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外。
“大单于,这里危险。
敌军的火炮犀利,炮弹随时都有能打过来。
您还是到后面安全地带观战吧!”
见到呼格吉勒过来,阿鲁坦万户急忙劝说道。
大炮的射程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守军的火炮架在城墙上,炮弹打的自然更远一些。
作为进攻的一方,他们想攻破城池,只能顶着敌人的炮火发起进攻。
在攻城的时候,精锐的骑兵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他们也舍不得拿骑兵攻城。
现在进攻的主力,都是汗国收拢的仆从军。
“放心好了,能够打死本单于的火炮,还没有生产出来。
你继续指挥打仗,我就是过来看看,不要受我影响。”
呼格吉勒笑呵呵的说道。
想他戎马一生,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过。
眼前的位置,看似危险重重,实际上风险并不大。
敌人的炮弹确实能够飞过来,但早已经过了有效射程。
即便是城上守军发现了他的位置,以这年头火炮的精准度,也没办法在有效射程外锁定他。
敌军火炮瞄准的目标,也是发起进攻的士兵。
对后方的打击,仅仅只是象征性打几炮,主要以震慑为主。
只要运气不是太倒霉,就不会被命中。
老大的可以无所谓,作为小弟的阿鲁坦,却不敢掉以轻心。
当即把保护呼格吉勒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具体进攻的事情,都交给了下属指挥。
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每次都是冲锋到半路上,就被守军的炮火给打散了。
准备好的投石机、冲城车等攻城器械,更是刚刚上场,就被炸成一堆碎屑。
“你们打的什么仗?
干脆给敌人送人头得了!”
战场上的拙劣表现,让呼格吉勒大发雷霆。
这次南下是为了歼灭舞阳侯所部,重创大虞朝的抵抗力量。
按照现在这种打法,即便是仆从军死光,也只能消耗一些敌军弹药。
“大单于,息怒!”
“守城的官军,乃是大虞精锐,不是我们之前碰到的敌人可比。
以往的攻城战术,现在都派不上用场,只能让各部发起强攻。”
阿鲁坦急忙解释道。
真心不是他不努力,主要是敌人太难缠。
勤王大军来自两广,同当地的民众没有联系。
以往那种抓捕家属,威胁守军开城投降的套路,在这里没有任何作用。
何况在他们过来前,山东地方官府就开始坚壁清野,方圆五十里都见不到人烟。
想要抓捕炮灰,都要跑到百里之外。
即便是如此,也抓不到几个人。
知道北虏杀了过来,官府又大张旗鼓的坚壁清野,能跑的早就出去躲避战乱了。
留下来看家的,只有一群舍不得离家的老人。
“愚蠢!”
“不会攻城,那就去学啊!
兵书上那么多攻城方法,你都不知道用,偏偏用最蠢的强攻。
按照你这种打法,要不了几天,仆从军就被消耗完了。
到时候你是让鬼方骑兵去攻城,还是让我们的族人披甲上战场?”
呼格吉勒恼怒的训斥道。
终归是草台班子出身,虽然经历了不少战争,但学到的知识依旧有限。
为了增强下面将领的军事水平,他曾多次要求麾下将领学习兵法,可惜依旧收效甚微。
包括阿鲁坦在内的诸多将领,宁愿相信自己的经验,也不屑于学习兵法。
当然,也和他们搜罗的兵书有关系。
上面多是一些看似正确的废话,光在强调计谋的厉害,却没有教他们怎么活学活用。
练兵之法,更是老掉牙的东西,早就跟不上时代。
经过实验发现,那些老掉牙的知识,还不及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好用。
济南城下碰壁,那是这次遇上的敌人,同以往遇上的不一样。
敌人在火器运用上,走到了时代的前沿。
守城工具不是以往的滚石、原木、金汁,而是火炮和火铳的组合。
发起进攻的士兵,许多人都没冲到城墙下,就已经死伤惨重。
组织火炮反击,想要压制敌人的火力,可惜敌人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火力处于劣势,那就只能拿人命去填。
偏偏敌人不按套路出牌,根本没有节省弹药的意识。
不等他们靠近,敌人的火铳就发起射击。
发起冲锋的士兵,阵亡的只有十之一二,但受伤的却是一大片。
伤员的哀嚎声,严重影响到了军心士气。
“大单于,息怒!
都是奴才不学无术,您可不能气坏了身子。”
阿鲁坦脸上非常惶恐,内心深处却不以为然。
死的都是炮灰,很多还是他们入寇之后,才收拢的降卒,根本就不值钱。
死光了这一批,还会有下一批。
只要汗国一直强大,就不会缺少炮灰。
利用虞朝人杀虞朝人,无论输赢,他们都不会亏。
“哼!”
“赶紧下令把部队撤回来,后面只需佯攻即可。
安排人悄悄挖地道到城墙下面,埋上大量的火药,直接炸开城墙!”
呼格吉勒骂骂咧咧的下令道。
虽然常年待在辽东,但是对大虞的关注,他是一刻也没放松过。
白莲教在南方肆虐,第一时间就入了他的眼。
挖地道攻城法,白莲教叛军经常使用,早就传的沸沸扬扬。
这种明面上的情报,一直都是情报机构的最爱,很快就传到了呼格吉勒耳中。
以往的时候,他也没有当成一回事。
可现在既然攻城受阻,自然要尝试一下。
……
北虏的战术调整,很快引起了守军的注意。
作为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守城主将,李牧也在密切关注敌人的变化。
守城一方只需防守即可,那是安抚人心的话。
其他人可以不用想太多,但守将必须时刻关注局势变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勤王大军不是北虏主力的对手,那是指正面野战,不等于就没有反抗之力。
真要是进行血拼,李牧还是有信心,让敌军损失惨重的。
不过积攒家底不容易,这种赔本买卖,他是不做的。
“传令下去,让守军加强警惕。
远方有扬尘升起,敌人很有可能在挖掘地道。”
李牧平静的下令道。
地道战术不是无敌的,炸毁一段城墙,不等于就能够攻进来。
只要提前有所准备,及时堵住缺口,就能让他们做无用功。
何况挖掘地道,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位置必须精准不说,地道的路径选择,深浅也必须把握好。
没有任何土工的经验的队伍,跑去挖掘地道,搞不好能把自己活埋掉。
命令刚刚下达,李牧就收到了舞阳侯的邀请。
……
京中突然发生剧变,朝堂上的党派斗争升级,直接影响到了前线战场。
“侯爷,李总督死的不是时候啊!”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还是无奈的说道。
虽然大家都姓李,可宣大总督李志鸿,同他这个李家却没有任何关系。
一个走文官路线,一个走武将路线,注定了双方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朝廷尚未定罪,人就死在诏狱之中。
好不容易才抓到了这个把柄,文官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追查李志鸿的死因,看似是要讨回一个公道,实际上却是文武之争的延续。
北虏刚从京师撤围,他们就急着闹腾,一点儿大局观都没有!”
舞阳侯忍不住吐槽道。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麻烦,真正令他揪心的,还是局势发生变化。
原本各方约好的,一起向辽东镇施压,逼他们和北虏进行决战。
李志鸿的死,一下子打乱了前面的部署。
刚死了一名总督,朝廷再拿下一名封疆大吏,地方大员就要人人自危了。
“侯爷,那帮人看来是急眼了。
关外走私贸易利益巨大,被拉下水的官员不在少数,各个派系的人都有。
按照派系划分的话,宣大总督李志鸿也是清流阵营中的一员,多半也涉案其中。
以他的身份,知道的讯息肯定不少。
为了自己能够活命,拿手中掌握的讯息,要挟利益团体中其他人出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倘若价钱没谈好,或者是隐藏在后面的人,想要消除这个隐患,对他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恰好辽东镇出现问题,大量的清流官员,被牵扯了进去。
这些人索性杀李志鸿灭口,试图将真相掩盖下来,顺便还能把辽东督师钟景明捞出来。
不过他们忘了陛下的脾气,越是有人和他对着干,他就越喜欢去干。
钟景明躲过了这一次问责,也顶不住下一次追责。
等到北虏撤离之日,就是他的末日。”
李牧想了想说道。
坦率的说,辽东督师钟景明也是有功劳的,只不过他闯的祸更大。
在任期间,稳定住了地方局势,打造出了一支辽东精锐。
可惜他忘记了权力需要制衡,想当然的排除异己,导致辽东镇一家独大。
在辽东镇身上,李牧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样是一家独大,只不过他缔造的两广系,参与者是勋贵集团。
本身在朝中就有不小的影响力,遇到了事情,可以直接和皇帝本人进行沟通。
不像辽东将门,他们和皇权之间的联系,还隔着一群文官。
缺乏沟通,必然产生猜忌。
以至于在永宁帝眼中,两广系是他继位之后,打造起来的嫡系武装。
就算对军中将领不熟,对这些人的家族,也非常的熟悉。
不说有多少感情,这些勋贵的当家人,最少能在皇帝面前混个熟脸。
相比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从小接触的熟人,还是更容易令人相信。
而迅速崛起的辽东镇,在他眼中就变成了不听使唤,随时可能脱离掌控的藩镇。
不光皇帝在猜忌辽东镇,辽东的一众将领,同样对皇帝缺乏信心。
为了利益,他们身上的问题太多。
随便抓出一条,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这就注定了他们要谋求自保。
理解归理解,李牧却没有半分同情。
辽东一众将门的作风,着实让他看不上眼。
就算谋求自保,好歹也要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
放任北虏入寇,坐视同僚和敌军厮杀,这些表现换谁在皇位上,能不猜忌他们啊!
倘若换了一名政治手腕厉害的君主,要不了两三年时间,就能把他们拆散干掉。
相比向朝廷争取权益,他们更需要做的是,想办法保住钟景明。
甭管怎么说,在他们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钟景明这位辽东督师都是出了大力的。
按照官场规矩,这就是他们的恩主。
哪怕为了做给外人看,他们也该好好表现,证明自己是有情有义之人。
在通讯不畅的年代,好的人设标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恩图报的人,皇帝才敢重用。
何况保住了钟景明,他们在朝中才有能说上话的人。
双方深度捆绑的关系,比拉拢其他文官靠谱多了。
只要处理得当,辽东镇绝不至于陷入目前的尴尬处境。
本质上,朝廷现在就离不开他们。
面子上照顾到了,大家就会主动帮忙捂住盖子,不让事情摆到台面上。
“钟景明,死不足惜!
辽东的大好局势,就是在他手中坏掉的。
如果不是这蠢货胡作非为,放任藩镇做大,北虏哪里敢入寇。
只可惜前面派驻辽东的无数好儿郎,没有死在北虏的屠刀上,反而倒在了自己人的暗算下。
朝中局势不管怎么变化,还有一众贤臣支撑着,东南战场上的局势,才让老夫揪心。
浙江那边传来消息,杭州府在半个月前沦陷了,南昌府同样到了沦陷的边缘。
事实上,两地能够坚持到现在,也是叛军主动放缓攻势的结果。
在我们离开的这些日子,他们在江南、湖广等地发起了反扑,抢占了好几座州府。
战火已经越过长江,向北方开始蔓延。
再这么下去,老夫担心南京会撑不住啊!”
舞阳侯忧心忡忡的说道。
作为外戚,他的荣华富贵是和大虞完全绑定的。
北虏祸乱北方,白莲教祸乱南方,最能打的辽东镇又不听使唤。
遭到南北夹击的大虞,已经出现了大厦将倾的迹象。
一旦南京失守,岌岌可危的东南局势,势必会全面崩溃。
“侯爷,现在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守好济南府。”
李牧无奈的回答道。
从参与勤王开始,他就知道南方的局势会失控。
没有援军的南京,沦陷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不是叛军担心伤亡太大,估摸着此刻他们早就收到了噩耗。
知道结局,不等于能够改变结局。
皇帝下了圣旨,他们不可能抗旨不参与勤王,跑去救援南京。
优先北方战场,必然导致南方局势失控。
……
“大单于,这里危险。
敌军的火炮犀利,炮弹随时都有能打过来。
您还是到后面安全地带观战吧!”
见到呼格吉勒过来,阿鲁坦万户急忙劝说道。
大炮的射程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守军的火炮架在城墙上,炮弹打的自然更远一些。
作为进攻的一方,他们想攻破城池,只能顶着敌人的炮火发起进攻。
在攻城的时候,精锐的骑兵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他们也舍不得拿骑兵攻城。
现在进攻的主力,都是汗国收拢的仆从军。
“放心好了,能够打死本单于的火炮,还没有生产出来。
你继续指挥打仗,我就是过来看看,不要受我影响。”
呼格吉勒笑呵呵的说道。
想他戎马一生,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过。
眼前的位置,看似危险重重,实际上风险并不大。
敌人的炮弹确实能够飞过来,但早已经过了有效射程。
即便是城上守军发现了他的位置,以这年头火炮的精准度,也没办法在有效射程外锁定他。
敌军火炮瞄准的目标,也是发起进攻的士兵。
对后方的打击,仅仅只是象征性打几炮,主要以震慑为主。
只要运气不是太倒霉,就不会被命中。
老大的可以无所谓,作为小弟的阿鲁坦,却不敢掉以轻心。
当即把保护呼格吉勒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具体进攻的事情,都交给了下属指挥。
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每次都是冲锋到半路上,就被守军的炮火给打散了。
准备好的投石机、冲城车等攻城器械,更是刚刚上场,就被炸成一堆碎屑。
“你们打的什么仗?
干脆给敌人送人头得了!”
战场上的拙劣表现,让呼格吉勒大发雷霆。
这次南下是为了歼灭舞阳侯所部,重创大虞朝的抵抗力量。
按照现在这种打法,即便是仆从军死光,也只能消耗一些敌军弹药。
“大单于,息怒!”
“守城的官军,乃是大虞精锐,不是我们之前碰到的敌人可比。
以往的攻城战术,现在都派不上用场,只能让各部发起强攻。”
阿鲁坦急忙解释道。
真心不是他不努力,主要是敌人太难缠。
勤王大军来自两广,同当地的民众没有联系。
以往那种抓捕家属,威胁守军开城投降的套路,在这里没有任何作用。
何况在他们过来前,山东地方官府就开始坚壁清野,方圆五十里都见不到人烟。
想要抓捕炮灰,都要跑到百里之外。
即便是如此,也抓不到几个人。
知道北虏杀了过来,官府又大张旗鼓的坚壁清野,能跑的早就出去躲避战乱了。
留下来看家的,只有一群舍不得离家的老人。
“愚蠢!”
“不会攻城,那就去学啊!
兵书上那么多攻城方法,你都不知道用,偏偏用最蠢的强攻。
按照你这种打法,要不了几天,仆从军就被消耗完了。
到时候你是让鬼方骑兵去攻城,还是让我们的族人披甲上战场?”
呼格吉勒恼怒的训斥道。
终归是草台班子出身,虽然经历了不少战争,但学到的知识依旧有限。
为了增强下面将领的军事水平,他曾多次要求麾下将领学习兵法,可惜依旧收效甚微。
包括阿鲁坦在内的诸多将领,宁愿相信自己的经验,也不屑于学习兵法。
当然,也和他们搜罗的兵书有关系。
上面多是一些看似正确的废话,光在强调计谋的厉害,却没有教他们怎么活学活用。
练兵之法,更是老掉牙的东西,早就跟不上时代。
经过实验发现,那些老掉牙的知识,还不及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好用。
济南城下碰壁,那是这次遇上的敌人,同以往遇上的不一样。
敌人在火器运用上,走到了时代的前沿。
守城工具不是以往的滚石、原木、金汁,而是火炮和火铳的组合。
发起进攻的士兵,许多人都没冲到城墙下,就已经死伤惨重。
组织火炮反击,想要压制敌人的火力,可惜敌人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火力处于劣势,那就只能拿人命去填。
偏偏敌人不按套路出牌,根本没有节省弹药的意识。
不等他们靠近,敌人的火铳就发起射击。
发起冲锋的士兵,阵亡的只有十之一二,但受伤的却是一大片。
伤员的哀嚎声,严重影响到了军心士气。
“大单于,息怒!
都是奴才不学无术,您可不能气坏了身子。”
阿鲁坦脸上非常惶恐,内心深处却不以为然。
死的都是炮灰,很多还是他们入寇之后,才收拢的降卒,根本就不值钱。
死光了这一批,还会有下一批。
只要汗国一直强大,就不会缺少炮灰。
利用虞朝人杀虞朝人,无论输赢,他们都不会亏。
“哼!”
“赶紧下令把部队撤回来,后面只需佯攻即可。
安排人悄悄挖地道到城墙下面,埋上大量的火药,直接炸开城墙!”
呼格吉勒骂骂咧咧的下令道。
虽然常年待在辽东,但是对大虞的关注,他是一刻也没放松过。
白莲教在南方肆虐,第一时间就入了他的眼。
挖地道攻城法,白莲教叛军经常使用,早就传的沸沸扬扬。
这种明面上的情报,一直都是情报机构的最爱,很快就传到了呼格吉勒耳中。
以往的时候,他也没有当成一回事。
可现在既然攻城受阻,自然要尝试一下。
……
北虏的战术调整,很快引起了守军的注意。
作为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守城主将,李牧也在密切关注敌人的变化。
守城一方只需防守即可,那是安抚人心的话。
其他人可以不用想太多,但守将必须时刻关注局势变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勤王大军不是北虏主力的对手,那是指正面野战,不等于就没有反抗之力。
真要是进行血拼,李牧还是有信心,让敌军损失惨重的。
不过积攒家底不容易,这种赔本买卖,他是不做的。
“传令下去,让守军加强警惕。
远方有扬尘升起,敌人很有可能在挖掘地道。”
李牧平静的下令道。
地道战术不是无敌的,炸毁一段城墙,不等于就能够攻进来。
只要提前有所准备,及时堵住缺口,就能让他们做无用功。
何况挖掘地道,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位置必须精准不说,地道的路径选择,深浅也必须把握好。
没有任何土工的经验的队伍,跑去挖掘地道,搞不好能把自己活埋掉。
命令刚刚下达,李牧就收到了舞阳侯的邀请。
……
京中突然发生剧变,朝堂上的党派斗争升级,直接影响到了前线战场。
“侯爷,李总督死的不是时候啊!”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还是无奈的说道。
虽然大家都姓李,可宣大总督李志鸿,同他这个李家却没有任何关系。
一个走文官路线,一个走武将路线,注定了双方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朝廷尚未定罪,人就死在诏狱之中。
好不容易才抓到了这个把柄,文官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追查李志鸿的死因,看似是要讨回一个公道,实际上却是文武之争的延续。
北虏刚从京师撤围,他们就急着闹腾,一点儿大局观都没有!”
舞阳侯忍不住吐槽道。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麻烦,真正令他揪心的,还是局势发生变化。
原本各方约好的,一起向辽东镇施压,逼他们和北虏进行决战。
李志鸿的死,一下子打乱了前面的部署。
刚死了一名总督,朝廷再拿下一名封疆大吏,地方大员就要人人自危了。
“侯爷,那帮人看来是急眼了。
关外走私贸易利益巨大,被拉下水的官员不在少数,各个派系的人都有。
按照派系划分的话,宣大总督李志鸿也是清流阵营中的一员,多半也涉案其中。
以他的身份,知道的讯息肯定不少。
为了自己能够活命,拿手中掌握的讯息,要挟利益团体中其他人出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倘若价钱没谈好,或者是隐藏在后面的人,想要消除这个隐患,对他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恰好辽东镇出现问题,大量的清流官员,被牵扯了进去。
这些人索性杀李志鸿灭口,试图将真相掩盖下来,顺便还能把辽东督师钟景明捞出来。
不过他们忘了陛下的脾气,越是有人和他对着干,他就越喜欢去干。
钟景明躲过了这一次问责,也顶不住下一次追责。
等到北虏撤离之日,就是他的末日。”
李牧想了想说道。
坦率的说,辽东督师钟景明也是有功劳的,只不过他闯的祸更大。
在任期间,稳定住了地方局势,打造出了一支辽东精锐。
可惜他忘记了权力需要制衡,想当然的排除异己,导致辽东镇一家独大。
在辽东镇身上,李牧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样是一家独大,只不过他缔造的两广系,参与者是勋贵集团。
本身在朝中就有不小的影响力,遇到了事情,可以直接和皇帝本人进行沟通。
不像辽东将门,他们和皇权之间的联系,还隔着一群文官。
缺乏沟通,必然产生猜忌。
以至于在永宁帝眼中,两广系是他继位之后,打造起来的嫡系武装。
就算对军中将领不熟,对这些人的家族,也非常的熟悉。
不说有多少感情,这些勋贵的当家人,最少能在皇帝面前混个熟脸。
相比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从小接触的熟人,还是更容易令人相信。
而迅速崛起的辽东镇,在他眼中就变成了不听使唤,随时可能脱离掌控的藩镇。
不光皇帝在猜忌辽东镇,辽东的一众将领,同样对皇帝缺乏信心。
为了利益,他们身上的问题太多。
随便抓出一条,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这就注定了他们要谋求自保。
理解归理解,李牧却没有半分同情。
辽东一众将门的作风,着实让他看不上眼。
就算谋求自保,好歹也要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
放任北虏入寇,坐视同僚和敌军厮杀,这些表现换谁在皇位上,能不猜忌他们啊!
倘若换了一名政治手腕厉害的君主,要不了两三年时间,就能把他们拆散干掉。
相比向朝廷争取权益,他们更需要做的是,想办法保住钟景明。
甭管怎么说,在他们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钟景明这位辽东督师都是出了大力的。
按照官场规矩,这就是他们的恩主。
哪怕为了做给外人看,他们也该好好表现,证明自己是有情有义之人。
在通讯不畅的年代,好的人设标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恩图报的人,皇帝才敢重用。
何况保住了钟景明,他们在朝中才有能说上话的人。
双方深度捆绑的关系,比拉拢其他文官靠谱多了。
只要处理得当,辽东镇绝不至于陷入目前的尴尬处境。
本质上,朝廷现在就离不开他们。
面子上照顾到了,大家就会主动帮忙捂住盖子,不让事情摆到台面上。
“钟景明,死不足惜!
辽东的大好局势,就是在他手中坏掉的。
如果不是这蠢货胡作非为,放任藩镇做大,北虏哪里敢入寇。
只可惜前面派驻辽东的无数好儿郎,没有死在北虏的屠刀上,反而倒在了自己人的暗算下。
朝中局势不管怎么变化,还有一众贤臣支撑着,东南战场上的局势,才让老夫揪心。
浙江那边传来消息,杭州府在半个月前沦陷了,南昌府同样到了沦陷的边缘。
事实上,两地能够坚持到现在,也是叛军主动放缓攻势的结果。
在我们离开的这些日子,他们在江南、湖广等地发起了反扑,抢占了好几座州府。
战火已经越过长江,向北方开始蔓延。
再这么下去,老夫担心南京会撑不住啊!”
舞阳侯忧心忡忡的说道。
作为外戚,他的荣华富贵是和大虞完全绑定的。
北虏祸乱北方,白莲教祸乱南方,最能打的辽东镇又不听使唤。
遭到南北夹击的大虞,已经出现了大厦将倾的迹象。
一旦南京失守,岌岌可危的东南局势,势必会全面崩溃。
“侯爷,现在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守好济南府。”
李牧无奈的回答道。
从参与勤王开始,他就知道南方的局势会失控。
没有援军的南京,沦陷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不是叛军担心伤亡太大,估摸着此刻他们早就收到了噩耗。
知道结局,不等于能够改变结局。
皇帝下了圣旨,他们不可能抗旨不参与勤王,跑去救援南京。
优先北方战场,必然导致南方局势失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