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看到进殿众人,满朝群臣,无不露出了惊骇的神色。

  如若不是皇帝的随身太监临近,众人还以为这是从哪里找来的一群农民。

  看着这帮群臣错愕的表情,刘启心中暗笑。

  否则今日因为此事,非得被这帮群臣吃了不可。

  众人窃窃私语,更有甚者忍不住捂住了鼻子。

  “刘启,这便是你的门客?”

  “没错父皇,正是儿臣门客,并皆为秦人。”

  太狂妄了,这种人也配做我大庆储君?

  群臣纷纷议论,望着刘启的眼中,满是鄙夷。

  杨文渊人等心中窃喜。

  不管这些人作何装扮,只要是秦人,便可坐实了刘启勾结外敌的罪证。

  “既是秦人,太子可知我朝律法?”

  “本王自然知道。”

  面对杨文渊的质问,刘启非常坦然,就好像这是一件极其微不足道的事情。

  庆帝沉默良久。

  “刘启,你既自知我朝法度,何敢将这些秦人召为门客?”

  庆帝的声音不是很高,却带着震慑人心的威严。

  刘启静静的站在朝堂中央,扫视了一番群臣。

  “父皇,儿臣并未觉得,招募这些秦人有何不可。”

  杨文渊冷笑一声。

  “呵,殿下,我朝律法中写的清清楚楚,凡我大庆子民,皆不可与外敌为友,更不可与之进行任用,否则当以通敌之罪论处。”

  深吸了一口气,刘启面不改色。

  “敢问各位大人,秦国早先乃是蛮夷小国,何以在十几年内,就成为了一方强大诸侯?”

  听闻刘启所言,一众大臣啼笑皆非。

  “小小蛮夷之国,殿下竟称起为强大诸侯,笑话,此等穷兵黩武之国,岂可跟我大庆并列诸侯?”

  “是啊,早年间若非秦国割地求饶,先帝早就带兵,踏平他们的土地了。”

  大臣们众说纷纭,提起秦国,皆是鄙夷之色。

  “所以,本王说尔等皆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无能之臣。”

  刘启的话,瞬间让众臣脸色铁青。

  当着皇帝的面,竟如此形容满堂文臣,实在叫人难以忍受。

  “陛下,殿下之言,有辱过甚,老臣不服!”

  “老臣亦然!”

  面对群臣指责,刘启负手而立,面容毫无惧色。

  “父皇,据儿臣所知,秦国不是当日之秦国。”

  “经一位叫做商君的变法,今日之秦国,不仅日益富强,更有着一支强大的新军,不日便可有对战各方诸侯的实力。”

  言落,朝臣皆笑。

  “殿下,这便是你所说让我等汗颜之论?恕老臣无礼,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什么新军,什么国力富强,即使如此,我朝岂能不知?还是说,殿下的消息,比皇上都要灵通?”

  尚书郎王振的质疑,让众臣一阵嗤笑。

  可刘启却是昂首挺立,哼笑了一声。

  “所以,本王才说尔等无能。”

  一个跟在杨文渊屁后的老登而已,刘启岂会将他放在眼中。

  完全不再理会眼前众臣,抬头与庆帝四目相对,说话的声音,还故意提升了几分。

  “父皇,儿臣之所以招募这帮秦人,就是为了解秦国之法。”

  “如今之秦国,暗藏韬晦,为的,就是为了某一天举兵出关,夺回失地。”

  “若父皇不信,尽可派人去查,秦国是否如今,频频探查边境,又抓了我多少大庆的兵士。”

  虽不知刘启所言到底是否属实,可这番言辞,却是让朝臣神色一紧。

  庆帝眉头骤然凝重。

  “朕且问你们,我儿所言,可是真的?”

  面对高阶上的庆帝,一众秦人如惊弓之鸟一般。

  “陛下,太子所言,句句属实!”

  “没错,陛下,虽然我等不知新军到底有多强,可却知我秦王之志,为的就是有天能够收复失地。”

  “陛下,休要听这秦人信口雌黄,纵使秦国成立新军,岂能是我等大庆朝的对手?”

  “那如果再加上匈奴呢?”

  刘启此言一出,朝臣无不惊骇,皆倒吸一口凉气。

  就连坐上的庆帝,都不禁为之色变。

  “刘启,你说秦国会跟匈奴联合?”

  “没错,父皇,如今的秦国与匈奴多有往来,这次犯我疆土,就是为了小试牛刀!”

  按照朝臣对大秦的了解,以他们的实力,决然不敢进攻大庆?这必然是一种自寻死路的行为。

  然而,当听到刘启十分笃定的口吻,以及他信誓旦旦的模样。

  这就不得不让众臣,对此事抱以一定的认真态度。

  假若刘启所言,不仅是真的,而且即将发生。

  那么大庆有所防备的话,刘启绝对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说,他将会牢牢的安坐太子之位。

  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何况是这种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此时,谁也不敢站出来表示质疑。

  万一错了呢?那可就成为了大庆的第一罪人。

  且不说刘启,到底是如何得知这件事,且是不是在这几名秦人的口中。

  可这一次的朝堂博弈,刘启可谓是相当高明。

  对于杨文渊而言,不由自主的高看了刘启几分,让他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在他的身上感到了一丝恐惧!

  不行!若是真的让刘启得逞的话,那以后想要废除太子,恐怕就要比登天还难。

  最可怕的莫过于,当刘启真正的有了功绩以后,就会掌握实权。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能不能再驾驭太子的问题了,而是这个突然转性的太子,将会对他们一党,带来多大的威胁。

  “陛下,且不说这仅仅是太子的一己之言,即便是真的,现下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匈奴之患,目下远大于秦国之患,若是不能够妥善解决的话,恐怕会致使我大庆陷入危机之中。”

  “因此,老臣建议,依旧由太子,出任匈奴为质,这才可保我大庆太平,同时,也可让太子,为我大庆,建立不世之功!”

  杨文渊说的义正严词。

  听起来,就好像是在为太子建功进行筹谋。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启的身上,包括高高在上的庆帝。

  杨文渊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竭尽全力,让庆帝对太子为质一事,下定决心。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杨大人的提议似乎不错!”

  刘启一开口,众人的心绪全都被打乱了。

  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回答,甚至都有人觉得,会不会是自己听错了。

  杨文渊刚欲开口,却在刘启言落后,狠狠的咽了一口吐沫。

  纵使心中已经想好了千般言辞,却在此时一句话都说出不出来了。

  而就在朝堂内安静到,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时。

  “但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庆第一太子爷,大庆第一太子爷最新章节,大庆第一太子爷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