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直到一更天的锣声响起,寿宴大厅才渐渐安静下来,人们起身纷纷与方守中告辞。方守中也亲自将贵客送去府门。家仆们赶紧收拾狼藉的现场。天色已晚,人们都想早些回家歇息,正厅之中,唯独一人仍泰然地坐在那里,正自斟自饮着,那人便是赵慧林。
李斯年见酒席已散,正要准备回房,忽然一个仆人过来说老爷让表少爷和小姐去一下内堂,李斯年不知姨丈此举为何意,难道是方锦娥偷喝酒的事情,被姨丈知道了,这才就去要训诫一番,不论怎样,他不敢怠慢,便向内堂方向走去。
等宾客全部走后,方守中将赵慧林请到内堂之中,赵慧林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条,丢在八仙桌上,问方守中:“这是何意?”
原来在酒席上,方守中将一张纸条偷偷塞开赵慧林,上面写着酒席散后,请赵大人暂留片刻,有要事相商。
“赵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老夫在朝为官数十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经过,但这次我心却一点底儿都没有,还请赵大人指点迷津。”方守中说。
“方大人,您这话的意思,我不是很清楚,究竟是何事需要在下指点,真是高看在下了。”
“既然赵大人这样说,那我也不妨直说了,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当今圣上,杀伐果断,生性猜忌,老夫之前的三位宰辅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能不提防着点嘛,老夫每日如履薄冰,就是怕留下被人诟病的把柄,好能得一善终,可最近圣上的举动,分明是就是要对我下手了,这次圣上命我大摆寿宴,宴请百官,就是释放了信号,圣上先施恩于我,然后再找理由罢黜我,一是要让我麻痹大意,也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见是我辜负了圣上。赵大人出将入相,替代我只怕就是几日间的事儿,到时还望赵大人高抬贵手,饶我一家老小的性命。
“方大人,话说的严重了,再说你这样妄加猜测圣意圣意,似乎有些不妥吧,要是让皇上知道你这番话,怕是要引来猜忌的。”
方守中被说的哑口无言,他猜不透赵慧林的心思,只是隐隐觉察出赵慧林对自己有敌意,可自己跟他几乎无瓜葛,更不曾得罪过他。
“如果方大人没别的事的话,那在下就告辞了。”
“赵大人请留步。”方守中喊道。
李斯年和方锦娥站在内堂门外,见所有方家人都到齐了,看样子不像是为了责罚方锦娥,只感到不明觉厉。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内室的门被推开了,门内站着赵慧林和方守中。方守中大喊一声:“都给我跪下。”
方家人不知方守中为何如此行事,可既然老爷发话了,他们也不得不照办,数十人一齐跪倒在地。
赵慧林点指问道:“方大人你这是唱的哪出戏?”
此时方守中已是老泪纵横,他说:“赵大人,我方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交于你手了,还望赵大人能够手下开恩。”
赵慧林脸色铁青,凝视跪在地上的众人,李斯年抬头想偷瞧一样,可哪想正好和赵慧林对视上了,那双眼已是布满血丝,就好像凶神恶煞一般,李斯年赶紧移开目光,赵慧林将内堂门关上。恶狠狠地从口中说出:“方大人可还记得薛万青。”
听到这个名字,方守中像是被五雷轰顶一般,感到头晕目眩。险些栽倒。他用手扶着身旁的太师椅才站稳身姿。
“当然记得,那是前任宰辅。”方守中声音沙哑地一字字吐道。
“不知当年,方大人也可给薛家人流了出路。”
“这这这。”方守中一时语塞。
“您当年身为给事中时,上书弹劾宰辅薛万青,罗列包括通敌叛国在内的十大罪状,而这些罪状大多子虚乌有,这件事情是应该有印象吧。”
听完赵慧林的话,方守中瘫倒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如纸,往昔那些不愿想起的事情,此时却又历历在目。
“当时皇上已经不信任薛万青了,我只是顺着圣上意思行事,我也是身不由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赵慧林冷笑一声道:“您还真好意思,将错推给别人,难道不是你为了荣华富贵,捏造事实,罗织罪名,害了薛万青一家。”
方守中心理悔恨不已,他当年的确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那时他做给事中,洞察出皇帝与宰辅薛万青已离心离德,皇帝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除掉薛万青。于是他编造罪证,联合几个御史,一起弹劾薛万青,皇帝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罢黜了薛万青,又命方守中查查薛万青罪行,方守中为了讨皇帝皇上欢心,将薛万青通敌叛国的罪名坐实了。皇帝感念旧情,才没有将薛万青,千刀万剐,而是将他赐死。薛家被满门抄斩,上万人因此事被株连。
“这些陈年旧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实话告诉你,我就是薛万青的义子,我父亲赵凌和薛万青是总角之交,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战死沙场了,全靠薛万青周济,我才能长大成人,薛家出事时,我正出外云游在才躲过一劫,于是我立志要为薛万青报仇,我忍辱负重这些年,就是为了寻找时机,让十五年前的冤案能平反昭雪,而你方守中不死,怎能给薛家死难者一个交待。”赵慧林怒吼道。就连跪在外面的李斯年等人都听的真切。
“你当初不仁,可就别怪我今天不义。”说完,赵慧林转身,出了内堂,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人一眼,健步离开方府。
冯氏见赵慧林离去,含着眼泪,来到方守中身旁,低声问道:“老爷,你没事吧。”
方守中长叹一声:“嗨,作孽啊,都是咎由自取。”
“事情未必会那么遭吧,皇上总会看在你往日的功劳,网开一面吧。”
“以前也许会,可现在这个赵慧林要给当年薛万青平凡,我就是他的绊脚石,他不论如何也会对我下手。”
“既然躲不掉,也没什么好怕的,以后老爷去哪我就去哪,老爷要死,我就配着老爷一块死。”冯氏说道。
方守中看着冯氏,哭着跟个泪人一样,心中如火烤一般。
“你我死不足兮,可连累了孩子们,却是让我于心不忍。”方守中说。
“父亲,孩儿愿与您同生共死,绝不苟活。”方德生表情坚毅,在一旁说道。
“好孩儿,是爹爹连累了你。”
方家哭作一团,场面让人十分动容。
李斯年见姨丈家遭逢大难,心中也十分难过,自从梅盼兮悔婚后,他已把生死看的很淡,反倒不在乎自己的安危。
“我觉得那姓赵的是吓唬人,咱们方家又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现在就说丧气话,还为时尚早。”一旁方锦娥大叫嚷着,别看她年级小,可胆气却不输大人。虽然心理也十分害怕,可嘴上却从不服软。
“锦娥,不可造次。”方守中厉声道。
方守中定了定心神,他心想有几件事,必须立刻要做。
方守中让方得生将孙儿方平,送到有过命交情的朋友家,一旦方家出事,方家也能留存血脉。几天后又唤来方锦娥和李斯年让他们赶紧收拾行装,待会就安排马车送他们离开帝都,并将一封书信交于李斯年,让他带着方锦娥投奔其好友益州都督程华,并当面将信交于他。程华在地方势力很大,手握重兵,相信赵慧林投鼠忌器,不会对李斯年和方锦娥赶尽杀绝的。他已飞鸽传书,告知程华。方守中让五名护院保着他们二人,赶往帝都外千里之外的一处地点,程华将派人去那接应。方锦娥不听劝,执意要留在父母身旁,直到冯氏威胁如果方锦娥再不走,就一头撞死。方锦娥这才答应跟着李斯年离开帝都。
(本章完)
直到一更天的锣声响起,寿宴大厅才渐渐安静下来,人们起身纷纷与方守中告辞。方守中也亲自将贵客送去府门。家仆们赶紧收拾狼藉的现场。天色已晚,人们都想早些回家歇息,正厅之中,唯独一人仍泰然地坐在那里,正自斟自饮着,那人便是赵慧林。
李斯年见酒席已散,正要准备回房,忽然一个仆人过来说老爷让表少爷和小姐去一下内堂,李斯年不知姨丈此举为何意,难道是方锦娥偷喝酒的事情,被姨丈知道了,这才就去要训诫一番,不论怎样,他不敢怠慢,便向内堂方向走去。
等宾客全部走后,方守中将赵慧林请到内堂之中,赵慧林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条,丢在八仙桌上,问方守中:“这是何意?”
原来在酒席上,方守中将一张纸条偷偷塞开赵慧林,上面写着酒席散后,请赵大人暂留片刻,有要事相商。
“赵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老夫在朝为官数十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经过,但这次我心却一点底儿都没有,还请赵大人指点迷津。”方守中说。
“方大人,您这话的意思,我不是很清楚,究竟是何事需要在下指点,真是高看在下了。”
“既然赵大人这样说,那我也不妨直说了,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当今圣上,杀伐果断,生性猜忌,老夫之前的三位宰辅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能不提防着点嘛,老夫每日如履薄冰,就是怕留下被人诟病的把柄,好能得一善终,可最近圣上的举动,分明是就是要对我下手了,这次圣上命我大摆寿宴,宴请百官,就是释放了信号,圣上先施恩于我,然后再找理由罢黜我,一是要让我麻痹大意,也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见是我辜负了圣上。赵大人出将入相,替代我只怕就是几日间的事儿,到时还望赵大人高抬贵手,饶我一家老小的性命。
“方大人,话说的严重了,再说你这样妄加猜测圣意圣意,似乎有些不妥吧,要是让皇上知道你这番话,怕是要引来猜忌的。”
方守中被说的哑口无言,他猜不透赵慧林的心思,只是隐隐觉察出赵慧林对自己有敌意,可自己跟他几乎无瓜葛,更不曾得罪过他。
“如果方大人没别的事的话,那在下就告辞了。”
“赵大人请留步。”方守中喊道。
李斯年和方锦娥站在内堂门外,见所有方家人都到齐了,看样子不像是为了责罚方锦娥,只感到不明觉厉。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内室的门被推开了,门内站着赵慧林和方守中。方守中大喊一声:“都给我跪下。”
方家人不知方守中为何如此行事,可既然老爷发话了,他们也不得不照办,数十人一齐跪倒在地。
赵慧林点指问道:“方大人你这是唱的哪出戏?”
此时方守中已是老泪纵横,他说:“赵大人,我方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交于你手了,还望赵大人能够手下开恩。”
赵慧林脸色铁青,凝视跪在地上的众人,李斯年抬头想偷瞧一样,可哪想正好和赵慧林对视上了,那双眼已是布满血丝,就好像凶神恶煞一般,李斯年赶紧移开目光,赵慧林将内堂门关上。恶狠狠地从口中说出:“方大人可还记得薛万青。”
听到这个名字,方守中像是被五雷轰顶一般,感到头晕目眩。险些栽倒。他用手扶着身旁的太师椅才站稳身姿。
“当然记得,那是前任宰辅。”方守中声音沙哑地一字字吐道。
“不知当年,方大人也可给薛家人流了出路。”
“这这这。”方守中一时语塞。
“您当年身为给事中时,上书弹劾宰辅薛万青,罗列包括通敌叛国在内的十大罪状,而这些罪状大多子虚乌有,这件事情是应该有印象吧。”
听完赵慧林的话,方守中瘫倒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如纸,往昔那些不愿想起的事情,此时却又历历在目。
“当时皇上已经不信任薛万青了,我只是顺着圣上意思行事,我也是身不由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赵慧林冷笑一声道:“您还真好意思,将错推给别人,难道不是你为了荣华富贵,捏造事实,罗织罪名,害了薛万青一家。”
方守中心理悔恨不已,他当年的确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那时他做给事中,洞察出皇帝与宰辅薛万青已离心离德,皇帝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除掉薛万青。于是他编造罪证,联合几个御史,一起弹劾薛万青,皇帝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罢黜了薛万青,又命方守中查查薛万青罪行,方守中为了讨皇帝皇上欢心,将薛万青通敌叛国的罪名坐实了。皇帝感念旧情,才没有将薛万青,千刀万剐,而是将他赐死。薛家被满门抄斩,上万人因此事被株连。
“这些陈年旧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实话告诉你,我就是薛万青的义子,我父亲赵凌和薛万青是总角之交,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战死沙场了,全靠薛万青周济,我才能长大成人,薛家出事时,我正出外云游在才躲过一劫,于是我立志要为薛万青报仇,我忍辱负重这些年,就是为了寻找时机,让十五年前的冤案能平反昭雪,而你方守中不死,怎能给薛家死难者一个交待。”赵慧林怒吼道。就连跪在外面的李斯年等人都听的真切。
“你当初不仁,可就别怪我今天不义。”说完,赵慧林转身,出了内堂,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人一眼,健步离开方府。
冯氏见赵慧林离去,含着眼泪,来到方守中身旁,低声问道:“老爷,你没事吧。”
方守中长叹一声:“嗨,作孽啊,都是咎由自取。”
“事情未必会那么遭吧,皇上总会看在你往日的功劳,网开一面吧。”
“以前也许会,可现在这个赵慧林要给当年薛万青平凡,我就是他的绊脚石,他不论如何也会对我下手。”
“既然躲不掉,也没什么好怕的,以后老爷去哪我就去哪,老爷要死,我就配着老爷一块死。”冯氏说道。
方守中看着冯氏,哭着跟个泪人一样,心中如火烤一般。
“你我死不足兮,可连累了孩子们,却是让我于心不忍。”方守中说。
“父亲,孩儿愿与您同生共死,绝不苟活。”方德生表情坚毅,在一旁说道。
“好孩儿,是爹爹连累了你。”
方家哭作一团,场面让人十分动容。
李斯年见姨丈家遭逢大难,心中也十分难过,自从梅盼兮悔婚后,他已把生死看的很淡,反倒不在乎自己的安危。
“我觉得那姓赵的是吓唬人,咱们方家又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现在就说丧气话,还为时尚早。”一旁方锦娥大叫嚷着,别看她年级小,可胆气却不输大人。虽然心理也十分害怕,可嘴上却从不服软。
“锦娥,不可造次。”方守中厉声道。
方守中定了定心神,他心想有几件事,必须立刻要做。
方守中让方得生将孙儿方平,送到有过命交情的朋友家,一旦方家出事,方家也能留存血脉。几天后又唤来方锦娥和李斯年让他们赶紧收拾行装,待会就安排马车送他们离开帝都,并将一封书信交于李斯年,让他带着方锦娥投奔其好友益州都督程华,并当面将信交于他。程华在地方势力很大,手握重兵,相信赵慧林投鼠忌器,不会对李斯年和方锦娥赶尽杀绝的。他已飞鸽传书,告知程华。方守中让五名护院保着他们二人,赶往帝都外千里之外的一处地点,程华将派人去那接应。方锦娥不听劝,执意要留在父母身旁,直到冯氏威胁如果方锦娥再不走,就一头撞死。方锦娥这才答应跟着李斯年离开帝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