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毕其功于一役
西夏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利用大宋边境到西夏兴庆府这一段距离,拉长梁山军的粮道,然后通过截断梁山军的粮道逼迫梁山军犯错误。
最后再梁山军退却的时候给予梁山军痛击,他们始终不相信汉人换了一个领头的之后,之前懦弱的绵羊就变成了饿狼。
所以制定计划一直很有信心的认为自己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对于史进的所谓三年灭西夏战略更是嗤之以鼻,他们始终坚信,只要打赢了这一战,那么梁山军就会乖乖的缩回大宋。
但是他们确不知道,为什么史进那么着急稳定草原上的情况,在西夏悄悄调兵的时候,梁山军这边史文恭从东部草原带着两万梁山骑兵和两万敌烈部室韦人的联军悄悄南下了。
而大同府的北方庞万春也集结了一万人的梁山骑兵和两万人的鞑靼人和契丹人骑兵,七万骑兵集结之后将汇合河套地区林冲带领的两万骑兵。
这九万骑兵的目标就是一举打掉兵力被抽调之后的西夏军队,然后顺势沿着黄河南下,一举包围兴庆府。
最后和兰州出发的南路军汇合于兴庆府城下,跟西夏来一场决战,一举把西夏从地图上抹去。
为了这个计划的顺利,史进对这些异族承诺,只要是西夏党项人的财物女人,他们都可以随便劫掠,并且战斗中所有缴获梁山军只取一成,剩余的都归缴获者所有。
这些异族骑兵都是在上一阶段的草原清缴中获过利的,虽然伤害的是他们的同族,但是在他们眼中,确只有他们自己的部落,根本没有同族不可相残的想法。
所以草原清缴战就像史进的一次辕门立木,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一次行动自然踊跃,所以这次史进一次性的召集了四万草原骑兵。
使用草原骑兵的好处是战争中减少自己的消耗,而大量青壮年的抽调又保证了后方的稳定,坏处就是一旦草原人学会了梁山先进的战争理念,又获得了梁山军先进的武器,那么以后一旦背叛可能就变得很难对付。
对于这个史进的计划是打算对异族进行分片管理,军队驻扎也要异地驻扎,自己同族的骑兵不能驻扎在自己族群的聚居区。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很多族群根本没有专职的骑兵,这些壮劳力不仅是他们的战士,也是他们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体力劳动者。
史进想要推进异地驻扎,那么首要要推进的就是军队职业化,而想要军队职业化就要让草原人觉得让壮劳力去当兵远比待在部落里获得的好处多得多。
这个好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梁山军发给的军饷,还一个就是战争红利,而这些制度史进又把他们于族群待遇挂钩。
就是史文恭等人在草原上宣布的,建设城镇,有功劳的人还有真正的勇士,可以把家人接到城镇里居住,到时梁山会给他们划分草场,教他们种植牧草还有农作物,让他们不用游牧就能满足一家人的吃喝。
这个并不是普惠政策,而是一种奖赏,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部落里最优秀的一批人才能享受,所以大家不用宣传都会觉得那个才是最好的,那个才是牧民该有的生活。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你要是花大力气去宣传,让所有牧民都这么干,还免费送牧草种,免费送粮食种子,免费教他们。
那他们一定会觉得你这么干,对他们这么好一定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肯定是害他们的,想从他们身上占便宜。
但是反过来你要是只给一部分人这些东西,而且这部分人还都是部落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只有对梁山有贡献的人才能享受。
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个是好事,你看上头的人都藏着掖着,这个是时尚,他们也非常羡慕也想拥有,凭啥他们不行!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
这一招史进可是经过多次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一次新型农作物的推广,每一次新的生活习惯的宣传都是如此。
就是不能搞那种普惠的,即使要搞也要先给一部分人用,等大家看到凭啥有他的没有我的,凭啥他比我强!
然后他们就会主动找到你,要求也种新作物,也要修下水道,也要修厕所,这样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实惠,他们才会更加珍惜。
就像这次行动,史进也是要求史文恭优中选优,只有好战士,跟梁山关系近的部落才能有这次参战的机会。
这样一来大家都争破了头,把自己最好的小伙子送来挑选,如果当时要是反过来高,要求各部落按照规定选派人员参战,每个部落必须出多少多少人。
那样的话他们肯定会觉得你是不是要消耗他们的实力?是不是要暗算他们,他们就会拿老弱妇孺凑数,到时组建的军队别说打仗了,估计干后勤你都嫌弃他们浪费粮食。
三支大军集结之后,史文恭成为了这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经过情报分析,西夏在河套地区还留守这大概四万人的兵力。
对于梁山来说完全没有威胁性,但是想要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那就需要仔细的规划一下了。
史文恭抽出史进的军令,大声宣读:“任命史文恭为灭夏北路军元帅,林冲和庞万春为副帅……作战要求歼灭西夏河套地区敌军,并在七月份之前南下兴庆府汇合南路军于西夏决战,战争期间准许便宜行事……”
史文恭看看大帐里的众将:“诸位都说一说这一场歼灭战,咱们该怎么打?参谋部的计划拟定的怎么样了?先讲讲吧。”
这时一个参谋取出一张作战地图悬挂在墙上拿着指挥棒开始解说:“我们的意见是从三面包围西夏军营,然后要求晁盖军团围堵东侧,通过步兵和炮兵的配合,挤压敌人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