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章 变法 一
政治上,他认为之所以如今的大汉朝会变成眼下这个模样,是因为百官们不够努力,尤其是地方官员,人浮于事。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加强监督。强化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等官员的权力。具体的说就是,风闻奏事加先斩后奏。想法比较激进,同时还给日后的党同伐异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温床。
二是遴选有道德的官员,让清廉方正之辈占据高位。同时,杨彪也给出了一套展现的遴选官员的办法。董明明显可以看出来以后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要不说呢,世家大族们想要搞这一套东西应该很久了。
日后九品中正制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陈群搞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世家需要他拿出来。
军事方面,杨彪估计是不太懂,他手底下应该也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名将可以参详一二。他基本上算是拿着先汉晁错的办法做了一些改良。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移民实边,徐徐图之。
不过在移民实边这一点上,他跟董明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将这些年的流民、难民、灾民以及地方上一些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迁移到北方。不过在做法上,董明还是跟杨彪有分歧。
杨彪的办法说起来很节省,也很适合眼下的朝廷。与地方豪门合作,由他们接手移民的安置工作。相应的,朝廷会给他们一些类似于乡贤之类的好名头。同时杨彪还建议按照接手移民数量的多寡,来给这些狗大户不同年限的免税政策。
从国家财富总额上来看,杨彪的做法没有错。北方大片的荒地,有了百姓耕种,大汉朝的总体收成肯定会变多。但是,这多出来的部分,肯定也会被狗大户们吃干抹净。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明摆着告诉刘宏:移民、实边、抵御外族我们这些狗大户接了,但是人和钱就当是给我们的补偿。
经济上,杨彪再一次强化了农业的重要性,不过都是老生常谈,乏善可陈。
而百官议论的重点,却不是杨彪的这些政策,反而是该不该变法。
支持者有之,包括董明在内,蔡邕、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绍等人都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反对者也很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三公之位,也不在三独坐之内。但是这些以王允为首的官员们,数量众多,还得到了北海孔融的声援。
支持者,如董明、蔡邕、曹操三人,是支持变法,但并不支持杨彪的变法;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则是觉得皇帝有意变法;至于袁绍,他只是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跟董明统一战线比较好。
反对的人也不是反对变法本身,而是反对杨彪这个人。还是那句话,杨彪的一系列方略,只能叫施政方针,还不到变法的程度。王允就是觉得你杨彪既然没那个本事,扯什么变法啊?你不行就往后稍稍,让老子来。
“变法,变法!何为变,何为法?法不明,变什么变?”王允倒是个牙尖嘴利的,说了半天都是这种车轱辘话,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这哥们啥干货也没说出来。
“君君臣臣就是法,祖宗制度就是法,法如何不明?”杨彪立刻回怼了一句。
王允笑了,反问道:“那敢问临晋侯想变的是君君臣臣,还是祖宗制度?”
“此等军国大事,又岂是你一个小小从事中郎可以插嘴的?”杨彪立刻反唇相讥:“国家如今什么状况,你有具体的数据吗?你看到问题的根本了吗?图逞口舌之利。”
一旁的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觉得有些尴尬。他旁边的袁绍低声笑道:“伯照先生的新学,倒是很受欢迎啊,连临晋侯都成了新学门下了?”
“本初兄,说笑了。”董明回了一句。
这边,王允被杨彪说的满脸通红。王允的官职是从事郎中,这玩意是干嘛的?刘宏的近臣。虽然眼下王允还是个小透明,但是最近也在刘宏跟前溜达了不久,是个眼熟的。
他毕竟是个狠人,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的点:“那依照临晋侯所言,我等微末小官,干脆离开这大殿算了!”
杨彪闻言嗤笑一声:“本官跟你说的是变法的事情,你少在这里鼓噪百官,否则休怪某家无情了。”
“够了!”刘宏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了半天都是废话!现在朕就问你们,变法之事,到底是否可行。”
“臣以为可行!”蔡邕作为眼下大汉朝实际上的丞相,当先说道:“如今汉室倾颓,百姓困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只是变法之事,兹事体大,具体该如何做,谁来做,还需谨慎。”
变法,我蔡邕是支持的,但是杨彪来搞,我不放心。
蔡邕话音一落,朱儁和皇甫嵩也表达了意见,变法他们二人也是同意的。谁来变法,怎么变法他们也没啥意见,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我们哥俩听你的。
倒不是他们两个人真没意见,而是他俩够聪明。论军功,两人功盖大汉,论官职,两人位列三公,论爵位两人都是食邑两千户。这臣子已经做到头了,想让刘宏放心,就只能一切唯上。
三公发表完意见之后,刘宏看向了三独坐。
袁绍当先开口道:“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变法。前有商君,变法之后,秦吞六国。后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横扫大漠。如今我汉室疲敝,内有叛贼,外有敌夷。唯有自强,方可内惩叛贼,外御敌夷。唯有变法,方可自强。”
袁绍说完之后,夏允接口道:“臣附议。”
这是上朝以来,董明第一次听到他开口。
“尚书令怎么看呢?”刘宏看向董明,然后道:“如今这变法之事,最终还是落到你的尚书台来施行。不知道尚书令对变法之事如何看待?”
“变法是一定要变法的。”董明朗声说道:“临晋侯的方略倒也不错,若是真能施行,倒也可以让大汉朝再风光些日子。”
张嘴就得罪人。
“董伯照,你是什么意思?”杨彪这个暴脾气,刚被王允气的不行,这会儿还没消气呢,又被董明怼了一句,立刻就爆炸了。
董明轻轻瞟了一眼杨彪,然后道:“临晋侯先不要生气,且听在下仔细说道说道。”
“哼!”杨彪一转头,不看他。
董明笑着摇摇头,然后道:“变法!何为变法?就是要有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制度、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情!”
说话的时候,他站了起来,将木箱子拿到跟前,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都是白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文字。他从中拿起来一份,看起来有十几页的样子。
“这是在下写的《请变法书》。”
“呈上来。”刘宏忽然开口说道。
董明笑着点点头,将手里的十几页《请变法书》递给了小太监。小太监,拿了回去,刘宏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刘宏看的时候,董明没有说话,而是站在那里,一脸自信的模样。
大殿变得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刘宏翻阅的声音,一直到最后一页看完,刘宏将《请变法书》合上,然后对董明说道:“这只是纲要?”
“没错。”董明点点头道:“要知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几个政策的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数千万黎庶。我等将要做的事情,是会影响数千万人生活的大事情。这等大事,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也不是几个政策下去就能解决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有的东西!”董明继续道:“臣是支持变法的!但是支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执行性、有预见性的变法!”
其他人倒不是很在意董明说什么,他们好奇的是,董明那个十几页的变法大纲上,到底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呢?
董明并没有隐瞒,而是让小太监,将巷子里的东西都发了出去。全都是变法大纲!一共几十份。虽然不能人手一份,但是足够大家传阅了。
所谓的变法大纲,看起来很是复杂。但只有董明自己知道,这只是前五年的内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大汉特色的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份计划书是在系统的帮助下做出来的。整个变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次重要的则思想领域的改变的统一。
经济建设方面,又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法四个部分。
农业方面则分为两个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方面,一是要增加粮食种类,二是增加粮食产量,三是以国家力量开辟大农场。每一个点,董明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济作物方面,董明倒不是太着急,只是想要引进一下棉花。而引进棉花也是为了手工业的发展。
有了棉花,纺织业的产业结构就会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当然现在大汉朝肯定没那么多的空余劳动力,但是没关系,董明给的办法就是官营加私营相结合。一来补贴财政,二来也能给百姓创收。
手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之外,包括木匠、铁匠等等各行各业,董明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同时奖励发明,鼓励创新。
商业,董明放在了最后。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多余的劳动产品。眼下大汉朝连让百姓吃顿饱饭都难呢,商业活动不可能太发达。董明在这上面做的唯一的改革,就是所有大小商人都必须要在朝廷注册,经营范围要受到朝廷监督。这一条让很多迂腐的官员很是满意,毕竟这也算是抑商了。
但是接下来,到了税法的部分,他们就不愿意了。
税法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以交易额征收商税,不再征收商业活动中的其他税收!第二条,百姓只收粮食税,人头税之类的全都取消。第三条,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收税。
“臣反对!”
“臣也反对!”
“董伯照,你这是要亡我大汉!”
一群人激动地不行,就差破口大骂了。
董明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然后又看向了刘宏。刘宏皱着眉头,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官,然后冷声说道:“都闭嘴!继续往下看!”
这个时候这些叫嚣的官员们才想起来,这大纲才看了不过一页多一点。
难道后面还有什么变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