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廷议
当年李岌能够在晋阳站稳脚跟,并实现迅速壮大,就是依靠着对于钢铁生产的重视。晋地和山北的铁厂也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方面的支持。自大唐统一北方后,即开始统一规划国内的钢铁生产布局。
在最早的古交铁厂、武州铁厂和潞州铁厂的基础上,又统一规划和兴建了一系列的钢铁生产,布局倒也和后世华夏国内相似。得益于蒸汽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国内的钢铁生产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在高速增长着。
到共和二十年,大唐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吨。
蒸汽机和铁路和出现,加大了国内的煤铁生产和需求,又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
铁路,以这些钢铁厂为基点开始不断向外延展着。
……
李岌最近过得比较轻松,除了西域,帝国内部也比较安定。
西域的战报传回中原的时候,他正在巡视洛阳到幽州的铁路建设。
整个的铁路工程已经开工两年了,预计在明年,这条连接平原地区的铁路线就能全线贯通。为了对付契丹,帝国还在同时修建着连通晋阳,经云州,直到河套和塞北坝上的铁路钱。后勤上的保障,让大唐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新年刚过,洛阳下了一场雨夹雪。
在这样的天气里,李岌主持了共和二十三年的第一场朝会。
据说大臣们站着跟皇帝说话的规矩是赵匡胤给弄出来的。
宋代以前,朝堂里都设有锦墩(椅子还没出现,胡床又太大),不光宰相,主要的朝臣在与皇帝议事时,都是坐着说话的。老赵同志为了体现自己的威严,有一回在朝会时,大臣们议论朝政,赵匡胤便说自己耳朵不好,听不清对方说些什么,让他们凑近了御阶说话。等大臣们站着说完事,再一回头,那座位怎么没啦?!
当皇帝的,你不把手下的大臣当人,他也越不肯为你卖力气。
于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朝臣们只为自家,那些有骨气,肯为国家,为天子死节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
比如前朝的时候,颜真卿到了敌营里还敢当面怒斥史思明,这种事到了唐末就基本上开始绝迹了。
为国死节这种事,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这体现了一个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认同。
所以李岌把小朝会的议事堂改成了后世的会议室样子,大家都坐到桌边上说话。
只不过华夏人是不可能演习西方式的圆桌会议方式来开会的,总得要分出个尊卑高低出来,所以议事堂的桌子只一张巨大的长方形木桌。
宰相卢琰先是作了去年的政务报告总结,其后枢密使张劲达作了有关西域战况的报告。
反正皇帝在有关西域战报上的批示都是“知道了”这三个字,也是不置可否,让人无从揣测天子的想法。
在张劲达作完报告后,李岌才命人将一幅西域地图在桌面上摊开,对一干重臣说道:“西域这地方相当于是整个中原,但却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许多人都以为没有多大价值。我在这里明确地告诉大家,许多在未来极有价值的矿产都出自西域,这些地方绝对不能放弃,而且还要逐渐不断向外开拓。但是西域的长治久安却是需要加大移民军屯的力度,另外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现在的西域,除了已经存在的北庭都护府外,在疏勒再恢复安西都护设置,另外在益离和碎叶再设两处军镇。”
卢琰看着地图皱眉道:“西域交通不便,长期派大军镇守的话,花费极大。可是如果兵力太少,又无法抵挡大食人的反攻……”
李岌看了宋廷浩一眼:“所以移民,实行屯垦实边很重要。”
宋廷浩道:“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只能是调部队过去,普通民众恐怕是难以招募。”
李岌指了指地图笑道:“所以啊,交通建设很重要,朝廷要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修通一条直达益离的铁路。”
曹信说道:“这工程就大了,恐怕目前朝廷还无力承担。”
李岌说道:“工业能力和技术都在飞快发展,也许十年后,大家会觉得并不是很困难。先易后难,规划铁路线现在尽量是要避开山地。”
曹信所说的困难并不是实施的问题,而是国内现在的铁路建设方兴未艾,各地也是急缺钢轨,钢铁生产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北地草原的铁路现在已经从晋阳修到了丰州,也就是继续在黄河北岸向西延展,目前的情况走陇右肯定不合适,只能是从漠北直通河西。
其后,李岌又专门向刘江和夏承廷询问造船业的发展和在海上开拓的情况。
帝国海军刚刚成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唐海军在海洋上就是无敌的存在。而且在海洋上的领土开拓要比陆地上容易得多。
帝国未来的开拓方向就是广袤的海洋。
在李岌的指导下,洛阳书院现在已经把完成的地图仪制作完成,他在第一时间就送给了夏承廷一具最新的地图仪。
他很想吃上一顿茄子、辣子炒西红柿,只可惜到现在,大唐的海军才刚刚完成对婆罗洲勃堤国的探索,离抵达美洲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唐军并没有完全灭亡喀喇罕国,萨图克逃到了阿母河下游一带,留下了一个苟延残喘的西喀喇罕国,另外就是与塞尔柱帝国发生过几回冲突。
在阿跋斯时代兴盛起来的大食王朝虽然还依然存在,却已经是四分五裂,迅速走向衰落。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大食帝国开始衰退的同时,当年被大食人击败的大唐帝国又开始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河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