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七十七章 山海关对峙

小说: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更新时间:2025-03-26 08:51:52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山海关,北宋时期,这里只是两座关城,没有长城城墙,就是坐落在渝水两岸的城池。

  到明朝时期,老朱认为此地扼制要害,易守难攻,必须铸关。

  于是下令让徐达建造长城关隘之地。

  到明末的时候,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

  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此刻关隘北连燕山山脉,南近渤海海滨,南北全长二十七公里,雄壮莫名,宛如铜墙铁壁。

  从努尔哈赤时期,再到皇太极时期,满清多次攻打,但屡屡碰壁,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靠近到山海关,在宁远就被打得大败而归。

  这使得皇太极侵略中原,要么就只能绕道蒙古,走居庸关入境。要么绕辽西走廊,走卢龙塞(喜峰口)、古北口寇边。

  而走这两条路补给长、后勤困难,道路也不好走,导致建奴虽能打败明军,却也只能劫掠,而不能占领。

  唯有攻占山海关,满清建奴才有南下中原的能力。

  如果吴三桂不开关,李自成就算打不过满清,守住关隘建奴也威胁不到大顺政权,中原依旧是汉人王朝。

  以汉民族的庞大底蕴,稳步发展几十年,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未尝不能犁庭扫穴,出关消灭满清。

  因此可以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建奴进入中原肆意屠杀汉人,是整个汉民族的罪人。

  但历史没有如果。

  如今崇祯已经知道了后来的事情,遂下令擒拿吴三桂、高起潜等罪魁祸首。

  然而此刻山海关内,负责镇守山海关的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王家彦,却听到一个消息,让他天都塌了。

  “你再说一遍?”

  “高起潜跑了。”

  负责缉拿高起潜的宣府监军太监杜勋说道。

  王家彦大怒道:“公公,尔上所倚信,特遣你来拿高起潜,你怎么能让他跑了?”

  杜勋却说道:“督宪莫要诬赖我,山海关是你镇守,兵马皆归你调遣,他能在这么多人守备森严下逃跑,不应该是你的责任吗?”

  王家彦一愣,立即火冒三丈。

  高起潜在没有被宣布有罪之前还是山海关监军,位高权重不说,此次又是秘密逮捕,杜勋本应该抓捕他回去。

  自己当时人还在关城内,高起潜是在宁海城,结果人跑了却赖自己头上?

  还未等他说话,旁边山海关巡抚喻安性低头小声对他说道:“前几日杜勋偷偷派人出城了,我觉得恐怕对方早就跑了,高起潜怕是早得了消息。”

  王家彦顿时明白了,泄露消息的人肯定是杜勋或者他的人,现在估计是见没法跟皇帝交差,于是打算把罪责推到自己头上。

  想到当今圣上那亲信宦官说什么就是什么,高起潜坑死卢象升却一点惩罚都没有,一时间心灰意冷道:“我会把事情向圣上禀奏,一切交由圣上裁议。”

  “哼!”

  杜勋一甩头就走了。

  事实上现在高起潜已经逃跑了十来天了,但杜勋直到现在才通知王家彦。

  甚至他觉得大概率把高起潜追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早就派人向北京小报告,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王家彦,撇清自己的关系。

  这也是太监们惯用的手段。

  反正对于皇帝来说,太监才是家奴,自然会比外臣更加信任。

  等杜勋走后,喻安性看到王家彦有些失魂落魄,便说道:“督宪也无需担忧,太祖太宗不日就要抵达北京,谁忠谁奸,自有太祖太宗定夺。”

  “希望如此。”

  王家彦叹道:“只是本设计吴三桂,请他明日就来山海关,高起潜跑了,要是找吴三桂的话,就怕他不应,反而投了建奴。”

  喻安性说道:“纵使吴三桂投了建奴,我们只要守住山海关即可。太祖在南方据说已拥兵二三十万,一路畅通无阻,太宗也已经先一步出发,难道建奴还能打破山海关吗?”

  “不行,我必须加紧布置,小心建奴偷袭。如今关内人心惶惶,说不准就有人与建奴勾结,暗中打开关隘放建奴进来,还是要小心为上。”

  王家彦说着。

  正在此时,外面山西总兵周遇吉进来说道:“报,督宪,巡台,吴三桂传信说今晚就能抵达山海关。”

  “今晚就来?不是让他明天到吗?”

  王家彦皱紧眉头。

  前几日朝廷派去的使者已经去了山海关,带了崇祯的圣旨以及吴襄的书信,赞扬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与李自成死战最终殉国的事情。

  等朝廷的使者回去后,王家彦就立即派人去邀请吴三桂,说要宴请他,表彰他为国尽忠的风骨。

  整个布局还是相当严谨周密。

  虽吴三桂投敌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但其实崇祯和王承恩都没有传出去,连杜勋都只是被密旨抓捕高起潜,高起潜则只能通过猜测来劝说吴三桂。

  要抓吴三桂的事情目前也就只有王家彦本人和喻安性这两个山海关最高级别官员知道。

  而他们俩一个殉国,一个隐居不出仕,可见忠诚。

  所以其实到现在吴三桂听到的事情也是一面之词,并没有实锤。

  只不过吴三桂自己也不信自己能够死战殉国,他是什么人自己还不知道吗?

  生死关头会选择为大明尽忠?

  怎么可能嘛。

  “也许是心中急切?”

  “不不不,我觉得有问题。”

  王家彦沉思道:“高起潜逃跑了,你觉得会跑去哪?”

  “去找吴三桂。”

  喻安性也毫不犹豫地说道。

  高起潜是吴三桂的干爹这件事谁不知道?

  吴襄和祖大寿在关外吃了多少败仗,还不是高起潜在帮忙撑腰?

  不然换了旁人,早就被崇祯砍了。

  “嗯。”

  王家彦点点头道:“杜勋虽然没说高起潜什么时候跑的,但我觉得必然已经跑了很久,肯定早就到了宁远,你说这其中会不会?”

  喻安性皱眉道:“我也这样想过,只是凭吴三桂怎么可能攻破山海关?除非他去找建奴,但先不说建奴会不会以为他在诈降,单说即便建奴信了,哪那么快召集兵马。”

  “唔”

  王家彦沉吟许久说道:“有道理,只是不可不防,周遇吉。”

  “末将在。”

  “你现在传令,上半夜让马岱、马科、许定国、高第他们带本部将士守城,下半夜换上王承胤、姜襄、黄蜚、刘芳名他们。”

  “是。”

  周遇吉随即出去传令。

  目前山海关内有大量山西、河北的兵马,各路将领十余人,兵力约四五万左右。

  这些人其实后来有不少都投降了李自成以及满清。

  如王承胤、姜襄、许定国等。

  满清入关后大批明军、大顺军投降,组建成了绿营,绿营成为了满清一统天下的主要作战力量。

  但眼下他们自然不知道哪些人是叛国逆臣,这些名单都在朱元璋朱棣朱云峰手上,因此也只能选择相信这些将领。

  何况如今时局混乱,王家彦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自然也就只能谨慎起见。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站在东罗城往外看,远处道路上,徐徐走来大队人马,都是骑兵,旗帜上写了一个“吴”字。

  城墙上的士兵迅速报告给了王家彦和喻安性,二人随即出来迎接。

  虽然看样子吴三桂带了数千人出来,不过倒也正常。

  关宁沿线常有建奴骑兵袭扰,试图截断明军给宁远的粮草,因此带部队出来保护非常合理。

  部队很快到了东罗城前,为首的将领穿着银黑色铠甲,头上戴着圆顶六瓣明铁盔,还披着红色披风,到了城前喊道:“我是吴三桂,开城门。”

  王家彦在城墙上看了一眼,挥挥手道:“开门。”

  关墙上大炮林立,城墙内守城士兵也都装备了火铳,暗暗提防,倒不觉得吴三桂能玩出什么花来。

  只要吴三桂进城,就是刀俎鱼肉。

  城门徐徐打开,吴三桂率领着关宁铁骑进城。

  然而还未等王家彦和喻安性下城去接他,倏地异变骤起。

  吴三桂猛地抽刀,喝道:“杀!”

  “杀!”

  关宁铁骑随即开始冲入城内。

  明军猝不及防,兜头就被周围的关宁铁骑砍翻了十来个。

  城墙上的王家彦和喻安性大惊,喊道:“吴三桂果然投敌了,快,快吹号。”

  “呜呜呜呜呜!”

  二人身边的传令兵马上拿起号角吹起来。

  苍凉的号角响彻天际。

  然而仅仅两秒钟后,一支利箭划破虚空,径直将传令兵的脖子射穿。

  王家彦与喻安性惊得后退连连,在亲兵的保护下在城墙上往南面逃,那边是南翼城的方向。

  吴三桂收弓,冷眼说道:“先控制城门,到城墙上发信号。”

  关宁铁骑本就是精锐,而被崇祯调过来的山西河北军队连李自成都打不过,自然是很快就被击溃。

  随着信号发射,远处铁骑奔腾,大地都仿佛在颤抖。

  多尔衮早就在观望,但他不太信任吴三桂,便先遣五千骑兵过来。

  很快建奴骑兵到达,配合吴三桂控制了东罗城。

  在确定东罗城拿下之后,多尔衮心脏都砰砰跳起来,喝道:“进城,进城,进城!”

  “进城!”

  远处的满清骑兵如狼似虎地开始在旷野上奔腾。

  此刻王家彦之前的布置救了大命,原本此时守关将士大多都已经回营歇息,留守少量守夜部队训练便是。

  结果王家彦谨慎起见,布置了大概近两万人守夜,比寻常多了一倍有余,使得明军迅速反应。

  关城以及南翼城、北翼城的方向大量明军很快赶来驰援,双方在城墙上展开激烈厮杀。

  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雄关,最坚厚的地方就是关城与东罗城,东罗城在长城以东,悬于关外,作为瓮城。

  而关城则在长城以西,作为主城。

  双方都有城墙相连,城内也有诸多城门相通。

  明军把城内的城门全部关闭,如此一来,满清就只有从左右两侧城墙上往关城冲锋。

  但城墙隘口狭窄,明军又占据地利,以弓弩、火器打得建奴一时间冲不过去,城墙上就陷入了苦战。

  多尔衮到了东罗城城墙上,远远观望左右两侧弧形城墙上的战斗,见明军抵抗顽强,他亲自督战,令吴三桂、汉八旗、蒙八旗的士兵冲锋。

  至于满八旗,那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能轻动,用于督战。

  随着多尔衮的命令,建奴旗下的士兵们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攻。然而明军士气虽不如建奴旺盛,却胜在装备还可以,硬生生打退了多次满清的攻击。

  这种情况僵持到了半夜,双方在城墙上谁也奈何不了谁,明军无法打退满清,满清也攻不过去。

  王家彦和喻安性已经逃回关城,眼下在关城城墙上观望。

  满清其实也尝试从城内进攻,但显然城内实在打不上去,因此这里倒是非常安全。

  他们彻夜未眠,不断调兵遣将,安排人员换防,又大量搬运弓弩、箭矢、火炮到城墙上来,以做攻防之用。

  建奴在半夜发起一次奇袭失败后,就退了回去。

  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双方在东罗城的护城城墙与长城城墙之间的隘口处对峙。

  城墙上两边都是尸体,又马上被搬运走。

  基本上没有什么短兵相接,就是双方各自举着盾牌,各自拿弓弩、火铳互射,然后长枪兵躲在盾牌后面,双方接近就互相乱捅。

  虽然这种打法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却都是最正确的打法,两边都没有失误,使得双方僵持不下。

  翌日清晨,一夜未睡的王家彦借着早晨升起的阳光,看到了东罗城内,已经涌进来大量建奴兵马,在城中安营扎寨。

  对面的城墙上也开始把原来的大炮转移炮口对准了这边。

  王家彦尝试用火炮轰击城内的满清士兵,但对方安营距离很远,大炮射程打不到,最后也只能作罢。

  一时间。

  满清虽然拿下了东罗城,却在关城的位置被明军死死顶住,寸步不能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