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家住一宿再走吧!天都黑了,我和你大伯也不放心!”

  马车都套好了,严巧珍还在劝。

  “大娘,等下回,下回我带着天亮他们一起来,到时候肯定在家住,今天不行,天亮他们几个在家,我实在不放心!”

  夜里七点多,吃过晚饭,李天明准备连夜回村。

  “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倔呢,大晚上的赶夜路,万一要是……”

  “行了,天亮、小蓉带着小五,我也不放心。”

  李学军说着,把严巧珍收拾出来的“旧”衣服,放在了马车上。

  说是旧衣服,可现在家家户户孩子多,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接着穿。

  李学成家里6个孩子,除了老大天满年纪大一点儿,剩下几个岁数都差不多,上面哥哥替换下来的衣服,下面几个小的都等着呢。

  李天明不想要,可严巧珍说什么也得让他带上。

  大娘的一番心意,做侄子的也只能受着了。

  “路不好走,千万留神!”

  “知道了!”

  李天明答应一声,跳上了马车,手里的鞭子一挥,马车很快便走出了职工小区。

  “天明和你说的那个事,没毛病吧?”

  爷俩说的,严巧珍都听见了。

  现在这年头,如论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留神小辫子就落在别人的手里,她也怕出事。

  “放心吧,天明这孩子行,心里有成算,我看往后他们这一辈,就数天明有出息!”

  严巧珍听了,白了李学军一眼。

  “咱天满就差了?”

  李学成笑道:“天满老实,往后……遇事还得多和天明商量!”

  严巧珍没再说什么。

  “行了,晚上老娘你多照看着,我先走了!”

  她在钢厂的医务室做护士,今天正好赶上她的夜班。

  再说李天明这边,离开职工小区,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赶。

  现在不像刚解放那几年,就算是走夜路也还是很安全的,没什么不长眼的跳出来找事。

  出城的这段路有路灯,再往前大月亮底下,也能看得清路。

  等赶回村里,已经是后半夜了。

  刚进村支部的院子,门卫室就亮了灯。

  “是天明吗?”

  李学庆提着煤油灯走了出来。

  “叔,是我!”

  “好小子,等天亮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得去宁固镇找你了!”

  李学庆说着到了跟前,举着煤油灯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

  “咋去了一整天?”

  往年也都是李天明赶着马车去宁固镇拉盐,每次最多下午就能赶回来。

  现在?

  已经一点多了。

  李学庆实在放心不下,连家都没回,一直在村支部守着,要是李天明还回不来,就打算走一趟宁固镇。

  “叔,正好您在,有个事跟您商量一下。”

  啥?

  李学庆一愣,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李天明拉着胳膊去了里面的一间屋子。

  “啥事啊?非得今天说?这都几点了?明天还得上工……”

  “大好事!”

  啥好事啊?

  盐厂给的不是腌咸菜的粗盐,口袋里装的难道是金子?

  “还大好事呢,说说。”

  李学庆点上一根烟,把烟盒和火柴递给了李天明。

  “您猜我今天拉完盐,又去哪了?”

  “我哪猜的着。”

  李学庆吧嗒吧嗒的抽着烟,早就困得不行了。

  这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规律,不像后来,一个个的全都是夜猫子,甭管多大岁数,躺床上还得摆弄手机。

  “我今天去了趟海城,找我大伯!”

  “学军哥?你找他……不会是又为了老杜家的事吧?”

  杜家已经好兴家坨的庞家过了礼,只等着秋收过后,庞家就要来迎亲了。

  “您想哪去了,我和老杜家的事已经了结了,当着您的面说的,哪能再找后账。”

  “不是这个,还能有啥事?”

  李天明也点上了一根烟。

  “叔,我问您个事,去年县物资局从咱李家台子收了多少鱼虾?”

  “五千斤,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接着问道:“咱们打上来多少?”

  每年秋收结束,紧接着就是割苇海里的芦苇,等将芦苇交上去,又要组织村民打鱼捞虾。

  听李天明问起这个,李学庆就一阵火大。

  去年全村忙活了大半个月,打上来六千多斤鱼虾,结果县物资局的人过来以后,说什么每年收购多少,都是有定量的,挑挑拣拣的弄走了五千斤。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分给了乡亲们,还有一部分放归苇海。

  白受了多少辛苦。

  “多了不要,少了还不行,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脑袋瓜子一个个的真特么轴!”

  李学庆骂完,抬头看向李天明。

  “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笑道:“叔,我说的大好事,就是指这个。”

  接着,他就把和李学军聊的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对着李学庆说了一遍。

  “把鱼虾卖给钢铁厂,您说是不是好事?”

  “把苇海的鱼虾,卖给……钢厂?”

  李学庆的脑子有点儿转不过来了。

  “可集体的财产,咱随便卖,能行吗?这事要是被人捅上去,天明,叔这个村主任当不当的都没事儿,闹不好还得蹲笆篱子。”

  李学庆的反应,李天明早有预料。

  “您说的这都哪跟哪啊?苇海里的鱼虾是集体财产,可咱们是以李家台子的名义卖给钢铁厂,公对公,卖的钱也入了咱们村的账,集体财产又没受损失,能犯啥错误?”

  李学庆听着连连点头。

  “倒也是这个理,可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大伯咋说的?他觉得这事能不能做?”

  他毕竟见识有限,好多政策上的事都不是很理解。

  不过也正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李家台子少了很多荒唐事。

  不像有的村子,村干部都是积极分子,只要有运动,就第一时间跟风,连生产都能撂下。

  “能!”

  李天明带回来的这个字,算是让李学庆踏实了。

  “既然你大伯都说能干,那咱就……干!”

  最后一个字,李学庆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他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是却有着最朴素的心愿。

  那就是过上好日子。

  李学庆也希望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家家户户能多分上那么一点儿钱,给孩子扯上一身新衣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饭桌上能多一道菜。

  “天明,你说咱们咋干?”

  李学庆或许都没意识到,他居然在找李天明讨主意。

  “这事得赶在开镰前先试一次,不过知道的人最好别太多,等咱们把这门路走通了,到时候,最好能有一个盖着钢厂大印的收条啥的,县里物资局就算是知道了,让他们去和钢厂打官司。”

  “对,对,对,他们都是公家衙门,让他们去打官司。”

  “家家户户都有洗澡用的大木盆,明天收上来,然后找几个靠得住的人,收工以后,等天擦黑的时候,就去苇海,天黑以后出发,赶着天亮前就能到海城,还能保证鱼新鲜!”

  “对,对,对,鱼得新鲜才行,给工人老大哥吃,可不能拿死鱼糊弄!”

  李学庆听得喜不自胜,仿佛已经看到了成捆的钞票进了村里的小金库。

  “我早就说了,你小子行,你们这一辈的兄弟里面,往后就得数你能成个人物。”

  说着,又想到了退亲的老杜家。

  等到这件事挑明了以后,杜立德能悔死。

  “叔,您可别捧我了。”

  “这可不是捧你,天明,这件事要是真做成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得念着你的好!”

  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到手的利益才是实打实的。

  “行了,赶紧回去睡觉,明天……还得干大事呢!”

  李天明应了一声,取了严巧珍给的“旧”衣服,还有他在海城买的那一包东西,借着月色回了家。

  出去一趟,满载而归。

  院门已经插上了,这也难不倒他,手搭在墙头上,稍一用力就翻了过去。

  轻轻推了一下东厢房的门。

  “谁?”

  还没睡?

  “我,大哥!”

  房门立刻开了,黑漆漆的能看到李天亮手里还拎着根棍子。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也不禁苦笑。

  院门插着,李天亮手里拎着的棍子是防备谁的?

  这时候,李蓉拿着煤油灯从里屋出来了。

  “小蓉,你怎么也没睡?”

  “我睡不着,哥,你咋才回来?”

  虽然以前也是他们兄妹几个人过日子,李天明农闲的时候参加民兵巡逻,也经常不回家,但现在分了家,李蓉就是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孩子从小就心重。

  “去了趟大伯家,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回来了。”

  李天明说着,拿出了大娘给收拾的衣服,说是旧的,可每件衣服上面,连一个补丁都没有。

  “这儿还有呢!”

  接着又从口袋里翻出桃酥、水果糖,还有一个……

  “发卡!”

  看到发卡的时候,李蓉难得笑了。

  这次卖刺五加的钱花出去了一半,李学军上次给的粮票,也被李天明花了个干净。

  “哥!咱家……”

  不等李蓉说完,李天明的手就按在了她的头上。

  “不该想的别想。”

  李蓉一愣,随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手里捧着那个发卡,牵起嘴角又笑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最新章节,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