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张楠答得干脆:“垫圈的位置是限位点的核心,一旦装错,后面的联轴器位置就全乱了。”

  “记录,是为了让每一步都能回溯、复查。”

  那人皱着眉头嘀咕:“这到底是干活,还是写论文啊?”

  张楠解释道:“不是写论文,我们是在是在搭建完整工艺链,确保每一步可溯源、可复验、可调整。”

  “可你那是实验室。”男生摇头。

  “咱们是真刀真枪上机干活。”

  “有些工序我们靠的是手感,是经验,填这些卡片……除了浪费时间浪费纸张,没有任何意义。”

  这话一出,其他技校的学生都跟着附和起来。

  “是啊!平时我们干活,顶多记个尺寸,哪有人一刀一刀填表的?”

  “再说了……张同学,你们北大那边是不是对我们不太放心啊?”

  一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工艺卡,干脆直截了当地问。

  “这玩意儿看着跟查岗记录似的……啥都要填,是不是错一点都赖我们头上?”

  这话说得不算冲,但气氛却一下子僵住了。

  张楠的面色登时就挂不住了。

  不错!

  他确实是按实验室那套“数据采集、工艺追踪、复盘迭代”标准来的。

  陈露阳和他一起设计这个工艺卡,就是为了记录偏差,规范工艺流程。

  但是没想到,这些卡片在技校学生眼里,竟然成了“不信任”的象征。

  张楠沉了片刻:“我们不是不信任你们,是因为……”

  那男生却根本不给他说完的机会,劈头打断道:

  “这个项目本来就卡着时间,现在还得边干边写,一天工时都快对半砍了。”

  似乎是先入为主,有了对方信不过自己的概念,

  男生说话很是不客气:“到时候任务完不成,责任是不是也要算我们的?”

  就在此时,旁边的技校老师也忍不住插话:

  “张同学,你的出发点没错,我们也理解你们科研要求高。”

  “但车间生产跟实验室不一样,不能太教条,我们这儿经验是练出来的,不是卡片写出来的。”

  “有些误差,现场车床上稍微调一刀就能解决,可你这卡流程走一圈,学生就得多花半小时干活。”

  “干着干着还得放下车刀写表,手停了,车停了,工时碎了,节奏全打乱了。”

  这话一出,空气又紧了。

  张楠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一张没发出去的工艺卡,眉头越皱越紧。

  他不是不明白大家的难处。

  可这张卡,背后是陈露阳对整条工艺传承链的设想。

  如果没人记录的话,

  下一批人连哪道工序打了几次刀、哪段料偏硬都不知道,就只能再重头来。

  张楠低声道:“可要是这些经验都不写下来,每年换一批人就得重新试一次,我们永远都在从零开始。”

  技校老师叹了口气:“张同学,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咱们这边的节奏……恐怕配合不上。”

  张楠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他站在原地,沉默了几秒,最终点点头,语气里透着明显的失落与无奈:

  “我明白了。今天先到这吧。”

  说完,张楠转身出了车间,顺着楼梯快步下楼。

  他说话不好使,

  那他就去找说话好使的!

  出了校门,

  张楠站在马路边,掏出零钱搭了趟公交,直奔北大。

  ……

  “技校学生不干了??!?”

  教室外,

  陈露阳瞳孔骤然一缩。

  “之前不是跟他们都沟通好了吗?怎么突然撂挑子了?”

  张楠面露难色和愧疚,开口道:

  “我照着之前咱俩定的工艺流程,让他们在上机前填工艺卡。”

  “结果学生觉得这是咱们不信他们的手艺,说本来工期就紧,这么一填一写,进度直接砍了一半。”

  “现在整个项目都卡那儿了,谁都不愿动手。”

  工艺卡?

  陈露阳人都听愣了。

  “一张小纸片子还有这么大威力呢?!”

  亏了刚刚陈露阳以为是材料、人手或机床问题,

  哪成想竟是因为一张小小的卡片,把整个流程给绊住了。

  “我这就跟老师请假,咱俩去技校瞅瞅。”

  陈露阳二话不说,跑回教室跟老师请了假,背着书包就跟张楠去了丰南技校。

  只不过,

  进了学校,他去的第一站不是学生的实践车间,而是直接敲开了何正书的门。

  “何老师,张楠刚才跟我提了工艺卡的事儿,听说学生那边有点误会。”

  “我想当面说清楚,咱得把这误会解开,不能让进度耽误。”

  听到“工艺卡”这三个字,何正书的眼神也很复杂。

  他没立刻表态,而是起身拍了拍衣服:

  “走吧,我陪你们去一趟车间。”

  三人一路出了行政楼,顺着通往实训工坊的走廊往里走。

  风吹得走廊玻璃咯咯作响,空气中还残留着铁屑与机油混合的味道。

  学生们正在排队等着上机,有的抱着工件擦汗,有的干脆蹲在墙角抽烟。

  眼看何老师带着张楠和一个陌生面孔走进来,车间里的学生们纷纷停下了动作,目光齐刷刷投过来。

  “这是陈露阳。”

  何正书介绍道,“北大经济系的学生,也是通用化试件的项目负责人。”

  “今天他是特意来和大家说明情况的。”

  说完,何正书退到一旁,把正中位置留了出来。

  听到陈露阳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车间里的学生一个个都好奇的看过去。

  有人小声嘀咕:“这人看着也太年轻了吧,居然是负责人?”

  “咋还背着个书包来了?”

  原本他们还以为陈露阳有多厉害,毕竟能当“负责人”的人,肯定得是个手握技术、说话带风的大人物。

  但是没想到竟然是个跟他们岁数差不多大的学生,甚至感觉比张楠都小。

  就在他们想着陈露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结果陈露阳开口就是:

  “兄弟们,工艺卡是我的主意,跟张楠没关系,我知道,今天这事儿是我没安排好。”

  “本来嘛,大家忙活一天不容易,好不容易图纸下来了,材料也配上了,正想着趁热干起来,我们这边却突然甩出一沓表格来填。”

  “换我,我也烦。”

  技校的学生们面面相觑,眼神里明显比早些时候要缓和不少。

  陈露阳继续说:“但我今天来,不是为了逼着你们继续填工艺卡,我是来解释‘为啥要填’。”

  他抬了抬手里的几张卡片,从里面抽出一张有些被油渍弄皱的纸片。

  “这张卡,是我们试装那批喷油嘴的时候,一位老工人师傅留下的。”

  “上头写着:‘工件第4件打孔时崩角,用同一把刀二次回刀切边,后续刀口调整0.3毫米避让’。”

  “这句话,看起来没啥。”

  “但就是它让我们下一批试件直接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报废率。”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寂静。

  当初质疑的男生依然不服:

  “可那也不用每一步都写吧?出问题再记不行?”

  “当然可以。”陈露阳点头,“我们不是叫你们当书记员,记流水账。”

  “可要是哪天出了问题,一翻记录,啥都没写。那你说,责任该怎么分?”

  “是机器坏了?刀片没换?工件有砂眼?装夹角度偏了?还是咱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错了?”

  “可一旦写下来了,哪怕写得不多,后面人一翻,就知道你是这么干的,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咱们搞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东西,从第一件做到第一百件,质量都一样好,谁上来都能照着做。”

  “要不然出了问题,到底是图纸有错,还是人手出岔,全说不清楚。”

  他话不多,却句句打在点上。

  “你说得也有道理……就是,这卡片项目太细了点,填起来麻烦。”

  男生语气微微松动,但对于卡片还是有些不满。

  “是。”陈露阳笑。

  “那说明我们卡片设计得还不够好。”

  “卡片是工具,不是麻烦。要是用得别扭,那就是我们做得不到位。”

  “咱们要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浪费时间’。”

  “所以今天我来,是请大家一起帮忙。”

  “你们边干边挑毛病,把你们觉得不合理、填着别扭的地方,全圈出来。”

  “我来改,张楠画图,咱专门出一套‘技校实训专用卡’,以后就谁填谁顺手。”

  这话一说完,场子立刻活泛了。

  “我看行。”

  刚才最先开口的男生咕哝了一句,“反正要填,就填点有用的。”

  “要是能改得顺手,那我们也不是非得跟纸片儿过不去。”另一人跟着附和。

  “我建议把‘工艺编号’和‘产品编号’位置调上来些。每次一翻开卡片,先找这两项,结果得翻半天,耽误事儿。”

  “还有,签字的地方也太挤了,有时候老师写了,我们写不上,容易糊。要不就扩一下签字栏,再加个‘填写日期’,方便追溯。”

  “我建议加个‘现场备注’一栏,能临时记点口令或者调刀数据啥的。”

  “再加一项‘加工中临时处理’,出问题时能记录怎么应对的。”

  “……”

  一时间,刚才还满是火药味的车间,竟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起卡片哪里不好用、哪里可以精简、哪里该留空格方便记重点。

  陈露阳把书包放在地上,把卡片摊在了车间的工装台上,一边听大家讲,一边拿笔圈圈画画,把建议一一记下。

  张楠也在旁边帮着梳理整理,讨论着图纸和实际操作的差异。

  等忙完,外头天色已经有些泛灰。

  等一轮交流完,陈露阳拎起书包,笑道:

  “今天大家辛苦了。”

  “卡片我带回去整理,改好了让张楠再送来。”

  “你们放心,这次是真按你们说的来。”

  “对了,别忘了填你们的名字,这套改出来的卡片以后可就归你们技校专属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几位学生眼里明显有了点光彩。

  “归我们技校专属的?”

  “嘿,那得整好点!以后说不定其他学校都得跟咱们借着学!”

  眼见技校的事情处理完,陈露阳心里轻轻吐出口气。

  背起书包,

  他正准备转身跟何正书告别,就见那位老师正站在门边,半笑不笑地望着自己。

  “行啊,小陈。”何正书慢悠悠开口,眼中透着点欣赏,

  “嘴上真有两把刷子,能把这帮倔小子聊明白的,不多见。”

  陈露阳笑道:“大家都是为了干事,误会解开就好。”

  “再说了,卡片再好,大家愿意用,那就是白画。”

  张楠在旁边叹口气,苦笑道:“我画了这么久,白画了。”

  “也不算白画。”陈露阳转头看着张楠。

  “不合适的设计,也得先做出来,才知道哪不合适。”

  “咱们这个项目不就这样么?”

  “边干边改,错了改、偏了纠,总比闷头一条道走到黑强。”

  嗯!

  张楠回答:“我这就回去,把修改的卡片画出来,到时候哪里不合适的,我们再改。”

  “好!”陈露阳毫不犹豫地点头。

  “你先把大框架搭起来,咱们先整一版试用样张出来。”

  “我估摸着,搞个两三轮下来,八成也就定型了。”

  “行。”张楠笑得有点疲惫。

  “我晚上回去就动手,把那几张反馈意见全整进去,争取明天出一稿。”

  ……

  有了学生们改进的意见,

  当天晚上张楠就快速的撸出了一版新的工艺卡。

  卡片一共出了三种版本:铣工用的、车工用的和钻孔辅助用的,

  每种都根据实操流程重新排了字段,把产品编号和工艺编号调到了首页上方,工步内容改成了分段描述,还特意留了一栏“现场操作补记”,供学生随手填写临时调整和经验记录。

  不仅签字区加宽了,

  而且新增了“操作员签名”和“班组验收”两行,纸张也换了加厚的硬卡纸,写字不晕,戴手套也压得住。

  果然,对于新的工艺实训卡,同学们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不少。

  大家原本还有点排斥这类“写字活儿”,但随着卡片结构清晰、术语顺手、栏位实用,

  不少同学干脆把卡片贴在工件旁边,边干边写,实用又方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八零机械厂,回到八零机械厂最新章节,回到八零机械厂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