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29章

小说:汴京生活日志 作者:清越流歌 更新时间:2024-08-18 15:28:13 源网站:顶点小说
  弟弟太爱了我怎么办。

  吃着软糯微甜的柿子, 还不等沈丽姝主动收集众人对烤鱼的意见,大家已经七嘴八舌聊开了。

  先前吃饭时,他们头一回被这样火热的味道席卷, 触不及防之下被辣得满头大汗, 不停找水缓解辣意的同时,却又莫名有种上瘾的感觉, 根本不舍得停下疯狂进食的动作。

  别看徐二舅钓的这条草鱼肉质肥美, 饶是清除鱼鳞内脏也足有两斤,沈丽姝还往里头添了不少配菜,端上桌是满满当当的一大盘, 好像特别丰盛的样子。

  但是架不住徐家人多啊。

  大舅母和二舅母生孩子的本事丝毫不比她娘差, 徐家目前已有五个女孩七个男孩, 除了最小的那个表弟还不能吃辣, 早早被他娘用一块沈丽姝他们带来的糕点哄着去屋里自己玩, 其他的兄弟姐妹包括本来安静呆在房里刺绣的女孩们, 都不由自主被香味勾出来了, 大家简直虎视眈眈。

  这么多同辈小伙伴, 还有徐姥爷等七八位长辈, 再加上沈丽姝姐弟三个,近二十张嘴巴嗷嗷待哺,别说两斤的烤鱼了, 就是再加两斤也是不够吃的。

  沈丽姝在家里可以仗着父母的纵容,弟弟和小伙伴们也认同她的权威,自个儿当起食堂大妈, 在给自己谋福利的同时尽可能平均分配, 大家不用争抢就能吃上一样多的肉。

  但到了姥爷家, 她可不会越俎代庖, 姥爷姥姥、舅舅舅母他们都没有要维持餐桌秩序礼仪的意思,那她也准备入乡随俗。

  沈丽姝可能抢别的抢不过其他人,但她坚信自己是在场最能吃辣的,抢烤鱼简直毫无难度。

  于是整个用餐过程,众人不说为了一口吃的打得头破血流,但也堪称战况激烈,鱼和配菜被捞得干干净净不够,连红油汤汁都被抢着舀碗里拌饭。

  诺大的院子里,除了此起彼伏的嘶哈嘶哈,也就偶尔夹杂着几声“好吃”“好辣”的感慨。

  再顾不上发表更多感想了。

  就连自诩是老沈家最会体贴人的好媳妇的大舅母,直到收拾碗筷时,看见用来装烤鱼的新木盆里一点汤汁都不剩,才恍然想起没赶上这一口的孩子他爹,“我怎么就忘了先用碗夹点鱼肉放一边,等孩子他爹回来也尝尝鲜呢!”

  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脸上写满了懊恼。

  大舅母还会因此懊恼,其他人却只有庆幸,徐大舅没能回来吃饭,少了一个跟他们抢食的,真是太好了!

  也是大舅母这番话勾起了众人无穷的回味,于是纷纷打开话匣子,开始客观的点评这锅烤鱼多么美味多么惊为天人,好吃得舌头都要吞下去。

  这时,徐二舅两口解决小柿子,笑眯眯加入话题,“要我说,姝娘有这手艺,还辛苦卖什么糖炒板栗,只要是开个食肆,哪怕就在咱们镇上,也不用多大,人家闻着味道也就客似云来了。”

  这正是沈丽姝想听的内容,立刻搬着她的小杌子坐到二舅旁边讨论,“真的吗,那二舅觉得食肆应当开在哪最好?”

  本来还在疯狂回味烤鱼的徐虎他们,一听这边聊起了生意经,也纷纷搬着小杌子过来竖耳朵旁听,后来甚至连徐姥爷都忍不住默默加入了。

  徐二舅对围观人群不太在意,因为沈丽姝语气十分随意,他便也随口回道:“不考虑那些有的没的,开在东家边上是极好的,来往客商进城出城都打这边上经过,不愁没生意。”

  沈丽姝暗暗点头,心想二舅虽然是随口胡诌,眼光和想法还是不错的。

  如果她现在想在镇上开小饭店,大舅上工作的酒楼还真是黄金地段,不容错过。

  徐虎几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双眼亮晶晶的看她:“姝娘,我们真的要在镇上开食肆了吗?”

  虽然不再进城赚钱,可他们要真能在镇上开食肆,那也是相当出息了,比至今还在给东家干活的父亲都强些呢!

  被他们热切望着的沈丽姝却不为所动,淡定摇头,“不,就算要开食肆,我们也要在城里开。”

  别的穿越女都是带着全家发家致富后进城过好日子,她靠着老爹和去世的老爷子两代人的努力,一穿来就成了城里人,却要反过来跑来乡下去讨生活,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反正沈丽姝打死都不会丢掉这份“生下来就在罗马”的优势,她这辈子在汴京扎根定了!

  沈丽姝说这话的语气不重,更没有指天发誓,但是透露出来的认真和信心,任谁也不敢轻视,小伙伴们虽然觉得以他们的能力,要在城里开食肆只会遥遥无期,但也都没有出声泼冷水,而是默默的掰着数:“两年,三年,五年……”

  完蛋了,不知道他们成年之前能否实现这个远大目标。

  徐虎和堂弟徐力对视一眼,彼此都有点绝望。

  本来只想听一耳朵不插嘴的徐姥爷,这时却是忍不住抚掌大笑,“好,不愧是我外孙女,有志气!”

  他老人家也觉得,女婿好不容易拖家带口在城里扎根了,孩子们不想着怎么再城里站稳脚跟,反而一门心思往乡下跑,那就是暴殄天物,白瞎了现在的一手好牌。

  这话真真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只是让他比较出乎意料,能拥有这般抱负志气的不是哪个孙子或外孙,而是外孙女姝娘。

  他家这群小子竟是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女孩了。

  想到这里,不由瞪了两个没志气的大孙子一眼,再看向外孙女时,徐姥爷又一秒换上了慈祥姥爷的微笑。

  从沈丽姝姐弟三个到徐家起,徐姥爷徐姥姥看他们的柔和目光就没变过,但那都是出于外公外婆对外孙天然的疼爱之情,徐姥爷轻易被外孙女晃两下手臂,就被哄得找不着北,也是基于这份血脉亲情。

  而现在,姝娘就算不是他的外孙女,只是什么不相干之人,徐姥爷都得高看一眼,想到这是嫡亲外孙女,那就忍不住要高看许多眼了。

  徐姥爷用看珍宝般的目光看着外孙女,脸上堆满了疼爱,语气也是前所未有的和蔼:“日后姝娘若能在城里开办食肆,就别带这群没出息的小子去拖后腿了,只管把你大舅叫过去使唤,你大舅如果也不堪用,老头子这把骨头还能动一动。”

  说的是如果,但徐姥爷此时此刻对姝娘充满了信心,从糖炒板栗到这什么麻辣烤鱼,姝娘就展现出了远超她这个年龄的心智和能力,再加上这一份无人能及的志气,即便是她是个姑娘,也是要有大出息的。

  自家这群小子只要好好跟着姝娘干,早晚有一天也学他们姑父姑母,洗干净腿上的泥点子去城里扎根。

  老人家这番话里为孙子们考虑的用心,当事人却没能听出来,兄弟几个只知道爷爷嫌他们还没有姝娘的志气大,徐虎状似哀怨的道:“爷爷,您真是有了外孙女就忘了孙子,哥几个是没有姝娘能干,可是我们知道听话干活啊,姝娘指哪打哪儿,何时给她拖后腿过?”

  就连现在,他们一边绝望姝娘的目标遥遥无期,一边也是死心塌地跟她干下去,完全没有反正自己也攒了钱,姝娘不肯来镇上,他们可以自己在镇上单干的念头呢。

  “是呢,表哥表弟们帮了大忙,没有他们,我一个人也干不成事。”沈丽姝笑着点头支持自己的小伙伴,心里却是一动,姥爷提醒很是及时。

  小伙伴们觉得她定的目标太遥远,沈丽姝却是不以为意,只是在城里开饭店就得从现在奋斗到他们成年,那她想买首都的小别墅,岂不是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她不管,这个身体成年之前她就要住上自己买的小别墅,那就最好要在两年内搞定人生中第一家饭店,到时候,已经有了几十年餐饮经验的徐大舅就很适合在明面上当掌柜了。

  毕竟真正开店做生意,跟领着小伙伴们满大街叫卖或摆摊是不一样的,后者他们是孩子,做的事也上不了台面,哪怕能赚到钱,恐怕别人私下也只会嘲笑穷酸,所以只要他们自己主要是老爹不在意丢了面子,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开了店就不一样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小吏的妻儿兄弟不允许在外做生意,可万一有那眼红心窄的,拿着这个把柄使绊子找上头告状,一次两次不碍事,可老是那么不消停,就怕真给老爹惹上麻烦。

  因此,为了提前规避一系列麻烦,沈丽姝已经定下了发展策略,未来她的名下只会有珠宝现银和不动产,生意上的手续文书,还得找可靠的人出面担着。

  这也是她早早拉着表兄弟们创业还不够,又要把堂兄弟们也拉入伙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沈家还是徐家,这一辈人丁兴旺,所以先把人聚在一起摸摸底细、增进了解,等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把合适的人推出去挑大梁。

  但在他们成年之前,就只能先找适合的长辈顶上,沈丽姝头一个看好的是沈四伯,觉得他比较憨直可靠,不那么能干但也不会给她添麻烦,很省心。

  刚才跟徐二舅聊天,沈丽姝发现这位长辈也有可取之处,现在再加一个徐大舅,用人名单一下就丰富了起来,沈丽姝突然有种手下人才济济的意气风发之感,不免有些飘飘然。

  可惜只飘了不到两分钟,她看好的人才之一徐二舅,一句话把她拉回了现实,“姝娘想在城里开食肆,手头积蓄远远不够吧?”

  沈丽姝一秒回神,诚实点头,“对,就算加上表哥表弟们,也还差得远。”

  “那你们之后想做什么?”

  众人也再次放下各种心思,目光灼灼看着她。

  沈丽姝说:“也是卖吃食,但不需要开店,到州桥夜市花钱租个摊位就能开张,等进入腊月到过年的那段时间,大相国寺那边更是接连不断的大型庙会,一直能热闹到元宵,那时候咱们就去庙会上。”

  她估摸着只要赶上大相国寺年前年后那一波接一波的大型庙会,那才叫日进斗金、财源滚滚,比什么购物节美食节都好赚。

  “那不就是街边摊?”

  “这个不错,只要肯花钱定那种可以推着走的车子,去哪儿摆摊都方便。”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支持她的想法,沈丽姝更是面露骄傲:“州桥和大相国寺离我家也都不远,搬东西出摊不难。”

  这就是她跟大家挤死也不肯搬家的原因,自家附近都是商圈,傻子才搬走。

  徐力又开始熟练的挽袖子,“表姊你说卖什么吃食,咱们随时可以开工。”

  沈丽姝浮夸的伸出尔康手:“表弟你冷静一下,咱们这才放假第一天。”

  徐力:“……”

  看着表弟满头汗的样子,沈丽姝不厚道的笑了起来,笑完才解释道:“其实是很多东西还需要准备,对了二舅,镇上能找到木炭吗?”

  徐二舅原本也跟着一起狠狠嘲笑亲儿子,这会儿脸上笑意也没消退,只不过还带上了几分狐疑,“城里这么早就要用木炭了吗?”

  “没,只是我弄东西需要木炭。”沈丽姝说,“而且我最近去街上也留意了,还没看到哪家在卖木炭的。”

  这就是她之前早已有了想法,却无法付诸行动的原因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谁能想到她在古代连辣椒孜然都找齐了,想做一顿烧烤,反而被小小木炭难倒了呢?

  其实连京城都还没有商家卖木炭,沈丽姝来镇上问二舅,也只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实在没有就先用木柴代替木炭。

  不过考虑到烧烤可能比做饭更加费柴,在她娘跟前又要被说,还不如来姥爷家造作,大不了她跟着小伙伴们出去一趟,自个儿把需要的柴火备齐。

  “我就说嘛,这距离用炭取暖还有段日子,现在也用不上。”徐二舅笑盈盈说着,话锋一转,“不过姝娘问二舅弄木炭,还真是问对人了。”

  徐姥爷也点头附和,“找你二舅没错。”

  竟然还真有门,沈丽姝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一脸期待的看向徐二舅:“怎么说?”

  徐二舅摸着下巴道:“你要说木炭,镇上除了那几家大户人家,是没几个人用炭的,那都是城里人用的东西,不过嘛,就前儿跟我们一块去的大头,他媳妇是隔壁镇嫁过来的,娘家刚好就是卖木炭起家的,听说小时候家里穷,养不起那么多孩子,大头媳妇的两个兄弟就跟着亲戚去外面讨生活,阴差阳错学会了制木炭的法子,回来就带着家里的人一起制炭,很是赚了些钱,一家老小都从村里搬到镇上去住了。”

  “虽然大头媳妇娘家都搬到镇上,但也没放下这门营生,自打大头媳妇嫁过来,他们家就没缺过木炭,别人走亲戚最多带一篮鸡蛋,大头媳妇娘家却是挑一担木炭,可真是阔绰。”

  徐二舅说着还羡慕起来了,他这位叫大头的朋友,其实算是本地的官二代了,大头他爹林里正相当于副镇长。

  有些乡镇的里正就是本地一把手,但像是通许镇这种比较繁华的镇子,朝廷派遣了监镇官,那才是一把手,大头他爹也就只能屈居二把手了。

  但监镇官是朝廷委派,里正却是由本地推举的,当选条件尤为苛刻,本人要有名望、背后宗族势力要强盛,然后家资也要丰富,不满足这些条件,人家就不服你。

  林家从大头爷爷开始当的里正,可谓一辈传一辈,这也更能说明林家在通许镇的背景。

  包括徐虎他们拜的那位林夫子,也是林家的一员,不过跟林里正属于堂亲。

  按说林家那样的身份背景,是没必要跟徐二舅这般亲密的,林里正的身份跟徐大舅的东家比较相衬,徐家其实矮了一头,但架不住他们家有个出息的女婿,若是沈爹在这里,林里正甚至不介意亲自跟沈押司称兄道弟,让儿子跟沈押司的舅兄打好关系就更没毛病了。

  但可能刚开始两边来往都有点各取所需的意思,不过后来发现脾气和兴趣都合得来,双方就真打成一片了,林大头常去酒楼喝酒被徐大舅私下开小灶,他也不白占便宜,常给好朋友送东西,其中就有让人羡慕的木炭。

  不过林家人口也多,木炭也得省着用,只能意思意思送一些给徐家,冬天最冷的那段时间,烧几天就用没了。

  介绍到这里,徐二舅也没叹气,而是颇为自信的告诉外甥女,“咱家的都用没了,你大头叔家里肯定也还有的,姝娘你就等着吧,明日一早二舅就帮你要去。”

  他刚说完,才被表姊带头嘲笑了的徐力就不计前嫌的提醒了她,“表姊你要木炭怎么不早说,忘了去年我爹还给你们家送了木炭?”

  沈丽姝恍然大悟的点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只是当时她还没穿过来,因此印象不深,导致最近还在为到哪里找木炭而烦恼。

  不过没关系,最后也殊途同归了,沈丽姝十分真诚的对二舅道,“那就拜托二舅了,请一定帮我弄些来,我可以出钱买,这东西有大用处。”

  徐二舅摆手,“不用出钱,你放心等着便是。”

  沈丽姝笑眯眯点头:“好的,我都听二舅的。”

  被聪明能干、备受好评的外甥女这般信任,徐二舅顿时骄傲挺胸,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高大过。

  事实上,沈丽姝真正的想法是,出不出钱二舅说了还真不算,他那位大头朋友也说了不算,因为烧烤摊计划一旦确定,他们就需要大量的木炭。

  本来她还头疼目前不是木炭上市的日子,他们要去哪里搞这么多木炭做烧烤,找到了还要担心价钱也虚高、增加成本的问题,但现在有了二舅的大头朋友,这些问题简直迎刃而解,到时候只要请对方出面找媳妇的兄弟下一笔私人订单,看在亲戚关系也能赚钱的份上,那边没理由拒绝吧?

  沈丽姝都没想过指着这层关系压价,只要对方不恶意提价,因为没了中间商赚差价这一环,已然比在城里买木炭划算许多。

  不过这个暂时不必多说,等有需要的时候,拿着定金上门就行了。

  沈丽姝出发前经过一番思考,还是往自己荷包里塞了几两碎银和几串铜钱,现在想办点什么事都有底气得很。

  钱不仅是男人的胆,也同样是女人的胆。

  聊到这里已经有些晚了,尤其是年龄最小的沈进殊,兴奋劲过去,他开始不停的打哈欠,徐姥姥忍不住把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团子搂进怀里,心疼道:“听说你们昨天忙到深夜才收摊,今儿又一大早起来,便一直折腾到现在?这都多少个时辰了,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有什么话留着明儿再说,都去洗漱一番早点睡觉吧。”

  沈丽姝已经说完了正事,其他就等明天二舅能不能搞来木炭了,所以她是第一个响应号召要去休息的,“好的姥姥,那我们去打水洗漱。”

  徐姥姥正要叫他们去厨房,灶上肯定烧了热水,就见老头子对外孙女笑得一脸慈爱,“你们难得来姥爷家住,也不知道东西放哪儿,别动了,在这等你表兄弟们去打水来。”

  话刚落音,徐虎他们不等再吩咐,就积极的去找洗漱用具了,不一会儿,姐弟三人的帕子和热水送到,没捞上工作的徐鹭甚至不甘心的问:“表姊今儿要不要泡脚?我再去给你打些水。”

  沈丽姝打着哈欠拒绝了,“谢谢,不过我有些困了,想早点休息。”

  孩子们你情我愿,徐姥姥倒不至于像儿媳妇们那样看得不舒服,她笑眯眯等外孙外孙女洗漱完,便亲自领他们去房间休息。

  在姐弟三个洗漱的时候,最小的沈进殊都乖乖自己宁帕子给自己擦脸擦脖子,动作虽不如兄姊的熟稔,却自有一番憨态可掬,看得徐姥姥忍俊不禁,提出帮他洗脸,还被小大人似的拒绝了,这让她对这个可爱又懂事的小外孙更加爱不释手了,领着他们回屋的时候,还柔声问牵着的小外孙,“二弟怕不怕生,晚上要不要跟姥姥住?”

  沈进殊仍然拒绝了姥姥的好意,他甚至不肯单独跟大哥住一屋,而是非要跟在家里一样,姐弟三人住一起。

  徐姥姥坚持亲自领着孩子们来房间,是因为她和儿媳妇精心准备了好多天,特意打扫清理了两间屋子,一应床褥都是这几日才洗干净晾晒好的,“现在姝娘单独住一间,大弟二弟住一间,等姝娘回城里了,你们两个小家伙正好各住一间屋子。”

  她想着这么好的条件,孩子们肯定很满意吧?

  姝娘确实很满意,穿越这么久,总于有独立房间了,哪怕只能小住一阵子,哪怕房间里除了床并无几件家具,她依然乐得恨不得立刻上床打几个滚庆祝。

  万万没想到,平时乖巧听话的小老弟今天却不配合。

  对上两双在昏暗灯光下仍扑闪扑闪、写满期待的大眼睛,沈丽姝到底没办法冷漠拒绝,最后只能接受自己与独立卧室擦肩而过的事实。

  躺在陌生但鼻尖充满阳光味道的床上,身边依偎着两颗熟悉的小团子,沈丽姝很快就放下对陌生环境的警惕沉沉睡去。

  只是在睡着的前一刻,她内心还在充满凡尔赛的烦恼——唉,弟弟太爱了我怎么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汴京生活日志,汴京生活日志最新章节,汴京生活日志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