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章 尚书令
当然了,董明更希望再也不要出现这种事情了。
“夫君,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啊。”荀沂一脸关切的看着董明,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的说道:“多危险啊。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夫君就把其他人送走,把芍药留下来吧。”
董明看着荀沂的模样,笑着回道:“让你担心了。”
“夫君”荀沂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肩膀开始抽动,没几秒钟就听到了她的抽泣声:“吓死我了!”
她忽然哭了出来,猛地扑到了董明的怀里。
“没事儿,都没事儿了。”董明将她拥入怀中,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
董明安慰了荀沂一会儿之后,便举步离开。回到自己的书房里,他坐到书桌前,拿起笔来,奋笔疾书。
他在写自己的变法方略。
因为就在昨天的早朝上,刘宏以他多年来为国征战,救驾有功,寻回皇后、保护皇子等名义,给他加食邑两千户,升彭城候。同时以太常之位,兼任尚书令。
事实上,洛阳如今的权利分布很是混乱。按照传统来说,三公作为次上公,基本上就是政治花瓶,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宣传政治理念需要而存在的。看一看东汉从光武以来的次上三公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
基本上都是一些贤良方正的名士大儒,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政坛小透明。国家大政,一般都是交给尚书台。
但是从蔡邕开始,刘宏给蔡邕权力之后,同为三公的司空和司徒也跟着收益。而到了现在,蔡邕、朱儁、皇甫嵩三人全都是劳苦功高之辈,身居高位又有职权,可以说这三个人决定了大汉朝百分之九十九的政务。
而正儿八经的来说,真正决定这个国家运转的衙门叫尚书台。
按照此时的传统,应该是太傅录尚书事,入主尚书台,总领朝政。若是没有太傅,那么皇帝也会任用太尉录尚书事。如今的蔡邕便是如此。
昨日,刘宏忽然宣布,让董明入主尚书台,兼领尚书令。虽然品秩很低,还在蔡邕之下。但是这是一个信号。
尚书令,总领尚书台,虽然会受制于太尉蔡邕。但是眼下蔡邕跟董明是政治盟友,从这一点上来说,董明几乎将整个尚书台拿下了七八成。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录尚书同事的蔡邕是丞相的话,他董明就是副丞相。
这个位置,足够他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正写着呢,诸葛亮带着荀璦来到了书房前。董明并没有关门,看到他们来了,便停笔不再继续往下写,而是笑着问道:“琢之,今天这么有时间?”
荀璦闻言笑道:“是科考之事,来跟老师商量一二。”
他走进来,坐到了董明的对面。
“最近很少来为师这里了,很忙啊?”董明没有着急科考的事情,而是先聊起了家常。科考之事,董明已经做好了完备的计划,下面的人照章办事就行。哪怕出了问题也没关系,他也给了备用的计划。
再者说了,眼下真正下场干活的是荀璦、荀攸、刘威、王韦、戏志才五人组成的超梦幻组合,要是搞不定,才有鬼。
荀璦闻言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然后强打精神说道:“还好,主要是我们师兄弟们想把这一次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毕竟是老师从政以来,办的第一个差事,我们必须得给老师办的漂漂亮亮的。”
董明看道荀璦的表情变化,然后道:“还在纠结那件事呢?”
那件事,自然指的就是何进政变,刘宏出逃。
“你不用自责,人啊,是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的。如果你有能力就改变你的家族,那你就去改变他们;如果你无法改变他们那你就做到不要成为他们。这样就行了。”董明没等荀璦说话,直接开口道。
“老师”
“行了,明德书院的学生,怎能做出这等小女儿态?”董明佯装不满的说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你来这里,想跟我商量什么事情的?”
听到这里,荀璦打起精神来,道:“眼下有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几个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来找老师问一下。”
“说吧。”
“如今考场已经搭建好了,到时候只需要根据考生的多寡,用木板隔开数量想等的考室即可。只是我等觉得考场里有些太冷了。按照今年的温度来看,恐怕到了开考的时候,仍然会很冷。而且老师说了,这考试要考三场,每场考一天。我等担心会有学生扛不住。”
荀璦说的问题,的确不能算问题。但是呢,又很有必要。董明很清楚,哪怕是以后科举制发展成熟的明清两代,这取暖的事情也不在朝廷考虑的范围内。虽然不至于全然不问,但也就意思一下。
“给每个考生准备一套厚被褥。另外弄一些火盆,每格一段距离放一个。也不要弄得太暖和,不至于生病即可。”董明快速回道:“这种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不至于来问为师,说正经事儿吧。”
“就知道老师肯定会猜出来。”荀璦笑了一下道:“保暖的问题我等的确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真正要说的是,舞弊的事情。”
“怎么说?为师记得给你们的方略里,详细写了防止作弊的办法了吧?从入场、考试期间、出场、糊名、誊抄等等,还有什么问题?”董明有些奇怪。
至于完全杜绝作弊?董明压根就不报任何希望。任何时代,任何行业,捞偏门的总比走正道的办法多。又或者说,捞偏门的总能发现漏洞,然后利用漏洞。
“问题就在入场搜身上。”荀璦有些无奈的说道:“都是读书人,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搜身,是不是有些有辱斯文了?也太不体面了吧?而且咱们自家师兄弟也有很多参加这一次的科考,难道也要让他们走上这么一遭不成?”
“那你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董明反问了一句。
“这都是读书人,总不会如此不要面皮吧?”荀璦说了一句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董明摇了摇头。
荀璦哪里都好,就有一点,世家大族出来的,还是被当做备胎雪藏的。这导致他虽然高屋建瓴,很有远见,但是某些时候又变得有些太过理想主义了。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经受过现实这条疯狗的毒打。
董明真想告诉他,读书人的面皮,是全世界最特娘的廉价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搜身,必须得搜。将关于防止作弊的条陈一一写出来,让那些考生看见。在搜身这一条上加上,如果拒绝搜身,直接当做弃考。”董明直接说道。
“这怕是会引起士子们的骚动啊。”荀璦有些担心的说道。
董明闻言撇撇嘴道:“士子们的骚动?”
荀璦啊荀璦,你还是年轻。
“这个你不用担心,直接去做就行了。”董明不容置疑的说道。
“学生知道了。”
又坐了一会儿,荀璦告辞,去看了一眼荀沂。堂妹变成师母,哥哥变成学生。两人倒也不尴尬,聊了一些家长里短的,荀沂才送荀璦离开。
书房这边,诸葛亮很自然的走到书桌旁,帮董明磨墨。董明也不避讳他,当着诸葛亮的面,继续写自己的变法方略。
诸葛亮也津津有味的看着。目前有这个资格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说实在的,后世的刻板印象对董明的影响加上系统给出的评价,让董明把诸葛亮当成了衣钵传人来看待。
周瑜、法正、荀璦、戏志才、郭嘉、刘威等人也都是一时人杰,但是在董明看来各有各的短板。无法在自己百年之后,接过自己的变法大旗,成为下一任变法核心。
法正长于军略、谋略,为人有些睚眦必报,性格偏极端;荀璦倒是跟他的本家荀彧一样,可称之为王佐之才,但是为人太过理想化;戏志才、郭嘉两人跟法正一样,长于军略、谋略。同时这两人也有性格缺陷:戏志才仇恨世家大族、郭嘉则太随性;刘威倒是在能力上没什么太大的缺点,但是性子温温吞吞的,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至于周瑜从天赋上来说,他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这家伙总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整个人自带一股子仙气。一群小子站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到他,太突出了。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就好像随时都会羽化升仙一样。
“老师,天暗了,学生去点灯。”天冷,黑的比较早。
诸葛亮小声说了一声,然后跑去将灯点起来,端到了书桌上:“老师,歇一歇吧,都写一天了。”
董明停笔,看了一眼诸葛亮笑着道:“今天也辛苦你了。”
“不辛苦。”诸葛亮摇摇头道:“只是学生有一事不明白。”
“什么事?”
“老师刚才写的方略中,有一条是征收商税,这商税的征收方式和数额跟以前大不相同,但是学生却看不明白。”
“以后你就会明白了。”董明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然后道:“眼下啊,你要先把为师给你的户籍制度给看明白,听懂了吗?”
“学生知道了,老师且放心吧。”
“对你,为师自然很是放心。”