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突发事件(五)
而此时,山谷中的指挥室里已不只是武装组的人员,还有其他大组的人。
他们已经得知了这次突发事件,正在召开会议,商议这次事件的后续处理。
科研组组长道:“关于这次事件的起因、过程,梁组长已经说过了,什么人该负什么责任,我就不多言了。我们现要商讨的是,关于楚军的尸体、俘虏,以及这些百越奴隶,带回来了后马上该怎么处理。”
“这个‘马上’是指在带回来后,要立即做的处理工作,毕竟现在我们还没与那边联系。”
科研组组长道:“尸体还好说,可直接活化,我们科研组也需要一批样本。
但这些楚军俘虏和百越奴隶,该怎么办?
他们还活着。
楚军俘虏和百越奴隶,要给他们食物吧?而且,楚军俘虏伤势很重,需要治疗。这会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药物。”
说到这儿,科研组组长看了眼后勤组组长。
后勤组组长会意,道:“这不是问题,我们来的时候,食物和药物的储备是按每个人四倍消耗来算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还非常的充足。何况,我们每天都会与那边联系,即使不够,也可以让那边补充。食物和药物不是问题!”
科研组组长闻言,点了点头,“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我的提议是:对楚军俘虏,给予他们治疗、食物,但必须严加看管起来,限制他们行动;但对于百越奴隶……”
科研组组长顿了顿,方又接着道:“他们跟楚军俘虏不一样,说起来,他们并不算是我们的俘虏。
楚军俘虏,他们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又是我们的俘虏,我们对他们怎么样,也不是问题,但这些百越奴隶不是。他们仍旧有反抗的能力,当然对我们来说,这反抗能力也等于无。
关于百越人的资料,在路教官讲课时,大家都听他讲过。
对待他们要考虑重要的两点:一、在楚韩交界的这片地区,百越人还具有不小的势力;二、他们擅于用毒和蛊。
第一个点暂时不说,我们要警惕和处理的是第二个点。
我的提议是:对百越奴隶,给他们食物、衣物、药物等,但必须得监管起来,而且要比对楚军的监管更严,他们的危险程度比没有能力反抗的楚军更强。
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靠近我们居住,我们要给他们另准备一块地方,且在带回来后,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因为他们现在正处于对我们最恐惧最害怕的时候,对他们消毒杀菌,反抗的可能性小,如果等他们回过神来,反抗力度或许会变大。”
科研组组长又看向后勤组组长,道:“不过这就得麻烦老穆你了,要立即准备好消毒室,准备衣物、食物、药物和帐篷等这些。至于监管他们的工作,要靠老梁了。我的提议就是这些。”
科研组组长说完,梁爱国道:“关于陈组长的提议,有意见的可发言。既然没意见,我们就举手表决。”
没人提出意见,都知道时间紧急,武装组的各小组正在带着楚军俘虏和百越奴隶们回来,全体举手通过了科研组组长的提议。
见提议通过,科研组组长和后勤组组长互相点了点头,科研组组长道:“小云,召集科研组的空闲人员,去跟穆组长他们的人一起组织搭建消毒室。”
后勤组组长也道:“冯照、刘玉,你们带小组人员立即取材,配合科研组的人员搭建消毒室。”
“是,组长!”
马上从指挥室走出去几人。
指挥室中的会议还要继续,后勤组组长道:“刚才老陈提起百越人,让我想到了一个事。就是我们攻击了楚军,又带回来这么多百越人,这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可能有人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汇报上去,那边做决定,我们负责执行即可。但问题是,我们才是正在直面这个问题的人,那边得知消息、再商讨处理、给我们回复,肯定有时差。”
后勤组组长的话让指挥室不少人都思考起来。
梁爱国道:“那老穆你有什么考虑?”
后勤组组长道:“我有两个考虑:一是我们既然做下了这件事,就要小心后续的报复和试探等,因此要加大警戒力度,不要给人可趁之机;二是三个月时间未到,那边应该不会直接派人过来增援,我们要靠自己撑到三个月之期结束,但我们要求一些武器装备等,那边应该会同意,所以我们应当向那边要求快速给予装备上的支援。”
“这三月之期的最后一周,可能将是我们这三个月中过得最艰难的日子,甚至也许有人会牺牲,但我希望这不会成为事实。
实际上,也没必要想得这么悲观,以这个时代对事件的处理速度非常慢,等那些敌人反应过来,也许三月之期已经到了。以上就是我的考虑。”
后勤组组长发言完毕,梁爱国道:“关于穆组长的提议,有意见的可提出来……”
见没人提出意见,梁爱国又道:“对穆组长的提议,现举手表决。”
又是全票通过。
随后,指挥室里的各组人员又商讨着其他一些问题。
这时,武装组各出去战斗小组正在逐一归来,带着楚军俘虏、百越奴隶、以及楚军士兵的尸体,而山谷营地这边,后勤组和科研组的人员正在一片离山谷营地不远的地方紧急搭建一座消毒室。
第一个回返山谷营地的正是周为民和赵刚率领的第三、第四小组,被两个小组带回的百越人还没到山谷,便远远看到一群更奇怪的人(?)似乎在等他们。
这群人穿着一身黄色或白色的衣服,脑袋罩在一个奇怪的东西里,面容不露,百越人看到这群人,都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人?
“这是人吗?”
“他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
“难道要用我们喂养这些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