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交子危机
史进放下手头的计划书:“请他进来。”
史玉来了之后先是弯腰见礼,史进客气道:“座,上茶!”
“这次你来有什么事情么?”
史玉擦擦额头的汗说道:“回禀大当家,京东东西两路交子正在被挤兑,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再有十天咱们库存的铜钱就会入不敷出,我是来申请熔炼黄金制作金锭对付交子的。”
史进一惊问道:“怎么会被挤兑?为什么会被挤兑?”
史玉无奈的说道:“这次燕京战役,库房存钱告急,为了给付物料购买资金和工人工钱,我增发了一部分交子,没想到坊间传言咱们没有钱了,引起了百姓恐慌,燕京地区交子出现了贬值,部分商人见有利可图低价收购交子,然后传播谣言,现在燕京地区十文钱的交子只能兑换七文铜钱,很多商人兑换之后都去山东兑换铜钱牟利。”
史进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好在自己路走的小心,还存有大量的金银:“这次燕京战役咱们花了多少钱?”
史玉拿出册子念到:“本次战役,军队增加拨款一千五百万贯,修复城池十七座花费两百三十万贯,加固边关城墙二十七处花费一千一百万贯,修筑邬堡两千多座物料花费两千七百万贯,采购粮食一千三百万石,花费一千五百万贯,黄河修筑经费拨款七百万贯。▲-八▲-八▲-读▲-书,◇o≧目前已经用钱八千万贯有余。”
史进倒吸一口凉气,他只是听着后勤抱怨无力西进,只是没有想到花费会这么巨大,史进琢磨了一下叹了口气:“早知道修城墙邬堡这么花钱还不如多招一点兵打出去呢!现在库存还有多少铜钱?多少金银?”
史玉看看册子:“目前存有铜钱一千七百万贯有余,金值铜钱一千四百万贯,银值钱七百万贯。”
史进听罢也不少啊:“那市面上现在流通的交子还有多少?”
史玉看看史进:“大概还有三千万余贯。”
史进惊讶的问道:“怎么会这么多?”
史玉哭丧着脸说道:“本来市面上发行的有五千多万贯,现在已经兑换回来两千万贯了,我也是按照您的吩咐一份存银发行一份交子,谁知道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大当家我……”
史进摆摆手:“这事不怪你,你也不用委屈,主要还是这次工程量太大太急,有些小差错也正常,现在首要问题就是稳定交子的币值!”
史玉点点头:“钱庄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大家觉得既然铜钱不足,是不是能适当兑付一部分金银,只要这次能成功兑付,那么以后燕京地区交子发行将会非常顺利。”
史进想了想摇摇头:“这个办法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动摇了金银储备以后交子发行岂不是更加困难?”
这时无数的电视剧电影画面闪过史进的脑海,史进疯狂回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挤兑风波,金银巡展?金库开放参观?铸造金屋?这些好像能增加大家对于交子的信心,但是史进总是觉得不够严谨,这时正好扫过桌子上的煤矿开采计划,史进立刻松了一口气。
史进从桌子上翻出一份资料:“既然问题出在燕京这边,那么咱们就在这边解决吧,咱们可是打赢了仗,怎么能搞得这么狼狈!这次战役咱们一共没收契丹人田地八百万亩,马场三十多座,矿山一百多处,宅院店铺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东西正好需要处理,正好平息这次挤兑风潮。”
史玉眼睛一亮问道:“您的意思是让大家用交子购买这些东西?”
史进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这些资产选择一部分出售出去,优先用咱们的交子交易,另外尽快在燕京本地开设钱庄分号,挤兑因为谣言而起,只要咱们钱庄一直能正常兑付,谣言自然不攻自破,至于金银,先铸造银币吧,铸造银币,定重半两,值铜钱一千文。”
大宋是个缺银的时代,一两银子市场价大约值两千文钱,史进早就对一贯七百七十文的规定不满了,这次铸造银币正好为下一步修改一贯的标准做准备。
史玉连忙抱拳:“是,我这就安排人去办,只是这个钱上印什么文字?”
史进听到史玉的提问也很头疼,虽然自己心里有很多大气磅礴的名字,但是用出来赵佶估计就要跳脚了,但是要是继续用赵佶的年号,史进还真的有点不甘心,犹豫了半晌史进还是妥协了,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好恶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史进沉吟半晌说道:“银币采用铜钱样式,圆形方孔,正面印宣和通宝,背面印值一千文,钱币内外边缘要铸造出锯齿纹,空白处要铸造出云纹,防止有人故意刮钱牟利,铸造恐怕做不到这个精细程度,用水压机冲压成型吧!”
史玉想想说道:“就是上次制作勋章的那种冲压机么?”
史进点点头:“就是那个,你去找汤隆,他会给你提供机器,不过这个钱不用着急,我估计等资产售卖之后交子币值也就稳定了,先研究工艺吧。”
史玉看看史进说道:“大当家,其实这个时候售卖那些资产并不是时候,很多人对辽国还心存幻想,大家还害怕辽国再打回来花的钱都化为泡影,要是在等一年,估计价格会比现在至少要高三成以上。”
史进叹气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咱们总要考虑长远利益,要是交子出了问题,那咱们失去的就是民心,这东西一旦丢了,以后想再捡回来就更难了,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你去做吧,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史玉匆匆的出去,史进又看看统计的报告,想想以后自己要不要在这建都呢?建都在这里是不是更有利于控制草原?但是在这里建立大都市好像土地的承载力有限,最终会不会变得跟明清一样为了养活一个城市搞了千万人规模的漕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