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市可以说是一个和水融为一体的城市。
北靠九派,南依震泽,城市之中还有着一条古运河贯穿而过,更别提其间大大小小的复杂水系。
有些老人总说九龙市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传说,不是靠着那连绵的九龙山和便是借了这里无处不在的水。
许策依稀记得,印象里自己爷爷就是这么一个摇着蒲扇身衣薄衫的老头。
一手托着茶壶,坐在藤椅上,一面轻轻地摇,一面给自己讲着些传说故事。
从陪在帝王身侧精通风水的方士,讲到深宅大院里意图谋反的太师。
从九龙山上古时候的九龙泉,讲到九龙山下那三斗三升的泥兵泥将。
许老爷子自幼便好读书,更好九龙市本地的传说,在他肚子里的墨水又何止三斗三升?
这些故事说起来自然是绘声绘色。
不只是说些神话传说,就是九龙市从前的一些历史和人物他依然可以娓娓道来。
许策小时候便是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许老爷子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人。
早年间做过几年的文艺兵,写得一手好字,笔下作画更是栩栩如生。
据许策奶奶所说,许老爷子就爱写字画画。
以前老爷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便到外面去的店铺口等着。
不为别的,就为了去讨要空烟盒,这些纸质的烟盒拆来便可以作为自己的画板。
有的时候要不到,便只能到街上去捡,还有的时候会去收破烂的那里偷一些。
老爷子家里虽然穷,但家教很严,小孩总是捡些烟壳子回来,这说出去就是丢了颜面的事儿。
为此许老爷子小时候没少挨过家里大人的打,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明着不让那就偷着来,家里不让那就在家外面干。
后来,许老爷子也算是自学成材,年轻时加入了部队,这才做了文艺兵。
再后来等老爷子年纪大了离开了部队,干脆就搞文化去了。
说起来,老爷子兴趣爱好颇为广泛,闲来无事便到庙会街市里淘些物件。
从前朝文玩,到地摊连环画,从邮票这些小物件,到博古架这种大物件。
只不过其中淘来的有真有假,难以分说。
可惜的是老爷子过世得也早,许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老爷子便驾鹤西去了。
留下的那些物件,也被整理得干干净净。
有些卖了,有些送了,只留了一小部分当个传家宝,又或是拿来睹物思人的念想。
尽管老爷子走得早,但还是可以说许策从小就受到了他的影响。
虽然对文玩字画没什么研究,手中那两个字也和狗啃差不多,但是对于文学传说什么的兴趣还是保留了下来。
写作,或许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埋在许策幼小的心灵里了吧。
小学的时候,许策就喜欢自己写些故事在同学之间传阅。
到了初中的时候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和几个有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私下里搞了个文学社,每周都更些文章,免费供班里看。
最后这个文学社死在了老师和家长的围追堵截之下,许策一本写了几个礼拜少说万字的小说,就这么被许策老妈没收了。
没了小说可写,许策只能把其中的感情寄托到了看小说上。
一个小小的mp3上藏了几十本小说,看完就删,删了再下,每次都看得眼发花。
那段时间和一个好友两人疯狂地看书,从历史传记到科幻神话。
也恰好,初中时的许策遇上了网络小说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网络小说拼的是层出不穷的脑洞,借着那股风,许策读了些在现在看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网文。
不过后来mp3也被收了。
许策和小说之间的关系就这么画上了一个省略号。
上了高中,手机上还是会看些小说。
但说实话,过于繁忙的课业反而许策自己也没什么看小说的欲望了。
曾经有的那些阅读积累,也只不过让许策平庸至极的成绩单上,作文的分数不至于太难看。
对于小说莫名其妙的钟情让许策信了那句“题材不限”的邪,突然在班里人写议论文的时候,许策开始写小说。
难得是整个高中的语文老师都还挺喜欢这个小子的文章。
从此以后,许策作文拿过第一,也拿过奖。
他以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可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彻底击毁了许策不切实际的幻想——看来还是议论文更加让批卷老师喜欢。
迷迷糊糊地上了大学,迷迷糊糊地过了四年,迷迷糊糊地回到了九龙市。
许策目前为止的一生也就是这样了。
直到不久之前那一连串的事件却一下打醒了浑浑噩噩的许策。
生活之中有了不得不去追逐完成的目标。
做了一天跑腿兼职的许策,颓废地待在一个人租的出租屋里。
从大学毕业之后没多久,许策和家里人分开住了。
倒不是许策有多自强,而是他和家里大吵了一架,最终在父亲暴怒的吼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
就连之前浴室滑倒后住院的事儿都没通知家里,而在昏迷期间家里人似乎也没来,就这么把他丢在医院里自生自灭。
但想来他们也没有那么绝情,毕竟住院费用还是结掉了。
许策本还想问了多少钱还给他们,但后来一看单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想着过几年再还。
夜幕下的九龙市有着一种格外的魅力。
许策站在漆黑的房间里往外看着远处车来车往的高架桥。
灯光璀然的桥身就像是一条以橙黄色为底色的光河,而快速驶过的车辆则像是河中的一条条游鱼。
高中以后,很少看窗外了。
最近一个月看窗外的次数比他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加起来的还要多很多。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些什么,或许压根什么都没有看。
窗子,一个或圆形或四方的通道,连接的是封闭的室内和开阔的室外。
不论是不锈钢窗、木窗、玻璃窗,只要合上那便是将此分为了两个世界。
一边是家中琐碎,另一边是万千流华,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就算是有些许的气味和声响顺着缝隙相互交换着,那也只能给另一边那个世界的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渺远感。
而只要拨动那个小小的机关,不管是推开、移开、还是拉开,在那一瞬间两个世界就这么毫无滞涩地交融在了一起。
它们变成了窗户的形状和大小。
窗里人看窗外再大也不过四方之内,窗外人看窗里那同样也有这般大小。
整个世界都被框在了这个固定的形状之中。
从窗里观察到的世界并不是完整的世界。
想要从窗户中了解整个世界是可笑的……
还是有些人懂得这些道理的。
直到这个窗口不再那么明显,直到窗口从实体变成了虚拟。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电视、手机、电脑的屏幕也被叫做窗口。
他们中的大多数,却都不约而同地试图从这一个个传输着图像、音频的电子窗口观察全世界。
之前那些简单的道理在这里,终于是被大部分人们彻底忘了。
真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
许策身旁的笔记本电脑还亮着屏幕。
显示着一页几乎空白的word,闪烁的光标之前仅仅只有不到一行字。
右下角一个弹窗广告里正不断地播放着一个从监控录像里拍到的交通事故。
还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看上去好像是今天上午发生在九龙市的事故。
而文档里唯一的那一行字却写的是:
“古有大妖,其名为:魃。”
显然这就是许策试图在闲暇之余写的小说。
而他现在的表现是写小说时常见的症状,文思干涸症。
顾名思义,和文思泉涌相对。
一个字也憋不出来,一句话都写不下来,这是文思干涸症最基本的表现。
当然了,不断地写了再删也属于此列。
事实上,许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心中想好了无数种剧情,可等到手指放上了键盘,他就陷入了茫然。
该怎么写?
写的是什么?
写了什么?
经典的写作三问炙烤着许策难以平静的心。
天真的他全然忘记了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再看新的书,多久没再动笔写作。
现在的他若是翻起以前高中写的东西,一定会赞叹自己以前有个好脑子。
他没跟林天宇说过太多自己的事情,更没提自己对写小说的执念。
若是被林天宇知道了,怕是逃不过林老板的无情嘲笑:
“连青雉都不知道的人,也配写小说?”
两天前许策在网上发了一章楔子,到今天第一章还只有八个字。
此刻许策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他好像又回归到了迷迷糊糊的状态之中。
“或许这就是个错误!”
许策有些懊恼。
窗子外的景色并没有给自己丝毫放松的感觉。
反而条条框框让他无形间压力倍增。
就连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如果他还能想起那个有关于窗子的理论,他就不会这么傻了吧唧地把放松的期望交给窗子。
“出去走走吧。”
许策终于是有了些觉悟。
北靠九派,南依震泽,城市之中还有着一条古运河贯穿而过,更别提其间大大小小的复杂水系。
有些老人总说九龙市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传说,不是靠着那连绵的九龙山和便是借了这里无处不在的水。
许策依稀记得,印象里自己爷爷就是这么一个摇着蒲扇身衣薄衫的老头。
一手托着茶壶,坐在藤椅上,一面轻轻地摇,一面给自己讲着些传说故事。
从陪在帝王身侧精通风水的方士,讲到深宅大院里意图谋反的太师。
从九龙山上古时候的九龙泉,讲到九龙山下那三斗三升的泥兵泥将。
许老爷子自幼便好读书,更好九龙市本地的传说,在他肚子里的墨水又何止三斗三升?
这些故事说起来自然是绘声绘色。
不只是说些神话传说,就是九龙市从前的一些历史和人物他依然可以娓娓道来。
许策小时候便是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许老爷子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人。
早年间做过几年的文艺兵,写得一手好字,笔下作画更是栩栩如生。
据许策奶奶所说,许老爷子就爱写字画画。
以前老爷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便到外面去的店铺口等着。
不为别的,就为了去讨要空烟盒,这些纸质的烟盒拆来便可以作为自己的画板。
有的时候要不到,便只能到街上去捡,还有的时候会去收破烂的那里偷一些。
老爷子家里虽然穷,但家教很严,小孩总是捡些烟壳子回来,这说出去就是丢了颜面的事儿。
为此许老爷子小时候没少挨过家里大人的打,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明着不让那就偷着来,家里不让那就在家外面干。
后来,许老爷子也算是自学成材,年轻时加入了部队,这才做了文艺兵。
再后来等老爷子年纪大了离开了部队,干脆就搞文化去了。
说起来,老爷子兴趣爱好颇为广泛,闲来无事便到庙会街市里淘些物件。
从前朝文玩,到地摊连环画,从邮票这些小物件,到博古架这种大物件。
只不过其中淘来的有真有假,难以分说。
可惜的是老爷子过世得也早,许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老爷子便驾鹤西去了。
留下的那些物件,也被整理得干干净净。
有些卖了,有些送了,只留了一小部分当个传家宝,又或是拿来睹物思人的念想。
尽管老爷子走得早,但还是可以说许策从小就受到了他的影响。
虽然对文玩字画没什么研究,手中那两个字也和狗啃差不多,但是对于文学传说什么的兴趣还是保留了下来。
写作,或许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埋在许策幼小的心灵里了吧。
小学的时候,许策就喜欢自己写些故事在同学之间传阅。
到了初中的时候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和几个有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私下里搞了个文学社,每周都更些文章,免费供班里看。
最后这个文学社死在了老师和家长的围追堵截之下,许策一本写了几个礼拜少说万字的小说,就这么被许策老妈没收了。
没了小说可写,许策只能把其中的感情寄托到了看小说上。
一个小小的mp3上藏了几十本小说,看完就删,删了再下,每次都看得眼发花。
那段时间和一个好友两人疯狂地看书,从历史传记到科幻神话。
也恰好,初中时的许策遇上了网络小说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网络小说拼的是层出不穷的脑洞,借着那股风,许策读了些在现在看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网文。
不过后来mp3也被收了。
许策和小说之间的关系就这么画上了一个省略号。
上了高中,手机上还是会看些小说。
但说实话,过于繁忙的课业反而许策自己也没什么看小说的欲望了。
曾经有的那些阅读积累,也只不过让许策平庸至极的成绩单上,作文的分数不至于太难看。
对于小说莫名其妙的钟情让许策信了那句“题材不限”的邪,突然在班里人写议论文的时候,许策开始写小说。
难得是整个高中的语文老师都还挺喜欢这个小子的文章。
从此以后,许策作文拿过第一,也拿过奖。
他以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可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彻底击毁了许策不切实际的幻想——看来还是议论文更加让批卷老师喜欢。
迷迷糊糊地上了大学,迷迷糊糊地过了四年,迷迷糊糊地回到了九龙市。
许策目前为止的一生也就是这样了。
直到不久之前那一连串的事件却一下打醒了浑浑噩噩的许策。
生活之中有了不得不去追逐完成的目标。
做了一天跑腿兼职的许策,颓废地待在一个人租的出租屋里。
从大学毕业之后没多久,许策和家里人分开住了。
倒不是许策有多自强,而是他和家里大吵了一架,最终在父亲暴怒的吼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
就连之前浴室滑倒后住院的事儿都没通知家里,而在昏迷期间家里人似乎也没来,就这么把他丢在医院里自生自灭。
但想来他们也没有那么绝情,毕竟住院费用还是结掉了。
许策本还想问了多少钱还给他们,但后来一看单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想着过几年再还。
夜幕下的九龙市有着一种格外的魅力。
许策站在漆黑的房间里往外看着远处车来车往的高架桥。
灯光璀然的桥身就像是一条以橙黄色为底色的光河,而快速驶过的车辆则像是河中的一条条游鱼。
高中以后,很少看窗外了。
最近一个月看窗外的次数比他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加起来的还要多很多。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些什么,或许压根什么都没有看。
窗子,一个或圆形或四方的通道,连接的是封闭的室内和开阔的室外。
不论是不锈钢窗、木窗、玻璃窗,只要合上那便是将此分为了两个世界。
一边是家中琐碎,另一边是万千流华,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就算是有些许的气味和声响顺着缝隙相互交换着,那也只能给另一边那个世界的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渺远感。
而只要拨动那个小小的机关,不管是推开、移开、还是拉开,在那一瞬间两个世界就这么毫无滞涩地交融在了一起。
它们变成了窗户的形状和大小。
窗里人看窗外再大也不过四方之内,窗外人看窗里那同样也有这般大小。
整个世界都被框在了这个固定的形状之中。
从窗里观察到的世界并不是完整的世界。
想要从窗户中了解整个世界是可笑的……
还是有些人懂得这些道理的。
直到这个窗口不再那么明显,直到窗口从实体变成了虚拟。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电视、手机、电脑的屏幕也被叫做窗口。
他们中的大多数,却都不约而同地试图从这一个个传输着图像、音频的电子窗口观察全世界。
之前那些简单的道理在这里,终于是被大部分人们彻底忘了。
真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
许策身旁的笔记本电脑还亮着屏幕。
显示着一页几乎空白的word,闪烁的光标之前仅仅只有不到一行字。
右下角一个弹窗广告里正不断地播放着一个从监控录像里拍到的交通事故。
还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看上去好像是今天上午发生在九龙市的事故。
而文档里唯一的那一行字却写的是:
“古有大妖,其名为:魃。”
显然这就是许策试图在闲暇之余写的小说。
而他现在的表现是写小说时常见的症状,文思干涸症。
顾名思义,和文思泉涌相对。
一个字也憋不出来,一句话都写不下来,这是文思干涸症最基本的表现。
当然了,不断地写了再删也属于此列。
事实上,许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心中想好了无数种剧情,可等到手指放上了键盘,他就陷入了茫然。
该怎么写?
写的是什么?
写了什么?
经典的写作三问炙烤着许策难以平静的心。
天真的他全然忘记了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再看新的书,多久没再动笔写作。
现在的他若是翻起以前高中写的东西,一定会赞叹自己以前有个好脑子。
他没跟林天宇说过太多自己的事情,更没提自己对写小说的执念。
若是被林天宇知道了,怕是逃不过林老板的无情嘲笑:
“连青雉都不知道的人,也配写小说?”
两天前许策在网上发了一章楔子,到今天第一章还只有八个字。
此刻许策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他好像又回归到了迷迷糊糊的状态之中。
“或许这就是个错误!”
许策有些懊恼。
窗子外的景色并没有给自己丝毫放松的感觉。
反而条条框框让他无形间压力倍增。
就连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如果他还能想起那个有关于窗子的理论,他就不会这么傻了吧唧地把放松的期望交给窗子。
“出去走走吧。”
许策终于是有了些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