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突突……

  拖拉机冒着黑烟一路进了海城市区,若是再过几十年,这种排气量,别说进城了,刚到外环线就得让警察给轰出去。

  秋收已经全面结束,芦苇也都安排送去了市物资局设的收购点,时间刚过11月中旬,天气一下子变得冷了。

  上辈子进入新世纪以后,好像年年都是暖冬,到了腊月底也不见飘几个雪花,家里的羽绒服全变成了摆设。

  如今这个年代的天气……

  真特么冷啊!

  戴着棉手套,李天明都感觉两只手快被冻麻了。

  冷风嗖嗖的刮在脸上,真的像小刀子一样。

  又到了给海城钢铁厂送鱼的日子,苇海快上冻了,往后再捕鱼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上次来的时候,李天明见着了孙福满,已经和他提过。

  孙福满当时也提了要求,务必赶在年根儿底下,再给厂里送两万斤鱼,用做给钢厂职工发福利。

  往常过年,厂里也就是发点儿米,发点儿面,偶尔能有几个苹果就不错了。

  肉这种紧俏的物资,近些年是别想了。

  今年要是每位职工能发条鱼,那可是了不得的政绩,到时候,从李学军到孙福满,再到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人人都能落到好处。

  车上还有一百多只野鸭子和大雁,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批,再想送的话,得等到来年开春以后了。

  “牛哥,今天您的白班啊!”

  李天明和门卫打着招呼,常来常往的,跟门卫,还有后厨的人全都混熟了。

  “哟!天明,又给厂里送鱼啊!往后多送点儿,有时候去食堂晚了,连鱼汤都混不上。”

  “没问题!指定让您吃上!”

  李天明说着,在拖拉机驶过岗亭的时候,动作飞快的一挥手,一条足有五斤多的鱼被扔了进去。

  牛哥心领神会,脚底下一扒拉,朝李天明挥了挥手。

  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了。

  拖拉机开到食堂后门,后勤处,还有食堂的人已经在等着了。

  天冷以后,李天明不用熬夜赶路,每次都是早上出发,赶着中午前后到钢厂,晚饭的时候,这些鱼就进了工人们的肚子。

  “5264斤,总计2368块8毛,没问题吧!”

  孙立把单子递给李天明。

  “不用看,信得过!”

  李天明抬手给推了回去,顺便接过了孙立递来的烟。

  孙立打发人去找李学军和孙福满签字。

  “兄弟,今天送来多少?”

  “105只,现在天凉,好些都奔南边去了,剩下的也不好抓。”

  这还是存了三四天的,哪像上个月,一晚上就能抓个百八十只。

  “这也是年前最后一批了,天冷,那地方不太好进,容易出危险。”

  孙立点点头,这段时间他也已经出尽风头了,每次有领导来检查工作,参观学习,野鸭子和野生大雁往桌上一端,厂领导都能想起他来。

  前段时间工资顺利调了两级,现如今也是海城钢铁厂后勤处物资科的股级预备干部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孙立是场面人,知道多亏了李天明,心里一直记着呢。

  “还是老价格,咱们先去吃饭,等会儿再开单子。”

  孙立带着李天明进了后厨,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支上桌子,没一会儿就有帮厨端来了两碗硬菜,红烧肉和软熬鲫鱼。

  “喝点儿?”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拉倒吧!

  现在没那个规矩,路上也没几辆车,再说了,李天明开的拖拉机那也叫车?

  “整点儿!”

  孙立让人拿来了一瓶大曲,一人倒上一碗。

  “兄弟,多亏你了,要不然我大伯还和以前一样,整天在我耳边念经。”

  孙立端着碗和李天明碰了一下。

  一口下去,确实比散白的味道好得多。

  “光嘴上说谢,我心里还怪不好意思的,有什么事,只管开口,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不推辞!”

  李天明等的就是这句话,这段时间往来钢铁厂,他也早就打听清楚了。

  孙立的老子是是市建委的一个领导,虽然不是一把手,但也手握实权,整个海城市的建筑材料,工程建设都能说得上话。

  “孙哥,你既然这么说了,我就……不客气了!”

  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孙立是个什么性格,李天明摸得透透的。

  人家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李天明要是假客气,反倒是落了下乘。

  “别客气,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让我帮着办的,尽管说!”

  李天明递了支烟,给孙立点上。

  “是这么个事,我这岁数也不小了,家里一直催着结婚,可这新房子还没着落,盖房的钱我倒是不缺,红砖也能找村里批条子,可就是……我这也是烧包,就想着能把房子盖得体面些。”

  “想弄点儿紧俏的建筑材料?”

  孙立是个聪明人,立刻猜到了李天明的意图。

  “这事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我们家老头儿就在市建委,全市的建筑材料,物资局都管不着,全在我家老头儿手里攥着呢,想要什么,水泥?还是别的?”

  砖瓦好弄,找李学庆批个条子,直接去大柳镇的砖窑去拉就行,房梁也已经有了,砂石料和白灰可以在托丁满意。

  上次的事,最后虽然不了了之,但这小子犯了众怒,要不是他老娘在全村人面前赔礼道歉,乡亲们决不能饶了他。

  找他解决一些砂石料和白灰,算不上啥大事,李天明打听过了,县里没有什么大的基建项目,这年头都忙着革命,正经事都顾不上了。

  县物资局肯定有不少存货,放在仓库里也是堆着,不如卖给他。

  最不好弄的就是水泥,还有……

  玻璃!

  李天明打定了主意,既然要盖,就盖全村最好的房子,要让那些盼着他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好好瞧瞧,谁才是永河县的能人。

  “你说的这两样,确实不好弄!”

  “孙哥,要是为难就算了!”

  “说什么呢?别人不好弄,我还弄不来!”

  孙立最受不得激,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回去找你们村里弄个介绍信,这东西得走公账,到时候,你拿着介绍信过来,我带你去提货,不过量肯定不能太大,多余的我也不和你说了,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懂这里面的道道!”

  “明白!”

  少量的物资,方便平账。

  “孙哥,兄弟谢了!”

  李天明端起酒碗,两人碰了一下,随后一饮而尽。

  吃过午饭,孙立便带着李天明去财务室拿了钱,把两份钱揣在怀里。

  “孙哥,我就先走了。”

  “路上慢点儿,下回来的时候别忘了那东西。”

  “忘不了!”

  李天明挥了挥手,上车离开。

  接着还得去国营中药店,这次来带了不少刺五加和黄芪,都是李天亮去山上挖的。

  秋收过后,村里也闲了下来。

  有些人家也趁着没下雪,抓紧时间办起了喜事。

  比如……

  杜立德家!

  今天一大早,庞秉新便带人上门接亲。

  这小子生得周正,捯饬一番,更显精神。

  只是他们两家这门亲事结得不怎么体面,本该是热热闹闹的,却显得有些冷清。

  除了杜立德本家的亲戚,其他乡亲连一个来凑热闹,添人气的都没有。

  只是远远的看着,还指指点点的,仿佛是在看笑话。

  杜鹃的老娘宋银枝眼见门庭冷落,为了这事,躲在屋里直抹眼泪。

  杜立德也是唉声叹气的,前一天已经挨家挨户给走得近的乡亲送信了,结果今天一个都没到。

  他自然明白是咋回事,李天明如今是村里的能人,帮着乡亲们赚钱,谁会为了杜家得罪李天明。

  庞秉新带人来接亲的时候,看这个女婿,怎么都不顺眼。

  可事已至此,要是在闹起来,杜立德在李家台子就更没法做人了。

  事情虽然办得潦草,但还算顺利,只是在出村的时候,道路两旁站满了李天明的本家兄弟,一个个也不说话,只是对着庞秉新和杜鹃怒目而视。

  要不是李天明提前有过交代,这帮愣头青非得让庞秉新爬着出去。

  到了兴家坨,杜立德和宋银枝夫妻两个看了眼席面,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了。

  桌上八个菜,就一个荤的,白菜猪肉炖粉条,肉还没几块儿。

  娘家人席面上用的酒还是散白。

  这年头,虽然上面三令五申不许铺张浪费,但结婚这么大的事,就算日子过得再难,也得打肿脸充胖子,把排场也撑起来。

  人活得不就是个脸面。

  谁家办喜事,娘家人的席面不是用正经的瓶装酒啊。

  用散白来对付的,事后能被一个村的人笑话半年。

  杜立德憋着一口气,强忍着吃了酒席,没等晚上给新人铺床,就带着亲戚们走了。

  这些事,李天明自然不知道,他选今天这个日子去海城,为的就是躲开避免尴尬。

  不管怎么说,哪怕和杜鹃没感情,可上辈子两人一起过了几十年,今天杜鹃嫁作他人妇,李天明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别扭。

  天擦黑的时候,李天明开着拖拉机回到了村里,刚要拐弯,就瞧见一个人蹲在路口。

  咳嗽了两声,那人起身走了过来,等到了近前,李天明才认出来。

  杜立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最新章节,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