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章 变法第一枪 二
而高尚就不一样了,文章写的跟作科研成果报告似的,全都干巴巴的数据。这个文笔,所有考生中,可以排在倒数第一了。但是偏偏,他的文章立意,刘宏很是喜欢。
高尚的文章通篇其实就讲了一句话:变法,是强汉之法,不是变汉之法。虽然看起来很是拗口,却正好写到了刘宏的心坎里。变法随便怎么折腾都行,他全力支持,但是前提是他老刘家能够稳坐江山。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如果变法导致朝廷不稳,天下动荡的话,刘宏就敢翻脸拿董明的人头出来顶缸。
选这么一篇文章成为三甲之一,刘宏自然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董明看出来了,曹操也能看出来。在场的其他人也不是傻瓜,传阅了一下高尚的文章之后,就都明白刘宏的意思了。
但是董明仍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脸色都没有任何的变化:“明日张榜,陛下还要赐宴,这一次是鹿鸣宴。”
“鹿鸣?”刘宏一副我没有什么文化,你解释一下的模样。
“梅花鹿的鹿,鸣叫的鸣。此鹿与功名利禄的禄的同音。”董明显示解释了一下是哪两个字,和最直接的意思,然后又补充道:“礼有云:工入,升歌三终。三者一曰鹿鸣,二曰四牡,三曰皇皇者华。鹿鸣则贤者入朝。”
说完董明就闭嘴,面子里子都给你解释了,他也就不废话了。
刘宏点点头,表示明白:“那就赐鹿鸣宴。那探花郎?”
“本次科考,年龄最幼者,仅十六岁。是广汉人王累。此人是熹平二年生人。本次科考位列三十二位,殿试五十六位。”这事儿蔡邕一直都关注着,因此刘宏一问,他便快速的回答出来。
“名次还下降了?”
“毕竟年齿不够,有些幼稚了。”蔡邕笑着解释道。
“也对。”
“就这样吧。”也熬了一夜了,刘宏也是有些乏了,便道:“剩下的就交给诸位爱卿了。”
“我等恭送陛下。”
刘宏离开之后,百官就显得放松了许多。袁逢这个时候找上了董明,一脸笑容的说道:“这一次倒是要多谢尚书令了。”
董明知道,他是为了那一百个名额来道谢的。对此董明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面带微笑的说道:“只是他们考的好罢了。”
这不算是信口胡说。士子子弟的学识,不管是在广博上还是在精深上,都不会寒门子弟能比的,更不要说是普通的百姓了。这一次科考通过的三百人除了答应给世家的名额之外,至少还要二三十人也是世家子弟。没办法,差距太明显了,董明虽然想增加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在科考中的通过比重。
但,却也不想为了这件事将科考的遮羞布给扯下来,真的让科考成为不同阶级出身的官员成为壮大自我的工具。
只不过在阅卷的时候,难免会对世家子弟出身的考生更加严苛一些。就算是如此,这一次的科考,有接近一半通过的考生都是世家出身的考生。剩下的还有一部分是刘宏暗示下,董明给通过的。
基本上都是平日里不起眼,但是还有一些才学的刘氏宗亲。
董明照单全收,反正刘氏宗亲能拿得出手的就那么几个。年轻一辈也就刘备和刘烨两人还算可以。老一辈刘表、刘焉等人虽然也都是人精,但是格局不咋样。
董明正想着呢,袁逢又开口道:“不知道尚书令下月是否有暇来寒舍小酌几杯?”
“有。”董明言简意赅的说道:“何时?”
“四月初一如何?”袁逢笑道。
“可。”
袁逢会跟他接触,这一点董明一点儿都不意外。变法要开始了,甭管怎么说吧,刘宏肯定不会三分钟热度。袁逢也很清楚,董明虽然年轻,但不是个冲动的人。虽然在他看来,董明的变法,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但哪怕只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他袁家也得做好分一杯羹的准备。袁绍一个人光杆司令跟着支持董明还不够。不够然后袁家跟着分享胜利果实的。因此袁逢这一次邀请董明,就是为了加码。
董明虽然不清楚袁逢到底要干嘛,但是他清楚变法一旦启动,处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袁家累世公侯,这一点肯定能看明白。因此会跟他接触,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袁逢是第一个,但肯定不会是第二个。
从宫里出来,董明回到家中。荀沂已经睡下了,他蹑手蹑脚的进了卧室,在床边地铺上,螳螂下来。
第二天,张榜,确定了最终的名次。三甲和探花郎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也将科考的热度推升到了最顶峰。
可是这一天,董明只是在鹿鸣宴上露了下面,便没再管其他的。
尚书台,董明正在开会。
尚书台也算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了。除了董明这个尚书令之外,尚书仆射一人,五槽尚书六人。左右丞两人。侍郎三十六人、令使十八人。
尚书仆射是刘氏宗亲,姓刘名正,今年四十岁,跟刘宏是一支的。六位尚书分别是弘农人杨敏、新丰人周郑、徐州人曹甸、幽州人公孙晔、北海人郑成以及蜀郡张宣。左右尔丞则是新人。
这两人也是董明上任之后,从地方借调来的,是董明在黄巾之乱中认识的两位大佬,沮授和田丰。
其他人倒没什么值得说道的。
“如今变法已经开始,我等可要忙起来了。”董明先是笑着说出这句话,调节了一下气氛。众人都笑了笑,知道他还有话要说。
“眼下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咱们要着重注意这几件事。”董明认真的说道:“第一件事,就是军屯的事情。此事重大,我等要全力配合。”
田丰闻言提笔记下来,左右二丞掌录文书,并检查各项事务是否按时完成。因此记下来之后,田丰便直接开口问道:“我等需要做什么?是何期限?”
“准备棉衣,农具,尤其是耕牛和曲辕犁。另外,还要备好大军一年的口粮。军屯的人数在十万人上下,准备的东西要能满足十二万人。尤其是口粮,一定要充足。”董明详细的说道。
田丰依言记下来。
刘正这个时候皱着眉头开口道:“某有疑义。”
“且说。”
“国库空虚,拿不出来这么多东西。农具还好,棉衣和口粮就有些艰难了。”刘正苦笑着说道。他说的事实,倒不是真的跟董明作对。
毕竟是铁杆的保皇派,还是很支持刘宏变法的。
董明自然也知道,不过他既然说出来了,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无妨。钱的事情,问陛下要,内帑会出的。”
“嗯,那就没什么了。”
董明点点头继续道:“第二件事,是关于丈量田亩的。”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道:“需要有一位同僚专门负责这件事。”
“本官吧。”刘正一脸严肃的说道:“这件事情,某家来做,还是要便利一些的。”
董明也属意刘正来做这件事。这是一个积年老吏,心计手段都有。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来做代表的是刘宏的脸面,会少受一些阻碍。当然也就是一些罢了,这件事真心不好做。若是好做,董明就直接点将了。
对刘正点点头,董明又补充道:“尚书仆射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侍郎、令使各出一半人,协助尚书仆射。”
“我等遵命。”
“这件事某家也会派人来协助你等。”董明又补充了一句。这派出来的人,自然是在新野的时候,被董明派出来寻找石灰石的那几个家伙了。他们算是有些经验,正好这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这一次他们倒是没参加科考,主要还是因为毕业的有些早,都已经就官了。
“好。”刘正答应下来。
“第三件事。”董明又开口道:“尚书台会来一批观政的考生,等他们过来之后,带着他们去勘察一下自洛阳到长安的山河走势。”
“做什么用?”沮授眉头一皱,问了一句。
“修路。”董明解释道:“修一条洛阳直达长安的道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这”在场的众人都有些迟疑。
只有耿直的田丰反驳道:“下官觉得不妥。这样耗费太大了。”
董明点点头道:“这件事某家待会儿详细说,先记下来。”
“喏。”
“第四件事,筹备钱庄。”董明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某家一条一条说。咱们这些日子商量一个结果出来,最迟月底,就要拿出成熟的方案来。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行,那开始吧!先说第一件事,军屯!”董明打起精神,开始跟众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