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冲天,浓烟滚滚。
留吁鹰自一家酒楼二楼的窗口遥遥地远望着烽火燃起的方向,厚唇自得地扬了扬。
“元帅,成了!”一旁的阿屠也看着那团火光,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热血沸腾。
留吁鹰轻轻地“嗯”了一声,一颗心放下了大半。
哪怕一夜未眠,他身上依然不见丝毫疲态,反而神采奕奕。
从十月下旬开始,他终于陆续地收到了几封来自长狄乌寰山的飞鸽传书。
所有信鸽都是先飞到幽州岳道郡,再由长狄的探子快马加鞭地送到京城,亲手送到他的手里。
三封来自中将钦志犇的军报上说,谢无端率兵围城,兵临城下,把他们困在了乌寰山,双方胶着。
钦志犇的信验证了留吁鹰之前的推测,谢无端攻城是为了牵制乌寰山的南征大军。
钦志犇在信中还说,因为谢无端这段日子围而不攻,他怀疑北境军兵力不足,据查后,确信北境的兵力应该只有三五万,并请示他,他们是否应当还击,尽快夺回兰峪关。
从钦志犇的军报中,他窥见了一个机会。
顾非池不在京城,也不在北境,那就表示,他果然正从勃托达山脉绕道后方王庭,而且还带走了北境的大部分兵力。
他即刻亲笔手书了一封信给王上,请王上亲自率大军驰援乌寰山,留檀石部和段日部的兵力镇守王庭。
留吁鹰扬起下巴,凝望着远处熊熊燃烧的烽火,目光灼灼。
他如今被困京城,以致北境失守,这是大过。
不仅九部亲王对此颇有微词,恐怕王上心中也是有点芥蒂的。
他必须要设法挽回王上对他的信重,才能坐稳这元帅之位。
想着,留吁鹰收回了远眺的目光,自袖中掏出一张满是折痕的麻纸,又看了看。这是他昨夜收到的飞鸽传书,来自王上。
旁边的阿屠一直察言观色,隐隐猜出了留吁鹰的心思,好言宽慰道:“兰峪关失守是钦志犇与拓跋豹无用,想来王上不会怪罪元帅的。王上对元帅还是信重的。”
“王上是个胸有丘壑之人。”留吁鹰微微点头,双眸熠熠。
檀石部和段日部野心甚大,对王上并不完全服从,之前王上向九部亲王借兵,这两部也是用各种理由推托。
对于王上而言,他们是威胁。
让檀石部和段日部这两部留守王庭,就是为了把他们留给顾非池的大军。
留吁鹰把手里的麻纸凑近旁边的烛火,火焰点燃纸张一角,急速地将麻纸连着上面的文字一并吞噬。
王上在信里说,他已经率大军南下,即将抵达乌寰山。
赤红的火焰倒映在留吁鹰的褐眸里,映得他的眼眸格外明亮。
风一吹,那烧成灰烬的信纸便散了开来,变成无数细碎的灰烬与尘埃,飞向了窗外。
留吁鹰透过半敞的窗口看着窗外。
外面的西大街上,一辆辆马车来来去去,那些路人也看到了远处的烽火,大都面露不安之色。
“这是哪里走水了吗?”
“那个方向是城外了吧……”
“好像是。”
“……”
大部分百姓甚至不知道那是烽火。
阿屠也顺着留吁鹰的目光望向了酒楼外,眉头一皱,低语道:“他们还没行动吗?”
阿屠总觉得街上好像过于平静了,就仿佛今天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
这些日子,长狄的探子们奉命装扮成行商和镖师,陆续抵达了京城,足足有两三千人。他们最近都奉命在京城各处暗中踩点,只等着今天时辰一到,就会群起而动,在京中的所有官宦勋贵的府邸、王府等等纵火,制造一场骚乱。
“已经巳时了……”留吁鹰眯眼看了看天色。
大景皇帝自诩仁君,觉得他自己是拨乱反正,所以是不会杀了那些朝臣的。
而要真正让大景乱起来,就必须大开杀戒,死上“一些人”才行。
那么,待皇帝从皇陵回京,群臣看到家眷惨死,难免人心动荡,君臣离心。
大景越乱,越是无暇顾及北境,再由王上亲自带兵,一举攻下北境,甚至一鼓作气地继续南下,拿下中原。
留吁鹰眼底掠过一道戾气,一股锐利如出鞘锋芒般的气息在举手投足之间释放出来。
“阿屠,你令人去看看。”留吁鹰沉声吩咐道。
“是,元帅。”阿屠匆匆地走出了雅座,又合上了门。
只留下留吁鹰一人站在窗前,遥遥地盯着那熊熊燃烧的烽火,滚滚的青烟疯狂地往天空飞窜,张牙舞爪。
留吁鹰一手紧紧地抓着窗槛,骨结粗大的手指几乎要陷进了木头里。
心头莫名地有些不安。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军令不可违抗,除非这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们无法按照军令行事。
留吁鹰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忍不住开始思索起可能会有的变故。
雅座内,寂静如死,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时间在恍惚间静静地流逝。
当留吁鹰回过神来时,忽然打了个激灵,意识到阿屠出去很久了。
一炷香?
或者更久?
他再也没有回来。
怎么回事?!
留吁鹰转过了头,耳朵一动,听到雅座的外头有急促的脚步靠近。
“踏、踏、踏!”
留吁鹰皱了皱眉,心里咯噔一下。
阿屠是他的亲信,他一听就知道外头的人不是阿屠。
这脚步声浑厚有力,应该是战靴。
一种战栗恐惧的危机感自脊背攀爬而上。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可多年在战场上练就的直觉告诉他——
有危险。
留吁鹰毫不犹豫地翻窗而出,在窗槛上踩了一脚,灵活地爬上了屋檐。
几乎下一刻。
“砰!”
他听到了下方雅座的门被人从外面重重地撞了一下,连他脚下踩的瓦片似乎都随之一颤。
“这里没人!”一个洪亮的男音紧接着自雅座内响起。
留吁鹰的心凉了半截:果然,局势有变。
他不再停留,踩着屋顶的瓦片继续往酒楼旁的那条巷子走去。
他身躯高大魁梧,但是动作却很灵活轻盈,很快就借着巷子边的一棵大树,三两下地从屋顶爬了下去,双足再次落地。
狭窄的巷子里有些阴暗,前后无人。
留吁鹰又朝他来的那间酒楼望了望,隐隐听到了些许喧哗声,“人呢”、“跑了吗”等等的词随风断断续续地传来。
难道说,计划败露了?
又或者,皇帝那边出了什么差错?
留吁鹰眸中阴晴不定,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顾非池现在不在京中,大景朝的那些个文武百官、勋贵宗亲,所有有实权的人全都随着皇帝去了千秋山皇陵,也包括卫国公。
他今天在酒楼亲眼目睹礼亲王、卫国公他们离开的。
这一点肯定错不了。
现在京城空虚,无人号令。
就算京营有上十二卫的数万禁军,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哪怕一时有什么变故,京城的局势也不会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留吁鹰当机立断地转了个方向,没有去外头的西大街,而是疾步往巷子深处走去,打算从巷子的另一头离开。
他现在不能回四夷馆,阿屠又下落不明,他得设法和另一个亲信阿廆会和,或者留下暗号让阿廆来找他才行。
留吁鹰的脚下加快了步伐,听到后方西大街那边传来了“踏踏”的战靴声,就跟刚刚在雅座里头听到的战靴声相似。
不仅是巷子后头,连巷子前方的街道上同样有“踏踏”的军靴声,脚步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
留吁鹰一手按住腰刀,打算强势突围。
可是,当他走到巷子口谨慎地往外面的大胜街一看,不禁怔了怔。
街道上空荡荡的。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两边的店铺也全都关闭了,仿佛一座无人的空城。
大胜街的东边,一支十几人的禁军停在路口的一家铺面前,为首的将领拔高嗓门喊道:“上头有令,今日城禁,百姓归家,所有店铺一律关门!”
“所有百姓不得在街上游荡!”
京城的百姓过惯了安逸的日子,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多禁军齐齐出动,心下都有些不安。
秉着民不与官斗的想法,这些普通百姓甚至也不敢质问今日为何城禁,铺子的老板赶紧让伙计们关门,而临街的路人也都二话不说地立即调头,四散而去。
“砰砰砰”的关门声四起。
外头这空无一人的街道反而令留吁鹰愈发心惊,感觉似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他的心脏捏在了掌心。
从外头宽阔的街道到这条狭窄的巷子里,都是一片绷得紧紧的宁静。
留吁鹰的脸色又沉了三分,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打算先等这队禁军离开。
后方一个陌生的男音蓦地响起:“留吁元帅这是想去哪儿?”
这个声音不轻不重,不冷不热,平板得没有一点起伏。
可听在留吁鹰耳里,却感觉脚底升起了一股寒气,极速地蔓延至全身。
他意识到,有什么似乎在他不知道的时间彻底失控了。
他一手紧紧地握着刀柄,慢慢地转过了身躯。
七八步外,一个皮肤黝黑、身形颀长的小将带着七八个禁军将士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那里。
上方稀疏的树冠打下一片斑驳的阴影,覆在他们的脸上,衬得那小将五官深刻的面庞冷漠异常。
“太子妃说了,”黑皮肤的小将黎昊挎着佩剑,朝留吁鹰走近了一步,瞳深如夜,“留吁元帅哪儿都不许去。”
他俊朗的脸上面无表情,就像是戴了一张面具似的。
留吁鹰与黎昊四目对视了片刻,一颗心直坠而下,沉向了无底深渊。
他猛地转过了身,一言不发地快步往巷子外的大胜街跑去……
然而,几把长刀似鬼魅般横在了巷子口,那银色的刀刃像镜子般反射着阳光,直刺进留吁鹰的眼眸中。
冰冷的刀芒交织成一张网,似在等着人自投罗网。
留吁鹰的瞳孔不由一阵收缩,脑子里嗡嗡作响,一时无法冷静思考。
他想不明白,他到底哪里失算了。
“黎参将!”后方巷子的另一头,一个脚步声急促地跑来,伴着战甲摩擦的声响。
来人气喘吁吁地禀道:“怡亲王府,礼亲王府,豫郡王府,还有永安伯府都被人泼了火油,人犯已经全都拿下。”
什么?!背对着黎昊的留吁鹰也听到了,眸色阴鸷,握着刀柄的手背迸出根根青筋。
“继续搜。”黎昊淡淡道,“太子妃有令,北狄蛮夷图谋不轨……”
留吁鹰这时转身望了过来,与黎昊四目相对。
目光交接之处,隐隐有火花闪现。
顿了一下,黎昊接着道:“将京城内的北狄蛮夷尽数拿下。”
当着留吁鹰的面,他毫不避讳地用了“蛮夷”这两个字,丝毫不给留吁鹰留一点情面。
太子妃?留吁鹰深深拧眉,面色一变,想起了萧燕飞那张总是笑语盈盈的面庞。
那个牙尖嘴利的小丫头?
留吁鹰冷笑了一声:“这就是你们大景待客之道吗?”
他微转头,目光看向了巷子口那一把把指着他的长刀。
“错了。”黎昊连眼角眉梢都没动一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大景是这样对待敌人的。”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这寂静的巷子里,带着一股子森冷的杀伐之气。
巷子外的那几把长刀似在响应黎昊一般,刀锋又朝留吁鹰逼近了一寸,其中一把刀的刀尖几乎碰上了他的脖颈,颇有一种一言不合就要让他血溅当场的架势。
留吁鹰僵立当场,脸上阴沉如铁。
这一刻,这狭窄的巷子里,时间似乎停止了。
“得!得!得!”
巷子前后的两条的街道上,各种马蹄声、战靴声、吆喝声交杂在一起,此起彼伏。
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队禁军骑着马风驰电掣地驶过,有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不知何时,空中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所遮蔽,沉甸甸的阴云压在京城的上空。
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这偌大的京城变得空空荡荡,酒楼店铺一家家地关了门,街道上也没几个百姓在外面走动了。
整个京城很快就被禁军控制住了局势。
街上的人越少,就衬得这个时候还流连在外头的路人格外显眼,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凡是看到可疑人等,禁军将士们纷纷上前搜查,盘问。
“你们不是京城人士吧?”
“有路引吗?”
“不许走!他们是北狄人,拿下他们!”
“……”
在禁军将士们严厉的盘查下,有人一味逃跑,有人解释自己只是外地的行商,有人用别扭地口音叫嚣着官兵凭什么抓人……这些声响也传入街道两边的房屋中。
渐渐地,京城的百姓也都看明白了,官兵这是在京中搜拿那些北狄人呢。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百姓们既是忐忑,又是紧张,纷纷锁紧了门户。
一种风声鹤唳的气氛在京城中一点点地弥漫开来,从京城的大街小巷,一直到皇城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北狄人被禁军将士们拿下。
刚跑到端门的萧鸾飞远远地看到禁军押走了几个身材魁梧的异族人,又惊又怕,眼神更是惊疑不定。
整个京城并没有她所料想地混乱起来,禁军竟然雷厉风行地先行控制了局势,把隐藏在京城中的那些北狄人一一缉拿。
她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有很多疑问,但一时间也顾不上这些了。
刚刚唐越泽说的的那些话让她很不安,他看她的那种淡漠的眼神更是让她害怕。
她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唐越泽。
没有了唐越泽,她就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了。
她必须挽回他才行!
萧鸾飞咬了咬银牙,不再管那些禁军在干什么,拎着裙裾继续朝着唐越泽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越跑越快。
她一口气跑到了午门广场,娇喘连连,可还没靠近,已经被两个守宫门的禁军将士以长枪拦住了。
“宫门重地,闲人免进!”一名高大的侍卫冷声道,手里的长枪示威地逼近了一寸。
“我是来找二皇子殿下的!”萧鸾飞急忙道,抬手指向了站在午门城楼上的唐越泽。
“殿……”萧鸾飞想叫唐越泽,话才说了一半,戛然而止,眼角瞟见那高高的城楼上还坐着一道熟悉的倩影。
一袭华丽的翟衣,头戴九翬四凤冠的萧燕飞就坐在一把高背大椅上,风盈襟袖,那宽大的袖口在风中犹如彩蝶般飞舞着。
那珠光宝气的九翬四凤冠那般璀璨夺目,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只有太子妃才可以佩戴的钗冠。
萧鸾飞一下子忘了后面要说的话,怔怔地仰望着城楼上的萧燕飞,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龚磊躬身站在一旁,俯首抱拳,一副低眉顺眼、俯首称臣的样子。
不似自己,被一个区区的普通侍卫拦在了宫门之外。
萧鸾飞被这一幕刺痛了眼。
此时此刻,她深刻地感觉到了一点,萧燕飞站在了让她永远都够不到的高度。
她在云端,可自己还站在卑微的尘埃里。
明明这一切都应该是她的。
萧鸾飞下意识地往前又进了一步。
“放肆!”那禁军将士一点也不客气,尖锐的银色枪尖直接划破了她脖颈的肌肤。
少女白皙似玉的颈项上一下子多了一道一寸长的血痕。
萧鸾飞感觉脖颈一阵刺痛,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喊道:“殿下。”
城楼上的唐越泽居高临下,一眼就看到了下方的萧鸾飞,眸色微凝,默默地把脸别了过去,不去看她。
萧燕飞只淡淡地吐出两个字:“拿下。”
下方的禁军将士即刻领命,两个人一左一右地钳制住萧鸾飞,合力把人给拖了下去。
只听下方传来萧鸾飞激动的喊声:“殿下!”
“殿下,我有话跟你说……”
“你听我解释……”
她带着几分不甘、几分凄楚的声音很快远去。
唐越泽薄唇微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仿若未闻般。
挺直的鼻梁在俊朗的面颊上遮出一小块暗影,衬得他的表情有几分晦涩。
萧燕飞头也不回,只专注地听着龚磊的回禀:“太子妃,四道城门业已关闭,百姓们也都劝归。”
“上十二卫已经完成京城布防。”
“到现在为止,锦衣卫和禁军共搜拿到试图纵火的北狄人共五百多人,还在继续搜查京中的北狄探子。”
唐越泽听着这些禀报,有些瞠目结舌,也有些后怕,他完全没想到这些北狄人如此狠毒,竟然打算在京城纵火。
一旦大火烧起,风长火势,烧得的可不是一栋两栋房屋,而是一排排的房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葬身火海,多少人流离失所。
就和被屠的北境诸城一样!
这若是让北狄人的阴谋得逞,那么今天京城必是要大乱了。
萧燕飞微微颔首。
“殿下,我刚得了消息,宁王在千秋山皇陵挟持了皇上和百官。”
唐越泽立刻明白了:“是宁王勾结了北狄?”
萧燕飞轻叹了口气,神情温柔婉约。
看在唐越泽的眼中,又带着一种超然的悲悯。
唐越泽不由握紧了拳头,心里既庆幸京中的百姓躲过一劫,又不免担心身在皇陵的皇帝以及礼亲王等人,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萧燕飞站起身,从宽大的袖口中摸出了一块金色虎形的令牌,朗声道:“禁军听令。”
“太子妃,臣在。”锦衣卫指挥使龚磊第一个单膝跪了下去。
他这一跪,下方午门广场上,其它锦衣卫以及那些禁军侍卫也如风吹麦浪般纷纷折腰,单膝跪在了地上,全都矮了一截。
城楼上的纤弱少女与广场上那些高大威武的将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像是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山水画中突兀地被画上了一朵精致的牡丹花。
萧燕飞又道:“宁王勾结北狄,上不敬皇上,下祸害百姓,罪证确凿,视同谋反。”
少女清脆的声音极具穿透力,清晰地传到了城楼下方每个将士的耳中,自有一股俯瞰天下、不怒自威的威仪。
萧燕飞高举着手中那块还没手掌大的虎形令牌。
这是虎符。
是顾非池亲手交给她的虎符,可以号令上十二卫侍卫禁军。
跪在地上的那些将士齐齐地仰着头,仰望着城楼上的太子妃,一个个表情郑重,目光灼灼似火。
“太子妃,吾等自当戎卫京师。”龚磊抱拳,朗声道。
下一瞬,其他人将士也纷纷高喊道:“吾等自当戎卫京师!”
如轰雷般的喊声震天,气势凛然。
“勤王救驾!”
留吁鹰自一家酒楼二楼的窗口遥遥地远望着烽火燃起的方向,厚唇自得地扬了扬。
“元帅,成了!”一旁的阿屠也看着那团火光,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热血沸腾。
留吁鹰轻轻地“嗯”了一声,一颗心放下了大半。
哪怕一夜未眠,他身上依然不见丝毫疲态,反而神采奕奕。
从十月下旬开始,他终于陆续地收到了几封来自长狄乌寰山的飞鸽传书。
所有信鸽都是先飞到幽州岳道郡,再由长狄的探子快马加鞭地送到京城,亲手送到他的手里。
三封来自中将钦志犇的军报上说,谢无端率兵围城,兵临城下,把他们困在了乌寰山,双方胶着。
钦志犇的信验证了留吁鹰之前的推测,谢无端攻城是为了牵制乌寰山的南征大军。
钦志犇在信中还说,因为谢无端这段日子围而不攻,他怀疑北境军兵力不足,据查后,确信北境的兵力应该只有三五万,并请示他,他们是否应当还击,尽快夺回兰峪关。
从钦志犇的军报中,他窥见了一个机会。
顾非池不在京城,也不在北境,那就表示,他果然正从勃托达山脉绕道后方王庭,而且还带走了北境的大部分兵力。
他即刻亲笔手书了一封信给王上,请王上亲自率大军驰援乌寰山,留檀石部和段日部的兵力镇守王庭。
留吁鹰扬起下巴,凝望着远处熊熊燃烧的烽火,目光灼灼。
他如今被困京城,以致北境失守,这是大过。
不仅九部亲王对此颇有微词,恐怕王上心中也是有点芥蒂的。
他必须要设法挽回王上对他的信重,才能坐稳这元帅之位。
想着,留吁鹰收回了远眺的目光,自袖中掏出一张满是折痕的麻纸,又看了看。这是他昨夜收到的飞鸽传书,来自王上。
旁边的阿屠一直察言观色,隐隐猜出了留吁鹰的心思,好言宽慰道:“兰峪关失守是钦志犇与拓跋豹无用,想来王上不会怪罪元帅的。王上对元帅还是信重的。”
“王上是个胸有丘壑之人。”留吁鹰微微点头,双眸熠熠。
檀石部和段日部野心甚大,对王上并不完全服从,之前王上向九部亲王借兵,这两部也是用各种理由推托。
对于王上而言,他们是威胁。
让檀石部和段日部这两部留守王庭,就是为了把他们留给顾非池的大军。
留吁鹰把手里的麻纸凑近旁边的烛火,火焰点燃纸张一角,急速地将麻纸连着上面的文字一并吞噬。
王上在信里说,他已经率大军南下,即将抵达乌寰山。
赤红的火焰倒映在留吁鹰的褐眸里,映得他的眼眸格外明亮。
风一吹,那烧成灰烬的信纸便散了开来,变成无数细碎的灰烬与尘埃,飞向了窗外。
留吁鹰透过半敞的窗口看着窗外。
外面的西大街上,一辆辆马车来来去去,那些路人也看到了远处的烽火,大都面露不安之色。
“这是哪里走水了吗?”
“那个方向是城外了吧……”
“好像是。”
“……”
大部分百姓甚至不知道那是烽火。
阿屠也顺着留吁鹰的目光望向了酒楼外,眉头一皱,低语道:“他们还没行动吗?”
阿屠总觉得街上好像过于平静了,就仿佛今天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
这些日子,长狄的探子们奉命装扮成行商和镖师,陆续抵达了京城,足足有两三千人。他们最近都奉命在京城各处暗中踩点,只等着今天时辰一到,就会群起而动,在京中的所有官宦勋贵的府邸、王府等等纵火,制造一场骚乱。
“已经巳时了……”留吁鹰眯眼看了看天色。
大景皇帝自诩仁君,觉得他自己是拨乱反正,所以是不会杀了那些朝臣的。
而要真正让大景乱起来,就必须大开杀戒,死上“一些人”才行。
那么,待皇帝从皇陵回京,群臣看到家眷惨死,难免人心动荡,君臣离心。
大景越乱,越是无暇顾及北境,再由王上亲自带兵,一举攻下北境,甚至一鼓作气地继续南下,拿下中原。
留吁鹰眼底掠过一道戾气,一股锐利如出鞘锋芒般的气息在举手投足之间释放出来。
“阿屠,你令人去看看。”留吁鹰沉声吩咐道。
“是,元帅。”阿屠匆匆地走出了雅座,又合上了门。
只留下留吁鹰一人站在窗前,遥遥地盯着那熊熊燃烧的烽火,滚滚的青烟疯狂地往天空飞窜,张牙舞爪。
留吁鹰一手紧紧地抓着窗槛,骨结粗大的手指几乎要陷进了木头里。
心头莫名地有些不安。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军令不可违抗,除非这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们无法按照军令行事。
留吁鹰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忍不住开始思索起可能会有的变故。
雅座内,寂静如死,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时间在恍惚间静静地流逝。
当留吁鹰回过神来时,忽然打了个激灵,意识到阿屠出去很久了。
一炷香?
或者更久?
他再也没有回来。
怎么回事?!
留吁鹰转过了头,耳朵一动,听到雅座的外头有急促的脚步靠近。
“踏、踏、踏!”
留吁鹰皱了皱眉,心里咯噔一下。
阿屠是他的亲信,他一听就知道外头的人不是阿屠。
这脚步声浑厚有力,应该是战靴。
一种战栗恐惧的危机感自脊背攀爬而上。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可多年在战场上练就的直觉告诉他——
有危险。
留吁鹰毫不犹豫地翻窗而出,在窗槛上踩了一脚,灵活地爬上了屋檐。
几乎下一刻。
“砰!”
他听到了下方雅座的门被人从外面重重地撞了一下,连他脚下踩的瓦片似乎都随之一颤。
“这里没人!”一个洪亮的男音紧接着自雅座内响起。
留吁鹰的心凉了半截:果然,局势有变。
他不再停留,踩着屋顶的瓦片继续往酒楼旁的那条巷子走去。
他身躯高大魁梧,但是动作却很灵活轻盈,很快就借着巷子边的一棵大树,三两下地从屋顶爬了下去,双足再次落地。
狭窄的巷子里有些阴暗,前后无人。
留吁鹰又朝他来的那间酒楼望了望,隐隐听到了些许喧哗声,“人呢”、“跑了吗”等等的词随风断断续续地传来。
难道说,计划败露了?
又或者,皇帝那边出了什么差错?
留吁鹰眸中阴晴不定,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顾非池现在不在京中,大景朝的那些个文武百官、勋贵宗亲,所有有实权的人全都随着皇帝去了千秋山皇陵,也包括卫国公。
他今天在酒楼亲眼目睹礼亲王、卫国公他们离开的。
这一点肯定错不了。
现在京城空虚,无人号令。
就算京营有上十二卫的数万禁军,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哪怕一时有什么变故,京城的局势也不会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留吁鹰当机立断地转了个方向,没有去外头的西大街,而是疾步往巷子深处走去,打算从巷子的另一头离开。
他现在不能回四夷馆,阿屠又下落不明,他得设法和另一个亲信阿廆会和,或者留下暗号让阿廆来找他才行。
留吁鹰的脚下加快了步伐,听到后方西大街那边传来了“踏踏”的战靴声,就跟刚刚在雅座里头听到的战靴声相似。
不仅是巷子后头,连巷子前方的街道上同样有“踏踏”的军靴声,脚步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
留吁鹰一手按住腰刀,打算强势突围。
可是,当他走到巷子口谨慎地往外面的大胜街一看,不禁怔了怔。
街道上空荡荡的。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两边的店铺也全都关闭了,仿佛一座无人的空城。
大胜街的东边,一支十几人的禁军停在路口的一家铺面前,为首的将领拔高嗓门喊道:“上头有令,今日城禁,百姓归家,所有店铺一律关门!”
“所有百姓不得在街上游荡!”
京城的百姓过惯了安逸的日子,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多禁军齐齐出动,心下都有些不安。
秉着民不与官斗的想法,这些普通百姓甚至也不敢质问今日为何城禁,铺子的老板赶紧让伙计们关门,而临街的路人也都二话不说地立即调头,四散而去。
“砰砰砰”的关门声四起。
外头这空无一人的街道反而令留吁鹰愈发心惊,感觉似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他的心脏捏在了掌心。
从外头宽阔的街道到这条狭窄的巷子里,都是一片绷得紧紧的宁静。
留吁鹰的脸色又沉了三分,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打算先等这队禁军离开。
后方一个陌生的男音蓦地响起:“留吁元帅这是想去哪儿?”
这个声音不轻不重,不冷不热,平板得没有一点起伏。
可听在留吁鹰耳里,却感觉脚底升起了一股寒气,极速地蔓延至全身。
他意识到,有什么似乎在他不知道的时间彻底失控了。
他一手紧紧地握着刀柄,慢慢地转过了身躯。
七八步外,一个皮肤黝黑、身形颀长的小将带着七八个禁军将士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那里。
上方稀疏的树冠打下一片斑驳的阴影,覆在他们的脸上,衬得那小将五官深刻的面庞冷漠异常。
“太子妃说了,”黑皮肤的小将黎昊挎着佩剑,朝留吁鹰走近了一步,瞳深如夜,“留吁元帅哪儿都不许去。”
他俊朗的脸上面无表情,就像是戴了一张面具似的。
留吁鹰与黎昊四目对视了片刻,一颗心直坠而下,沉向了无底深渊。
他猛地转过了身,一言不发地快步往巷子外的大胜街跑去……
然而,几把长刀似鬼魅般横在了巷子口,那银色的刀刃像镜子般反射着阳光,直刺进留吁鹰的眼眸中。
冰冷的刀芒交织成一张网,似在等着人自投罗网。
留吁鹰的瞳孔不由一阵收缩,脑子里嗡嗡作响,一时无法冷静思考。
他想不明白,他到底哪里失算了。
“黎参将!”后方巷子的另一头,一个脚步声急促地跑来,伴着战甲摩擦的声响。
来人气喘吁吁地禀道:“怡亲王府,礼亲王府,豫郡王府,还有永安伯府都被人泼了火油,人犯已经全都拿下。”
什么?!背对着黎昊的留吁鹰也听到了,眸色阴鸷,握着刀柄的手背迸出根根青筋。
“继续搜。”黎昊淡淡道,“太子妃有令,北狄蛮夷图谋不轨……”
留吁鹰这时转身望了过来,与黎昊四目相对。
目光交接之处,隐隐有火花闪现。
顿了一下,黎昊接着道:“将京城内的北狄蛮夷尽数拿下。”
当着留吁鹰的面,他毫不避讳地用了“蛮夷”这两个字,丝毫不给留吁鹰留一点情面。
太子妃?留吁鹰深深拧眉,面色一变,想起了萧燕飞那张总是笑语盈盈的面庞。
那个牙尖嘴利的小丫头?
留吁鹰冷笑了一声:“这就是你们大景待客之道吗?”
他微转头,目光看向了巷子口那一把把指着他的长刀。
“错了。”黎昊连眼角眉梢都没动一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大景是这样对待敌人的。”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这寂静的巷子里,带着一股子森冷的杀伐之气。
巷子外的那几把长刀似在响应黎昊一般,刀锋又朝留吁鹰逼近了一寸,其中一把刀的刀尖几乎碰上了他的脖颈,颇有一种一言不合就要让他血溅当场的架势。
留吁鹰僵立当场,脸上阴沉如铁。
这一刻,这狭窄的巷子里,时间似乎停止了。
“得!得!得!”
巷子前后的两条的街道上,各种马蹄声、战靴声、吆喝声交杂在一起,此起彼伏。
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队禁军骑着马风驰电掣地驶过,有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不知何时,空中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所遮蔽,沉甸甸的阴云压在京城的上空。
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这偌大的京城变得空空荡荡,酒楼店铺一家家地关了门,街道上也没几个百姓在外面走动了。
整个京城很快就被禁军控制住了局势。
街上的人越少,就衬得这个时候还流连在外头的路人格外显眼,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凡是看到可疑人等,禁军将士们纷纷上前搜查,盘问。
“你们不是京城人士吧?”
“有路引吗?”
“不许走!他们是北狄人,拿下他们!”
“……”
在禁军将士们严厉的盘查下,有人一味逃跑,有人解释自己只是外地的行商,有人用别扭地口音叫嚣着官兵凭什么抓人……这些声响也传入街道两边的房屋中。
渐渐地,京城的百姓也都看明白了,官兵这是在京中搜拿那些北狄人呢。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百姓们既是忐忑,又是紧张,纷纷锁紧了门户。
一种风声鹤唳的气氛在京城中一点点地弥漫开来,从京城的大街小巷,一直到皇城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北狄人被禁军将士们拿下。
刚跑到端门的萧鸾飞远远地看到禁军押走了几个身材魁梧的异族人,又惊又怕,眼神更是惊疑不定。
整个京城并没有她所料想地混乱起来,禁军竟然雷厉风行地先行控制了局势,把隐藏在京城中的那些北狄人一一缉拿。
她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有很多疑问,但一时间也顾不上这些了。
刚刚唐越泽说的的那些话让她很不安,他看她的那种淡漠的眼神更是让她害怕。
她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唐越泽。
没有了唐越泽,她就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了。
她必须挽回他才行!
萧鸾飞咬了咬银牙,不再管那些禁军在干什么,拎着裙裾继续朝着唐越泽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越跑越快。
她一口气跑到了午门广场,娇喘连连,可还没靠近,已经被两个守宫门的禁军将士以长枪拦住了。
“宫门重地,闲人免进!”一名高大的侍卫冷声道,手里的长枪示威地逼近了一寸。
“我是来找二皇子殿下的!”萧鸾飞急忙道,抬手指向了站在午门城楼上的唐越泽。
“殿……”萧鸾飞想叫唐越泽,话才说了一半,戛然而止,眼角瞟见那高高的城楼上还坐着一道熟悉的倩影。
一袭华丽的翟衣,头戴九翬四凤冠的萧燕飞就坐在一把高背大椅上,风盈襟袖,那宽大的袖口在风中犹如彩蝶般飞舞着。
那珠光宝气的九翬四凤冠那般璀璨夺目,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只有太子妃才可以佩戴的钗冠。
萧鸾飞一下子忘了后面要说的话,怔怔地仰望着城楼上的萧燕飞,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龚磊躬身站在一旁,俯首抱拳,一副低眉顺眼、俯首称臣的样子。
不似自己,被一个区区的普通侍卫拦在了宫门之外。
萧鸾飞被这一幕刺痛了眼。
此时此刻,她深刻地感觉到了一点,萧燕飞站在了让她永远都够不到的高度。
她在云端,可自己还站在卑微的尘埃里。
明明这一切都应该是她的。
萧鸾飞下意识地往前又进了一步。
“放肆!”那禁军将士一点也不客气,尖锐的银色枪尖直接划破了她脖颈的肌肤。
少女白皙似玉的颈项上一下子多了一道一寸长的血痕。
萧鸾飞感觉脖颈一阵刺痛,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喊道:“殿下。”
城楼上的唐越泽居高临下,一眼就看到了下方的萧鸾飞,眸色微凝,默默地把脸别了过去,不去看她。
萧燕飞只淡淡地吐出两个字:“拿下。”
下方的禁军将士即刻领命,两个人一左一右地钳制住萧鸾飞,合力把人给拖了下去。
只听下方传来萧鸾飞激动的喊声:“殿下!”
“殿下,我有话跟你说……”
“你听我解释……”
她带着几分不甘、几分凄楚的声音很快远去。
唐越泽薄唇微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仿若未闻般。
挺直的鼻梁在俊朗的面颊上遮出一小块暗影,衬得他的表情有几分晦涩。
萧燕飞头也不回,只专注地听着龚磊的回禀:“太子妃,四道城门业已关闭,百姓们也都劝归。”
“上十二卫已经完成京城布防。”
“到现在为止,锦衣卫和禁军共搜拿到试图纵火的北狄人共五百多人,还在继续搜查京中的北狄探子。”
唐越泽听着这些禀报,有些瞠目结舌,也有些后怕,他完全没想到这些北狄人如此狠毒,竟然打算在京城纵火。
一旦大火烧起,风长火势,烧得的可不是一栋两栋房屋,而是一排排的房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葬身火海,多少人流离失所。
就和被屠的北境诸城一样!
这若是让北狄人的阴谋得逞,那么今天京城必是要大乱了。
萧燕飞微微颔首。
“殿下,我刚得了消息,宁王在千秋山皇陵挟持了皇上和百官。”
唐越泽立刻明白了:“是宁王勾结了北狄?”
萧燕飞轻叹了口气,神情温柔婉约。
看在唐越泽的眼中,又带着一种超然的悲悯。
唐越泽不由握紧了拳头,心里既庆幸京中的百姓躲过一劫,又不免担心身在皇陵的皇帝以及礼亲王等人,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萧燕飞站起身,从宽大的袖口中摸出了一块金色虎形的令牌,朗声道:“禁军听令。”
“太子妃,臣在。”锦衣卫指挥使龚磊第一个单膝跪了下去。
他这一跪,下方午门广场上,其它锦衣卫以及那些禁军侍卫也如风吹麦浪般纷纷折腰,单膝跪在了地上,全都矮了一截。
城楼上的纤弱少女与广场上那些高大威武的将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像是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山水画中突兀地被画上了一朵精致的牡丹花。
萧燕飞又道:“宁王勾结北狄,上不敬皇上,下祸害百姓,罪证确凿,视同谋反。”
少女清脆的声音极具穿透力,清晰地传到了城楼下方每个将士的耳中,自有一股俯瞰天下、不怒自威的威仪。
萧燕飞高举着手中那块还没手掌大的虎形令牌。
这是虎符。
是顾非池亲手交给她的虎符,可以号令上十二卫侍卫禁军。
跪在地上的那些将士齐齐地仰着头,仰望着城楼上的太子妃,一个个表情郑重,目光灼灼似火。
“太子妃,吾等自当戎卫京师。”龚磊抱拳,朗声道。
下一瞬,其他人将士也纷纷高喊道:“吾等自当戎卫京师!”
如轰雷般的喊声震天,气势凛然。
“勤王救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最新章节,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最新章节,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