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代号:倒沈!

  史密斯专员目光灼灼,召集了各方面人才。

  真正的人才!

  什么都不懂只会赢赢赢的人,进不了这个圈子,这些人有过实操经验。

  史密斯专员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临行之前必然要让沈三通脱层皮。

  “这次行动,可以概括为四步绞杀链。”

  “第一舆论点火,让沈三通私德丑闻引发公愤;第二行业围剿,实现资源抵制,削弱其商业根基,第三专业否定,进行口碑批判,瓦解观众信任。”

  “关键是第四,前三步,是为了让东大官方介入,政策打压,直接扼杀生存空间。”

  “最终目标,将沈三通塑造为‘德不配位、垄断市场的行业毒瘤’,迫使其陷入自证清白的被动局面,甚至退出核心竞争圈层。”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沈三通在电影行业作用如此重要,类似的攻击出现过很多次,如何保证这次成功?”

  史密斯专员看向老胡。

  老胡道:“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矛盾一触即发,以往是争论走哪条路,现在这种争议空间在消失,变成实际行动。”

  “沈三通逐步可以确定不是我们路上的人,”

  有人皱眉,有人若有所思。

  老胡说:“重点是第四步,实现政策收紧,前三步是给出手的人一个理由,上会的时候有个说法。”

  史密斯专员点头,想要打掉沈三通,关键不在外,而在于内。

  “我们再确定确定操作细节,保证万无一失。”

  南周主编介绍他负责的娱乐面部分。

  通过娱记和天涯、贴吧等自媒体渠道,抛出沈三通与多名女星的恋爱细节,描绘了时间线重叠、资源交易嫌疑,暗示其“以权谋私”“潜规则新人”。

  重点渲染“权力不对等”关系,强调女星为三通娱乐签约艺人,让公众联想到职场性骚扰。

  再让“知情人”出来打配合,散发当年姚辰因拒绝潜规则遭封杀,失去了《潜伏》女主,而杨鱈因此获得了机会。

  史密斯专员皱眉:“他身上这类绯闻太多,姚辰可以站出来吗,有具体的人站出来,控诉才有力度。”

  南周主编说:“恐怕不行,我问过,她最多停留在默认层次。”

  史密斯专员加码:“给她奢侈品代言,以及BBC、时代、纽时等女性力量评选,保证给她一个好名次,能不能出来?”

  南周主编苦笑:“很难。”

  史密斯专员只好放弃。

  南周主编道:“知情人士爆料后,现在正是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舆论对明星私德问题敏感,稍微推动,便能引发媒体跟风。”

  “再让‘知识分子’和文人撰文,打出配合动作。”

  “例如,私德败坏,如何拍出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三通娱乐本质是沈三通的‘后宫’?”

  “将私生活问题上升至‘行业风气败坏’层面,同时让女性团体举牌子抗议,指控沈三通‘物化女性’‘助长娱乐圈畸形生态’。”

  老胡补充道:“最好巧合般的被外媒拍到,要是纽时、CNN进行报道,从国际施压,能更好的推动道德批判主流化。”

  史密斯专员点头,内外联动嘛,他路子多了:“我会安排。”

  联系行业力量的高瘦中年人,介绍他负责的第二部分。

  拉拢电影学院派与华易系。

  沈三通素来“轻视艺术追求,唯市场论”,严重威胁传统电影价值观,拿到学院派公开批评不难。

  再联合华易等公司抵制三通娱乐项目,如拒绝排片合作、演员拒演。

  史密斯专员希冀的问:“华易可以出头?”

  高瘦中年人说:“很难,不过可以给予暗示,如果能完成政策层面的挤压,华易也许会出手。”

  史密斯专员脸色不太好看,说白了落井下石可以,但是不愿做强攻手。

  高瘦中年人继续:“挑动港台圈层站队,沈三通本身有排斥港台艺人的嫌疑,垄断内地资源,借此激化地域矛盾。”

  “他得罪的港台导演不少,陈克辛、杜琦峰可以出来说话,指责他破坏行业团结。”

  “借助港台娱乐势力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扩大舆论压力。”

  解构沈三通专业能力与行业贡献,介绍他负责的第三部分。

  首先,质疑“票房神话”含金量。

  话术方向有两个。

  “三通娱乐靠票补和资本运作刷票房,真实口碑堪忧。”

  “《囧途》《狼牙》内容低俗,过于爆米花,拉低电影艺术水准。”

  再使用配合动作,引用匿名院线数据,暗示三通娱乐票房注水。

  发动影评人批判其作品“缺乏深度”,“迎合观众低级趣味”。

  同时渲染“行业垄断者”形象,核心是为了论证,沈三通以市场为名打压多样性,导致年轻导演无生存空间。

  三通娱乐控制排片、绑架观众选择,破坏公平竞争。

  这个方向不难找人出来指控,三通娱乐挤压小成本文艺片的情况不少,强化沈三通霸道行径,塑造文艺悲情叙事。

  老胡负责第四部分:“人民网之类的网站,花点钱就能上,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官方。”

  “还有一些报社的网络平台,渲染政策与官方渠道正在施压。”

  关键在于实名举报。

  举报三通娱乐违规操作,向广电实名举报三通娱乐“票房造假”,质疑其“无序扩张”。

  抓住一个电影的点,如喜剧片低俗笑点,青春片的个性叙事,指控影片内容有违主流观念。

  捆绑文化安全方面议题,如沈三通上蹿下跳,一是配合好莱坞文化入侵,第二是为了自己三通娱乐的垄断。

  炒作三通娱乐的市场策略,削弱国产片文化主体性,危及行业安全。

  老胡给出致命一击:“可以联系佐,将之极端化,鼓吹沈三通乃是某种象征,从商业上升到文化战争,促使氛围紧张。”

  老胡很明白尺度所在。

  现在外部环境步步紧逼,但是绝不会坐看蔓延到社会和舆论面。

  史密斯专员道:“我来安排。”

  嗯,不只是自由叙事,佐的它们也有资助,为了污名化。

  史密斯专员对老胡很满意,但也有所质疑:“三通娱乐在谈判中出力不少,能说明他是为了私利吗?”

  老胡道:“真假不重要,先给人介入的借口,最好直接打击三通娱乐的项目推进。”

  史密斯专员很满意,四步下来,沈三通不死也要脱层皮。

  说到底,还是东大自己人干自己人够凶狠。

  除此之外,史密斯专员有秘密武器,沈三通得罪的人不少。

  比弗利庄园。

  沈三通接到了程龙的电话。

  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程龙做派确实“大哥”,正忙于自导自演的动作片《十二生肖》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沈三通在花旗国被黑,程龙当即就打电话过来,问要不要帮助,他在这边有些人脉关系。

  没有太多的利益,单纯就是出门在外,互相帮助。

  沈三通用不上,但也承了一份情。

  程龙说:“这些鬼佬欺软怕硬,越是讨好他们,他们越是不尊重我们,只有实力,才能获得尊重。”

  在这方面,沈三通和程龙有不少共同语言,当年对方参加节目,也被冒犯过:“是啊,《好莱坞报道》专访不欢而散,上了《深夜秀》态度反而好了。”

  程龙深有同感,说:“出门在外,必须自信。”

  他挺关注沈三通在好莱坞这边的动态,第一收看了脱口秀。

  沈三通在国内厉害,但想在好莱坞站住脚依然很难。

  《深夜秀》不是单纯访谈,还有很多互动、音乐创意,即兴伴奏,沈三通口才好,才华横溢。

  然而沈三通只是小秀了一下,进行了创意翻唱,点到为止。

  换了一般人也许感觉不到,程龙却能把握到微妙之处。

  入乡随俗,参加节目提供效果,是应有之意,但绝不滑落到讨好。

  也许有人会说,至于吗?要这么敏感。

  摸爬滚打过的程龙,可以肯定的说,必须这样做。

  好莱坞是一座斗兽场,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是给人软弱可欺的感觉,马上就会被撕咬、狩猎。

  沈三通确实厉害,他当年有嘉和帮助护航,处在港片巅峰时刻,也吃了很多亏,最多做到不卑不亢,哪像沈三通还能反击。

  双方又聊了聊奥斯卡,结束了通话。

  东大这边是晚上,程龙对张兰心道:“国内不少人可以松口气了。”

  张兰心好奇问:“为什么了?”

  程龙理所当然道:“沈三通在国内打通关了,一般来说,到了这一步,要谋求在好莱坞证明自己。他事业重心转移,很多人当然要松口气。”

  沈三通去试穿礼服,没有选择唐装,而是西装。

  看看奥斯卡什么样,花旗电影艺术的标准所在,好莱坞之行就算结束。

  基本目的达到了,和华纳能否合作,不急于一时,必然有一个拉扯的过程。

  而且沈三通事业的重心,应该说是核心,依然在国内。

  他最多在好莱坞做一两个项目,没有深耕的想法。

  在花旗国深耕,是给自己挖坑,还是深坑,耕的越深,沉没成本越高。

  未来世界文化中心在东大,趋势已经出现。

  春节档《囧途4》《赵子龙》票房双双奔着破20亿而去,说明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北美票房最高的《星球大战》是9.35亿票房,观影人次1.11亿,观影极限是一个国家人数的1/3。

  按照这个标准,随着影院建设到三四五线,以及乡镇,对应东大应该有4亿人次观影。

  每张票价45元,极限票房应该是180亿人民币。

  以等价购买力计算,一个市场能打其他市场总和。

  这还是保守估计,东大有统一文化、统一语言认同的优势,理论极限票房还会更高。

  问题在于能否有好电影,填满观众的胃口。

  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是不爱看烂片。

  后世《哪吒2》震惊世界,然而客观来说,相比于六代机划破天空,deepseek把花旗国堆了海量资源,最强项概念一击洞穿的基本面,《哪吒2》只能说反应时代的正常水平。

  电影年度总票房,应该在一千五百亿到两千亿之间,只是电影行业太拉胯,没法提供好电影。

  甚至出现了《哪吒2》吸走了大盘的说法。

  这简直是搞笑,2025年,不是二十年前,大家腰包有钱,又是大过年,别说一部,就是十部也一样看。

  事实上,电影在路人,真正的路人眼中,经过几轮轰炸后等同于粪坑。

  应该说圈子名声拖累了《哪吒2》。

  从春节档走势就能看出来,《哪吒2》的票房爆发,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说明观众不相信影评,不相信票房表现,也不相信院线。

  只相信真正的人。

  等到确定《哪吒2》不是营销,也不是《唐探3》,是真真正正的好戏,才如同电影里的海底妖族,蜂拥而至将小哪吒高高托起。

  是,《哪吒2》只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是足够了。

  不在中秋节拆家,地震里找喜剧,不拆散情侣,不在国庆档出殡,春节档恶心人,不让奸臣念忠臣的词,不让圣人被吸干,不眯眯眼

  足够了!

  观众也受够了。

  不是《哪吒2》吸走了大盘,而是带起了大盘,没有哪吒路人观众懒得关注电影圈。

  《哪吒2》之后“冷启动”现象特别明显。

  没有出现一些人想的,能给烂电影续命,烂片依然不卖票房,也无人关心。

  到了真正的好戏,观众才会关注。

  之前一点声音都没有,确定是好电影之后,呼啦啦一群人去看,看完就“沉寂”了,再遇到好电影,然后又出现了。

  这就叫做“冷启动”。

  营销、影评之类的没人在乎,只有好电影,才会看一眼。

  导致这个现象,是因为观众对于电影、电影圈再没有滤镜。

  东大观众不是花旗观众,花旗国观众的生活各个方面被精算过,必须维持一个体面。东大观众压根不惯着,娱乐方式多的是,也没有谁规定必须做什么。

  电影圈已经电视圈化,粉圈化,除了固定群体,无论里面多嗨,路人不在乎。

  营销再好,路人观众也一律当做发癫。

  只有实打实的线下口碑,才能唤起潜在观众。

  依靠大众观影支撑的电影,全国统一上映的模式,有共同认同和语言诸多优势加持,硬生生把自己玩成了小圈子,只能说也是没谁了。

  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外部有好莱坞刺激,内部有三通娱乐刺激,整个行业会慢慢提升到应有水平。

  沈三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无意于好莱坞的恩怨。

  他要参与东大电影市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所以,沈三通已经包了空客飞机,参加完奥斯卡就回国,没什么好留恋的。

  只是国内来了紧急电话,针对沈三通的舆论,从一开始的抬高,再到贬低为罪人,并没有消散,反而从泛泛攻击改为精准发力,节奏和手法高了不止一筹,多方面同时发力。

  沈三通提前回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最新章节,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