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33章

小说:汴京生活日志 作者:清越流歌 更新时间:2024-08-18 15:28:13 源网站:顶点小说
  大股东。

  沈丽姝发现自从回了通许镇, 无论是跟林叔叔还是陈家兄弟的沟通,都十分顺利且愉快。

  他们对她一个小姑娘出面谈正事,且没有征求同行人的意见就自己拿主意的情况, 眼底并非没有疑虑, 但他们却并未提出半点异议,连出声质疑她的行为都没有。

  尤其是陈家兄弟的态度表现得尤为坦然, 狐疑归狐疑, 生意还是要照常做的。

  沈丽姝仔细想想,这应该跟他们思想是否开明没半毛钱关系,他们不反对单纯只是因为没必要, 送上门的钱不赚白不赚, 也不用考虑她抛头露面搞生意是否会引来流言非议的问题, 反正流言怎么传也传不到他们头上。

  那么陈家兄弟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别人是不是也同样如此呢?

  想到这个可能, 沈丽姝就忍不住开心。

  她不怕困难阻碍, 但这种麻烦能没有最好就没有吧。

  不过比起那点欣慰, 更让沈丽姝兴奋的, 自然还是顺利跟木炭供应商谈好了合作这件事本身。

  比起市面上一斤六文, 但可能还要视情况涨价的木炭价格,陈家兄弟给的四文一斤出厂批发价,看似没优惠太多, 但是以他们对木炭的消耗量,这就能节省下一笔不小的成本了。

  沈丽姝其实觉得,陈家兄弟既然能以三文一斤的抄底价把陈炭给她, 就说明这个定价他们也是有赚头的, 她若以长期合作、需求量大为由多磨一阵, 再把徐二舅和他们妹夫的关系搬出来, 是很有可能把谈到三文一斤的。

  只是这样就把价格压得太狠了,万一让供货商心里存了疙瘩,日后一看他们的烧烤生意红红火火、日进斗金,心中不平衡,随便搞点小动作整他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自打看到大人小孩都那么为他们的烧烤疯狂上头,沈丽姝现在信心多到几乎要膨胀了,如今她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赚多少的问题了。

  在那之前,她也常把“日进斗金”挂嘴边,把这当成是美好的愿景,但从昨天起,沈丽姝莫名相信他们真的可以日进斗金。

  于是,拥有强大自信的沈丽姝开始考虑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竭尽所能的薅羊毛,从陈家兄弟犹豫之后,还是果断答应她日后不提价这个细节,沈丽姝就知道她的选择没有错。

  拥有一个诚信可靠且稳定的供应商,可比占一时的便宜来得划算。

  沈丽姝笑盈盈道:“我知道陈叔叔你们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诚信人,那就这么说定了,木炭制好了只管叫人带口信,到时候应该是我二舅过来取。”

  来的路上,沈丽姝就跟徐二舅商量过,如果谈得顺利,这段时间就请徐二舅帮他们提货运送木炭。

  徐二舅自然是满口答应,甚至连报酬都不要,他表示农闲歇着也是歇着,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再好不过,要不是沈丽姝目前不招成年员工,而且沈家也住不下这么多人,他甚至很愿意去城里帮他们照料烧烤摊。

  至于开春后徐二舅需要忙地里的活,无暇帮他们运输的问题,沈丽姝并不担心,她想那个时候自己都赚大钱了,还能解决不了这种小事吗?

  所以她谈完正事,当场就把负责接头的徐二舅介绍给了供应商。

  徐二舅不但代表甲方,更是陈家兄弟妹夫的好哥们,以前也是见过的,这会儿自然而然聊了起来,场面十分热络,陈家兄弟就差没拍着胸脯保证,他们要多少木炭就有多少木炭,绝对不会掉链子云云。

  沈丽姝顿时更放心了。

  其实按照她的习惯,这种协议应该认真写进了合同互相签字盖章才稳妥——她出门前连写合同的纸笔都准备好了,为此还征用了小老弟的书包。

  沈文殊和沈进殊这次回镇上就是为了上学,别的小伙伴只要带吃的玩的回家休假,他们却要带上行李和文房四宝。换洗衣物当然是沈爹帮他们背,至于文房四宝,哥俩还正在新鲜的阶段,拒绝了哥哥姐姐的帮忙,自己一路背着来到了姥爷家。

  用的就是沈丽姝特意给他们缝制的书包。

  沈丽姝给他们做书包也是出于偶然,那天她娘随口提了句,大意是给兄弟俩做完衣服,刚好还剩一块料子,不如也给小弟做一身。

  他们家沈小二那个大冤种一听就不乐意了,撒泼打滚不让母亲拿他们的料子去给臭弟弟做新衣服。

  沈徐氏就是随口一说,小儿子捡哥哥们的衣服也够穿了,不做就不做吧,反正小家伙也不懂这些,新衣服可能还没有哥哥姐姐随手给的微笑让他欢喜,但是已经破防的二儿子却哄不好了,沈徐氏无奈之下只能习惯性求助大女儿。

  沈丽姝一开始只觉得她娘太好性儿,竟然会被二弟那个小破孩拿捏,然而当她得知二弟竟然长这么大才第一次做新衣服的事实后,她震惊了。

  上辈子是独生女、这辈子也是长女的沈丽姝,还从来没体会过只能捡别人旧衣服穿的感受,她平时也没有注意过二弟的窘迫,可能是因为他们家的孩子还不算太多,小孩子长得又快,大弟根本来不及把衣服穿坏磨破,就又长了个子要换新衣服了,换下来的传给二弟穿,还是干干净净、连补丁都没有的。

  因而比起巷子里那些排行四五六开外,只能穿哥哥姐姐们轮了不知道几手,料子都洗的发白,身上也打满补丁的小朋友,他们家二弟已经称得上干净体面了。

  如果自家条件不改善,二弟往后的弟弟们才是各种意义上的悲催。

  但沈丽姝毕竟见过现代小朋友享受着多么全方位的呵护,代入一下就觉得他们家二弟真心太不容易了,长到这么大才苦苦等来人生中第一件量身定做的新衣裳,结果自己还没穿上感受幸福,比他还小几岁的小弟竟然也要有新衣服了,这还有天理吗!

  他不冤种谁冤种?

  沈丽姝完全能理解小家伙的崩溃,便也真心实意哄了他几句,并拿出解决方案——小弟的新衣裳暂时不做了,他们自己做衣服剩的料子,可以再缝个书包,这样他们上学也方便。

  他们家的条件如今有了质的飞跃,逢年过节,姐弟几个再做新衣服,也不可能故意落下小弟。

  但只要不在自己第一次这么值得纪念的时候戳他心窝子,沈进殊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当场答应了沈丽姝的调解方案,并提出一个小要求,他对母亲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要阿姊亲手给他做书包。

  沈丽姝:……

  然而她又做错了什么?

  可是对上小家伙还包着泪的狗狗眼攻势,她也没办法狠心拒绝。

  跟总是被儿女们弄得焦头烂额的老母亲沈徐氏不一样,沈丽姝行走江湖、在小团队里混得如鱼得水,凭的就是她娴熟的端碗技巧,既答应了二弟,大弟的书包当然也不能落下。

  好在沈丽姝穿越自带缝纫技巧,冷不丁让她绣花可能要麻爪,但简简单单缝两个布袋子,简直易如反掌,沈丽姝就抽了不到一小时的空搞定两只书包。

  是那种特别基础简单的款式,唯一值得夸赞的地方就是她给小书包缝上了扣子,只要扣上就不用担心东西从包里掉出来。

  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细节,瞬间让两只平平无奇的布袋子变得别致起来,也让它们的小主人沈文殊和沈进殊小朋友兴奋得又蹦又跳,恨不得第二天就背着它们去上学。

  再后来,沈徐氏实在看两只光秃秃的书包不过眼,抽空拿过去绣了几丛竹子,让它们看起来更加别致秀雅,也让兄弟俩更加爱不释手。

  所以沈丽姝一提议去朱砂镇也算出远门,最好背上书包,兄弟俩立刻热烈响应,并抢着给她装纸和笔。

  但准备这么充分的沈丽姝,到最后关头也没有把纸笔拿出来写合同。

  她已经知道在这个时代,签字画押不一定具有约束力,反而她的自作聪明很有可能把事情弄巧成拙,因为官府不是什么事都管,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和能力对薄公堂。

  他们就算签了合同,未必就比陈家兄弟口头承诺的份量重。

  因为这是个人情社会,陈家兄弟这么好说话,就是看在他们妹夫的面子上,而她既然请来了大头叔当中间人,在大家都没有提契约的情况下,也没必要再画蛇添足。

  于是事情就这么口头约定了,。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最后也没拗过陈家人,在这里吃过午饭才动身返回。

  回到家中,小伙伴们自发的摆开架势苦练烧烤技巧,从朱砂镇直接扛了百来斤木炭回来,堆在屋檐下和半箩筐木炭形成了小巫见大巫的鲜明格局,囤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徐虎他们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干。

  今天没准备肉也没关系,沈家人送来的蔬菜正好派上用场,蔬菜本身味道一般,反而更能考验他们的烧烤水平是否有进步。

  作为自封的美食评论家,沈丽姝又尝了不少烤串,晚饭都少吃了半碗。

  吃饱喝足,徐家众人照例在院子里聊天吹风。

  晚风带着凉意,但也不是特别冷,大家更愿意在有月光的院子里吹风,也不想这么快回房睡觉。

  沈丽姝也坐在屋檐下,正好想起白天去陈家的事,便从荷包里掏出一两银子交给徐二舅,表示这是拿木炭经费,快用光了再提前问她要。

  在某些方面,沈丽姝还是很讲究的,总不能让帮忙运送的徐二舅还要给他们垫付货款,就算徐二舅自己愿意,她也不好意思。

  当然徐二舅起初也不肯收,经过了一番你来我往的拉扯,最后才在她的坚持下把钱收起来,徐二舅嘴上还有点无奈的道:“左一两,右一两,昨天还买了那么多肉,姝娘来姥爷家玩到底带了多少钱?”

  沈丽姝也没想到事情进展这么顺利,导致她花钱如流水,面露惭愧的摆手,“没带多少,剩下的不敢多花了,不然连大弟二弟的束脩都交不起。”

  说起这个,徐二舅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神情,邀功地道,“对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林夫子说了,大弟二弟只要乖巧不添乱,可以免费在他这里开蒙,不用交束脩。”

  沈丽姝听了果然颇为惊喜,“是因为今年不剩两个月了,林夫子才暂时不收束脩的吗?”

  “也不全是。”徐二舅先说了他之前琢磨的几点理由,但其中还有个原因是连他也始料未及的,“林夫子原先回镇上开办私塾,就是因着接连丧父丧母,需要回乡守孝,教一教学生也好维持生计。如今他也快出孝期了,能赶上后年的乡试,正是需要潜心苦读的时候,据林夫子自己说,他在先生和同窗的帮助下,拿到了江南某间知名书院的推荐函,过完年就要带着妻儿前往南方,不但没法再教书育人,就连这镇上的祖宅,也要托林里正帮他租出去。”

  一听林夫子要去江南求学,徐家人都觉得很是惋惜,就连已经很久没去林夫子跟前报道、算是小学辍学的徐虎,也忍不住对小表弟们感慨道,“那你们运气还算好了,林夫子愿意给你们开蒙,他在镇上几位夫子中可是脾气最好的,从不打手心,不像另一位林夫子那么古板严厉。就算大弟二弟跟不上其他人,我们林夫子也只会耐心的多教几遍,不用担心挨打。”

  身为大哥的徐虎还能替小表弟们庆幸,年龄大不了几岁的徐林徐鹭却是幸灾乐祸居多,嬉笑着附和:“对呀对呀,你们千万不要去另一位林夫子那里,不然手心都被打肿,筷子都握不住。”

  只天天听阿姊说读书好,从不知道读书还要挨板子的沈文殊和沈进殊吓得瑟瑟发抖,纷纷扑进了阿姊怀里需求庇护。

  徐二舅见状连忙安抚道,“大弟二弟别听他们瞎说,另一位林夫子可是举人老爷,他收学生只收有天赋、要走科举的,别说咱们家交不起给举人老爷的束脩,就算交得起,林举人也不会随意收学生。”

  徐二舅这番话并没有安慰到兄弟俩,毕竟他们不会去林举人门下,却不代表除林夫子以外的先生不打手心。

  生活在乡下的孩子从小野惯了,被父母揍到大,像徐林徐鹭这样年纪小的,更是被爹娘揍完还尝尝被哥哥揍,从而练就了一身皮糙肉厚的本领,除了林举人那种可以把学生手心打肿的狠人,其他夫子只是用戒尺抽几下手心或者脑门的程度,他们根本不怵。

  但生活在城里的沈家人不兴揍孩子,沈徐氏面对撒泼打滚的二儿子都是习惯性寻求闺女的帮助,而不是操起鸡毛掸子,就能猜到沈文殊和沈进殊兄弟俩从小到大也没挨过几次揍。

  所以徐二舅安慰了一通,反而把小朋友们安慰得更害怕了,越发往强大可靠的大姐怀里钻。

  沈丽姝也很是配合搂住了鹌鹑似的他们,随即对着得意忘形的小表弟们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林子鹭子,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

  对危险一无所知的小表弟还可爱的歪着头:“忘了什么?”

  “忘了你们自己也跟大弟二弟差不多大,赶明儿他们去上学,你们也要回学堂的呀。”

  这话一出四座皆惊,不但徐林徐鹭的笑容彻底凝固在脸上,其他人也倍感震撼,而其中反应最大,要数他们俩的母亲,大舅母和二舅母不约而同的出声询问:“姝娘为何这么说,是不是林子他们太调皮捣蛋,给你添麻烦了?”

  风水轮流转,这下轮到沈丽姝目瞪口呆了。

  她以为徐姥爷家能送所有男孩儿都去读书,应是这个年代少有重视知识的人,自己提出让小一点的表弟们重返学堂,他们都会高兴支持才对,怎么都露出一脸大事不妙的表情?

  经过一番沟通,沈丽姝才知道,徐姥爷他们送家里的男孩都去读书,跟观念没关系,单纯是因为咱家不差钱。

  事实上,他们的想法特别朴实无华,家里不缺孩子们这几个劳力,与其让他们整天在街上无所事事,不小心学会某些二流子的陋习,还不如花些钱送他们去私塾,起码能学会写自个儿的名字。

  但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粗人,往上三代也没出过什么秀才公文曲星,谁也不指望孩子们能读出个什么名堂,反倒是沈丽姝带着表兄弟们大赚一笔还不够,之后又要一起摆摊卖烧烤小吃,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很不错的营生,往后干得好,可能孩子们从此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他们自然不介意早早辍学这件小事。

  反倒是沈丽姝说要表弟们回去读书,把大舅母二舅母吓得够呛,还以为她是对表弟们有什么不满了,随时做好了替儿子滑跪道歉的准备,让外甥女看在她们的面子上,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可是他们不介意亲儿子小小年纪辍学打工,沈丽姝却介意得很,之前卖糖炒栗子他们还中途放了小长假,也已经把大家累的够呛,接下来的烧烤摊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是情况好,大概率就是全年无休的状态。

  小表弟们还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岁数,勉强能抓住童年的尾巴,委实没必要过早承担生活的压力。

  沈丽姝摸着仅剩的良心,用三寸不烂之舌劝长辈们送小表弟回学校,先拿自家举例,她自己的亲弟弟也没有不读书跟着他们干活的,可见她是真心实意为表弟们好,才希望他们也回去读书的。

  姥姥姥爷舅舅舅母们保持沉默。

  最后,沈丽姝拿出了投资的杀手锏,表示待会还要跟表哥表弟们商讨一下烧烤摊生意的投资和占股,只要两位小表弟也把他们赚的钱投进来,大家就还是一起做生意,每个月不去城里帮忙,也照样能分到一部分钱,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念书,等学成归来,书写算数记帐都掌握了,能帮到她的地方也更多。

  毕竟他们的摊子只会越来越大,往后缺的只会是能写会算的人才,而不是只能卖苦力的。

  包括徐虎表哥和徐力表弟,因为太能干了,烧烤摊根本离不开他们,导致他们没法回学堂深造,她之后也会定期组织自学班,一起创业的这些小伙伴,一个都不能少,必须掌握记账和算账这两项基本技能。

  大概是她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学习态度,最后打动了徐家人,徐姥爷最后拍板决定,“姝娘说的有道理,那林子和鹭子你们就安安心心跟大弟二弟一起读书吧,城里的生意等你们长大些再去帮忙。”

  饶是一家之主发了话,两位舅母还是有些不乐意,两位小朋友就更是哀叹连连,但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

  早在表妹说起投资入股,徐虎就抽空回房把他们的小金库带出来,如今话题告一段落,他便迫不及待奉上了所有财产,“姝娘你说我们最好也投一些,那我们赚的钱全在这儿了,你看够吗?”

  这些资金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太多了。

  沈丽姝是立志要当大老板的女人,即便他们的烧烤事业还没迈出第一步,她也要做持股百分之八十的大股东,这样她才拥有绝对掌控权。

  最后,沈丽姝忍住了把这匣子钱都收下的冲动,只从中拿了十五两,跟小伙伴商量道:“你们投十五两,我投四十两,加上烧烤的想法是我出的,我们各自二八开,如何?不过分红是分红,在烧烤摊干活,咱们每个月也另有一份工钱。”

  徐虎他们一直记着是姝娘带他们发家致富的,早就死心塌地跟她干了,别说二八分,就是一九分他们也毫无怨言,不过他们觉得投资金额有问题,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了他们出二十两,沈丽姝出四十两,二八开。

  沈丽姝:……

  不得不说,烧烤摊投资压力是有一些的,小伙伴们多出五两也能派上大用场,她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占了这个便宜,拿纸笔记下他们商量好的分配方式,并在长辈们的见证下互相签字。

  徐虎他们觉得这个很不错,清晰明了不易出错,还请她按照相同格式,也帮他们兄弟立了个契约。

  收到小伙伴们的资金,沈丽姝手头宽裕了,开始琢磨着花钱,第二天便让徐二舅带他们去铁匠铺,她要定制一套烧烤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汴京生活日志,汴京生活日志最新章节,汴京生活日志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