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智能超级工厂的总体布局和设计,萧宇都是全程参与的,并且主导了工厂的设计,施工方都是按照他的要求来施工。
萧宇之所以要主导这个事情,当然是为了在智能工厂内部打造一个合适进行两界倒腾的环境,把蓝星世界的室温超导材料倒腾到这个工厂里,摇身一变就成了这个厂子量产出来的了。
目前,萧宇手里已经囤了上万吨规模的精炼过后的室温超导纳米复合材料,这是他上次去蓝星世界带回来的“土特产”之一,不过眼下并不在这里,而是囤积在了萧宇秘密打造的地下基地里。
此前萧宇报的产能并不多,他打造的地下秘密基地完全足够囤所需的货量。
不过,要从地下基地弄到这个工厂里,还需要先把货再次弄到蓝星世界,然后再弄到这个工厂里。
这一点萧宇也很蛋疼,因为传送星门只能同一个世界使用,只能连接蓝星与地球,而地下基地又是完全与地面隔绝,彻底封死了通路,地面进不去,里面也出不来,只能靠传送星门转运。
萧宇带回来的这批室温超导材料主要是应急用储备的,如果蓝星世界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不能第一时间转运材料到地球,那么这批已经在地球的材料就可以应急。
毕竟,产能预期已经报出去了,一旦宣布生产线正式运作起来,就得要有货。
现在各方都非常关注中航临飞公司的室温超导材料产能的问题,国家层面都高度重视,这材料的战略价值可比石墨烯要高了好几个档次,而且需求量一点都不比石墨烯少。
加上萧宇首次报的产能不多,那就更是备受各方的关注,都盯着中航临飞什么时候能供货呢。
但只要蓝星世界那边别出什么岔子,肯定是从那边倒腾新货过来,地下基地的货是应急用的。
……
大约半小时后,萧宇又去了一趟石墨烯材料的智能工厂,这个就跟室温超导材料生产线大不一样了,室温超导材料是真的只能从蓝星世界倒腾才能实现大量供货,因为这种材料就连现在的蓝星世界目前也做不到人工合成量产化。
但石墨烯材料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在蓝星世界已经路边摊级别的产物。
新总部园区的完工,这里新建的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就是货真价实的具备实际量产能力了,即便不从蓝星世界倒腾,也能在地球这边自产自销。
石墨烯量产技术,萧宇早就已经掌握了,只不过前些年还没发展起来,所以始终以两界倒腾为主。
现在肯定是不一样了,公司已经崛起,成为了世界级的超级巨头,再也不是之前那个需要找什么瑞联集团来庇护的弱者了,国家就稳稳地护着了。
简而言之,萧宇已经在新总部园区的石墨烯工厂引入了蓝星世界完整的技术生产线,自己在地球采购石墨矿,进行石墨烯材料的量产即可。
不过,超高品质纯度的石墨烯材料还不能实现量产,现在这个工厂只能量产出次一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生产制造石墨烯电池,相对要求不高,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的多。
这个生产石墨烯的超级智能工厂,萧宇的定位就是用于大规模量产石墨烯电池,他锁定的下一个主要应用场景赫然便是新能源车领域。
新能源车就是产能消耗大户了,不同于智能手机,车子是大件商品。
前些年,好多新能源车厂商就已经跑到灵镜科技调研询价,同时希望能够拿到石墨烯电池供货。
但萧宇没答应,原因是产能不够,要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其它行业和别的应用场景。
各大新能车厂商对此也很无奈,他们是求着买,萧宇都不卖,又找不到平替产品,只能等了。
灵镜科技旗下的石墨烯电池技术也是一大绝活,尤其是去年宣布的消息,几乎把石墨烯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开发到了极致。
新能源车一旦得到石墨烯电池技术的支持,那么续航里程这个痛点将会成为历史,燃油车一直吹嘘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永远都不如燃油车这一点也将成为历史。
要是搭载了灵镜科技最先进的石墨烯电池,满电状态下轻轻松松就能干到三千公里以上,不但能追上燃油车,甚至还能轻轻松松就超过燃油车的续航里程。
新能源车的整体驾乘体验舒适度也将因此迎来史诗级的飞跃,姑且不说别的,现在的新能源车主为了省电,大热天或者冷天都不敢在车内开空调。
不是车主舍不得那点电费,而是担心车子开到一半电没了。
而搭载了石墨烯电池的新能源车,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一系列的痛点,空调什么的,全程开着都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用。
毫无疑问,这对新能源车的产品竞争力而言是巨大的提升,各路新能源车厂商都想抢首发,尤其是看到当初雷布斯给他的小咪手机拿下石墨烯电池和全面屏的首发,产品发布直接卖爆了,足以证明首发的含金量。
灵镜科技虽然至今还没有给任何新能源车厂商供货,但各路厂商其实一直有人负责盯着这家公司的石墨烯材料产能动向。
当下虽然彼得·维塔斯的横空出世,似乎有打破灵镜科技在石墨烯领域的技术垄断格局,但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仍然与灵镜科技的产品技术有着很大的差距,成本差距也很大。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Cyera-AI公司是北镁企业,就目前阿镁与东大的关系,能不能给你供货还两说,而且这还是次要的,比这更关键的一点是产能。
退一步讲,就算彼得·维塔斯真的把技术搞定了,但看阿镁家里现在的工业现状,工厂什么时候能够建成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殊不知,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要不是来东大建了个超级工厂,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产能问题,比如殴洲的超级工厂到现在都还没搞定。
由此可见,产品走不出生产线,那也是白搭。
国内的新能源车厂商,其实还是更加关注灵镜科技的供货,在他们看来,还是萧宇靠谱一些,而且人也厚道。
虽然条款霸道了一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有着十分明确的立场,而且他把产品卖给内地的厂商都要比国外的产商便宜,还主要优先解决内地厂商的需求,这都是间接在帮扶国内的企业。
……
萧宇之所以要主导这个事情,当然是为了在智能工厂内部打造一个合适进行两界倒腾的环境,把蓝星世界的室温超导材料倒腾到这个工厂里,摇身一变就成了这个厂子量产出来的了。
目前,萧宇手里已经囤了上万吨规模的精炼过后的室温超导纳米复合材料,这是他上次去蓝星世界带回来的“土特产”之一,不过眼下并不在这里,而是囤积在了萧宇秘密打造的地下基地里。
此前萧宇报的产能并不多,他打造的地下秘密基地完全足够囤所需的货量。
不过,要从地下基地弄到这个工厂里,还需要先把货再次弄到蓝星世界,然后再弄到这个工厂里。
这一点萧宇也很蛋疼,因为传送星门只能同一个世界使用,只能连接蓝星与地球,而地下基地又是完全与地面隔绝,彻底封死了通路,地面进不去,里面也出不来,只能靠传送星门转运。
萧宇带回来的这批室温超导材料主要是应急用储备的,如果蓝星世界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不能第一时间转运材料到地球,那么这批已经在地球的材料就可以应急。
毕竟,产能预期已经报出去了,一旦宣布生产线正式运作起来,就得要有货。
现在各方都非常关注中航临飞公司的室温超导材料产能的问题,国家层面都高度重视,这材料的战略价值可比石墨烯要高了好几个档次,而且需求量一点都不比石墨烯少。
加上萧宇首次报的产能不多,那就更是备受各方的关注,都盯着中航临飞什么时候能供货呢。
但只要蓝星世界那边别出什么岔子,肯定是从那边倒腾新货过来,地下基地的货是应急用的。
……
大约半小时后,萧宇又去了一趟石墨烯材料的智能工厂,这个就跟室温超导材料生产线大不一样了,室温超导材料是真的只能从蓝星世界倒腾才能实现大量供货,因为这种材料就连现在的蓝星世界目前也做不到人工合成量产化。
但石墨烯材料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在蓝星世界已经路边摊级别的产物。
新总部园区的完工,这里新建的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就是货真价实的具备实际量产能力了,即便不从蓝星世界倒腾,也能在地球这边自产自销。
石墨烯量产技术,萧宇早就已经掌握了,只不过前些年还没发展起来,所以始终以两界倒腾为主。
现在肯定是不一样了,公司已经崛起,成为了世界级的超级巨头,再也不是之前那个需要找什么瑞联集团来庇护的弱者了,国家就稳稳地护着了。
简而言之,萧宇已经在新总部园区的石墨烯工厂引入了蓝星世界完整的技术生产线,自己在地球采购石墨矿,进行石墨烯材料的量产即可。
不过,超高品质纯度的石墨烯材料还不能实现量产,现在这个工厂只能量产出次一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生产制造石墨烯电池,相对要求不高,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的多。
这个生产石墨烯的超级智能工厂,萧宇的定位就是用于大规模量产石墨烯电池,他锁定的下一个主要应用场景赫然便是新能源车领域。
新能源车就是产能消耗大户了,不同于智能手机,车子是大件商品。
前些年,好多新能源车厂商就已经跑到灵镜科技调研询价,同时希望能够拿到石墨烯电池供货。
但萧宇没答应,原因是产能不够,要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其它行业和别的应用场景。
各大新能车厂商对此也很无奈,他们是求着买,萧宇都不卖,又找不到平替产品,只能等了。
灵镜科技旗下的石墨烯电池技术也是一大绝活,尤其是去年宣布的消息,几乎把石墨烯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开发到了极致。
新能源车一旦得到石墨烯电池技术的支持,那么续航里程这个痛点将会成为历史,燃油车一直吹嘘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永远都不如燃油车这一点也将成为历史。
要是搭载了灵镜科技最先进的石墨烯电池,满电状态下轻轻松松就能干到三千公里以上,不但能追上燃油车,甚至还能轻轻松松就超过燃油车的续航里程。
新能源车的整体驾乘体验舒适度也将因此迎来史诗级的飞跃,姑且不说别的,现在的新能源车主为了省电,大热天或者冷天都不敢在车内开空调。
不是车主舍不得那点电费,而是担心车子开到一半电没了。
而搭载了石墨烯电池的新能源车,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一系列的痛点,空调什么的,全程开着都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用。
毫无疑问,这对新能源车的产品竞争力而言是巨大的提升,各路新能源车厂商都想抢首发,尤其是看到当初雷布斯给他的小咪手机拿下石墨烯电池和全面屏的首发,产品发布直接卖爆了,足以证明首发的含金量。
灵镜科技虽然至今还没有给任何新能源车厂商供货,但各路厂商其实一直有人负责盯着这家公司的石墨烯材料产能动向。
当下虽然彼得·维塔斯的横空出世,似乎有打破灵镜科技在石墨烯领域的技术垄断格局,但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仍然与灵镜科技的产品技术有着很大的差距,成本差距也很大。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Cyera-AI公司是北镁企业,就目前阿镁与东大的关系,能不能给你供货还两说,而且这还是次要的,比这更关键的一点是产能。
退一步讲,就算彼得·维塔斯真的把技术搞定了,但看阿镁家里现在的工业现状,工厂什么时候能够建成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殊不知,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要不是来东大建了个超级工厂,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产能问题,比如殴洲的超级工厂到现在都还没搞定。
由此可见,产品走不出生产线,那也是白搭。
国内的新能源车厂商,其实还是更加关注灵镜科技的供货,在他们看来,还是萧宇靠谱一些,而且人也厚道。
虽然条款霸道了一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有着十分明确的立场,而且他把产品卖给内地的厂商都要比国外的产商便宜,还主要优先解决内地厂商的需求,这都是间接在帮扶国内的企业。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最新章节,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最新章节,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