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渔山县令李成,正端着个破碗大口吃着鱼。

  还时不时的伸出舌头舔舔嘴唇,省得滴下去浪费了好东西。

  他都拎着破碗吃了两碗了,陈伯才喝了半碗鱼汤,看着他吃的香甜,也是忍不住露出掉了牙的嘴笑的很开心。

  “这鱼真好吃啊!陈伯,这是啥鱼?”

  李成吃的满口留香,忍不住打听起来。

  如果见到完整的说不定他还认识,可这被陈伯剁成小块,他只知道这玩意是鱼,根本看不出是啥品种。

  不过好吃那是一定的,没看他吃了大半锅吗?

  这还是没有放任何材料,只撒了一点盐花,要是找个大厨好好烹饪,估计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好几天没沾荤腥了,李成肚子没啥感觉,但精神早就开始造反。

  想当初,在地球虽然不能说山珍海味,起码也是顿顿有肉。

  往事不堪回首,还是专心吃鱼为好!

  “这鱼张大郎说叫石首,还有叫大王鱼的,不过大王这词得避讳,很多时候也会叫大黄鱼。”

  “哦,鱼好吃,名字确实不咋地!”

  李成喝着鱼汤,随口回应道。

  不过随即他马上瞪大眼睛。

  “陈伯,你说这鱼叫啥?!”

  “石首啊,怎么了?”

  陈伯也被自家少爷一惊一乍弄懵了,又重复一遍。

  “后面那个名字!”

  “大王鱼!”

  “在后面那个?”

  “大黄鱼啊!”

  李成看着锅里的鱼两眼开始放光。

  怪不得味道有点熟悉,也怪不得味道这么好吃。

  原来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野生大黄鱼啊!

  那是不是他也能通过平台卖出去?

  野生的,应该挺值钱的吧?

  可惜上辈子没做过海鲜贸易,不懂这方面的行情。

  不过不懂也没关系,有交易平台帮着定价呢!

  陈伯拿鱼来的时候怎么说的来着?

  张大郎捕了一网这种鱼。

  一网是多少呢?

  虚数量词真考验人!

  “陈伯,这鱼张您说张大郎捕了一网是吧?”

  李成没心情喝汤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红烧肉。

  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野果早就吃恶心了!

  “对啊,一大网,起码百八十条的!”

  “那他都卖完了吗?”

  李成立马激动起来。

  “没有,在这岛上卖给谁去?他们打算将鱼干什么的归置一下,明天划船运到永春州那边卖。”

  李成的双眼开始放光。

  这真是天大的好机会啊!

  他李成的幸福生活要来了......

  “陈伯,一会儿我去找张大郎,他家在哪?”

  李成迫不及待的说道。

  万一晚点将鱼弄成鱼干,他就有点抓瞎了。

  野生大黄鱼活的死的都值钱,前提是别死太久、保持新鲜。

  要真成盐坨坨裹得大黄鱼干,相信价钱肯定就低多了。

  “去他那里干嘛?一会吃完我带少爷去!”

  陈伯看着李成一脸着急,点点头应道。

  麻利的将鱼汤喝完,陈伯将剩下的,连通瓦罐放进旁边的小溪里,这也是渔山岛唯一的水源地。

  溪水冰凉清澈,味道也可以,没什么咸水味道。

  这种亚热带地区,做个天然冰箱挺合适的。

  耐心的等待陈伯洗好碗,李成就催促他带自己过去。

  晚一分钟,就有少挣好多钱的可能!

  他当然得着急了!

  陈伯无奈,只能依他。

  他的“县衙”位置在岛西。

  距离海边的位置很近,属于“无敌海景”房。

  其他渔民大都集中在岛的西北侧,有岛上唯一的小山阻隔,陈伯说这样有风暴来的时候,不至于将渔民家给吹没了。

  他们到渔山岛已经将近半个月,李成就没有实地探访过渔民,当初前身一门心思的要回去,哪有心情去探访民情啊?

  陈伯倒是都将岛上转过了,这渔山岛不大,有渔民56户,总人口200多人,分成3个小渔村,最近的就是张大郎所在的渔家凹。

  凹的意思就是山凹进去的部分,有一片小的沿海平原。

  大多数都是张姓,也算是渔山岛第一批的常住居民。

  渔山岛的渔民,几乎都是从永春州迁移过来的。

  世代在此捕鱼生活,接受大乾皇朝统治。

  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陆地无二。

  当然食物肯定还是要差一些的。

  毕竟距离陆地那么远,不可能经常去采购物资。

  从县衙到到渔家凹,大概也就五分钟,李成跟着陈伯就看到第一户人家,门口两个光屁股的小孩在捕渔网,看起来也就七八岁大。

  头发散乱的在脑袋后面扎着,浑身上下油光发亮。

  “这俩孩子,怎么不穿衣服啊?”

  李成好奇的问道,七八岁孩子也不小了。

  还光着屁股、露着牛牛儿,看起来有点不雅观。

  “少爷,这渔村哪有多余的布给孩子做衣服啊?”陈伯无奈的苦笑一声,“都还小呢,光着也凉快!”

  可能想到什么,陈伯又赶紧补充了一句。

  “这是谁家啊?”

  李成停下了脚步,看着那窝棚一样的房子。

  还有门口两个半大孩子,感觉心里有点难受。

  禁不住开口向陈伯询问道。

  “这里住的是张柳氏一家。”

  “张柳氏?他家男人呢?”

  李成蹙了蹙眉头,他清楚张柳氏是对家中妇人的称呼。

  按照正常来说,不应该说这是张某某家才对吗?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李成的心有些发沉。

  “死了!遇到大风掉海里尸首都没找着,家里就剩下这一对双生儿,还有张柳氏一个妇人。”

  陈伯也忍不住叹息一声答道。

  无论古今,寡妇带着孩子,都是不好过的。

  看到那连房子都称不上的窝棚,就知道这家情况究竟怎样了。

  “我们过去看看!”

  李成深吸了口气,向着两个孩子走去。

  “拜见父母大人!”

  两个孩子见到李成,赶忙起身问好。

  不过手有点不知道往哪放,最后只能捂住自个儿的小牛牛儿。

  “你们认识我?”

  李成好奇的问道。

  不过更好奇的是,这俩孩子竟然很懂礼貌。

  要知道这年代,大多都是文盲,说话都不过脑子的。

  别说还能称呼父母大人了,一看就是家里教过。

  “回.....回李父母,我们见过你!”

  其中一个有些畏惧的回道。

  “不用称呼父母,叫我李成或者李哥就行,不需要那么多礼数。你们可是读过书?是否识字?”

  李成饶有兴趣的跟两个小家伙聊起来。

  “回.....”

  “不用说回,直接说就行!”

  “李.....李大人,我们未曾读过书,不过母亲识些字,教过我们写名字,还教过我们一些礼数。”

  还是那个孩子回答。

  “你们叫什么名字,写出来我看一下!”

  李成来了兴趣,跟俩孩子说道。

  “好!”

  捡起地上一根树枝,其中一个孩子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看字形结构来说,确实有点生疏,但写的还是挺认真的。

  “张青,名字不错,你呢?”

  李成又笑着看向另一个孩子。

  “我.....我叫张洪,不会写洪字。”

  “他是这个洪!”

  张青帮着写了出来。

  “原来是东江木落水分洪的洪,名字都很好!你们母亲可在?”

  李成满意的点点头,没想到还能遇到意外之喜。

  看来那张柳氏也不简单,可能还是大户出身。

  毕竟女子识字,在古代那绝对不容易。

  很少有家庭会管女孩子读书。

  能有个全名都是少见的。

  还指望人人都是李易安?

  那是晴天做白日梦呢!

  “家母捕鱼还没回来!”

  张清再次礼貌的回答说。

  “你母亲去捕鱼?这.....”

  李成又蹙起了眉头,确实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女子体弱,捕鱼是力气活,女子哪能干得动。

  就算二十一世纪,出海的渔船,也都是大老爷们。

  看起来这家人,日子过得十分不好!

  他这个县令有点失职啊!

  “与你母亲说,捕来之鱼送到我那里,我帮你们卖掉换钱!”

  李成说完,就率先走了。

  他有点脸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最新章节,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