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爷爷,你又得了一大片产粮地。”
“哪里呢,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朱瞻基是午饭后去找朱棣的,这个时候人容易犯困,迷迷糊糊的。
“爷爷,你真是糊涂了,就是金州啊,以前蒙古,辽国主要都在这里种粮食,后来打仗了,人都跑光了,但是还有几万倾的良田搬不走呀,还留着呢!”
“这地儿不是刚打完仗吗,还有那么多良田?”金州有那么多良田,他以前从来就没有听人说过。
“正因为打仗才安全,这个地方就像一个勺子,易守难攻,朝廷的军队就是在勺子柄这里,所以安全得很,这里常年风调雨顺,没有灾害,从天津通过船只到达哪里也安全得很,就像洗澡堂子一样,南面来的台风,到了这里都消失了。
乘船也方便,从天津出发,只要一天一夜就到了。这是老天赐给您的一块宝地呀,这里的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收获的粮食很容易就能送往北京,这里的海底水浅,周围都是湾,浙江可比不了这边。”
“真有那么好?”
“真的不能再真,这里雨水很足,一般都是白天是晴天,晚上下雨,夏天一点也不热,冬天也没有北京冷,而且哪里还是原来鞑子们产盐的地方。
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粮仓给拿下来,丢个几万人都是小事,以后人口自然就增多了,赋税自然也多了,打仗不就要靠人跟粮食吗,你说的对不对,爷爷?”
现在连开平卫都设置了马场了,总体形势比以前好多了,没有人口,边墙都没有什么用处,只能作为一个农牧分界线。
“我觉得朝廷应该加大力度,把这里发展起来,唐朝的时候,都在这里设了安东都护府呢!最好是设置州府衙门,多派军队屯田,老百姓反而觉得更安全了。”
“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好,他就什么都好,关键朱棣觉得朱瞻基有进取心。
“我想跟你推荐一个人呢,就是宛平的县丞曾敏学。”
“还有人愿意往那地方跑。”
“总会有一些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的能人的。我觉得我那个三个千人卫也不错,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能枪会棒,指哪打哪,留在京城里太可惜了,还得让他们上上战场。”
“好爷爷就答应你这一次,全权由你来负责,每年你不给我上万石粮食,我拿你是问。”
“爷爷,你也太小瞧我了吧,你就看好了,走着瞧!”朱瞻基得意洋洋。
“看把你能耐的,我叫张本来帮你。”
朱瞻基找张本要船只,要粮食,要移民,两个字“没有”,把他给气的不行。
好在刘荣的部下带了几只船,一问之下,得知辽东那边还有十几船,这下船只有了,再搜罗北京周边城市的囚犯,一千多人,加上一个千人卫,再在皇庄这边抽调精干人员,凑足了三千人,粮食就皇庄里先出,到时候再还回来。
分批次一点点送,一船先装粮食和少量人员,官员就派排名靠后的那十个“富二代”,曾敏学是知府,连官印还热乎着呢,医生派五个,鸡鸭鹅带一批,种粮食来不急了,把红薯苗移走一半过去,大豆还可以播种。
多备农具和渔网,到时候用鱼干换粮食也可以的,回程可以收一些药材,皮毛之类的。
朱瞻基又让曾敏学过去选择合适地点晒盐,运往辽东地区销售应该可以。
朱瞻基的老底都被陶光了,十万贯的钞钱也都花没了。不过他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土地不知道利用呢?就是放马牛都可以呀,满脑子疑惑。后来才得知,人太少了,这么大地方,光安排岗哨都缺,那里还能干别的呀!
忙前忙后,忙了三个月,总算是把人员物质给送过去了,大部门都安排在旅顺口,这里的可耕土地面积很少,大部分都是山地,地势险要。著名的旅顺日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光俄国俘虏就抓了好几万,对于日本,朱瞻基目前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唯一的好处就是日本人口比较多,大概有一千多万,相对于大明的四分之一。
这一天,朱棣又把他训斥一通。
“你已经长大了,玉不琢不成器,你说你不读书你干什么?自古帝皇,莫不是以读书明理为本。没有不读书明理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一刻也不能停,不能懈怠,他日必有可用之处。要想社稷永保安平,天下皆蒙福泽,还要多用功才行。”
麻麻的批,又是谁在打小报告。
十二月分曾敏学回来了,带回了大量的皮毛,药材,还有风干的海货,这些东西在辽东根本不值钱,一张普通的皮毛在北京能卖几钱,而一匹布在辽东却可以换10张上好的皮毛,一匹布也就4丈,一丈等于3尺一匹布的价格就是一石米的价格,也就3钱白银,能抵大概30贯左右钞钱,当然皮毛价格在于销工,不然的话再好的皮毛也糟蹋了,不过即使这样朱瞻基也赚翻了,人参都是按根来卖的,一般也就5文钱,当然在北京人参也是不贵的,一斤也就100文左右。
“这一趟能够回一些本了,皮毛的生意可以长期做,要销好皮,不然的话卖不上价格。这些中药都不错,便于运输,一般的常见的君药比如说人参,甘草这些都是用量很大的,而且像人参只有辽东才有的,将来肯定会涨价的。”
朱瞻基一副奸商模样,很兴奋的样子,这个时候辽东的物质也只有承德哪里有少量的交易,还没有大量的流入。
“还是殿下深谋远虑,当初说辽东位置很关键,移民到哪里才是对的,更不要说哪里土地肥沃,冬暖夏凉,风调雨顺,真正是个好地方!不像北京冻的很,哪里冬天都少雪,山上积雪也不多。”
“哦,冬天很少下雪?那不跟南方差不多?”
“就是皮肤受不了,整天皮干肉燥的。”
“殿下,还有一件事呢,刘将军要了一千亩地,说是给兄弟们发福利,他们自己耕的地也有很多,而船只只给了我们十艘。”
“都给他,他有那么多人耕种吗?”
“他应该有办法招人。”
“不管他。张钧,孟杰,陈伦这些人都表现怎么样?”
“王军表现最好,肯卖力气,什么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
“这次我又从浙江调了一批铁匠,酿酒的师傅,和造船匠和木匠等,将来可以金州也酿酒,造船可以准备做了,将来找到了铁矿,就可以大量地炼铁了。
酿黄酒先在皇庄附近试酿,等将来技术改进了,就可以移到金州去了。这是我们的第一场仗,将来金州也不输北京城。”
“到明年再调一个千人卫过去,房子也要大量的造,造多少房子可以住的人,我就给你运补充多少人。让他们几个给我用心点,谁如果表现不好,就让他去教书!”
他们一起商议到晚上很晚才休息,朱瞻基觉得他的一套思想也有人乐意接受。
朱瞻基让人把这些鱼干给李家庄一家都分了一些,并传了话,说金州那边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以后只要愿意到那边的,都可以做管事的,每家还分十亩的土地,一套房子,农具等等。
如果做的好的话,奖励百亩良田都不在话下。大家都很兴奋,还是跟着太孙有前途。
十二月底大朝,朱瞻基被叫去听朝会,很多大臣,因为隔了年就要开正旦大会,所以人数多一点。
太孙听旨:
尔为朕嫡长孙,必以此体之于身。明君臣之义,笃父子之亲,厚兄弟之爱。尽长幼之序。信以服众,仁以抚下,恕以待物。非正言不发,非正道不履。亲仁贤,远邪侫。节嗜欲,戒荒淫。振纲纪,别淑慝。明赏罚。使人心悦而诚服。
则天地祖宗鉴悦。天下之人皆想望风采。仰尔之贤德,传尔之令名,将为国家神器之主,系宗社悠久之托,为天下生民之福,尔其勉之。
……
今日行一善,尔虽不自觉,而善名自然播之天下,将有不令而从,不言而信者矣。自今更宜夙夜勤励,读书明理,以广其智识。将来德成业,就为天下所瞻仰,亦不负朕期望之意。钦哉!
朱瞻基也想不到朱棣会来突然袭击,坏话一箩筐,如果都能做到那不成了圣人了吗?
“哪里呢,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朱瞻基是午饭后去找朱棣的,这个时候人容易犯困,迷迷糊糊的。
“爷爷,你真是糊涂了,就是金州啊,以前蒙古,辽国主要都在这里种粮食,后来打仗了,人都跑光了,但是还有几万倾的良田搬不走呀,还留着呢!”
“这地儿不是刚打完仗吗,还有那么多良田?”金州有那么多良田,他以前从来就没有听人说过。
“正因为打仗才安全,这个地方就像一个勺子,易守难攻,朝廷的军队就是在勺子柄这里,所以安全得很,这里常年风调雨顺,没有灾害,从天津通过船只到达哪里也安全得很,就像洗澡堂子一样,南面来的台风,到了这里都消失了。
乘船也方便,从天津出发,只要一天一夜就到了。这是老天赐给您的一块宝地呀,这里的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收获的粮食很容易就能送往北京,这里的海底水浅,周围都是湾,浙江可比不了这边。”
“真有那么好?”
“真的不能再真,这里雨水很足,一般都是白天是晴天,晚上下雨,夏天一点也不热,冬天也没有北京冷,而且哪里还是原来鞑子们产盐的地方。
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粮仓给拿下来,丢个几万人都是小事,以后人口自然就增多了,赋税自然也多了,打仗不就要靠人跟粮食吗,你说的对不对,爷爷?”
现在连开平卫都设置了马场了,总体形势比以前好多了,没有人口,边墙都没有什么用处,只能作为一个农牧分界线。
“我觉得朝廷应该加大力度,把这里发展起来,唐朝的时候,都在这里设了安东都护府呢!最好是设置州府衙门,多派军队屯田,老百姓反而觉得更安全了。”
“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好,他就什么都好,关键朱棣觉得朱瞻基有进取心。
“我想跟你推荐一个人呢,就是宛平的县丞曾敏学。”
“还有人愿意往那地方跑。”
“总会有一些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的能人的。我觉得我那个三个千人卫也不错,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能枪会棒,指哪打哪,留在京城里太可惜了,还得让他们上上战场。”
“好爷爷就答应你这一次,全权由你来负责,每年你不给我上万石粮食,我拿你是问。”
“爷爷,你也太小瞧我了吧,你就看好了,走着瞧!”朱瞻基得意洋洋。
“看把你能耐的,我叫张本来帮你。”
朱瞻基找张本要船只,要粮食,要移民,两个字“没有”,把他给气的不行。
好在刘荣的部下带了几只船,一问之下,得知辽东那边还有十几船,这下船只有了,再搜罗北京周边城市的囚犯,一千多人,加上一个千人卫,再在皇庄这边抽调精干人员,凑足了三千人,粮食就皇庄里先出,到时候再还回来。
分批次一点点送,一船先装粮食和少量人员,官员就派排名靠后的那十个“富二代”,曾敏学是知府,连官印还热乎着呢,医生派五个,鸡鸭鹅带一批,种粮食来不急了,把红薯苗移走一半过去,大豆还可以播种。
多备农具和渔网,到时候用鱼干换粮食也可以的,回程可以收一些药材,皮毛之类的。
朱瞻基又让曾敏学过去选择合适地点晒盐,运往辽东地区销售应该可以。
朱瞻基的老底都被陶光了,十万贯的钞钱也都花没了。不过他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土地不知道利用呢?就是放马牛都可以呀,满脑子疑惑。后来才得知,人太少了,这么大地方,光安排岗哨都缺,那里还能干别的呀!
忙前忙后,忙了三个月,总算是把人员物质给送过去了,大部门都安排在旅顺口,这里的可耕土地面积很少,大部分都是山地,地势险要。著名的旅顺日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光俄国俘虏就抓了好几万,对于日本,朱瞻基目前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唯一的好处就是日本人口比较多,大概有一千多万,相对于大明的四分之一。
这一天,朱棣又把他训斥一通。
“你已经长大了,玉不琢不成器,你说你不读书你干什么?自古帝皇,莫不是以读书明理为本。没有不读书明理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一刻也不能停,不能懈怠,他日必有可用之处。要想社稷永保安平,天下皆蒙福泽,还要多用功才行。”
麻麻的批,又是谁在打小报告。
十二月分曾敏学回来了,带回了大量的皮毛,药材,还有风干的海货,这些东西在辽东根本不值钱,一张普通的皮毛在北京能卖几钱,而一匹布在辽东却可以换10张上好的皮毛,一匹布也就4丈,一丈等于3尺一匹布的价格就是一石米的价格,也就3钱白银,能抵大概30贯左右钞钱,当然皮毛价格在于销工,不然的话再好的皮毛也糟蹋了,不过即使这样朱瞻基也赚翻了,人参都是按根来卖的,一般也就5文钱,当然在北京人参也是不贵的,一斤也就100文左右。
“这一趟能够回一些本了,皮毛的生意可以长期做,要销好皮,不然的话卖不上价格。这些中药都不错,便于运输,一般的常见的君药比如说人参,甘草这些都是用量很大的,而且像人参只有辽东才有的,将来肯定会涨价的。”
朱瞻基一副奸商模样,很兴奋的样子,这个时候辽东的物质也只有承德哪里有少量的交易,还没有大量的流入。
“还是殿下深谋远虑,当初说辽东位置很关键,移民到哪里才是对的,更不要说哪里土地肥沃,冬暖夏凉,风调雨顺,真正是个好地方!不像北京冻的很,哪里冬天都少雪,山上积雪也不多。”
“哦,冬天很少下雪?那不跟南方差不多?”
“就是皮肤受不了,整天皮干肉燥的。”
“殿下,还有一件事呢,刘将军要了一千亩地,说是给兄弟们发福利,他们自己耕的地也有很多,而船只只给了我们十艘。”
“都给他,他有那么多人耕种吗?”
“他应该有办法招人。”
“不管他。张钧,孟杰,陈伦这些人都表现怎么样?”
“王军表现最好,肯卖力气,什么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
“这次我又从浙江调了一批铁匠,酿酒的师傅,和造船匠和木匠等,将来可以金州也酿酒,造船可以准备做了,将来找到了铁矿,就可以大量地炼铁了。
酿黄酒先在皇庄附近试酿,等将来技术改进了,就可以移到金州去了。这是我们的第一场仗,将来金州也不输北京城。”
“到明年再调一个千人卫过去,房子也要大量的造,造多少房子可以住的人,我就给你运补充多少人。让他们几个给我用心点,谁如果表现不好,就让他去教书!”
他们一起商议到晚上很晚才休息,朱瞻基觉得他的一套思想也有人乐意接受。
朱瞻基让人把这些鱼干给李家庄一家都分了一些,并传了话,说金州那边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以后只要愿意到那边的,都可以做管事的,每家还分十亩的土地,一套房子,农具等等。
如果做的好的话,奖励百亩良田都不在话下。大家都很兴奋,还是跟着太孙有前途。
十二月底大朝,朱瞻基被叫去听朝会,很多大臣,因为隔了年就要开正旦大会,所以人数多一点。
太孙听旨:
尔为朕嫡长孙,必以此体之于身。明君臣之义,笃父子之亲,厚兄弟之爱。尽长幼之序。信以服众,仁以抚下,恕以待物。非正言不发,非正道不履。亲仁贤,远邪侫。节嗜欲,戒荒淫。振纲纪,别淑慝。明赏罚。使人心悦而诚服。
则天地祖宗鉴悦。天下之人皆想望风采。仰尔之贤德,传尔之令名,将为国家神器之主,系宗社悠久之托,为天下生民之福,尔其勉之。
……
今日行一善,尔虽不自觉,而善名自然播之天下,将有不令而从,不言而信者矣。自今更宜夙夜勤励,读书明理,以广其智识。将来德成业,就为天下所瞻仰,亦不负朕期望之意。钦哉!
朱瞻基也想不到朱棣会来突然袭击,坏话一箩筐,如果都能做到那不成了圣人了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