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梦 第二章 武汉的生活

小说:都市小梦 作者:沙子末尘 更新时间:2024-08-07 22:52:14 源网站:顶点小说
  武汉是个光灰城市。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所以小白不喜欢这个城市,这也是他去深圳打工的原因之一。

  虽然父母都是农民,但是经过多年的打拼,后来在武汉定居了,但是小白从来没有把武汉当做家乡,因为他不喜欢这个城市。

  回来不久,小白意外接到了原来深圳那家公司的电话:希望小白到武汉办事处上班,薪资按照深圳的标准给。

  这可是个大惊喜,如果按照深圳薪资标准,小白不吃不喝就可以在武汉一个月买下两平米的房子了,这可是个不小的成就。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小白仔细分析了一下。

  因为虽然深圳不景气,但是武汉这边普遍工资不高,而且公司在武汉有固定的项目,所以武汉这边公司是稳赚钱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小白在深圳表现得太好,做什么事都很积极,从来不抱怨,长期加班,也没有提过涨薪的事,能力也很强,解决了不少项目和工程上的难题。

  所以把小白放在武汉办,是对武汉开发能力一个促进。

  于是乎小白就爽快地答应了,何乐而不为咧!

  不过话说回来,小白有所耳闻,武汉的那个技术领导不是个善茬,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摇头的。

  这个对小白没有什么影响,自己就是个打工的,把自己的事做好,不去招惹他不就得了。

  所以小白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后来他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了。

  其实武汉办这边有两个领导。

  一个管销售的,姓王,汉语拼音简写是wb,这个大家一眼就能和某某动物联系在一起,其实武汉办的同事私下也是这样称呼他的,可见其人品了。

  另外一个姓代,管技术的,两个人合在一起简称“代王”。这个还真是形象。

  他们两个都不是善良的人物,说话做事都是说一不二的,很显霸道。

  因此手下的人都不怎么喜欢他们。好在的是他们两个还互相不待见,彼此也算是牵制了,因此互相都不敢太放肆,也因此手下的人多少还是有点人权的。

  小白很快就去报到了。小白笑着进了办公室,代总好,我是小白,向您报到。

  代总稍微抬了下头,不错,小伙子,跟着我好好干,大家都是好兄弟。

  这老总长得不咋地,不过话说得很到位,让人听着舒服,因此小白对他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也许他对我的路呢,小白如是想。但很快小白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到公司第一天,代总就给小白下了个任务,小白也知道是想摸一下他的底,看看他的实力。

  任务很简单,写个程序求解一元三次方程。这个小白在大学学过,最普遍就是用牛顿插值法递归逼近。

  问题是理论归理论,写成程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牛顿差值逼近需要一个初始值,这个初始值需要预估,估得不好说不定方程就解不出来,小白的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没有办法预估:要求解普遍意义上的一元三次方程,初始值根本就是随机的。

  但小白还是数学功底好,他记得一元二次,三次,四次都是有公式解的,五次以上就没有了。

  在网上搜了一下,小白很快找到了公式解,按照公式,小白很快写出来程序,并且交给了代总。

  简单和代总讲了一下公式和程序,代总就拿着小白的程序去实验了。

  很快,代总竖着大拇指夸奖了小白,不错,小伙子。以后跟着我好好混!

  这话好熟悉,不过听着还是很舒服的。

  不过很快小白发现自己写的程序代码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函数库,被封进了代总的代码里,自然就是代总写的了。

  后来小白发现,代总手下很多人的代码都会被他封进库里,变成他的杰作,所以看起来武汉这边只有他在写程序,其他人都在打杂,做些工程相关的事情。

  因此深圳那边自然会认为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其实他的功劳确实最大,但是大到多少,这个不好衡量了。

  代总这个人有个习惯:凡是手下人跟他说事,他都喜欢反过来说,一来验证他曾经吹捧的反向思维模式,二来显示他的高明和权威。

  后来小白的职业生涯中还碰到不少和代总类似的人物,都喜欢把别人的话反过来说,非常像金庸笔下的包不同。

  小白专门到网上查了一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人叫自恋狂。

  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和软弱,总会反驳别人的话,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多才,通过反驳和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这种人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正是源于这种自卑,所以处处想表现自己的高明。

  不过小白和同事们很快就发现了代总的说话规律,因此有时要请示或者达到某些目的,会把事情反过来说,这样代总再反一下,就和自己的初衷一样了。

  代总是个聪明人,他后来也发现了大家这个套路,因此反过来说话的毛病后来居然慢慢改掉了。

  武汉这边最大的城市特性就是市民化,喜欢占小便宜,耍小聪明,市侩得狠。因此做项目,说话做事都要多留个心眼,要不然事事吃亏,虽然多不是什么大亏,但是多少心里还是不爽的。

  代总说过他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他很直白。

  但是他利益分得很清楚,所以他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特别是和客户谈判时,他绝对是个高手,能争取到的利益,绝不放手。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他算是个好领导,跟着他混,他不会让他自己吃亏,所以手下也不会因为做的事吃亏,这个能力还是很值得人学习的。

  通俗的话来说,他是甩锅大师。

  小白的公司主要是做电力相关的业务,因此去华中网局和武汉电力局比较多,偶尔还去一下路灯局。

  电力系统以前被称为电老虎,可见其权利和力量。

  后来成为电力公司,虽然不再叫电老虎了,但是有钱得很,是富得冒油的企业。

  小白去华中网局,每次都为其豪华壮丽的大楼赞叹。

  门口还有军人守卫,每次进去都要登记的。

  还是军人纪律严明,脸上没有丝毫看不起小白这个穷人的表情,更没有鄙视的眼神和言语,只有标准严格的通勤制度的执行,一丝不苟,千不变,万不化。

  看起来没有人情,但是在小白看来,反而比那些假笑心里鄙视你的保安要好的多了,至少不是穷人鄙视穷人了!

  供电公司管科技的那些客户是非常不错的,态度很好,即使身为甲方,从来不为难小白他们乙方。

  工作积极配合,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尽量把事情做好,合作是十分愉快的。

  这个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他们的业绩和这些项目是挂钩的,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

  小白听其他同事说过,那个同事做项目被客户百般刁难,各种语言上的侮辱挑衅,原因是那个项目对于那个客户没有任何好处,对他来说,无端还给他增加了工作量。

  所以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合作愉快。

  供电公司还招聘了一些临时工,他们的待遇自然比不上正式的,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供电公司里钻。

  不为别的,供电公司的设备是一般公司根本买不起的,各种大型服务器,各种最新最前沿的数据库,还有好多小白不懂的高级设备。

  想在里面考个ocp,ccie,比在别的公司强了十万八千里了,直接就有真实环境练手了,这是小公司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有时候不是你不聪明,而是你根本就没有那个环境,在it业界要考个含金量高的证,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你光有钱就能考到的。

  小白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一有时机,就向那些临时工大学生们请教。

  他和一个姓王的小伙很谈得来,就叫那小伙小王吧。

  小王自称他自己是漫游在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一只小蚂蚁。

  这只小王蚂蚁和小白经常讨论一些数据库的问题,小白因此数据库知识长了不少,导致深圳总部的dba,专门管数据的妹子对他心有戚戚,以为要抢她的饭碗。

  其实小白纯粹是为了提高他自己的数据库方面的水平。

  不过话说回来,小白的数据库方面的水平,和普通的dba也差不了多少了,这让小白心里在技术上也多了一些底气。

  除了数据库,小白还自学了些游戏开发的知识,也是兴趣使然,但是这个使然为小白后来转行到游戏相关的产业打下了基础。

  所以,多学习些东西总是有用的。

  除此之外,对小白从事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电力行业方面的业务知识了。

  代总喜欢带着小白到处跑,因为他基本没有要求,基础也好,很少和代总对着干。

  代总的业务能力是很不错的。多年的项目经验,和电力基层的工作人员多年的打交道,就像听唐诗多了会写一样,他自然就懂得不少了。

  这对小白有些莫大的好处,小白多少耳闻了些,因此比其他的同事在业务上的理解更深更广了些。

  人生如戏,但不是游戏,可以推倒重来。

  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时间过得飞快,小白回武汉也有两年了。

  公司取消了他的享受深圳公司的薪水标准的待遇。所以,虽然加过薪,按照深圳标准打了8折后,和刚回武汉的标准差不多,还降了几十。

  这些小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这几年的技术上的进步。

  现在的他,对于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也算得上他那个行业的半个专家了。

  至于为啥算半个,因为他知道他才刚刚入门,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而且他十分讨厌专家这个词,并不是专家不好,而是现在社会上所谓的“砖家”太多了。

  这些伪专家们常常说出一些很不专业的话来,还要欺骗广大的群众,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小白自认为自己已经算得上入行的人了,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工程师了,自然也就专了起来,于是调侃自己是“半”个专家了。

  这也是对小白三年职业生涯的阶段性总结。

  对于一个it人来说,三年工作经验是个坎,出去找工作,初级是刚毕业的或者工作1年以下的,中级就是工作3年到5年的,小白成功越过了初级阶段,不再是职场上的小白了。

  于是乎我们给他换个名字,叫小k吧。

  k谐音开心,小白进入了职业发展的开心阶段,我们以后就叫他小k,大家看着也爽些,不再满屏幕小白了。

  小k记得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他很小的时候从一本不记得名字的书上看到的。

  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很好学,他学习了很多东西。

  他学文学,学音乐,学舞蹈,学法律,甚至还学医。

  但是他又很苦恼,因为他样样都会,但都不精通,并且人还挺累,因为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所以他很苦恼,自己又想不出办法,于是他去求教萧伯纳。

  萧伯纳听了,拿出来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到一张纸和阳光之间,纸很快就烧起来了。

  然后他说:年轻人,你看到了吗?将精力集中在一点,你就会发热发光的!

  互联网行业每年出来的新名词,新技术数不胜数,小k知道如果什么都学,就和那个小伙一样了。

  所以小k非常注意和他行业相关的新技术的学习,不再做一个万金油。

  现在要往技术和业务深度方面的学习迈进了。

  工作了三年,小k有了些积蓄,虽然回了武汉,但是老婆在湖北另外一个城市:仙桃。

  两个人过着周末夫妻的日子,只要不出差,小k必然坐着长途车去老婆那里。

  所以,小k夫妻俩都很希望能早点聚在一起。

  小k的老婆其实来过武汉找工作,但因为她是教师,来武汉考教师首先要有武汉户口。

  这一下就挡住了求职的去路。小k留过心,在武汉买超过30w的房子可以解决3个人的户口,只要买这样一套房子,一家三口的户口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孩子刚出生不久,挂个仙桃户口无所谓,但是孩子长大了,在武汉上学没有户口就是借读。

  借读的费用一年也是好几万。算来算去,这么多好处,小k就出手买了一套40w的房子。

  之所以没有买30w的房子,是因为年前他手上钱还差点,结果过了年,30w的房子涨了10w,只好搞个首付,买40w的房子了。

  现在看来,小k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他不想负债,所以想全款。

  不过他也是运气好,市场房价的上涨加上他迫不及待买房子的需求,逼迫他走上有些富人逻辑思维的贷款之路。

  买了房,解决了户口问题,小k的老婆顺利考上了武汉这边的一所学校,一家三口终于到了一起,某种意义上说,小k实现了自己的都市梦。

  但真是这样吗?除去买房款,后续办房产证,土地证,房子装修,添置孩子的生活必需品,攒下的钱花了个精光。

  月供是要交的,为了快速还清贷款20w,小k首付了5成,他选择了5年还清。

  每个月要还将近4000块。这时的小k月薪税后是4900。

  还了月供,小k手里只有900。老婆一个月2000,交完各种保险,公积金,拿到手的只有1500。

  一家三口2400过生活。孩子的奶粉,尿布的费用一个月就要1000。

  小k算完,一个脑袋变成两个大。

  要挣钱啊,这点收入完全不够。要是孩子或者大人生个病,吃饭的钱都不够了。

  所以,似乎这个都市梦还没有实现,还要继续好好奋斗5年。

  不过小k已经很满意和得意。

  仅仅三年,能在都市贷款买房,一家人聚在了一起,这是非常大的成就了。

  想着怎样多赚点钱,钱就来了。所以,小k真是个幸运儿。

  武汉这边接手了一个大项目:山西供电公司的项目。

  深圳那边要做北京项目,人手不够,就想到了武汉这边。

  代总自然想到了小k,因此小k很快就要长期跑山西,也就是长期出差了。

  就算一年中出差半年,平均下来一个月出差补助可以每月贡献2500块,这样日子就不那么紧迫了。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有些悲催的。

  小k夫妻俩长期分居,好不容易到了一起,因为这个项目,又要过牛郎织女的生活了。

  生活就是这样,上天给了你这个,必然也要拿走那个。这就是天理。

  小k还是要谢天谢地的,毕竟一切都还是顺利的。

  他本来就是个乐天派,现在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他每天都开心得不得了,看每个人都那么顺眼,看每个人都那么和善,看每个人都仿佛和他一样那么开心。

  于是乎长期出差的日子就开始了!

  小k他们第一次去山西的城市是太原。

  一行有四人,一个姓姚的实施工程师,小k是开发工程师,还有一个深圳来的销售,加上老代。

  2005年从武汉到太原只有个慢车,要坐20多个小时。

  深圳到太原倒是有飞机。小k他们一下火车,深圳那张姓的哥们就过来了。

  快,陪我去买件衣服,我晕,9月份就这么冷,我穿一件t恤从深圳飞过来的。

  大家都笑了,还好你没有穿沙滩裤过来,哈哈哈哈。

  大家陪着张买了件外套,小k也穿得不多,这太原比武汉冷多了。

  太冷了,姚也喊了起来。走,去吃碗面,代说道。山西的面很出名的。我要吃一大碗,饿死了,姚又嚷到。

  很快他们到了旅馆,去了餐厅。服务员,你们有什么面?

  过来一个小伙子,我们这有刀削面,打卤面,饸络……。

  好,够了,来刀削面吧。

  好吧,这边有小碗,中碗,大碗的。

  给我来个大碗的,姚叫到。

  其他几个人要了小碗,火车和飞机坐着不舒服,除了姚,他们都没什么胃口。

  面上来了,姚也没了胃口。

  小k捂着嘴巴在旁边偷偷地笑,就差倒在地上笑了。

  大碗,大碗,这哪里是碗,那是一个盆,装十斤面条没有问题。

  即使盆中面条只装了一半,姚也吃不下了。

  后来他告诉大家,第一眼看到那个盆,他就饱了,从此去山西吃面,再不敢要大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都市小梦,都市小梦最新章节,都市小梦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