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战,那便战?”
看着纪纲递上来的密报,朱棣绷着的脸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还是谨弟回来以后的日子有意思,这死气沉沉的朝堂啊,一下就热闹了不少。”
“陛下,是否需要锦衣卫协助晋国公,查一查这些官员?”
淡淡的扫了他一眼,朱棣的表情再次恢复古井无波:“不需要,你只需要做好朕安排你的事,守好你的职责就可以。”
“臣,遵旨。”
“地方上的奏报回来了吗?”
纪纲一挥手,身后几名锦衣卫抬着箱子走了进来:“陛下,这是最近各地的密报,臣不敢擅专,全都带进宫来了。”
“这么多?”
朱棣吓了一跳,这地方得乱成啥样啊,才有这么多奏报?
“最近各地都有些不安分,其中陈州、恩施、扬州、钱塘犹多,大部是本地百姓暴力对抗清丈土地、登录黄册的事。
陈州上报,闹事的学子数次围了教喻衙门,要求路确给说法,说的还是上次秋闱罢黜之事。”
朱棣面色一寒:“闹事的那些学子,谁人主使,谁人帮凶,名字都记下来了吗?”
“回陛下,都记下了。”
“朕没猜错的话,带头的那几个,是不是都是高门大院出来的?”
听到陛下的言语中,杀气渐渐加重,纪纲咬咬牙:“是。”
“好,朕知道了。”
朱棣少见的没有发火,似乎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头,但他接下来的话,却让纪纲冷汗直流。
“都记下来,一个都不能漏掉,张辅刚刚还上书说,交趾那边正缺教书先生呢。”
卧槽!
纪纲心说陛下真够狠的,看来这群闹事的学子,下半辈子恐怕只能和野人为伴,与蚊虫为伍了...
“臣,谨遵上喻!”
纪纲方才离开,太子炽却难得的主动来找他爹:“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
朱棣微微抬眼,心说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儿子这是...生气了?
对太子的态度,朱棣明显就没那么好:“有话说,有屁放!”
“父皇!”
朱高炽拿出最新的上喻:“儿臣刚刚看到这份上喻,故而来请问父皇,为何要将苏根生下了诏狱!他犯了什么罪!”
哟呵,没想到儿子居然是来替苏根生出头的。
强忍着笑意,朱棣让自己的眼神逐渐冰冷下来:“苏根生犯了罪,自然要惩处。”
“犯罪?”
朱高炽气乐了:“敢问父皇,苏根生所犯何罪?”
“贪墨、包庇、横行不法”,朱棣少见的解释了几句:“你要是不明白,可以自己去翻卷宗。”
“卷宗儿臣自然要看!”
朱高炽愤愤不平的样子,颇像气鼓了嘴的河豚,朱棣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才没乐出声来。
“父皇!都察院有私,弹劾苏根生也就罢了,可您拿到实证了吗,就将朝中大员下了诏狱?”
朱高炽的手指向宫外:“小叔叔刚刚得胜凯旋,你就将他唯一的亲人抓了,小叔叔因此寒心怎么办!”
“儿臣还听说,小叔叔回京之后,你就再没见过他一次,你让别的官员怎么看他?”
“父皇”,说到这里,朱高炽已是满眼含泪:“最近弹劾小叔叔的奏疏,足足多了三倍啊!咱们不能让功臣寒心啊!”
朱棣双手抱胸,仰靠在软榻上,饶有兴致看着自己的儿子。
这个儿子虽然胖,虽然呆,虽然看着很不顺眼,但有一点是朱棣最欣赏的,至善至孝。
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把实话跟这个傻孩子说了的时候,黄俨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朝着朱高炽微微躬身行礼,赶紧将通政使司递上来的奏疏送上去。
看着眼前截然不同的两份奏疏,朱棣笑了。
“太子,你先看看这两份奏疏。”
愕然从父皇手中接过奏疏,匆匆一览,顿时陷入沉思。
“怎么样?”
“回父皇的话”,朱高炽皱着眉,指着第一份奏疏:
“大理寺、提刑司回奏,魏圭一案实因恩施木册司土司之子,吉潘.阿木引发,
他带族人为了抵抗清丈,兵围清丈有司衙门,死于乱军之中,实和魏圭无关。”
“但这另一封...”
另一封是都察院派出去的御史所奏,里面的说法,完全和大理寺所呈相反。
据其所奏,魏圭在当地仗着晋国公门人的身份作威作福,多次敲诈本地土司,吉潘.阿木不服,才和他起了冲突,最终遭人刺杀。
朱棣饶有兴致看着他:“你信谁的话?”
“儿臣信大理寺和提刑司所奏。”
想也不想,朱高炽就坚定的站在苏谨一边:“魏圭儿臣熟识,他断然不会是那种人。”
“错了,错了。”
看着朱棣摇头的样子,朱高炽愣住了:“难道父皇相信都察院的奏报?”
朱棣不答,只是对着他招了招手:“太子,你到朕身边来。”
朱高炽听话的走到朱棣身边,可还没等他站稳,脸上就重重挨了一巴掌!
啪!
巨大的手劲,要不是因为他身材肥胖,差点没原地转个圈,直接螺旋升天。
“蠢货!”
朱棣恨铁不成钢的瞪着他:“身为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如何能偏听偏信?”
指着身前乱糟糟的一堆奏疏:“身为人君,你要做的,是耳聪目明,决不能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看到背后的东西!看到实证!”
朱高炽捂着脸,脑瓜子嗡嗡的,对朱棣的话一句都没听进去。
主要是俩耳朵不停在嘶鸣,想听也听不清。
“你可知错?”
朱棣说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朱高炽的耳朵终于正常了一点,好歹听见了。
虽然不知道爹说了啥,但他还是习惯性的点头:“儿臣知错了。”
“那就好。”
板着脸,朱棣指了指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疏:“朕就罚你将这些奏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以供朕裁。”
“...儿臣,遵旨...”
伸了个懒腰,朱棣懒洋洋的起身出了门,脚步忽然明快了几分。
“窝已打好,鱼饵也上了钩,还找茬揍了儿子一顿,今儿个天气是真不错啊,朕心甚悦,哈哈。
看着纪纲递上来的密报,朱棣绷着的脸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还是谨弟回来以后的日子有意思,这死气沉沉的朝堂啊,一下就热闹了不少。”
“陛下,是否需要锦衣卫协助晋国公,查一查这些官员?”
淡淡的扫了他一眼,朱棣的表情再次恢复古井无波:“不需要,你只需要做好朕安排你的事,守好你的职责就可以。”
“臣,遵旨。”
“地方上的奏报回来了吗?”
纪纲一挥手,身后几名锦衣卫抬着箱子走了进来:“陛下,这是最近各地的密报,臣不敢擅专,全都带进宫来了。”
“这么多?”
朱棣吓了一跳,这地方得乱成啥样啊,才有这么多奏报?
“最近各地都有些不安分,其中陈州、恩施、扬州、钱塘犹多,大部是本地百姓暴力对抗清丈土地、登录黄册的事。
陈州上报,闹事的学子数次围了教喻衙门,要求路确给说法,说的还是上次秋闱罢黜之事。”
朱棣面色一寒:“闹事的那些学子,谁人主使,谁人帮凶,名字都记下来了吗?”
“回陛下,都记下了。”
“朕没猜错的话,带头的那几个,是不是都是高门大院出来的?”
听到陛下的言语中,杀气渐渐加重,纪纲咬咬牙:“是。”
“好,朕知道了。”
朱棣少见的没有发火,似乎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头,但他接下来的话,却让纪纲冷汗直流。
“都记下来,一个都不能漏掉,张辅刚刚还上书说,交趾那边正缺教书先生呢。”
卧槽!
纪纲心说陛下真够狠的,看来这群闹事的学子,下半辈子恐怕只能和野人为伴,与蚊虫为伍了...
“臣,谨遵上喻!”
纪纲方才离开,太子炽却难得的主动来找他爹:“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
朱棣微微抬眼,心说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儿子这是...生气了?
对太子的态度,朱棣明显就没那么好:“有话说,有屁放!”
“父皇!”
朱高炽拿出最新的上喻:“儿臣刚刚看到这份上喻,故而来请问父皇,为何要将苏根生下了诏狱!他犯了什么罪!”
哟呵,没想到儿子居然是来替苏根生出头的。
强忍着笑意,朱棣让自己的眼神逐渐冰冷下来:“苏根生犯了罪,自然要惩处。”
“犯罪?”
朱高炽气乐了:“敢问父皇,苏根生所犯何罪?”
“贪墨、包庇、横行不法”,朱棣少见的解释了几句:“你要是不明白,可以自己去翻卷宗。”
“卷宗儿臣自然要看!”
朱高炽愤愤不平的样子,颇像气鼓了嘴的河豚,朱棣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才没乐出声来。
“父皇!都察院有私,弹劾苏根生也就罢了,可您拿到实证了吗,就将朝中大员下了诏狱?”
朱高炽的手指向宫外:“小叔叔刚刚得胜凯旋,你就将他唯一的亲人抓了,小叔叔因此寒心怎么办!”
“儿臣还听说,小叔叔回京之后,你就再没见过他一次,你让别的官员怎么看他?”
“父皇”,说到这里,朱高炽已是满眼含泪:“最近弹劾小叔叔的奏疏,足足多了三倍啊!咱们不能让功臣寒心啊!”
朱棣双手抱胸,仰靠在软榻上,饶有兴致看着自己的儿子。
这个儿子虽然胖,虽然呆,虽然看着很不顺眼,但有一点是朱棣最欣赏的,至善至孝。
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把实话跟这个傻孩子说了的时候,黄俨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朝着朱高炽微微躬身行礼,赶紧将通政使司递上来的奏疏送上去。
看着眼前截然不同的两份奏疏,朱棣笑了。
“太子,你先看看这两份奏疏。”
愕然从父皇手中接过奏疏,匆匆一览,顿时陷入沉思。
“怎么样?”
“回父皇的话”,朱高炽皱着眉,指着第一份奏疏:
“大理寺、提刑司回奏,魏圭一案实因恩施木册司土司之子,吉潘.阿木引发,
他带族人为了抵抗清丈,兵围清丈有司衙门,死于乱军之中,实和魏圭无关。”
“但这另一封...”
另一封是都察院派出去的御史所奏,里面的说法,完全和大理寺所呈相反。
据其所奏,魏圭在当地仗着晋国公门人的身份作威作福,多次敲诈本地土司,吉潘.阿木不服,才和他起了冲突,最终遭人刺杀。
朱棣饶有兴致看着他:“你信谁的话?”
“儿臣信大理寺和提刑司所奏。”
想也不想,朱高炽就坚定的站在苏谨一边:“魏圭儿臣熟识,他断然不会是那种人。”
“错了,错了。”
看着朱棣摇头的样子,朱高炽愣住了:“难道父皇相信都察院的奏报?”
朱棣不答,只是对着他招了招手:“太子,你到朕身边来。”
朱高炽听话的走到朱棣身边,可还没等他站稳,脸上就重重挨了一巴掌!
啪!
巨大的手劲,要不是因为他身材肥胖,差点没原地转个圈,直接螺旋升天。
“蠢货!”
朱棣恨铁不成钢的瞪着他:“身为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如何能偏听偏信?”
指着身前乱糟糟的一堆奏疏:“身为人君,你要做的,是耳聪目明,决不能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看到背后的东西!看到实证!”
朱高炽捂着脸,脑瓜子嗡嗡的,对朱棣的话一句都没听进去。
主要是俩耳朵不停在嘶鸣,想听也听不清。
“你可知错?”
朱棣说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朱高炽的耳朵终于正常了一点,好歹听见了。
虽然不知道爹说了啥,但他还是习惯性的点头:“儿臣知错了。”
“那就好。”
板着脸,朱棣指了指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疏:“朕就罚你将这些奏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以供朕裁。”
“...儿臣,遵旨...”
伸了个懒腰,朱棣懒洋洋的起身出了门,脚步忽然明快了几分。
“窝已打好,鱼饵也上了钩,还找茬揍了儿子一顿,今儿个天气是真不错啊,朕心甚悦,哈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