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妖的自我修养 四
从此“陆小七”就在人世间游历,一只有些道行的猴妖在乱世中总能活的下去,更何况这只妖没有害人的心思甚至没有什么上进的心思更使他在人世间活的如鱼得水。它出世之初对人间所有事物都好奇,虽说有一世人世间的记忆,但那一世的经历只限于在杂耍团里学马戏以及在大街上表演,单调无味。这一世得了自由,又有了人身自然在人世间百无禁忌。起先各处盗取衣食金银,饿了偷些瓜果充馕饼饥,天黑就找些庙观废宅栖身。后来学全了人言,自然第一样就学会了使用钱币,甚至能用障眼法变出更多的钱财,就到处蒙骗度日。猴妖有几年总是留恋秦楼楚馆,只因为喜欢小娘子身上的脂粉香气。有一次听说西齐国多产美味蔬果,猢狲好嘴自然心向往之,自荐成为一个打杂小厮随一支马队前往西齐国。一起雇佣马队的有一拖家带口的施姓大户,大户家带着一个先生,本是不得志的前朝秀才,年纪渐长专心学问因而四处游历。老先生囊中羞涩只能临时受雇,给大户家做了西席。在给大少爷讲解上古经义:“上古有被称为上一衍纪,那一纪应当是完全属于人族的一纪。”。老先生经常喟叹人族衰弱辉煌不再,又时常因为内乱不断荼毒同类而捶胸顿足,是一个标准的道学先生。猴妖对这些自然是极有兴趣的,于是在一个多月的行脚过程中偷听了不少学问,也就有了一个名字:余同尘。在人间兜兜转转了二百余年,人间也乱了二百余年,九州一统之时又奇迹般的转回了浮萍山一代,直到遇到了肃宁道士。
肃宁道士在山谷中寻找未果,只能返回,边走边仔细回忆自己与那妖孽相遇后的每一个细节。自己从背后搭肩,那妖先前窜去扯着布幡荡上了酒楼二楼,一手一脚攀住了竖木并做龇牙咧嘴状,分明是个猢狲之类。通过身手来看应该还不是什么大妖,也没有什么惊人的神通,否则也不会被自己逼到那种程度,甚至伤了自己后也只是匆匆逃走。一口妖气火气激荡,这是五行不齐的表现,经历过雷劫洗礼的妖喷出的妖气是不会有这么重的燥热之气的,只是这火气也太重了些。只是这种道行的小妖怎么能化形为人呢?或许是有什么奇遇吧,茫茫的大山高原上总是有许多神奇的存在。不多会儿在山谷中遇到几个山外的村民,据他们说村里的一个孩子走丢了,眼见太阳偏西了都没找到。肃宁心里一凛,莫不是被自己伤了的妖物掠去了?肃宁单手作揖道:“贫道稽首了,不知施主村里的孩童是何时走失的?贫道在梧桐镇追逐一只妖孽至此处,奈何妖孽不见了踪影。诸位施主倒是要当心一些,不要被妖孽所害。”一众村名听到有妖物出没后大骇,老村长吆喝大家趁着天明赶快回去,晚上没事不要出来,看好自己家的孩子等等。只是一个头发凌乱的男人搀扶着的一个妇人哭的甚是恓惶,丢失的应该是她的孩子了吧,旁边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摇头叹息浑浊的老眼中也有泪花闪现。
肃宁自知对不住村民,就在村头的大庙里定居了下来。虽说除魔卫道是道门天职,但那猢狲并没有伤人,甚至身上没有一点凶戾之气应该是一只得了机缘化形从未伤人的的小妖,相对与妖它更像一个跳脱的无赖子。自己刚开始有些孟浪了,看到它有完整的人身就认为是吃人衣皮得到的真身,忽略了它身上没有丝毫血腥气的事实。虽然通过长时间的清修也能隐去吃过人独特的血腥气,但需要几百年不入红尘不沾血火,那种大妖又怎么可能只有这一点道行。因为自己伤了它,猴妖不得不吸人血髓治伤,想起哭的恓惶的娟秀妇人和老泪盈盈的花甲老人,肃宁心中也是暗暗发苦。妖真的都改杀吗?除魔真的就能卫道吗?这个暴烈如火的道士第一次对门内的教导产生了疑问。肃宁在村头大庙门口和山谷口挂上了两面杏黄五雷幡,这幡本就是驱邪镇妖用的,那只没成气候的猴子应该不敢出来为祸了。
果然余同尘趁着月黑风高出了山谷,看到五雷幡就惊悸而回。还是下不了口去咬那个像极了大牙儿的少年。感觉到了自己生机的流失,也感觉到了一阵阵的虚弱。学着人类迟暮的老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脑海中想的最多的还是大小牙儿、是凶恶的班主、是青楼里姑娘的花裙子,然后就只有肃宁那张胡子拉碴的脸和杏黄色的五雷幡。原来死去真的会万事成空啊。那两面五雷幡它很是眼熟,倒不是因为打过交道,只是因为那上面隐隐流动的雷电气息作为一只几百年修为的妖是并不陌生的。原本猴妖大概五百年就会遇上雷劫,但可能是因为灵智问题在三百多岁的时候他就感应到了雷劫的存在,机敏的猢狲躲进了一座人类城中的城隍庙中半月有余。他清晰的知道度过雷劫应该会对自己大有好处,但是大多数妖在雷劫中会陨落,他不想死,他想继续看着这个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