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五国攻秦(一)
这其实是申杨临时起意,觉得搞一个玄翦过来还不够,便想着是不是能把典庆也弄来。
披甲门的至刚硬功,可是很有价值!
即使搞不来典庆,也可让魏庸把典庆逼走,从而削弱魏国。
从结果来看,不得不说申杨的毒计非常成功,借魏庸之手逼走了典庆,典庆一走,披甲门在魏国也会大受影响。
并且,圆球并没详细告诉典庆他师傅之死的全部,典庆为追查真相,非常可能会来山谷营地一趟,这就给了山谷营地招揽他的机会。
魏庸在让典庆背了一口大黑锅后,开始了他风光的好日子。
身为魏国大司空,在魏国政务上的权力本就极大,现魏国大将军死,魏庸被魏王任命为魏武卒的新统帅,可谓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魏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揽下大权之后,魏庸对破坏了他好事的大夏人极为记恨,想要报复,下了许多政令禁止魏商与山谷营地交易。
可他的政令根本没多大用,那些有实力的魏商背后都靠着魏国的王公贵族,哪个会真的惧他?魏庸的政令只是让他们把本来在明面上的买卖变成了在暗里。
魏庸风光的日子并没持续太久,因为秦国又打来了。
七国最近几年的关系可这么形容,秦国是吃饭睡觉打魏国,魏国是吃饭睡觉挨秦国打,赵国是老子被秦国欺负了,老子就去打燕国,燕国是你有种来啊,老子也打你……至于韩、齐、楚三国,大部分时间都在旁边嗑瓜子看戏。
去年秦国进攻魏国,被魏国大将军率魏武卒挡住,秦国还损失了不少士兵。
这笔账,秦国可一直记着,待得冬天一过,以蒙骜为将,调集秦军再次进攻魏国。
作为魏武卒的新统帅,魏庸自然也成了魏国大军的统帅,率领魏军抵挡秦军。
可魏庸玩阴谋诡计、在朝堂处理某些政务还可,打仗用兵是真的不行,而且他面对的又是秦国名将蒙骜,哪是对手?一通瞎指挥后,被蒙骜接连破城夺地。
魏庸自知闯了大祸,哪还敢呆在军中,赶紧连夜跑路,回了老家所在的村庄。他跑路时还存了个心思,为了日后能重返魏国朝堂或与人进行交易,特意把魏武卒的虎符给带走了。
而正是魏庸的瞎操作,导致魏国被蒙骜夺去了二十座城邑,让楚、赵、燕、韩都被秦给吓到了,秦军太厉害了,再这么来个几次,魏就得亡国!
而魏亡了,接下来不就轮到他们了吗?
兔死而狐悲,唇亡而齿寒。
何况这几个国家在秦面前也不是“狐狸”和“厉齿”,都是几只“兔子”和几片柔弱的“薄唇”!
于是乎,几国开始串联,想要再次合纵以抗秦,不求能灭掉秦国,至少要削弱秦的实力,不能再让秦这么肆无忌惮攻打他们。
先是赵相与魏相会盟于柯,商议合纵大计,后其他几国也相继加入进来。
外界风云变幻,山谷营地却稳得一匹,甚至在三月份时迎来了第一批自然怀孕诞生的跨时空混血婴儿,这批婴儿是在去年大夏国庆日时结婚的百越女子和山谷营地成员的后代。
这批婴儿的诞生,不仅是他们的父母关心,很多人都在关注,山谷营地给产妇们提供了良好的生育环境。
三月二十二日,第一名产妇在分娩室顺利生产,生下的是对龙凤胎,非常的吉利。
龙凤胎男孩被取名为“凯夏”,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凯旋归夏”,另一层是“大夏凯旋”,女孩被取名为“佑夏”,也有两层含义,龙凤胎的父亲姓安,一层自然是“安佑大夏”,一层则是倒过来的“夏佑”,指“大夏将护佑女孩一生健康平安”。
山谷营地本安稳于山中,坐观天下风云之变化,现看到赵、魏、韩、燕、楚想要再次合纵,心里那是乐开了花,只有这些国家打起来,大夏才能获得更多利益。
“异开小组”召集成员进行了会议。
组长任芳名道:“关于这次赵、魏、韩、燕、楚合纵抗秦,先听一听情报部门的分析。”
赵英杰看了徐民华一眼,见徐民华对他点头,赵英杰道:“我们对七国的朝堂都有监控。
关于这次合纵,最积极的是魏和赵,因为他们两国最受秦国的侵略,尤其是魏,被蒙骜连夺二十座城邑,已经坐不住了。
其次是楚,‘唇亡齿寒’之理,楚国也是懂的,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正在极力倡导这次合纵,楚王和楚国大多数大臣也比较赞成合纵。
再次便是燕和韩,燕还在韩之前,燕和赵还在打仗,双方仇恨颇深,所以燕王和很多燕国大臣不想参与这次合纵,但燕太子丹在极力游说,他认为燕和赵的仇可暂时放到一边,不能让秦国继续做大。
至于韩国,韩王安已经老了,一心苟求平安,大将军姬无夜又和秦国的‘罗网’有关联,想要韩国出多少力是不可能的,但韩国也不想秦国这么强,多数的韩国大臣是支持合纵。”
“齐国对合纵不感兴趣,赵国、魏国和楚国都派了使者去齐国,但齐国朝堂完全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齐国不会参与这次合纵。”
“按照我们得到的情报分析,结果是:魏、赵非常尽心这次合纵,楚国会出大力支持,燕国和韩国会参与,但应该不会出很多力。唯一可肯定的是,这次合纵是会成的!”
“秦国对五国合纵是知情的,但反应一般,秦国朝堂的绝大多数大臣都认为五国合纵对秦产生不了威胁。”
“至于其他的势力……”
赵英杰讲完七国之后,又讲了些别的势力如“罗网”、农家……对五国合纵抗秦的反应。
任芳名道:“赵情报长讲了各方势力的情况,五国这次合纵应当是会被达成的,我们现要商讨的是怎么从中获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次,我就不抛我的‘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