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第101章 完结章(中)

小说: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作者:祝龚 更新时间:2024-08-18 12:02:52 源网站:顶点小说
  自从三皇子邵祯得势之后, 朝中流言四起。

  人们都说,庆帝会对待世家一样,迟早会废除太子, 将储君之位传给三皇子邵祯, 这次让邵祯率军击退鞑靼, 就是预备给邵祯立功, 日后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了。

  太子已岌岌可危了。

  这样的流言其实一直都有, 可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流传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

  即便是再老实,再敦厚的人, 在此时也该生出一些愤怒。

  何况太子身边也不缺少人煽风点火。

  世家被压制的过头了,与吕朔结下的血海深仇早已蠢蠢欲动,亟待报复,这次是不死不休。

  酝酿已久的浪潮终于在这一日爆发了。

  吕朔决定拖延时间, 和鞑靼谈判, 这种以逸待劳的方法本是不错。

  鞑靼虽擅长骁勇善战, 但游牧民族的缺点很明显,他们很难持续作战, 而且也很少有什么战略。

  却不料事情并未按照他所想的那样发展下去。

  河西再次传来新的军情, 鞑靼不知是不是提前得知了消息, 不仅拒绝谈判, 还突然进攻了蓟州, 三皇子所领的大军还未到,蓟州便已落入鞑靼之手。

  消息一出,朝中上下一片惊惧, 鞑靼第一次占领了蓟州这样的大城, 如果继续南下, 岂不是离京城也不远了?

  这样的危机史无前例。

  朝中都责怪这是三皇子的疏忽和吕朔的错误,弹劾如同雪花一样落下。

  监察御史徐胜凯写了一篇笔锋极犀利的文章,指出吕朔有十大罪过。

  一是厚贿结纳,专利无厌,二是收买内监,察听帝踪,三是结党营私,扰乱朝纲,四是......

  等等这些罪过有一大半都不是夸张,而是确有其事。

  其中的任何一个罪过换了旁人都可置之于死地。

  但庆帝只是留中不发,降旨让吕朔将功赎罪,必须在期限的时间内,让鞑靼退兵,至少不可让他们继续南下。

  至于三皇子邵祯则一字不提,谁都知道,邵祯这次不仅没能立功,反而还失去了角逐皇位的可能了。

  但这样的结果真的能让人满意吗?

  即使太子满意,世家也不会答应,他们好不容易看到了吕朔的地位动摇了,要是不加一把力推到,以后等吕朔站稳了重新清算,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呢?

  而如今在庆帝面前说的上话的人,只有谢舒。

  尽管谢舒和吕朔的出身一样,两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冲突,并且很多人都觉得谢舒将成为第二个吕朔。

  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

  吕朔惯常笑脸迎人,杀人不见血,也柔侩□□,顺者昌逆者亡,而谢舒为人倜傥豪放,更让人信服,他手段也温和许多,虽说一不二,但至少留有余地。

  况且,他们推举谢舒,吕朔又怎么可能再和谢舒交好,如此一来,吕朔和谢舒结下仇怨,对世家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世家大张旗鼓找上谢舒,并且也愿意给谢舒让路,谢舒工部如今的许多工程,他们都可以配合。

  谢舒并不明确自己的态度,但实际上的好处却到手了。

  他要做什么,六部其他部门都不是不能妥协。谢舒曾经颁布了很多政策,例如工部施工需全员配合,工部工程也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人事调动、物资运送也该有专门的人员对接,工部负责任命和调配,工匠轮班制等等。

  谢舒颁布的这些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了,如今他又要新的改革。

  他要颁布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他要颁布交通改革法,修筑基建。

  他要改革税收,重新清丈全国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就连这个,世家也捏着鼻子同意了。

  潜移默化中,谢舒如今的权势越加高涨,依附他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而吕朔的势力正在日益减弱......

  这时忙着解决鞑靼的吕朔也并非没有察觉,他一边看着世家和谢舒合作,一边看着弹劾他的文章,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徐胜凯,是谢舒在金陵的同乡,还曾经同结了金陵文社。

  同乡,又是同社!

  在如今科举制盛行的朝代里,同乡几乎可以看做是同党了,何况还是谢舒曾经举办的金陵文社呢?

  吕朔心中怒火高涨,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背后操纵这一切,捅他刀子的人是谢舒!

  只要等战事一结束,他回到庆帝的身边,首先解决的不是世家,而是谢舒!

  但战事远不是那么顺利就结束的,鞑靼占领蓟州之后,依旧贪得无厌,他们并没有退去的打算。怎么能退却呢?好不容易才占领了蓟州这样的城池,河套终究还是显得贫瘠了。

  鞑靼如今的领导者是鞑靼王的王子,他和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眼光更为深远,也有着更大的野心。

  他在河套长大,其中河套有不少汉人,他从小开始学习汉话,学习汉人的文字。

  雷厉风行地取下蓟州也是他的命令,因为几天前,他的父王准备和大庆谈判的时候,要求大庆给他们足够多的金钱和食物。

  他却意外探听到了一个消息,这次谈判只是拖延时间,实际上,大庆的三皇子已经带兵前往讨伐他们的路上。

  于是鞑靼王子当机立断,趁着晚上蓟州城防松懈的时候,攻下了蓟州。

  但鞑靼王子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没有选择屠城,带走能带走的一切,而是诱导城内的汉人为他所用,他如今对庆朝的形势很了解了,他知道庆朝朝局的混乱是怎样的情况......

  吕朔和三皇子邵祯奉命来对付他们,可是他们在朝中还有更大的敌人,他们两人也不是忠君爱国的人,一个是庆朝最大的奸臣,另一个觊觎着储君之位。

  于是鞑靼王子提出鞑靼愿意受降,与大庆谈判,接受大庆的分封。

  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鞑靼所说的“受降”只是一种变相的借口。

  他不向大庆进贡,而是索取各种东西,还要大庆名正言顺地将河西以外的地域分封给他们。

  这样的“受降”换作是任何人都应该觉得不对劲。

  偏偏吕朔和邵祯知道了后,好像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并没有催动大军前进,而是将此事奏报给了庆帝。

  吕朔和邵祯想到了一处,既然庆帝要鞑靼不能南下,那么一场败仗都不能有,议和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庆帝得到吕朔的奏报后,交此事给百官奏议,群臣纷纷反对。

  蓟州是河西的要地,怎么能让出去呢,一旦封给了鞑靼,势必会让天下人都寒心,以后还有谁有信心抵御鞑靼呢?

  何况鞑靼属于蛮夷之地,蛮夷毫无诚信,朝令夕改,到时候再举兵南下,大庆危在旦夕了。

  庆帝也觉得很不妥当,可这时,吕朔又来报,说鞑靼愿意每年献出千匹战马,以此来表示他们想要和平的决心。

  有了最差的结果,再给出一个不错的,这样对比起来,鞑靼的态度似乎是恳切的......

  最主要的是,庆帝也深知,大庆的军队面对鞑靼不一定有获胜的机会,战事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可能要持续数年的时间都不会看到他想要的结局,庆帝不想整日因此事辗转反侧,之前的战事便是如此,庆帝不愿意再重蹈覆辙了。

  如果此事顺利的话,能够安抚鞑靼,让他们不再进犯,也许可以换取数十年的和平。

  庆帝犹豫了,众臣看出庆帝的动摇,心中大为着急,可也知道庆帝刚愎自用的脾性,越是劝他,庆帝越要如此。

  如果真的此条奏议通过,那么之后庆帝定然会让吕朔负责此事,便可以让他将功赎罪了,到时候吕朔回京,还有谁能略其锋芒?

  众臣不由得将最后的希望都放在谢舒身上,期盼他能说些什么阻止,说什么也好......

  最后谢舒终于站出来了,他对庆帝说,陛下,鞑靼没有诚意,是在愚弄我们。

  庆帝面向谢舒,这个事事都让他满意的臣子,还是很有耐心的。

  他郑重询问道,何以见得?

  谢舒道,战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必需品,可鞑靼索要的东西却是他们赖之生存的物品。

  当鞑靼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庆帝闻言悚然一惊。

  他并非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还抱着相对乐观的想法,但当谢舒说的太过直接,庆帝也不敢再幻想了。

  庆帝又问谢舒,该怎么办?

  谢舒说应该富国强兵,充实边防,准备随时出击,利用好一切可以反击的机会。

  鞑靼如今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一定还有作战的士气,只要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准备,他就能一举击败鞑靼。

  这样的言论一出,群臣一惊,而庆帝心中也不太相信谢舒所言,可在这种时候,一个态度坚定的人更让人觉得信赖。

  而庆帝虽然衰迈了,志气消退了很多,但也见不得能够接受被人侮辱。

  最后庆帝还是同意了谢舒的提议,庆帝一面派人叫吕朔再细细商量谈判的细节,不能答应鞑靼的要求,一面则悄悄密召谢舒,还有今年新任的两位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商讨此事。

  当天,商议完毕后,庆帝让谢舒主持这一切,至于其他两位尚书一点异议也没有,不约而同地将主导的位置让给了谢舒。

  谈判又一次谈判......

  鞑靼让步了几次,也察觉到庆朝的敷衍态度,于是给出最后的期限。

  可吕朔也早已感觉到了庆帝态度的转变,现在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他这边。

  在知道是谢舒所为后,吕朔对谢舒的忌惮和恨意已到了新的巅峰,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条毒蛇潜伏在他的身边,他竟然不曾发现。

  而现在吕朔更为担心的是,即便他以后真的回到了京城,但日后他还能像以前一样执掌大权吗?

  他听说,他离开京城后,谢舒已经代替了他的位置,庆帝的寿表还有诗词都是由谢舒来写,他在朝中的人也都相继依附谢舒了。

  他之前遭人弹劾,庆帝只是将奏折留中,等他回京之后呢?

  而邵祯有着同样的顾虑,他和谢舒早已结下不解之仇,现在又更无望帝位,那么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另一边的京城,太子也坐立不安。

  庆帝迟迟不给他确定的答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太子这边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

  而太子心中更为惶恐的是这次鞑靼意外得知的消息其实是他手下的人泄漏。

  如果吕朔和邵祯顺利回京,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如今能够面圣的又只有谢舒,也许谢舒知道父皇的心意,但谢舒始终不曾回复。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太子终于在身边人的劝说中下定了决心。

  父皇啊父皇,这是你逼我的。

  这一晚,庆帝从龙床上被人从梦中摇醒,耳边传来卫卿童慌乱的呼喊,陛下,紫禁城被围住了!

  庆帝大惊失色,赶紧叫人护驾,来的是刘强和一众内监。

  庆帝才知道他的太子竟打算要逼宫,这对年迈的庆帝来说,实在是一个刺激。

  庆帝看着窗外的灯火越来越近,心中越发颓然起来。

  此时还有谁来得及阻挡呢?

  京都护卫军驻扎在城外,太子既然早有准备,一定会封锁全城,而三皇子邵祯率领的精兵还远在河西,来不及回来。

  好在刘强率领的内监拼死抵住宫门,不至于让溃败来得这么快。

  时间过得是那么的漫长,天依旧没亮,庆帝一边做好体面的准备,拿出传国玉玺,一边心中还是生出盼望。

  他想,这一晚上总有人能发觉不对吧!

  三更的时候,内宫的城门被人推倒了。

  但来的不止有太子的人,还有带领京都护卫军的谢舒。

  这三个月谢舒改进的军备有了不少的成效,他新建的神机营每人都分发了火器,远不是普通军队可以抵挡的。

  太子的宫变失败了,不等庆帝发落,他已畏罪自杀。

  看着太子的尸体,庆帝一病不起,心中到底是怎样的痛悔已不得而知,但庆帝并没有因为太子的死去打算罢手。

  一定要彻查!彻查!

  庆帝让谢舒依旧封锁全城,守住京城九门以及南北要害,没有得到他的旨意前,谁都不准进出,宫外一条消息也不能传出去。

  到底是谁教唆的太子呢?都要付出代价。

  这场宫禁整整持续了七日,在封闭的京城里,大臣们如同笼中待宰的羔羊。

  但每个人都清楚了,此时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在病中意识不清的庆帝,而是谢舒。

  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密谋如何夺得皇位的邵祯也得知了太子逼宫的事情。

  邵祯先是愤怒,接着大喜。

  天赐良机啊,他正好可以借着清君侧的大旗回京了。

  但吕朔却心有顾虑。

  在吕朔看来,太子是一个仁厚到懦弱的人,他能下定决心逼宫,到底是到了怎样的绝境?

  可庆帝还未做出要将皇位传给邵祯的决定,是谁在背后推动了这一切,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假消息?

  但吕朔的劝说已无法熄灭邵祯的心火。

  邵祯决意要带着大军回京,在路途中的时候,京城一直封禁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得到了证实。

  邵祯让大军加快行军速度,他要尽早赶回京城。

  终于离京城只有百里了,邵祯让人驻扎在外,想探听更多的消息。

  庆帝这几日因病昏昏沉沉,此时,听到谢舒有事禀报,还是强打着精神坐起。

  却不料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谢舒说,三皇子邵祯没有上报,便私自带着大军回京,已兵临城下了。

  岂有此事?

  庆帝心中觉得里面还有些内情,可这个时候,由不得任何的差错,连太子为了皇位都能逼宫,那么三皇子呢?

  但庆帝不想再杀一个儿子了。

  于是庆帝下了诏书,派人给邵祯送去,他要听听邵祯的解释,要是真有什么误会呢?

  可当邵祯得知派人送信的是谢舒,又怎么能够接受?

  反而是吕朔察觉到了里面更为复杂的内情,太子的逼宫如果成功了,谢舒又怎么会在庆帝身边?

  这说明太子失败了!

  可太子失败,那么邵祯的回来也不再名正言顺了。

  但邵祯就算真的认错,如今谢舒在庆帝身边,他又怎么会允许邵祯登基。

  而对他来说,谁才是继位的最佳人选呢?

  想通了这一切,吕朔已陷入深深的戒惧之中。

  不难想象,谢舒到底在这场宫变中扮演的到底是怎样的角色,或者,不止是这场宫变。

  纵观全局,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步一步将时局推到今天的这一步,原来就是谢舒。

  吕朔看透了,邵祯也想明白了,攻城要尽快,否则就来不及了。

  但他们能够想清楚,却说服不了所有的士兵。

  攻击京城,这是怎样的谋逆之罪啊!

  即便太子逼宫,名不正言不顺,可他到底是太子,是本来的储君,三皇子还是三皇子啊!

  至于吕朔,他的名声就更差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奸臣,几个月前,弹劾他的文章流传地到处都是。

  这样的人,也值得他们卖命吗?

  就在士兵们犹豫不决的时候,谢舒带人站在京城的城墙上,宣读了庆帝的圣旨。

  原来如今在位的还是庆帝,太子的逼宫已被镇压了,庆帝召三皇子一人立刻进城,其他人待在城外,便既往不咎,否则视为谋逆。

  这原本是正常的旨意,谁也不会怀疑自己的父亲会对儿子下手吧?

  但邵祯怕的不是庆帝,怕的是谢舒。

  他看着城墙上的谢舒,从未感觉到这样的恐惧,他该进去吗?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前途和命运呢?

  邵祯终是犹豫了,他这一犹豫,便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猜疑。

  到最后,谢舒命人打开城门,竟有士兵自发地围住邵祯,至于吕朔,也没逃过去。

  两人被带到谢舒的面前,他未曾理会邵祯,而是走到吕朔的身边。

  吕朔的鬓发在士兵的拉扯中散乱了,哪里还有当朝太傅的风华,他望着谢舒,竟不失风度地说道:“我输给了你,谢舒,我到底不及你狼子野心。”

  吕朔这样评判谢舒,并非是一种讽刺,而是他真心实意地觉得谢舒手段高明,又从三皇子哪里得知了更隐秘的消息。

  他这才明白谢舒真正的手段。

  只要庆帝驾崩,继位的不是别人,正是卫卿童所生的八皇子。

  可这世上,哪里有三岁的天子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最新章节,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