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榻上,宋时安抬起手,看着手心。
昨日晚上那一幕,还在脑海中回溯。
在这个跟从来没有见过的女孩第一次相遇就要左爱的时代(指入洞房),竟然还能够体会到恋爱的感觉。
他也没有想到,那个心月竟然因为觉得伤了自己的心,想要道歉,所以就用牵他的手来弥补。
那可是杀手,是死士,是有血海深仇的复仇者,还这么的依依妖妖。
宋时安本来觉得,她会直说,让自己不要等她——咱俩某以后。
可她也不想把话给说死……
想钓我是吧?
不,倒没有那么过分。
她只是既要,又要。
既要让她自己心无杂念的复仇,又不想拒绝生命中这一劫烂桃花。
其实无所谓。
宋时安还没有性压抑到这种程度,心月是一个不与其余人联姻的理由。
前一世的宋时安,一直到二十七八都没有谈过恋爱。
一个想要进步的人,眼里是没女人的。
况且宋氏不与其它家族联姻,自己不找世家女结合生孩子,皇帝也会稍微放松警惕,不至于太过于担忧宋氏坐大。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
听这节奏宋时安便知道是宋策,于是随口对芸儿说道:“是景明。”
芸儿连忙开门,对宋策行了个女子礼后,便先退下。
宋策走过来,说道:“尚书台来人了,咱爹正式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了。”
“还挺快的。”
按道理来说,这个流程还得走一会儿。看样子,是想让这一次的官员任免,老爹就能直接参与。
“来的人是尚书郎中于修。”宋策说道,“据他说,尚书令欧阳大人仍然身体抱恙,卧病在家。”
“之前早朝就病了,现在还病着……”宋时安稍加思索后,判断道,“他这病,怕是要好久了。”
“是何意思?”宋策不解。
“天下的重要官员任免,都需要皇帝亲自决定。但是,擢升,举荐,调职,撤免,可全都需要尚书台给出意见。”
古代皇帝的确可以做到一言堂,可是精力呢?
大虞数百个县,一位任职了五年的县令,提拔到六品,皇帝也能关注到吗?
尚书台可以用正常的官员升迁,将其放于推荐晋升的名单之中。
像宋时安这种名人,肯定埋没不了,因为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
可是,一个没有名气的人呢?
尚书台随便都能够找出点由头把他小抬一下,皇帝也会想都不想就让太监盖章。
所以说这个衙门,非常重要。
自古以来的‘组织部’都是实权最盛的机构。
“兄长的意思是,尚书令是故意称病,然后实权暂且落到父亲的头上,以便于实施‘屯田’之策时,官员的重新调整?”宋策明白了。
“尚书令估计是和皇帝商量好了,先让出位置来。”宋时安继续推断道,“这倒也能够理解,欧阳轲不是屯田派的,也不想被牵扯到里面。”
尚书令这个职责的确是位高权重,但也很敏感。
你举荐提拔了那么多人,万一其中有一个大奸臣,甚至卖国贼,你要不要负责任?
所以必须特别斟酌,反复考察。
可如若让他纠结衡量,那这流程每一个都要走几个月,我还用不用人了?
我改革,那是要往上爬。
欧阳轲都到顶了,他还爬什么。
“可是,如若用的是太多熟络的人,会不会有结党营私,搞山头的嫌疑?”宋策问。
“我们盛安是平原,没有山头。”
毫不客气的,宋时安直接就教育道:“一个人如果不熟悉,怎么用?如果跟我们不是一条心,怎么用?不要纠结于是否结党营私了,唯一想的是,把事情做成。”
当别人怀疑你搞山头主义的时候,你就已经被盯上了。
当你自己都觉得是在搞山头主义,那就相当于认罪了。
就像是昨日自己和吴王说的那样,哭。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想替皇帝搞粮食,把他的大粮仓都撑爆,流出白花花的大米。
“我明白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宋策领悟了。
宋时安也是多亏宋靖那天的一席话,才让自己心如明镜。
不要觉得自己弄权逐利,你其实根本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把事情做成,为此愿意献上一切,包括心脏。
啊啊啊啊宝宝你是一个……名臣!
“刚才尚书台来人还通知了,明日下午,我们俩去尚书台参与面述。”宋策说道。
“咦,下午?”宋时安好奇道,“一般来说,不都是一大早就去吗?是只有我们两个,还是所有人?”
“其余人上午,我们俩下午。”宋策说道。
“哦,那八成是避嫌。”宋时安反应过来了,“咱爹在那里,肯定不是由他来对我们面述。”
欧阳轲儿子升官的时候,他也得避嫌。
“明日会先确定品级,然后询问我们的意向。”宋策看着宋时安,问道,“那我要不便直说,一切听从朝廷安排?”
“确定要娶长青公主了,对吧?”宋时安问。
“嗯。”宋策对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异议,不需要再纠结了。
“嗯。”宋时安笑道,“这样也好,至少能留在盛安,离父亲也近,多聆听他的教诲。”
“那兄长有何意愿?”宋策问道,“这次至少是正五品了,如此年轻的正五品,怕是只有兄长您一人了。最多,加一个先前用钱买来官位的孙谦。”
“正五品很大吗?”宋时安反问。
“当然啊。”宋策认真道,“父亲花了一辈子,足足二十几年,走到了正三品。而兄长,你这才一年不到,就要正五品了。这很快,也很大了。”
差不多算副厅。
而在宋策那有些担忧自己乱来的眼神下,宋时安深沉道:“改变迫在眉睫,留给陛下走形式的时间,可不多了。”
………
“仆射大人,于郎中。”
葛昭进入到内室,站到正中间,拜见了这两位大人。
宋靖坐在案前,于修立于一旁。
不过因为他工作还不熟练,所以流程是于修帮忙走。
边看边学。
“你先前就是解元,在淮州的学府任职,是正七品。现在又中榜眼,固提品一级,为正六品。”于修说道,“不过未必就有正六品的官职空缺,一般都需要半年到一年。你是想先最快就任,还是有所选择?”
一旁的老官僚宋靖,基本上都能理解。
也是,职务都固定了,没有新的,不可能说一考上进士就立马升官,肯定要候补一段时间。
但这个时候已经按照六品算俸禄和待遇了,所以也不算吃亏。
“回二位大人。”葛昭说道,“我想对大虞的税法,更多的了解一些。”
说到这里,宋靖看到案卷上的资料,这人写的策论题目就是《减税法》。
考试是应试不假。
但考试的文章,又的确很能够反应出某些政治主张。
“州郡的税官,候补的更快。如若是盛安,最长可能要一年才空缺出位置。”于修说道。
“回大人,在下想去州郡。”葛昭说。
于修点了点头,接着对宋靖说道:“大人,可以了。”
“好,榜眼郎就下去吧。”宋靖道。
“是,在下告辞。”
葛昭对二人行了一礼,而后离开。
“大人。”这时,于修解释道,“面述时,询问意向,主要是确定官员所擅长之事。当然,也要结合履历。而推荐给陛下的官职,一般都要有一个确切的,和一些备选的。”
“明白了。”宋靖没有意见。
主要是按照才能分配官职。
而这才能,绝大多数来自于履历,或者科考的试卷内容。
倘若宫里没有什么指示,进士自己的‘第一意愿’,还是很有份量的。
毕竟古代没有细分下来的职业考试,你到底擅长什么,你自己最懂。
“那接下来的孙谦是几品?”宋靖问。
这个不太一样,因为晋王给孙谦站过台,皇帝也明确说过要升他。
“先前欧阳大人与其余人商榷的是,等到进士后,定为五品。”于修道,“宋大人觉得是否需要调整?”
“那听欧阳大人的。”宋靖想也不想道。
“是。”于修道,“那接下来,宋大人就?”
“行,我来吧。”宋靖看了一遍也会了,笑道,“如若有何不妥,你在旁边纠正便可。”
“在下不敢妄言纠正,大人有任何事情,都可直接吩咐于我。”
“欧阳大人不在这段时间。”宋靖拍了拍这位中年人的肩膀,鼓励道,“你我二人,要多多扶持啊。”
“大人,下官会尽力辅助。”
就这样,宋靖完成了一上午的工作。
并且,积累了一大堆的案卷。
他虽然想立马就开始处理,但下午场的面试,两个儿子要来了,他能做的最好的避嫌,就是直接错开——回家。
因此,乘上马车后便回府了。
而在他走后没多久后,一台从宫里来的轿子,由几名布衣的仆从抬着,从后边的小门,进到了尚书台。
并且为首的身上竟然有锦衣卫的腰牌。
预感到有大事,于修连忙过去。便看到,一辆轿子落在了庭中。
于是,快步的走了过去。
他刚准备询问便衣锦衣卫时,轿子的侧帘被徐徐掀开。
看到后,他惊愕的怔了下:“陛下。”
在他准备拜时,皇帝冷峻道:“当朕不在。”
昨日晚上那一幕,还在脑海中回溯。
在这个跟从来没有见过的女孩第一次相遇就要左爱的时代(指入洞房),竟然还能够体会到恋爱的感觉。
他也没有想到,那个心月竟然因为觉得伤了自己的心,想要道歉,所以就用牵他的手来弥补。
那可是杀手,是死士,是有血海深仇的复仇者,还这么的依依妖妖。
宋时安本来觉得,她会直说,让自己不要等她——咱俩某以后。
可她也不想把话给说死……
想钓我是吧?
不,倒没有那么过分。
她只是既要,又要。
既要让她自己心无杂念的复仇,又不想拒绝生命中这一劫烂桃花。
其实无所谓。
宋时安还没有性压抑到这种程度,心月是一个不与其余人联姻的理由。
前一世的宋时安,一直到二十七八都没有谈过恋爱。
一个想要进步的人,眼里是没女人的。
况且宋氏不与其它家族联姻,自己不找世家女结合生孩子,皇帝也会稍微放松警惕,不至于太过于担忧宋氏坐大。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
听这节奏宋时安便知道是宋策,于是随口对芸儿说道:“是景明。”
芸儿连忙开门,对宋策行了个女子礼后,便先退下。
宋策走过来,说道:“尚书台来人了,咱爹正式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了。”
“还挺快的。”
按道理来说,这个流程还得走一会儿。看样子,是想让这一次的官员任免,老爹就能直接参与。
“来的人是尚书郎中于修。”宋策说道,“据他说,尚书令欧阳大人仍然身体抱恙,卧病在家。”
“之前早朝就病了,现在还病着……”宋时安稍加思索后,判断道,“他这病,怕是要好久了。”
“是何意思?”宋策不解。
“天下的重要官员任免,都需要皇帝亲自决定。但是,擢升,举荐,调职,撤免,可全都需要尚书台给出意见。”
古代皇帝的确可以做到一言堂,可是精力呢?
大虞数百个县,一位任职了五年的县令,提拔到六品,皇帝也能关注到吗?
尚书台可以用正常的官员升迁,将其放于推荐晋升的名单之中。
像宋时安这种名人,肯定埋没不了,因为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
可是,一个没有名气的人呢?
尚书台随便都能够找出点由头把他小抬一下,皇帝也会想都不想就让太监盖章。
所以说这个衙门,非常重要。
自古以来的‘组织部’都是实权最盛的机构。
“兄长的意思是,尚书令是故意称病,然后实权暂且落到父亲的头上,以便于实施‘屯田’之策时,官员的重新调整?”宋策明白了。
“尚书令估计是和皇帝商量好了,先让出位置来。”宋时安继续推断道,“这倒也能够理解,欧阳轲不是屯田派的,也不想被牵扯到里面。”
尚书令这个职责的确是位高权重,但也很敏感。
你举荐提拔了那么多人,万一其中有一个大奸臣,甚至卖国贼,你要不要负责任?
所以必须特别斟酌,反复考察。
可如若让他纠结衡量,那这流程每一个都要走几个月,我还用不用人了?
我改革,那是要往上爬。
欧阳轲都到顶了,他还爬什么。
“可是,如若用的是太多熟络的人,会不会有结党营私,搞山头的嫌疑?”宋策问。
“我们盛安是平原,没有山头。”
毫不客气的,宋时安直接就教育道:“一个人如果不熟悉,怎么用?如果跟我们不是一条心,怎么用?不要纠结于是否结党营私了,唯一想的是,把事情做成。”
当别人怀疑你搞山头主义的时候,你就已经被盯上了。
当你自己都觉得是在搞山头主义,那就相当于认罪了。
就像是昨日自己和吴王说的那样,哭。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想替皇帝搞粮食,把他的大粮仓都撑爆,流出白花花的大米。
“我明白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宋策领悟了。
宋时安也是多亏宋靖那天的一席话,才让自己心如明镜。
不要觉得自己弄权逐利,你其实根本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把事情做成,为此愿意献上一切,包括心脏。
啊啊啊啊宝宝你是一个……名臣!
“刚才尚书台来人还通知了,明日下午,我们俩去尚书台参与面述。”宋策说道。
“咦,下午?”宋时安好奇道,“一般来说,不都是一大早就去吗?是只有我们两个,还是所有人?”
“其余人上午,我们俩下午。”宋策说道。
“哦,那八成是避嫌。”宋时安反应过来了,“咱爹在那里,肯定不是由他来对我们面述。”
欧阳轲儿子升官的时候,他也得避嫌。
“明日会先确定品级,然后询问我们的意向。”宋策看着宋时安,问道,“那我要不便直说,一切听从朝廷安排?”
“确定要娶长青公主了,对吧?”宋时安问。
“嗯。”宋策对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异议,不需要再纠结了。
“嗯。”宋时安笑道,“这样也好,至少能留在盛安,离父亲也近,多聆听他的教诲。”
“那兄长有何意愿?”宋策问道,“这次至少是正五品了,如此年轻的正五品,怕是只有兄长您一人了。最多,加一个先前用钱买来官位的孙谦。”
“正五品很大吗?”宋时安反问。
“当然啊。”宋策认真道,“父亲花了一辈子,足足二十几年,走到了正三品。而兄长,你这才一年不到,就要正五品了。这很快,也很大了。”
差不多算副厅。
而在宋策那有些担忧自己乱来的眼神下,宋时安深沉道:“改变迫在眉睫,留给陛下走形式的时间,可不多了。”
………
“仆射大人,于郎中。”
葛昭进入到内室,站到正中间,拜见了这两位大人。
宋靖坐在案前,于修立于一旁。
不过因为他工作还不熟练,所以流程是于修帮忙走。
边看边学。
“你先前就是解元,在淮州的学府任职,是正七品。现在又中榜眼,固提品一级,为正六品。”于修说道,“不过未必就有正六品的官职空缺,一般都需要半年到一年。你是想先最快就任,还是有所选择?”
一旁的老官僚宋靖,基本上都能理解。
也是,职务都固定了,没有新的,不可能说一考上进士就立马升官,肯定要候补一段时间。
但这个时候已经按照六品算俸禄和待遇了,所以也不算吃亏。
“回二位大人。”葛昭说道,“我想对大虞的税法,更多的了解一些。”
说到这里,宋靖看到案卷上的资料,这人写的策论题目就是《减税法》。
考试是应试不假。
但考试的文章,又的确很能够反应出某些政治主张。
“州郡的税官,候补的更快。如若是盛安,最长可能要一年才空缺出位置。”于修说道。
“回大人,在下想去州郡。”葛昭说。
于修点了点头,接着对宋靖说道:“大人,可以了。”
“好,榜眼郎就下去吧。”宋靖道。
“是,在下告辞。”
葛昭对二人行了一礼,而后离开。
“大人。”这时,于修解释道,“面述时,询问意向,主要是确定官员所擅长之事。当然,也要结合履历。而推荐给陛下的官职,一般都要有一个确切的,和一些备选的。”
“明白了。”宋靖没有意见。
主要是按照才能分配官职。
而这才能,绝大多数来自于履历,或者科考的试卷内容。
倘若宫里没有什么指示,进士自己的‘第一意愿’,还是很有份量的。
毕竟古代没有细分下来的职业考试,你到底擅长什么,你自己最懂。
“那接下来的孙谦是几品?”宋靖问。
这个不太一样,因为晋王给孙谦站过台,皇帝也明确说过要升他。
“先前欧阳大人与其余人商榷的是,等到进士后,定为五品。”于修道,“宋大人觉得是否需要调整?”
“那听欧阳大人的。”宋靖想也不想道。
“是。”于修道,“那接下来,宋大人就?”
“行,我来吧。”宋靖看了一遍也会了,笑道,“如若有何不妥,你在旁边纠正便可。”
“在下不敢妄言纠正,大人有任何事情,都可直接吩咐于我。”
“欧阳大人不在这段时间。”宋靖拍了拍这位中年人的肩膀,鼓励道,“你我二人,要多多扶持啊。”
“大人,下官会尽力辅助。”
就这样,宋靖完成了一上午的工作。
并且,积累了一大堆的案卷。
他虽然想立马就开始处理,但下午场的面试,两个儿子要来了,他能做的最好的避嫌,就是直接错开——回家。
因此,乘上马车后便回府了。
而在他走后没多久后,一台从宫里来的轿子,由几名布衣的仆从抬着,从后边的小门,进到了尚书台。
并且为首的身上竟然有锦衣卫的腰牌。
预感到有大事,于修连忙过去。便看到,一辆轿子落在了庭中。
于是,快步的走了过去。
他刚准备询问便衣锦衣卫时,轿子的侧帘被徐徐掀开。
看到后,他惊愕的怔了下:“陛下。”
在他准备拜时,皇帝冷峻道:“当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