又呵呵笑,“年纪大了嘛。结果居然我没事。你看,郭先生,我帮你建完你的那个堡垒以后,要回到这儿来盯着。她应该回家去,她要是再不出来就要生病了。这是七月,人不能在七月里穿那么厚的衣服的。这是不对的。”
郭锐无言以对,听这个老人啰嗦。
“我很怕她生病,”老人拍拍栏杆,“她长大了,应该出去玩。现在她周围全是病人,我要把她弄出来。”他又回过头来看,莫莉找不到了。玻璃幕墙太脏了。
“她不许生病。”
全球展开了大规模的隔离。
机场、港口、车站纷纷戒严,各路要道重兵把守,检查站密布,很多机构放假,列强首脑发布讲话,号召抗击这场“迟到了一亿年的瘟疫”。政府部门对居民发布应对方案,强力机构和医疗部门取消所有休假,一个个车队从中心城市开拔,向偏远地区增援而去。
郭锐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了大量画面,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里约热内卢的记者跟拍。
军警在大半夜开进了贫民窟,下车后列队跑向一座居民楼,昏暗的路灯下整齐的钢盔左右摇摆,闪闪发光。不一会楼里就传来惊叫和哭喊的声音,整座楼被军警四面包围,凡是跑出来的都被连打带踹的赶回去。到早晨,大楼楼门被封死,窗户焊上了钢筋栅栏。楼下曾经热闹的小吃摊和赌博机还摆在哪里,只有一条狗跑来跑去。看到这电影里才见过的粗暴景象,郭锐久久不语。
他打电话给父母,问平安。
结果电话那边居然出来父亲的笑声。“这不就是第二次非典嘛!”对于街头巷尾的白大褂、桌子上摆着诊断仪器、学校停课、每个单位封一座大楼,老人家熟悉得很。他打断郭锐的担忧,用洪亮的声音表达了一番“此役不在话下”的豪情。
那就好。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没事,只是机场戒严回不了家,就此挂断。
他又给尼娜打电话,问莫斯科的情况。她说她已经到菲律宾了。简单寒暄几句,她就挂了。
郭锐没有经历过非典,在网络上查查资料,发现它根本与热泉病不在一个级别。
非典致死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部分人的症状会慢慢消失。热泉病一旦发病,绝无逆转,你最好的结果就是当下的症状不继续加重。这是多么可怕的病!
爹妈好歹也是医疗保健方向的职业人士,他们会不明白厉害?
儿子在海外。做父母的,首先是宽他的心吧?
郭锐猜透父母,颓了一会儿,意识到他即使飞回去也帮不上忙,还会给父母添乱。下楼继续他的房屋改建。
工程实际上已到尾声,变态的钢质外墙换了涂装,不再像一个碉堡,更像个精神病院。前院的篱笆改成了铁栏杆,后院的胸墙加高,地下室被扩建,中央一条地下通道贯穿了前院和后院,增加了两个地面开口。一个在后院焚化炉下面,另一个通到了院墙外,移栽了一株箭毒木遮住。
这株箭毒木是他的波多黎各小友佩佩搞到的。他是个黑帮小弟,全名是何塞?埃梅内希尔多,曾经给郭锐送过一段时间的外卖。全美戒严后他想回波多黎各,但回不去了,黑帮在高压下冰封,所有酒吧、校园、夜总会的生意全停摆了。他混到了没饭吃的地步,就来找郭锐。郭锐这两年在智能义肢和热泉病诊断仪上搞了很多钱,养一下他是没问题的。小家伙在帮着修地道时觉得开口太裸露,就到植物园里偷走了一株箭毒木栽上去。与大部分西班牙裔不同,佩佩很沉默,哪怕喝醉了都不爱说话,莫名其妙的死贴郭锐,成了他的影子。
竣工的时候,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个老军人普利阿莫上尉。他是长期租户和工程的总监工。几十年前的海湾战争中被地雷炸断了两条腿,郭锐做了一对高弹力的假腿给他接上。这两条腿完全不像人腿,更像是袋鼠的腿。结果他的短跑速度超过大部分正常人。佩佩很喜欢跟他赛跑。
傍晚时分,普利阿莫上尉拿着一把气枪出来和一瓶酒出来,跟郭锐和佩佩庆祝了一下。三个人喝了酒,放飞了几十个小气球,再用气枪把它们打爆。
郭锐兴致来了,在前院草坪练习一招“拈花指”。让老上尉用气枪打他,他用手指去拈住子弹。如果是真手,这肯定不行。假手有自己的芯片、摄像头,而且手腕和手指的运动速度远远高于真手,理论上就可行了。
老上尉用枪打他的身侧空地,郭锐一次一次伸手去拈。佩佩在一旁录像。练了几次,似乎有戏,郭锐睁着眼睛也能让大脑及时放空,假手自己“末尾制导”。出手之快,给佩佩连残像都不留,他跑回屋子去拿了个高速摄影机出来拍。
练一练,再看看视频,纠正一点出手角度,脑子里过几遍。拈到子弹的比率大概是十枪里有两三枪。老上尉让郭锐穿上厚一点的衣服,开始照着他身上打。准确率提高了一点。
然后就脱了衣服,打得嗷嗷直叫。准确率又提高了一点儿。
然后老上尉向前逼近,缩短距离,打破了郭锐的皮。太近了,假手的摄像头和芯片已经来不及捕捉子弹轨迹。
训练结束了,郭锐回屋洗澡上药,老上尉和佩佩坐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看刚才拍的视频,对郭锐的动作迟缓大加挞伐。
郭锐二十分钟后出来,也拎着一瓶酒,看看视频,对老上尉残暴的训练方法大加挞伐,再批评佩佩的机器抖动。“年纪轻轻的就手抖,老了就成鸡爪子。你看上尉的手就这样。”
“见习武士不能喝酒。”上尉斥他。
“我还见习武士?”郭锐笑,“我参军都是哪年的事了?圣殿骑士就是我!”
“圣殿骑士都是屠夫,你杀过几个人。”老上尉一点面子不给。
郭锐正要反唇相讥,忽然停住了。大路上出现了灯光,有辆房车从路口转过来。它后面还有一辆车,然后又是一辆。
“旧金山的人……在逃难么?”郭锐问上尉。
“我去看看。”上尉跳上草地车,佩佩也跳了上去。郭锐没有动。他的英语现在只是正常对话的水平,复杂的沟通还交给土著去做吧。
他看到老家伙和小家伙在门口跳下车,堵在路中间。打头的房车停下来,司机在跟他们说话。
过一会儿,上尉和佩佩回来了。
“怎么了?”
“隔离好像要取消了。”
“啥?”郭锐没听清楚。
“隔离取消了。市区乱套了。”上尉说。
“为什么取消?”郭锐纳闷。
上尉拉着佩佩坐到前廊上,“不知道。他们这些人不想跟病人接触,就跑出城了。”
“那……也不会编成车队吧?”郭锐问。
“来路上有检查站,堵上一些车,检查完了一起放行,就堵成了车队。”上尉说。
郭锐想,检查动作严格才会成批放行,依然有隔离的味道。事情很怪呀。
“隔离太昂贵了。需要大型空调和气密防护服。”上尉也在猜原因,“也许专家发现热泉病并不可怕。”
“我看不像。”郭锐说道,“说不定恰好相反,局面控制不了了。”他回屋子里去跟尼娜通话,确认自己想得没错。
强制隔离把热泉病的传染势头遏制了几天,但城区突然发现了几个新病例。这些人不是健康携带者,更没去公共场所或者跟携带者接触,他们就是毫无征兆地发病。
公共卫生专家经过调查,确认他们都曾经让体温升高过。有的是泡热水澡,有的是在强烈阳光下长跑或打球,有的只是感冒发热。
有人提出了新的猜想:热泉病毒是空气传播,人人有份;是潜伏期还是发病,全看人们是否放任自己的体温升高。这引发了一轮疯狂的学术争论。
加州政府第一时间解除隔离。太花钱了,要是人人都跑不了,隔离除了消耗资源没有多大意义。亚特兰大的疾控中心目瞪口呆,怒骂加州神经失常,报华盛顿拟惩罚州长卡辛。但卡辛又不是华盛顿任命的,他才不理。没等疾控中心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缅因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也实施了同样政策。疾控中心三名高管当即辞职。
两天以后,欧洲诸国纷纷解除隔离,只剩下瑞士和卢森堡还在坚持。北欧因为发病率很低,一直没有认真隔离;南欧则是太缺钱了,隔离早成了个政治作秀。军警抓人抓得凶神恶煞,医务人员把指标不高的人挑出来悄悄“培训”一番,就放走了。
——回家不要洗澡,热水擦一擦就好。
——千万别感冒。
——别踢球,别吃太辣,做爱要开空调。
郭锐回到家,闲得难受,每天看电视新闻,各种惨相不断,很快就看麻木了。
他发现自己一时间做不了什么,左右看看,觉得他的新房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又开始鼓捣。
他在湾区找房子结果买到了利佛摩尔,现在看来不太明智。大房子离旧金山中心区太远了,建筑材料和工人都不好办。上次改建,他请了无数朋友帮忙,这次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他打了一圈电话给建筑公司,大部分都停工疏散了,没有人愿意戴着安全头盔在大太阳下作业。他跑到城区去找了一些少数族裔过来,有打零工的,有的甚至是流浪汉。
来自墨西哥的老人瓦肯带着他去建材市场转悠。他常年在这里打零工,帮人装卸材料,修这修那。老人语调缓慢,双手有力。
路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厂房时,瓦肯停下了。这个厂房有一面是玻璃幕墙,上面有不少涂鸦。
“怎么了?”郭锐问他。
“我在这里吃过十年的饭。平时领的慈善餐券,在这里换。”瓦肯用脚擦擦地面,“饭很好吃。呵呵呵。”他笑了。
郭锐想催他,但没开口。他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了大厂房里面的景象。
“好像现在是临时隔离点?”
“嗯。以前是湾区最好吃的,相信我,我吃过很多次。现在是临时隔离点。”
“那很遗憾。”郭瑞顺口说了一句。
“很遗憾,”瓦肯点头,“他们为我们做了十年的饭。”
“……你是说,当初照顾你的那些人,都在里面?”郭瑞转过头来。
“是的。”
郭锐往前走,爬上侧面的楼梯,使劲往里看。瓦肯跟在后面。厂房很大,穹顶极高,有点像飞机总装车间。厂房门口有几个白大褂和警察。
“她叫莫莉,”老人指着下面一个身穿羽绒服的姑娘的身影,“她喜欢把自己爱吃的分给我。曲奇饼啊,冰激凌啊,蛋挞啊,你知道的,小女孩爱吃的东西。她把自己搞得很胖,后来我劝她,要有男孩喜欢才好。她就瘦下来了。但是她还是贪吃,每次只吃一口,剩下的归我了。呵呵呵。”
郭锐看到那女孩混到一群人里去了。里面有很多小隔间,有点拥挤,人们全都穿着厚厚的衣服。七月的旧金山,在这里变成凛冽的严冬。
“里面是零下4度,”瓦肯继续说,“据说是深海隔层的温度,我不太懂。他们前天就关在这里了,我以为会马上送走,送到医院之类的地方去。但是到现在还没有送,而且人越来越多了。”老人摇摇头。
“可能医院也装不下吧。”郭锐说,“现在热泉病很厉害,每天都诊断出新的健康携带者。”
“我不懂这个。健康携带者?我就是啊。我应该是很多很多病的健康携带者,”老人又呵呵笑,“年纪大了嘛。结果居然我没事。你看,郭先生,我帮你建完你的那个堡垒以后,要回到这儿来盯着。她应该回家去,她要是再不出来就要生病了。这是七月,人不能在七月里穿那么厚的衣服的。这是不对的。”
郭锐无言以对,听这个老人啰嗦。
“我很怕她生病,”老人拍拍栏杆,“她长大了,应该出去玩。现在她周围全是病人,我要把她弄出来。”他又回过头来看,莫莉找不到了。玻璃幕墙太脏了。
“她不许生病。”
全球展开了大规模的隔离。
机场、港口、车站纷纷戒严,各路要道重兵把守,检查站密布,很多机构放假,列强首脑发布讲话,号召抗击这场“迟到了一亿年的瘟疫”。政府部门对居民发布应对方案,强力机构和医疗部门取消所有休假,一个个车队从中心城市开拔,向偏远地区增援而去。
郭锐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了大量画面,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里约热内卢的记者跟拍。
军警在大半夜开进了贫民窟,下车后列队跑向一座居民楼,昏暗的路灯下整齐的钢盔左右摇摆,闪闪发光。不一会楼里就传来惊叫和哭喊的声音,整座楼被军警四面包围,凡是跑出来的都被连打带踹的赶回去。到早晨,大楼楼门被封死,窗户焊上了钢筋栅栏。楼下曾经热闹的小吃摊和赌博机还摆在哪里,只有一条狗跑来跑去。看到这电影里才见过的粗暴景象,郭锐久久不语。
他打电话给父母,问平安。
结果电话那边居然出来父亲的笑声。“这不就是第二次非典嘛!”对于街头巷尾的白大褂、桌子上摆着诊断仪器、学校停课、每个单位封一座大楼,老人家熟悉得很。他打断郭锐的担忧,用洪亮的声音表达了一番“此役不在话下”的豪情。
那就好。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没事,只是机场戒严回不了家,就此挂断。
他又给尼娜打电话,问莫斯科的情况。她说她已经到菲律宾了。简单寒暄几句,她就挂了。
郭锐没有经历过非典,在网络上查查资料,发现它根本与热泉病不在一个级别。
非典致死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部分人的症状会慢慢消失。热泉病一旦发病,绝无逆转,你最好的结果就是当下的症状不继续加重。这是多么可怕的病!
爹妈好歹也是医疗保健方向的职业人士,他们会不明白厉害?
儿子在海外。做父母的,首先是宽他的心吧?
郭锐猜透父母,颓了一会儿,意识到他即使飞回去也帮不上忙,还会给父母添乱。下楼继续他的房屋改建。
工程实际上已到尾声,变态的钢质外墙换了涂装,不再像一个碉堡,更像个精神病院。前院的篱笆改成了铁栏杆,后院的胸墙加高,地下室被扩建,中央一条地下通道贯穿了前院和后院,增加了两个地面开口。一个在后院焚化炉下面,另一个通到了院墙外,移栽了一株箭毒木遮住。
这株箭毒木是他的波多黎各小友佩佩搞到的。他是个黑帮小弟,全名是何塞?埃梅内希尔多,曾经给郭锐送过一段时间的外卖。全美戒严后他想回波多黎各,但回不去了,黑帮在高压下冰封,所有酒吧、校园、夜总会的生意全停摆了。他混到了没饭吃的地步,就来找郭锐。郭锐这两年在智能义肢和热泉病诊断仪上搞了很多钱,养一下他是没问题的。小家伙在帮着修地道时觉得开口太裸露,就到植物园里偷走了一株箭毒木栽上去。与大部分西班牙裔不同,佩佩很沉默,哪怕喝醉了都不爱说话,莫名其妙的死贴郭锐,成了他的影子。
竣工的时候,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个老军人普利阿莫上尉。他是长期租户和工程的总监工。几十年前的海湾战争中被地雷炸断了两条腿,郭锐做了一对高弹力的假腿给他接上。这两条腿完全不像人腿,更像是袋鼠的腿。结果他的短跑速度超过大部分正常人。佩佩很喜欢跟他赛跑。
傍晚时分,普利阿莫上尉拿着一把气枪出来和一瓶酒出来,跟郭锐和佩佩庆祝了一下。三个人喝了酒,放飞了几十个小气球,再用气枪把它们打爆。
郭锐兴致来了,在前院草坪练习一招“拈花指”。让老上尉用气枪打他,他用手指去拈住子弹。如果是真手,这肯定不行。假手有自己的芯片、摄像头,而且手腕和手指的运动速度远远高于真手,理论上就可行了。
老上尉用枪打他的身侧空地,郭锐一次一次伸手去拈。佩佩在一旁录像。练了几次,似乎有戏,郭锐睁着眼睛也能让大脑及时放空,假手自己“末尾制导”。出手之快,给佩佩连残像都不留,他跑回屋子去拿了个高速摄影机出来拍。
练一练,再看看视频,纠正一点出手角度,脑子里过几遍。拈到子弹的比率大概是十枪里有两三枪。老上尉让郭锐穿上厚一点的衣服,开始照着他身上打。准确率提高了一点。
然后就脱了衣服,打得嗷嗷直叫。准确率又提高了一点儿。
然后老上尉向前逼近,缩短距离,打破了郭锐的皮。太近了,假手的摄像头和芯片已经来不及捕捉子弹轨迹。
训练结束了,郭锐回屋洗澡上药,老上尉和佩佩坐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看刚才拍的视频,对郭锐的动作迟缓大加挞伐。
郭锐二十分钟后出来,也拎着一瓶酒,看看视频,对老上尉残暴的训练方法大加挞伐,再批评佩佩的机器抖动。“年纪轻轻的就手抖,老了就成鸡爪子。你看上尉的手就这样。”
“见习武士不能喝酒。”上尉斥他。
“我还见习武士?”郭锐笑,“我参军都是哪年的事了?圣殿骑士就是我!”
“圣殿骑士都是屠夫,你杀过几个人。”老上尉一点面子不给。
郭锐正要反唇相讥,忽然停住了。大路上出现了灯光,有辆房车从路口转过来。它后面还有一辆车,然后又是一辆。
“旧金山的人……在逃难么?”郭锐问上尉。
“我去看看。”上尉跳上草地车,佩佩也跳了上去。郭锐没有动。他的英语现在只是正常对话的水平,复杂的沟通还交给土著去做吧。
他看到老家伙和小家伙在门口跳下车,堵在路中间。打头的房车停下来,司机在跟他们说话。
过一会儿,上尉和佩佩回来了。
“怎么了?”
“隔离好像要取消了。”
“啥?”郭锐没听清楚。
“隔离取消了。市区乱套了。”上尉说。
“为什么取消?”郭锐纳闷。
上尉拉着佩佩坐到前廊上,“不知道。他们这些人不想跟病人接触,就跑出城了。”
“那……也不会编成车队吧?”郭锐问。
“来路上有检查站,堵上一些车,检查完了一起放行,就堵成了车队。”上尉说。
郭锐想,检查动作严格才会成批放行,依然有隔离的味道。事情很怪呀。
“隔离太昂贵了。需要大型空调和气密防护服。”上尉也在猜原因,“也许专家发现热泉病并不可怕。”
“我看不像。”郭锐说道,“说不定恰好相反,局面控制不了了。”他回屋子里去跟尼娜通话,确认自己想得没错。
强制隔离把热泉病的传染势头遏制了几天,但城区突然发现了几个新病例。这些人不是健康携带者,更没去公共场所或者跟携带者接触,他们就是毫无征兆地发病。
公共卫生专家经过调查,确认他们都曾经让体温升高过。有的是泡热水澡,有的是在强烈阳光下长跑或打球,有的只是感冒发热。
有人提出了新的猜想:热泉病毒是空气传播,人人有份;是潜伏期还是发病,全看人们是否放任自己的体温升高。这引发了一轮疯狂的学术争论。
加州政府第一时间解除隔离。太花钱了,要是人人都跑不了,隔离除了消耗资源没有多大意义。亚特兰大的疾控中心目瞪口呆,怒骂加州神经失常,报华盛顿拟惩罚州长卡辛。但卡辛又不是华盛顿任命的,他才不理。没等疾控中心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缅因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也实施了同样政策。疾控中心三名高管当即辞职。
两天以后,欧洲诸国纷纷解除隔离,只剩下瑞士和卢森堡还在坚持。北欧因为发病率很低,一直没有认真隔离;南欧则是太缺钱了,隔离早成了个政治作秀。军警抓人抓得凶神恶煞,医务人员把指标不高的人挑出来悄悄“培训”一番,就放走了。
——回家不要洗澡,热水擦一擦就好。
——千万别感冒。
——别踢球,别吃太辣,做爱要开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